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考编大省山东的一份官方文件印发后,引发舆论关注。
山东省人社厅、山东省委编办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经省政府批准转制为企业后,省属事业单位要正式行文解除其与编制内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并在规定期限内核销相关人员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
一时之间,外界有各种解读,比如,山东省属事业单位“全部转企”、山东10万人告别“铁饭碗”。
面对外界的解读和猜测,山东省人社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和山东省委编办综合处的相关人员都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些均为误读。
图/图虫创意
省属事业单位“全部转企”?
《意见》在网络上发布后,不少网友和自媒体认为,《意见》所涉单位是省属所有事业单位。
山东省人社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和山东省委编办综合处的相关人员都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此次“事转企”针对的是此前山东省政府已经批复,但尚未完成“事转企”的事业单位,而且都是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而非所有省属事业单位。
事实上,山东省的“事改企”不是新生事物,而且一早就明确,针对的是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
2014年7月,《大众日报》报道称,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当时就点出,所涉事业单位是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
次年6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工作方案的通知》,公布了相关单位名单,包含山东省粮油工程设计院等79家单位,这些单位来自报社、设计院、研究院、宾馆等。
上述受访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凡可以改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都是经营类、有“自收自支”能力、可以实现自我盈利的单位,由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转企并不现实。
2015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公布79家应“事转企”的单位时,还明确提出了基本原则,“实事求是、积极稳妥。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稳妥推进,成熟一个,上报一个,批复一个”。关于完成时间,是“争取在年底前基本完成改制”。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上述名单中的部分单位,因一些因素并未在当年年底前完成改企,有的则成了另外一个单位的直属事业单位。
例如,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位列上述名单之中,该所创建于1980年,主要从事内燃机整机及相关零部件设计、开发、性能优化、产品技术标准制定、质量检验方法评定等,其官网显示该所现有职工40余人,科技人员占从业员工总数的75%。
2015年,该所被列入“事转企”名单时,举办单位为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该研究所一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研究所虽然上了上述名单,但2016年,该所并进了山东交通学院,后来更名为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内燃机研究所,成为该高校的直属事业单位。
关于没有转企的原因,他表示,当时有些人不愿转企,考虑到该所与高校更对口,该所就主动找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也觉得合适,省里同意后,就并进了山东交通学院。后勤、行政等人员也直接并到了这所高校,一些业务部门还独立运营”。
为继续推动“事转企”,山东省政府还对该名单79家单位之外的部分省属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方案做了批复。
2019年1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发文字号:鲁政办字〔2019〕18号,以下简称“18号文”)的通知,这份文件同年3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4年2月29日。
也就是说,当前,这份文件已经失效。山东省人社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上述79家事业单位大部分已经改制完成。近日印发的《意见》,针对的是山东省政府之前已经批复过,但还没有完成转企改制的省属事业单位。
他表示,《意见》的出台,就是为了延续改制政策。“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后面的单位改企时有政策依据。同时,《意见》也对一些政策做了细化,让一些单位明确进一步怎么改。”
山东省委编办综合处一位工作人员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8号文”到期后,有一些事业单位还需要改制,有一些政策也需要沿用,就印发了这次的《意见》。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看,山东的编制数量确实得到了精简。
2022年9月,山东曾透露,他们完成了全省1336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收回事业编制1.3万余名,通过整合事业资源,在事业单位间调剂编制2.7万余名。
有分析认为,此次《意见》,就此前改革所遗留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明确。虽然,《意见》并未列出涉及改制单位名单及人员数量,但对于“事转企”的一系列配套问题作了说明,包括转制单位工作人员人事劳动关系转换,转制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转制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养老保险补贴等。
比如,《意见》明确,转制后,转制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与编制内工作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并一次性预留10年的医疗费(费用经省人社厅、省医保局审核后,从转制单位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以保障离休干部医疗保障待遇。
《意见》还明确,事业单位改企转制时,工作年限满30年或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工作人员(包含2014年10月1日后批复转制单位的编制内合同制工人),由本人申请,按管理权限审批后,可按照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办理内部退养;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企业时选择不进入转制单位的编制内工作人员,本人须提交辞聘申请书,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批准。。
“山东省是经济大省,事业单位改革具有示范效应,未来会推动更多省份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说,山东省摸索的试点方案,也会为其他省份探索事业单位改革提供方向参考。
他强调,事业单位是中国公共部门的重要组织序列之一,不会全面取消,而是分类施策。对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会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和财力支持,确保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对于其他事业单位则会推进企业转制等改革,使之更加适应发展需要。
公务员难度省份排名
1. 山东学霸丛中求生路,既走心还走肾山东省考的行测不算难,但是屡次出现行测90+的高分,只青岛一地就有22个人总分超过160分。
山东省考报考人数招7000+,近40万人报考!
