(原标题:奥运里的“奥秘”丨关于马拉松的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央视网消息(晚间新闻):走进奥运场馆,感受奥运魅力,探寻奥运里的奥秘。巴黎奥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将于8月10日举行,女子比赛将在次日举行,成为田径比赛的收官战。在巴黎,各路精英选手将展开速度与耐力的较量,我们将继续见证超越极限的梦想一一实现。
42.195公里等于绕400米操场跑105圈
马拉松是一项长跑项目,最常见的是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全马距离为42.195公里,相当于绕400米的操场跑105圈。在这漫长而艰苦的旅程中,选手们坚定地踏上赛道,挑战自我的同时,也遇见了最美的风景。巴黎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起点是巴黎市政厅,终点是荣军院,期间还会经过协和广场、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等著名地标。
配速大揭秘!马拉松运动员跑得有多快?
跑完一场六小时完赛的全马,需要强大的心肺功能、肌肉耐力和跑步效率。以39岁的肯尼亚长跑传奇 基普乔格为例,他曾两次获得奥运金牌,两次打破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也被称为“马拉松之王”。
2022年柏林马拉松比赛中,他曾以2小时01分09秒,刷新世界纪录,全程配速约为每公里2分52秒。也就是说,他能以每小时21公里的速度,持续跑2个多小时。
配速员:减少风阻 带动节奏
现在,很多大型马拉松赛事会设置配速员,又分为精英配速员和大众配速员。他们被称为“兔子”,按不同的完赛时间划分组别,衣服上一般有PACER标志,有的还会携带气球或者旗子。跟在这些“3小时”兔、“4小时”兔、 或者关门兔后边,能减少风阻、跟上节奏、更好地冲击目标成绩。
基普乔格在一次非官方挑战赛中,就采用了最佳配速员防风阵型,即5名兔子在他身前组成V字形屏障,2名兔子在左右两边,形成一道挡风屏障,最终帮助他跑进了2小时。
天赋异禀和后天训练 哪个更关键?
世界马拉松赛场上,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选手的领先优势明显。这些国家海拔高,长期在这里跑步,可以提高人体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等回到平原时,摄氧能力更强。因此,在高海拔训练、在低海拔比赛,成为目前国际上的常见选择。
一流的马拉松运动员,还会保持高度自律的生活习惯和高强度的训练。基普乔格的月跑量为800公里,相当于每个月跑19次全马。近年来,中国选手经常在我国云南、青海等地备战,还多次赴肯尼亚与基普乔格的团队一起合练。今年3月份,我国男子马拉松进入“206”时代,达到2小时06分57秒。
截至2023年底我国至少250万人完成半马或全马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跑步,并积极参与比赛。截至2023年底,我国至少有250万人跑完过半马或全马。2023年全马完赛成绩“破三”的,也就是跑进3小时之内的,有11897人。大家常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在这42.195公里的路程上,有憧憬、有挑战、有坚持,有收获,让我们向着心中的目标,按照适合自己的配速,坚定地跑下去吧,加油!
探险家的故事300字
探险家的故事 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 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 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 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 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 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 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 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 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1517年麦哲伦偕同宇宙学者法菜罗去西班牙,放弃葡萄牙国籍,转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服务。 1518年出任远征船队队长,前往为西班牙开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线。 麦哲伦自信能发现一条从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峡。 1519年9月20日船队启航,270名水手来自9个国家。 9月26日到达特内里费岛,10月3日继续向巴西远航;曾在几内亚岸外停泊。 11月29日航行到圣奥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处(1里格约为5千米)。 绕过卡布弗里乌之后,12月13日,船队到达里约热内卢湾。 次年3月到达圣朱利安港。 在镇压了西班牙船长们发起的叛乱后,1520年8月24日离开圣利安港,船队继续南下,10月21日绕过维尔京角时,在南纬52度50分处进入他们要找的海峡(后以麦哲伦的名字命名)。 到达淘峡西端,船队只剩下3条船。 10月28日进入“南面的海”。 回海域风平浪静,被称为“太平洋”。 船员们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借助于秘鲁洋流的推动,在麦哲伦无情的决定下,进行横渡太平洋的伟大航行。 12月18日船队从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见陆地,可能是土阿莫图群岛的普卡普卡。 2月13日在西经158度处穿过赤道,3月6日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陆,获得99天以来第一次弄到的新鲜食品。 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进发。 后在今菲律宾群岛的马萨瓦登陆,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个同盟者。 在宿务岛,使地方统治者及其官员们皈依天主教。 不到两个月之后,4月27日麦哲伦在麦克坦岛上与当地人作战时被杀。 麦哲伦死后,只有两条船到达摩鹿加,而只有“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由埃尔卡诺指挥回到西班牙。 生还者还有另外17名欧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 埃尔卡诺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 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 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 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体育思想形成后在欧美各地广泛实施的必然结果。 