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社评论员:以开放促改革,书写中国同世界合作共赢新篇章——六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题:以开放促改革,书写中国同世界合作共赢新篇章——六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部署,释放出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从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到力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生效;从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行业准入;从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搭建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不仅让中国的发展惠及国际社会,也让看好中国发展前景成为世界的普遍共识。
鉴往事,知来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根据我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也是把握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之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更有力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每一轮改革总是伴随着新一轮开放,更深层次的开放总能推动改革向纵深迈进。扩大开放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到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从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到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再到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全会着眼于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有利于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开辟新空间。
开放带来进步,合作才能共赢。改革开放是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中国的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新征程上,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中国人民必将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前行、共谋发展,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德关系(合作共赢,开启新篇章)
中德两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德国技术的卓越创新,中德关系进一步深化,为两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德关系的合作共赢,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的引擎
中德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德国企业开始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德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德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中国的市场规模和劳动力优势相结合,为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中德两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根据数据显示,德国是中国在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双方的贸易额不断增长,为两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其次,中德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德国的制造业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则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创新潜力。 双方通过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共同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为两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人文交流:增进友谊的纽带
除了经济合作,中德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 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和旅游交流都成为中德两国人民增进友谊的重要纽带。
首先,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德国的文化艺术在中国备受欢迎,中德文化节、音乐会、电影展等活动在两国之间举办,增进了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其次,中德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德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享有盛誉,吸引了众多中国学生前往留学。 同时,中德大学间的合作项目也不断增加,为两国的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中德两国之间的旅游交流也日益活跃。 德国作为欧洲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的到访。 而中国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德国游客。 这种人文交流不仅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未来展望:新篇章的开启
中德关系的发展离不开两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未来,中德两国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开启新篇章。
首先,加强创新合作。 随着中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德两国可以在技术研发、创新投资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其次,加强人才交流。 人才是创新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德两国可以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最后,加强环保合作。 中德两国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以在环保技术、能源转型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推动全球化的中国方案,指的是坚持
推动全球化的中国方案,指的是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一、坚持开放合作
中国坚持推动全球化进程,主张世界各国的开放合作。 通过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倡导开放包容的国际环境,致力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建设开放合作的世界经济格局。
二、倡导互利共赢
中国方案的核心是倡导互利共赢,强调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实现共同发展目标,让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分享发展机遇和红利。
三、具体举措与实践
1. 深化改革开放: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领域,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全球化进程提供持续动力。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项目,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3. 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 深化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四、重要意义
中国的全球化方案对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有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世界经济联系,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深度整合。 同时,中国的方案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总之,中国将继续坚持推动全球化进程,与各国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原因:
1、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与世界共建共荣的过程。
在第八届联合国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候任理事长潘基文看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与世界共建共荣的过程。 在扩大开放中共赢,在共赢中进一步扩大开放,是中国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也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使命担当。
2、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中国正从国际体系的参与者转变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变革的新引擎。
根据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竞争力2018年度报告》,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跨越“数字鸿沟”、教育减贫、文化交流、让更多民众分享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蛋糕”等方面释放积极红利,使那些过去“被全球化遗忘的角落”获得重大发展机遇。
3、中国改革开放的思路与实践,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激励。
“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并没有复制西方模式,而是去创造一个自己的发展方式,一种更加包容的发展方式。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如的评论值得深思。
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世界将共同见证,一个发展动力更足、人民获得感更强、同世界互动更深入的中国,将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的中国经验,必将继续影响世界:
1、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挑战,中国给出的答案,不是因袭守旧、抱守成规,而是全面深化改革。
带领人民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不是退回到港湾中去,而是倡导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与各国同心协力,携手前行。 可以说,笃行改革开放的中国,照亮了世界期待。
2、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每一步举棋落子都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这是历史规律。 顺应历史规律的改革开放的中国经验,已经也必将继续影响世界。
3、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身披“特殊身份”的2018年让中国汲取历史智慧、凝聚前行力量,同时为世界注入信心、昭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