山东当地流传这样一句俗语:在山东不孝有三,一不考研、二不考公、三不考教资。
山东文化历史十分浓厚,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非常牢固,大多数人都偏向于考公、考编这样“铁饭碗”的职业,经商意识并不强烈。
有朋友告诉我说,在山东老一辈的眼里:孩子的理想配置是研究生、公务员、有车有房、儿女双全,外企和私企都不是正儿八经工作的地方。
另外,山东学霸也不是吹的。 畅老师行走江湖教学多年,全国各地的学生都教过,山东学生的努力程度绝对是前三名。
有位山东网友曾吐槽:你知道生长在学霸丛生的环境中有多绝望嘛?
周围人都很拼命,我不学就会被落下!加上去年山东省考改革,行测9:00-10:30、申论10:30-12:30。
三个半小时不间断,那必须走肾!考完三个半小时直接冲卫生间!
2. 陕西行测八选一,申论三个小时能写得手变成鸡爪,平时只考虑数量关系猜b还是d,到了陕西省考这,八个选项一颗骰子六面都不够用!
3. 江苏我就是时代弄潮儿还记得刚刚结束的江苏省考的凡尔赛么?
江苏省考一个字概括:新!题型材料十分跟得上潮流,最近有什么新鲜热点话题,考试前一周的热点都可能成为考点。
可能好多考生还沉浸在埋头备考、刻苦刷题的时光中,连微博热搜都没来得及看,江苏省考给你来个凡尔赛,该不会真以为是在考浪漫的法国吧。
4. 浙江独树一帜,没人能模仿我的操作浙江省考搞四套卷子,分ABCD四类。 公告复杂程度堪比小论文,近几年浙江脱离联考,加入了长三角公务员招考群聊。
提前招考,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江苏、山东、河南的考生。
而且,经历过浙江高考毒打的浙江生源优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都挺牛的。
5. 北京除了应届生,北京户口真的限制得sisi的其实京考本身是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中试题难度比较低。
难就难在门槛高,限制大,要求的生源质量高,非京户口的往届朋友们,成为北京市公务员的第一步:迁个户口!
6. 云南孩子真的很努力了认识一位在云南教行测的老师,上课地点遍及云南大小地市。
她说:这边的孩子考公感觉比高考还认真,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都没有其他娱乐活动的。
回到重庆上课之后,我觉得重庆这边孩子学习的劲头赶云南的话真的差不少。
7. 深圳看招!出其不意!今年2021深圳市考,打印准考证的时候我没发现任何异常,进考场我也没发现任何异常。
直到上午9:00开考,卷子发下来,发现是申论。
同考场的一个同学还举手问老师:老师,卷子是不是发错了?没错,就是这么的出其不意。
考研考公考编哪个好
考编相对于考公考研更简单一些。
教育部公布2022年考研人数为457万,录取人数为110.7万,录取率为24.22%。 报考人数首次突破400和450万,相比2021的377万增长了80万,再创历史新高。 有关人士预料2023年考研人数将达到500万。 2022年研究生国家线大多数专业的国家线比以往多10-20分。
马理论、传媒、教育学、语言学等专业分数水涨船高,考生们依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 由此可见,随着报考人数的增长,考研上岸难度也在提高。
考公 公务员岗位,普遍被认为是一个稳定的职位,大多数人称之为“铁饭碗”。 疫情的影响下,甚至有人称之为“金饭碗”。 大多数人认为,在疫情的侵扰下,公务员职位受到的影响较小。
其中工资正常发放、带薪假期、标准工时、按时下班、双休、五险一金和各种津贴补贴都是人们向往的,于是一波又一波的人参加国考、参加省考,考不上,来年再考。
考公人数现在也是水涨床高,且考试内容《行测》与《申论》也比较难。 通过录取数据分析,考公录取率远远低于考研录取率,特别是省、市、区的岗位。
编制,也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 大多数人认为考编的难度较考公小一点(部分岗位例外)。 部分城市考编的参考教材较考公而言少,例如海南编制考试,考试教材通常为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为何现在年轻人偏爱铁饭碗?