1894年,在顾拜旦的努力和各种因素的促进下,“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在巴黎举行。 会上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决定复兴奥运会。 现代奥运会受到古代奥运会的深刻影响,但它已不是祭神的竞技,而是真正的国际性的体育竞赛。 现代奥运会的产生是运动竞赛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体育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一、国际奥委会 1894年成立的国际奥委会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组织,是领导奥林匹克运动和决定一切有关问题的最高权力机构。 它的总部设在瑞士的洛桑。 国际奥委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4人。 主席从委员中选举产生,一般任期八年,连选可再任四年。 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有关规定 1.奥林匹克旗帜 奥林匹克旗帜为长方形、白底无边、中间有五个套联的彩色圆环。 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2.奥运会宣誓仪式 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由主办国最著名的运动员宣读誓词:我以全体运动员的名誉,保证为了体育的光荣和我们运动队的荣誉,将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参加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尊重并遵守指导运动会的各项规定。 之后,裁判员也要举行宣誓仪式。 3.奥运会奖牌 奖牌分金、银、铜三色,圆形,直径至少60毫米,厚3毫米,上有一女神像。 4.奥运会举办期限 从1932年开始,国际奥委会规定,夏季奥运会的时间不得超过16天,冬季奥运会不得超过12天。 三、现代奥运会运动竞赛项目的设置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举行时,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还很少,奥运会项目无严格规定,基本上由东道国决定。 因此,头几届奥运会不仅一些项目中的单项变化较大,而且大项也不稳定,还曾列一些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不很广泛的项目,如马球、拉考斯球、汽船、壁球等。 随着各种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先后建立,奥运会项目逐渐趋向稳定。 为了使奥运会在项目的设置上符合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国际奥委会规定,每一届夏季奥运会至少应包括下列大项目中的15个,才能举行。 1963年,国际奥委会确定了这些夏季奥运会大项目的比赛顺序是:田径、游泳、摔跤、体操、举重、曲棍球、马术、击剑、赛艇、拳击、射击、现代五项、帆船、篮球、皮划艇、自行车、足球、排球、射箭、手球、柔道等21项。 1972-1984年,奥运会比赛大项一直固定为21项。 第24届奥运会则有历史性的突破,增加了乒乓球、网球两大项目,使夏季奥运会的大项目达23个,单项数达237个,其中男子占151个,女子占72个,男女混合项目为14个。 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批准条件是:夏季奥运会男子项目至少要在4大洲75个国家广泛开展,女子项目至少要在3大洲40个国家广泛开展。 现代奥运会诞生以来,经过100多年的曲折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生活中一项重要活动。 当今,奥林匹克运动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奥林匹克运动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高水平综合性运动会,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成了世界体坛响亮的口号。 回答者:lhsxhxh - 探花 十级 3-7 09年春,在顾拜旦积极建议下,由法国田径协会联合会出面,邀请一些国家的知名人士在巴黎举行了一次国际性体育会议,着重讨论了复兴奥运会的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顾拜旦复兴奥运会的构想得到了一些国家的明确支持。 但由于不少国家表现冷淡,会议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但这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翌年一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广求意见。 与此同时,顾拜旦四处奔走,寻示支持。 在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他再度致函各国,提出了再次举行国际体育会议的建议,向各国体育组织发出了参加国际协商,共同重建奥运会的恳请。 但是一些国家的体育组织仍然对顾拜旦的建议反应冷淡,有的甚至表示反对。 有志者事竟成,为了寻求支持,顾拜旦把目光转向政界。 他和他的支持者通过信函以及各国驻巴黎使馆,同各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频繁接触,并最终取得希腊、比利时、瑞典、挪威和俄国的不少头面人物的支持,一些国家的驻法使节以及教育界、科学界名流表示愿意参与国际协商,政界和社会名流的支持,影响了很多国家体育组织的态度。 美国、英国、俄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希腊等国的39个体育组织都表示将派代表出席大会。 1894年6月16日,这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前身)隆重开幕。 到会代表79人,他们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法国驻比利时大使德·库尔舍被选为会议主席,顾拜旦主持大会开幕式,在有2000人参加的开幕式上,法国著名古希腊文化专家切奥多尔·莱拉赫发表了演说,巴黎国家歌剧院合唱团为大会演唱了阿波罗颂歌,唤起了与会者对古奥运会的神往。 大会先讨论了参赛运动员的业余和职业化问题。 经过争论,决定遵循业余运动的原则,并通过了关于业余和职业运动员的决议。 