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 波音公司 正在继续调查“星际客机” 飞船 在太空中出现的 推进器 故障和氦气泄漏问题。根据7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该飞船计划在本周六(7月27日)或周日(7月28日)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一个包含28个推进器的反应控制系统(RCS)的点火测试。由于其中一个推进器已因故障被判定不适用于返回飞行,此次测试将仅使用剩余的27个推进器。
虽然地面将发出操作指令,但由于特殊兴趣和海军试飞员背景,执行载人飞行测试(CFT)任务的NASA 宇航员 布奇·威尔莫尔(Butch Wilmore)和苏尼·威廉姆斯(Suni Williams)预计也将参与此次测试。
NASA商业载人航天计划负责人史蒂夫·施蒂奇(Steve Stich)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对所有这些推进器执行若干次脉冲测试,以确保在飞船离开国际空间站前整个系统能够按照我们的预期以及上次检测的结果正常运行。”
施蒂奇补充说:“我们还将对氦气系统进行检查。自6月15日上次检查以来已经过去六周了。我们将逐一对气瓶进行加压测试,然后进行推进器的点火测试,并检查氦气泄漏率,以确认系统的稳定性。”
“星际客机”于6月5日发射升空,最初计划执行约10天的任务。但在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之前遇到了推进器和氦气泄漏问题,因此任务被无限期延长,以便工程师能排查并解决这些问题。
7月初在新墨西哥州白沙试验场进行的地面测试让工程师对飞船对接过程中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最近的地面测试发现,洛克达因航太公司生产的一台与“星际客机”上使用的类似的MR-104J测试推进器,由于存放三年并暴露于二氧化氮蒸气中,其阀门系统严重退化;密封件膨胀导致推进剂流动受限。施蒂奇指出,工程师还在下游过滤器中发现了卡住的特氟龙,这表明在高温条件下密封件发生了侵蚀。
施蒂奇指出,“星际客机”的RCS推进器在轨道上的表现与地面观察结果相符。他在发布会上说明,这种推进器在洛克达因航太的其他航天项目中已被使用,但已针对“星际客机”的服务舱需求进行了修改。
施蒂奇进一步解释:“这次任务让我们开始更好地理解,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以及飞行控制系统是如何在飞行中指令推进器点火的,这是我们无法仅通过地面测试和分析完全了解的。”
每组RCS推进器周围都装有名为“狗屋”的保护结构,这些结构不仅起到隔热作用,还保护推进器免受太空严寒的侵袭。服务舱共有四个这样的“狗屋”。研究表明,在轨机动与姿态控制系统(OMAC)连续操作中,若短时间内频繁激活多个RCS推进器,会导致推进器温度升高超过预期。
施蒂奇表示,可能无需更改设计,而可以通过调整飞行中推进器的使用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减少点火频率。他强调,相关讨论正在进行中;NASA计划最早于下周对载人飞行任务进行机构级审查,并将邀请航空航天安全咨询小组参与。
波音公司商业载人航天任务项目经理马克·纳皮(Mark Nappi)补充道,洛克达因航太公司在整个任务期间与波音紧密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他提到,可能会更换新的密封件,或者为未来的飞行任务采取不同的飞行轨迹,或者在“狗屋”内增加不同的热保护措施。
像载人飞行测试这样的任务经常会遇到意外情况,“星际客机”已被认定能在紧急情况下安全离开国际空间站。今年6月,执行CFT任务的宇航员在参与了在轨故障排查后,被重新分配到执行国际空间站的维护任务。他们的任务已持续了50天,并且还在继续。
NASA还将CFT的最初在太空停留时间从45天延长,因为电池性能在轨表现优于预期。施蒂奇在周四的简报中指出,该任务现已正式延长至90天,即至9月3日,尽管具体的着陆时间还未确定。
弄清楚RCS系统中的推进器和氦气泄漏问题的根本原因对“星际客机”的未来任务至关重要。星际客机1号任务(Starliner-1)计划最早于2025年进行,预计将搭载至少三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停留6个月。
“星际客机”与SpaceX的载人龙飞船共同成为美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的两种私人运营飞船。自2020年5月以来,载人龙飞船已执行多次任务,这种飞船是基于自2012年以来多次进入太空的SpaceX货运龙飞船。作为一种新型飞船,“星际客机”在首次太空飞行后面临了开发挑战。
2019年12月,“星际客机”的首次无人飞行任务因计算机问题进入错误轨道,未能到达国际空间站。在COVID-19大流行爆发后,进行了数十项修正,2022年5月的无人任务最终成功抵达目的地,尽管当时也出现了推进器问题,NASA认为已经在载人飞行任务中解决了这些问题。