近期不同市场机构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均显示,在疫情和高校毕业生首次破千万人的就业压力之下,高校毕业生纷纷将国企和公务员作为求职首选,求稳求编制的心态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就业的难度。
我认为,现在年轻人偏爱铁饭碗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稳定、时间、待遇这三个方面。
先说一下稳定。
铁饭碗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工作稳定。 众所周知,公务员是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旱涝保收,不会随便辞退员工。
我的一个同学,毕业进入了本市的一家国企。 这家国企的分公司我也参观过,也参加过座谈会了解了一下,因为智能机械化的应用,原有的三班倒工作慢慢变成了两班倒,然后现在大部分岗位只需要一个人操作即可。 所以,每年都在不断的精简人员。 就算同学他是管理岗,但是因为专业不是十分对口,也挨辞退了。
我大学的其他同学,经常看到他们在群里讨论关于跳槽换岗的事情,总说我们专业就是青春饭的专业,有35岁的危机,哪怕现在还没有到35岁。
但是公务员或者其他体制内的工作就比较稳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会有下岗的危机,不会被裁员。
再来说一下时间。
公务员的上班时间都是固定的。 我这里都是早上8:00-12:00,下午是15:00-18:00,每天工作七小时。 业务科室基本不用加班,每年可以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还有公休假,工作之余还有自己的时间。
不像多数民营企业需要996,每个月可能只得休一天,甚至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
我认识的一个妹子,考进了公务员,运气也是比较好,到了一个比较清闲的工作岗位。 从她的朋友圈就可以看到,每到下班时间、周末、节假日都是各种游玩的“炫耀”。 因为自己的专业特色,周末或者节假日还兼职做播音主持的老师,赚取一些外快。 而且是特色的艺术辅导,所以,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
真的是工作收入两不误。 所以,有专业特色专业技能的同学们,就算考进了公务员,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发挥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特长的作用。
最后收一下福利待遇
这个我觉得只能针对打工人来说了。 公务员福利待遇在一个城市确实是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不是最高的。 但是所谓的福利待遇都是跟工作内容成正比的。
拿我的来说,比国企的少好几万,比民企多1-2万左右。 但是民企的浮动很大,对于普通工人的来说就多一些。 当然,如果是老师的话,还有一些教育方面的福利。 总的来说,工资待遇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他住房、教育、交通也有一些福利。
总的来说,年轻人越来越偏爱铁饭碗是一件好事,很多毕业生好高骛远,总是梦想着“一鸣惊人”,不撞南墙不回头,而铁饭碗给了他们一次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的机会;央企、国企也不是什么“死板”“躺平”的代名词,他们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的、坚强的的奋斗着。
从我考公的经验来看,毕业生想要端上铁饭碗,还要有必胜的信心。 有的毕业生考个一次两次省考,没有过线就放弃了,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因此,对于有考公想法的毕业生来说,不能浪费时间,要早早做准备;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把每一次考试都当做最关键的考试去对待,才能赢得上岸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