而后,会议讨论了复兴奥运会的问题,并通过了一个重要文件--《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 6月23日,大会通过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决议,并决定由奥运会举办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轮流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6月23日,这一天,对奥林匹克运动、对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不少国家把这一天作为体育节日,我国也于1986年将这天定为奥林匹克日。 巴黎国际体育会议还批准了顾拜旦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 宪章强调了奥林匹克远动的业余性,规定在奥运会上只授予优胜者荣誉奖,不得以任何形式发给运动员金钱或其他物质奖励。 大会选举希腊诗人维凯拉斯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 大会还选举了14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他们是:卡洛(法国)、布托夫斯基将军(俄国)、巴利克将军(瑞典)、斯龙教授(美国)、可姆普特希尔勋爵(英国)、赫贝尔特(英国)、费伦茨 ·凯万尼(匈牙利)、古特一雅尔科沃斯基(波希米亚)、苏比亚尔(阿根延)、卡夫(新西兰)、卢克齐·帕利伯爵(意大利)、放·布齐伯爵(比利时)、丹德时亚·卡拉法大公(意大利)、黑衍哈特(德国)。 会议规定法语(现为英、法两种语言)为国际奥委会法定语言。 大会还决定沿袭古奥运会传统,每四年举行一次运动会,还规定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为田径、水上运动(包括帆船、划船、游泳)、击剑、摔跤、拳击、马术、射击、体操、球类运动等。 第一届奥运会原定于1900年于巴黎举行,后来考虑希腊为古代奥运会发源地,在希腊举行比在巴黎意义更重大些,顾拜旦尊重了大家的意见。 大会决定把第一届会期改在1896年,鉴于古代奥运会遗址奥林匹亚已成了一片废墟,会址改设在希腊首都雅典。 1894年7月国际奥委会对奥运选手的业余资格作出详细规定,业余运动员不能参加有金钱奖励的比赛以及有职业运动员参加的比赛,以体育为业的体育教师或教练不能算作业余运动员。 在国际奥委会的积极努力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第一届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在雅典胜利举行。 来自13个国家的295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包括跳水)、举重、摔跤、体操、自行车、射击、击剑等项目的竞赛。 第一届奥运会虽然还很不正规,但奥林匹克运动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国际奥委会的成立和第一届奥运会的召开,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程。 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 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创时期(1894-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894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正值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时期,各种民族主义和排外心理妨碍了正常的国际交往。 现代运动项目仅在少数欧洲国家有所开展,世界范围的体育竞赛活动很少进行。 奥林匹克运动尚处于一种摸索阶段。 奥运会也还未形成一定的举办模式,如项目设置稳定性差,场地设施简陋,财政困难,会期不固定,裁判员执法不公,以及参赛资格缺乏明确规定等。 1908年奥运会实施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为未来奥运会的举办构建了基本框架。 1912年奥运会是这一时期最成功的奥运会,从参赛国家、运动员人数、场地设施到组织工作都有较大提高,第一次实现了顾拜旦所期望的:没有事故、没有抗议、没有民族沙文主义仇恨的奥运会。 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奥委会还都只是一个松散的机构。 国际奥委会尚未认识到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委托给某个城市承办的,放弃了领导和监督权,以致奥运会一切事宜均由东道主随意安排。 由于不允许妇女正式参加奥运会,不但使奥运会的广泛性存在重大的缺陷,而且也使女子体育发展受到阻碍。 (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时期(1914-第二次世界大战)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中断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0年重新进行。 国际奥委会从实践中意识到奥运会规范化的重要性,整个奥运会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和基本性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比赛项目的设置逐渐趋向合理;比赛设施进一步完善;会期基本固定;申办、举办程序基本确立,并基本解决了有关运动员的参赛资格问题。 先进的技术开始应用到比赛中去,如电子计时器、终点摄影仪、自动打印机、闭路电视转播等。 自1928年起,女子田径项目纳入正式比赛,这一重要变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性和号召力起到了推动作用。 另一重要发展是有了冬季奥运会,它使奥林匹克运动的覆盖面大大增加。 这一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机构也得到发展,国家奥委会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9个增加到60个,为奥林匹克思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也相继成立,通过国际奥委会与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各国家奥委会的协调,使国际奥委会摆脱了每届奥运会都存在的具体技术事务,而更多地在领导、协调、决策等更高的层次发挥作用。 这一阶段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日益加重,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虽在许多方面优于以往各届,但被希特勒用以向世界炫耀自己的实力,违背了奥林匹克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 (三)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时期(1946-19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东西方两大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这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战后各国经济振兴和科技发展,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由于苏联及新兴独立国家的参加,这一时期奥运会每届参赛国家和人数以及竞赛项目都在增加;与此同时,顾拜旦关于在各大洲轮流举办奥运会的设想得以实现;各洲范围的运动会、伤残人奥运会也相继产生。 