载人飞行测试原计划于2023年进行,但由于发现飞船线路中含有易燃胶带并且降落伞载重小于预期,任务被推迟。几个月后,任务看似即将按计划于5月6日发射。但在发射前几个小时,由于在联合发射联盟(ULA)阿特拉斯V火箭的一个阀门发现振动问题,宇航员被撤出飞船。
由于需要更换阀门,并在一个RCS推进器中发现了微小的氦气泄漏,飞船停留了一个月。尽管地面的大量测试和模型没有发现CFT任务的预期问题,但分析揭示了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相邻密封罩中有足够多的RCS推进器发生故障,可能会影响到一种再入选项。经过一系列的工程和模拟测试后,NASA和波音公司认证了一种新的再入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同时点火的RCS推进器更少。
最终,CFT任务于6月5日发射升空,尽管由于地面设备故障影响到阿特拉斯V火箭,发射在倒计时阶段遇到了延误。除了在对接国际空间站时遇到的问题外,NASA和波音公司都强调,“星际客机”在太空中的表现很稳定,飞船运行良好。作为前美国海军试飞员,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习惯于长期执行任务和参与开发项目。
根据2014年与NASA商业载人航天计划签订的合同,波音和SpaceX各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用于运送宇航员。SpaceX在2020年5月发射的首次载人测试任务之后,已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了11个机组,其中8个为NASA的任务,3个为Axiom Space的短期任务。
由于本月早些时候在发射“星链”卫星时遇到的猎鹰9号火箭二级助推器问题,SpaceX的任务当前已暂停。尽管猎鹰9号火箭已经完成了静态点火测试,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还没有回应SpaceX重启任务的请求;SpaceX辩称,发射过程中没有对公众构成风险,因为受影响的只是太空中的火箭第二级。
预计SpaceX将在8月份发射两个前往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前提是获得FAA的批准和NASA的独立审查。这两次任务分别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天鹅座货运飞船和Crew-9任务的四名宇航员搭乘载人龙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辰辰)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是何神器?
上世纪60年代美国试制的三种升力体飞行器。
图中央的飞机为X-15。
载人龙飞船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两天后,航天器于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 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都有哪些类型?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这里我们就来做一些梳理。
由X-15开创的空天飞机技术
汽车 是我们常用的代步工具,但如果 汽车 完成一次旅程后就不得不被抛弃,那么使用 汽车 的费用将超出大部分人的承受范围。 从太空时代伊始到现在,人们一直试图研制出可以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近年来,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为人类更深入广泛地利用太空开辟了新道路。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研发,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X-15试验飞行器。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人们同时在 探索 两种进入太空的途径。 一种是利用运载火箭,从地面将飞船发射升空,进入近地的航天轨道。 这种方式和我们今天常见的太空飞行方式类似,不久后便取得了成功和大规模的应用。 另一种则是将在稠密大气之内飞行的飞机改造成能够在超高空飞行甚至进入太空亚轨道的飞机。 这是目前仍在发展的空天飞机的雏形。 X-15便是空天飞机的最早尝试。
大气层内飞行的飞机一般采用与空气相互作用获得推力的发动机,而在大气稀薄的超高空飞行时,这种发动机无法产生足够的推力,空气中的氧气也无法维持发动机运转。 因此,X-15采用了液体火箭发动机,以酒精(后期改进为无水氨)和液氧为推进剂,混合燃烧后从发动机尾部喷管中高速喷出,推进飞机飞行的能量和动量都来自于推进剂本身,能够为X-15提供数百千牛的推力。 而在稀薄大气中飞行时,传统飞机与空气相互作用的翼面也无法发挥作用,因此,X-15采用了反冲控制系统,利用小型高比冲发动机在各个方向施加的推力,控制飞机的飞行姿态。
虽然具备了诸多航天器的特征,但X-15仍然具有在大气层中飞行所必需的机翼。 不过,X-15的机翼经过了空气动力学特别设计,可以让其在超高音速的飞行状态下保持稳定。 X-15并不通过自身的动力从机场起飞,而是通过B-52轰炸机充当的大型母机携带到约米高度释放,之后开始自主飞行,利用火箭发动机提高自己的速度和高度。 美国以80公里高度作为太空和大气层的边界。 X-15在服役过程中,曾多次飞过这个界限进入亚轨道。
X-15的最高飞行高度为108公里,而一般的战斗机升限高度仅在20公里左右,民航飞机则更低。 X-15还飞出了相当惊人的2.02公里/秒的最高飞行速度。 虽然火箭发射航天器的成功,迫使X-15不得不下马,但是这种飞行器验证了在大气层与太空边界的临近空间飞行的可能性。 目前美军正在进行测试的X-37B空天飞机,和各国未来的空天飞机计划,都与X-15的试验有联系。 母机空中释放的发射方式也为后来的飞行器、航天器所采用。 例如,维京银河公司正在试验的亚轨道飞船,就是采用母机半空释放飞船的发射方式,未来有望使亚轨道太空 旅游 成为可能。
升力体飞行器与航天飞机
升力体飞行器是另一种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采用的方案。 飞机等固定翼飞行器,通过翼面和大气的作用产生升力,托举飞行器在大气中飞行,而升力体飞行器则利用自身特别的外形,在机身上直接产生升力。 研发升力体飞行器的目的,并非希望使用这种飞行器代替飞机,而是希望利用升力体飞行器解决载人航天器在返回大气层时的控制问题。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阿波罗”飞船和苏联的“联盟”飞船使用的都是太空舱构型。 太空舱在返回地面时,基本无法控制自己的飞行轨迹,只能沿着脱离轨道时进入的弹道落地。 而升力体飞行器则可以可控飞行,降落到预定的机场,或者临时调整到备降场地。
最有代表性的升力体飞行器是美国的X-24A、X-24B、M2-F3、HL-10等试验飞行器。 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些升力体飞行器的外形略显呆萌,尾部仍然保留的机翼是为了飞行姿态的稳定和控制,并非用来获取升力。 在试验过程中,这些飞行器同样在母机上释放,通过火箭发动机等自身动力进行飞行试验。 在航天飞机计划发展过程中,航天飞机轨道器本来有可能采取升力体结构,但在进一步的设计过程中,工程师们发现升力体外形无法与航天飞机必须配备的燃料箱较好地绑定在一起,因此放弃了对升力体方案的使用,转而采用三角翼方案。
不过,X-24A等升力体飞行器,试验了航天飞机的“必选动作”。 1969年,X-24A进行了一次无动力再入试验,飞机从母机释放后不打开发动机,仅通过滑翔飞行的方式降落在机场上。 这正是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所使用的方式,因此X-24A的试验成功也为航天飞机计划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进入新世纪后,一些新研发的载人航天飞行器采用了升力体飞行器的构造,以实现较为可控和低损耗的返回过程,进而实现飞行器的可重复使用。 美国内华达山脉公司自2010年开始,借助NASA“商业载人航天计划”的资助,开始了“追梦者”飞船的研发。 按照设计方案,这种飞船每次可以搭载3-7名宇航员,也可以经过改装后用于货运飞行。 在发射时,飞船将被安装在大力神5等大推力火箭顶部进入太空。 而返回时,则可以通过自身升力体的外形自主着陆。 这种外形酷似小号航天飞机的飞行器,在经过NASA两轮资助后,最终未能入选商业载人航天计划的首批飞船。 不过,内华达山脉公司已经拿到了未来几年的空间站货运飞行合同,升力体飞行器也有望借助这种飞船实现真正的太空飞行。 而欧空局计划在未来自主实施的载人航天计划,也以升力体飞行器为飞船的基本构型。
舱体式飞船被再度重视
在航天飞机出现前,人们主要使用由多个舱体构成的飞船进行载人飞行。 航天飞机计划成功实施后,一度有取代舱体式飞船的趋势。 在航天飞机设计之初,人们曾经憧憬航天飞机机队维持每年50次以上飞行的出勤率,每次飞行低至数百万美元的飞行成本;每艘航天飞机在完成一次任务后,仅有1%的部件需要更新,经过两个星期的整备就能重返太空,核心发动机可以使用数十次。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每次飞行后的实际维护工作远高于预期,需要更换大量的部件、消耗约2000小时的时间,航天飞机的飞行维护成本也随之一飞冲天。
在吸取了航天飞机结构功能过于复杂的教训后,各国的设计师们都认识到,载人航天器本身主要是航天员往返天地的运输工具,不能在载人功能之外为其赋予太多的其他功能。 因此,在设计新一代飞船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又采用了舱体式飞船的总体设计方案,又都赋予了新飞船可重复使用的功能。
以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为主要“卖点”的美国SPACEX公司,在之前获得成功的货运型龙飞船的基础上,设计了载人型龙飞船。 在经过多轮PK后,载人型龙飞船成为了NASA商业载人航天计划的首批飞船,在今年5月30日执行了航天飞机停飞后美国载人航天的首次复飞任务。 载人型龙飞船一次最多可以将7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在不对接的情况下可以独立在太空中飞行一周。 按照SPACEX对外公布的信息,载人型龙飞船可重复使用约10次。 但在现阶段的合同中,所有任务都会使用全新制造的飞船。