随着奠基运动的普及,竞技运动水平也迅速提高,非洲体育开始崛起。 在奥运会上形成美国和苏联争强的局面。 奥运会比赛场地及各种配套设施较前有很大的发展,奥运会向大型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先进的电子设备,以及性别和违禁药物检查,使比赛的公正性得到加强。 历届奥运会,促使举办城市的各种市政建设也大为改善,并为其在比赛后继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奥运会的举办资金也由单纯的政府拨款和私人捐赠向以政府拨款、社会捐资和出售电视转播权、发行彩票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方向转变。 这一时期的奥林匹克组织已不单纯是一个体育机构,它与国家、社会各部门的关系日益密切。 政治对奥运会的影响也更趋明显、复杂、尖锐、各种势力集团都想通过这个舞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外,兴奋剂问题、奥运会承办国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都提到重要议程。 三大支柱之间出现了裂痕,经济上也危机四起。 这种善从1972年基拉宁担任主席后才有所改变。 (四)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时期(1980-)进入80年代,在萨马兰奇的领导下,针对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过去的那种独立性原则,即在经济上不谋利,政治上不同政府联系的作法已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要求不只限于4年一度的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已参与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国际奥委会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方面注重了奥林匹克思想的传播。 通过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奥林匹克艺术节,建立博物馆,举办奥林匹克日纪念活动,定期召开奥林匹克科技大会等,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参加国家和地区已增至172个,比赛项目达257个。 在组织结构上的自我更新与完善,使国际奥委会同其他各个机构的联系日益密切,自8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建立了包括主席、各类专业人员在内的长驻机构--洛桑总部,保证了总部机构对各方面的领导。 自1981年起国际奥委会第一次有了正式的法律地位,从而得以法人的身份参与处理各种重大事务,经济上大胆进行商业性开发,利用各种活动创造财富,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 从23届奥运会开始连续几届的奥运会主办国均未出现赤字。 经济上的盈利,极大地调动了主办国家搞好奥运会的积极性。 这一时期发生的重要变化是在肯定政治对体育的作用的同时,强调体育不应听命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指挥;在肯定商业化的同时,对商业化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并废除了参赛者业余身份的原则,使奥运会向所有优秀的运动员开放。 这种务实的态度,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从初期的探索到自身模式的基本形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到停滞,以后又经80年代以来的改革,终于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阶段。
马拉松赛跑为什么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马拉松的由来 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开始设立了马拉松比赛项目,马拉松比赛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马拉松是希腊的一个地名。 公元前490年,希腊在马拉松河谷与波斯皇帝派来的大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雅典军队在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团结一心,运用正确的战术技巧,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侵略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当时担任传令兵的菲迪皮得斯奉命将这一胜利消息尽快告诉雅典居民,让受难同胞早些分享这胜利的喜悦。 他顾不得路途遥远,一口气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到达雅典时他已累得精疲力竭,只说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在广场,闭上了双眼。 曾赴希腊考察的法国语言学家米歇尔?布里尔,非常钦佩这位马拉松战役中的爱国战士,他给顾拜旦写了一封长信,建议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增设一项以马拉松命名的长跑赛,以纪念这位可歌可泣的牺牲者。 他同时提出,愿捐出一个布里尔银杯作为对冠军的奖赏。 这个建议被欣然采纳。 从此,马拉松比赛便风行于民,而且一直作为奥运会的传统比赛项目。 雅典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是昔日菲迪皮得斯所跑过的路线,全程为40公里。 第二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程为40.260公里,第三届为40公里,第四届奥运会决赛马拉松跑的正式距离为42.195公里。 这是因为,在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召开时,英国的王室成员要观看马拉松比赛,大会组委会就将起点安排在温莎尔宫的草坪前,终点设在白城运动场,二者之间的距离为26英里,但从全程到王室成员面前还有385码,所以全程是26英里385码,折合后正为42.195 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