波音公司的CST-100星际客机是商业载人航天计划的另一种飞船,同样具备可回收重复使用的能力,设计的最大重用次数在10次左右。 在着陆过程中,飞船乘员舱底部的防热罩将在约1500米高度时被抛弃,露出布置在防热罩内的缓冲气囊。 在落地前,缓冲气囊将充气展开,为落地提供缓冲。
NASA自行研制的下一代载人“猎户座”飞船,也是一种具有重复使用能力的飞船。 龙飞船和CST-100飞船主要用于往来于国际空间站的飞行,而“猎户座”则瞄准载人登月乃至登陆火星的任务需求,具备以第二宇宙速度直接再入大气层的能力,舱体的防辐射性能也考虑了深空飞行中更加恶劣的环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今年5月成功发射和返回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也是可重复使用的。 它采用金属结构与防热结构分开的设计方式,返回后只需要更换防热结构即可,金属结构和舱内设备能重复使用。 新一代飞船能够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气层,还能在返回过程中克服电离气体形成的“黑障”现象,使飞船与地面始终保持联系。 (李会超)
波音“星际客机”结束不载人试飞任务成功返回地球
波音“星际客机”结束不载人试飞任务成功返回地球
波音“星际客机”结束不载人试飞任务成功返回地球,这是“星际客机”第二次不载人试飞,也是对其能否执行载人试飞任务的一次关键测试。 波音“星际客机”结束不载人试飞任务成功返回地球。
波音“星际客机”结束不载人试飞任务成功返回地球1
美东时间5月25日,波音“星际客机”(CST-100 Starliner)第二次不载人试飞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太空港安全着陆,结束为期6天的飞行。
美国已有SpaceX载人龙飞船从美国本土5次为NASA运送专业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NASA表示,此次测试意味着美国距离拥有两种载人运输系统从美国本土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更近一步。
不过,这次任务并非没有任何问题。 飞船与火箭上面级分离不久后,两个轨道操纵和姿态控制(OMAC)推进器出现问题,NASA和波音正在调查。 但波音表示,飞船有足够冗余来继续执行任务。
结束6天飞行,着陆白沙太空港
美东时间5月19日18时54分,波音“星际客机”搭载一个假人,搭乘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ULA)“宇宙神5”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部队基地升空。
发射26小时后,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打开舱门,首次进入舱内,检查飞船,卸下“星际客机”带来的500磅(约227千克)物资,打包600磅(约272千克)物资回地球。
美东时间5月25日14时36分,飞船脱离空间站。 18时05分,飞船脱离轨道,乘员舱与服务舱分离,进入大气层。 随后3个主降落伞和6个安全气囊成功打开,离开国际空间站4小时后,18时49分,“星际客机”着陆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太空港。
波音要将飞船从沙漠运往佛罗里达州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进一步处理。 待NASA和波音审查所有飞行测试数据后,为“星际客机”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载人飞行测试制定计划。
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Bill Nelson)表示,本次测试是NASA商业载人项目和波音迈出了重要而成功的一步,使得更多载人航天任务得以在美国本土通过美国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
波音第二次不载人试飞完成的测试目标包括“星际客机”发射和入轨;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宇宙神5”火箭和半人马座双发动机二级发射;上升中止紧急探测系统验证;“星际飞船”与“宇宙神5”火箭分离;
“星际飞船”与国际空间站交会对接;“星际飞船”舱门打开和关闭,宇航员进入及静默模式;宇航员可居住性和内部界面评估;“星际飞船”离开空间站;“星际飞船”脱离轨道,乘员舱与服务舱分离;飞船采用航空减速系统下降和进入大气;飞船精准着陆和回收。
NASA商业载人项目经理Steve Stich说,整个过程中,“星际飞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当前正在继续评估这些数据,并在安全情况下尽快全面运行宇航员飞往空间站的飞行。
NASA:距美国拥有两种载人运输系统从美国本土往返空间站更近一步
“星际客机”是商业载人项目的一部分。 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的工具全部“仰仗”俄罗斯飞船。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NASA大力支持商业载人航天发展,希望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能够孕育出这一产业。
2014年,波音公司和SpaceX分别从美国宇航局获得42亿和26亿美元的大合同,用以建造“星际客机”载人飞船和载人龙飞船。 如今SpaceX已第5次为美国宇航局运送专业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 而波音曾于2019年12月20日开展“星际客机”首次不载人试飞,但未能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
随后,由NASA和波音联合的独立审查小组对“星际客机”首次不载人试飞失利的调查提出80条整改建议,约半数涉及波音和美国宇航局如何解决软件开发和系统测试的问题。
整改后,波音原本计划去年8月开展第二次不载人试飞,但飞船服务舱的推进剂阀门出现问题,导致发射推迟。 据SpaceNews报道,波音耗资近6亿美元修复首次不载人试飞和第二次不载人试飞前出现的问题。
而本次“星际客机”的第二次不载人试飞是验证波音系统性能的关键一步,NASA表示,这使得美国距离拥有两种载人运输系统从美国本土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更近一步。
NASA国际空间站项目经理乔尔·蒙塔尔巴诺(Joel Montalbano)说,不久有望看到宇航员乘坐“星际飞船”抵达空间站,继续开展微重力科学研究。
波音“星际客机”结束不载人试飞任务成功返回地球2
美国波音公司的载人飞船“星际客机”25日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降落在美国西部沙漠地区,完成了一次颇为关键的不载人试飞任务。
“星际客机”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25日18时49分(北京时间26日6时49分)降落于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太空港地区。
“星际客机”于19日搭乘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星际客机”运送超过500磅(约合226公斤)的美国航天局货物、宇航员补给以及超过300磅(约合136公斤)的波音公司货物前往国际空间站,携超过600磅(约合272公斤)的该空间站物资返回地球。
这是“星际客机”第二次不载人试飞,也是对其能否执行载人试飞任务的一次关键测试。 这款航天器于2019年12月进行首次不载人试飞,但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被迫取消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计划,提前返回地球。 调查显示,软件缺陷或是首飞失利的主要原因。 此后,原定2021年8月进行的“星际客机”第二次不载人试飞由于火箭推进系统故障推迟。
美国航天局25日表示,“星际客机”的`此次不载人试飞完成了既定目标,其中包括火箭发射、上升中止紧急探测系统验证、飞船与火箭分离、飞船对接和脱离空间站、精准着陆和回收等。
“星际客机”在此次太空之旅中搭载了一个名为罗西的“乘客”。 那是一台仿生设备,安装在宇航员座椅上,配有15个传感器,用于模拟宇航员飞行并收集飞行期间的体验数据。
美国航天局和波音公司将全面评估此次试飞的数据,然后再对“星际客机”的进一步测试及其未来载人试飞任务做出安排。
自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大力发展商业载人航天。 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于2014年从美国航天局获得载人飞船项目合同,分别建造“星际客机”载人飞船和载人版“龙”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
波音“星际客机”结束不载人试飞任务成功返回地球3
美国波音公司“星际客机”飞船25日在美国西部新墨西哥州沙漠中成功着陆,宣告前往国际空间站的不载人试飞结束。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这次试飞成功意味着“星际客机”有望在今年年底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届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可用两种航天器运送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即“星际客机”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载人版“龙”飞船。
“星际客机”25日从国际空间站启程,约4小时后,于美国东部时间18时49分(北京时间26日6时49分)降落在新墨西哥州一片沙漠中。 着陆位置距目标位置约480米,被现场直播主持人形容为“基本正中靶心”。 着陆过程中,飞船借助3个主降落伞和6个气囊缓冲速度。
“星际客机”19日升空,约26小时后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美国航天局说,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进入“星际客机”并进行检查。 他们把飞船所搭载补给与货物搬进空间站,并把要运回地球的货物搬进飞船。
“星际客机”此次试飞搭载了一个被称作“罗西”的假人。 “罗西”身上装有15个传感器,用于收集可反映真人乘坐飞船感受的数据。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9日,美国佛罗里达州,波音的星际飞船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
美国航天飞机2011年退役以后,美国宇航员一度完全依赖俄罗斯飞船往返空间站。 为改变这一局面,美国航天局发起商业载人航天计划,在2014年与波音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签署总计68亿美元的合同,分别建造“星际客机”载人飞船和载人版“龙”飞船。
按照美联社报道说法,2020年5月以来,“龙”飞船已经运送宇航员和太空游客共18人前往国际空间站。
相比之下,“星际客机”太空之旅颇为坎坷。 它于2019年12月进行首次不载人试飞,但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被迫取消前往国际空间站计划,提前返回地球。 调查显示,软件缺陷或是首飞失利的主要原因。 此后,原定2021年8月进行的第二次不载人试飞由于火箭推进系统故障推迟。
此次试飞虽然成功,但仍有问题,包括推进器部分出现故障。 波音公司和美国航天局说,故障没有影响整体任务,因为飞船有备用推进器。 不过,据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此次故障根源以及是否会导致更严重问题引发外界猜测。
波音公司将把“星际客机”运到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与美国航天局一起评估这次试飞,以便为首次载人飞行做准备。
美国波音星际客机首飞失败,拥有世界强国第一之称的美国为何会遇此尴尬?
2019年12月20日波音星际客机自动星际客机因自动控制系统失灵进入错误轨道未能与空间站对接,技术的不成熟致使首次试飞宣告失败。 目前,波音公司和NASA方面未就详细原因进行说明。
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不可否认,尽管中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发展的如日中天,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动。 在航天事业方面,首个完成载人登月,目前公开拥有593颗在轨卫星几乎是我国在轨卫星三倍的美国在世界上也仍然拥有超然的地位。 世界第一的美国为什么也会失败呢?这与其说是美国的失败,不如说是波音公司的失败。
波音公司此次星际客机CST—100不载人首飞是在SPACEX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实验,SPACEX作为开启美国私营航天时代的教父级企业无疑是成功的,2008年就正式与NASA方面签订正式合同,其主打的可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与猎鹰9号也算是家喻户晓,多次完成过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品的任务,获得的成就不计其数,换而言之,太空探索他们是专业的。
而波音公司曾和SPACEX一起与NASA签订过“太空的士”的协议,波音公司大家也知道是世界最大的民用航空飞机制造商,波音747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客机,但最近波音公司似乎流年不利,5个月内两起空难346位旅客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波音也宣布737max停产,而此次星际客机作为新技术第一次测试,出现问题也算是情有可原,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航天公司都不可避免的,波音同时作为军用飞机制造商巨头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其最后能够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