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进社区
三伏食俗新演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16日 第 05 版)
图为活动现场。张 乾摄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各地民俗活动多姿多彩,在线上线下吸引了众多关注。
8月14日,民俗专家和专业厨师走进社区,和居民们一起度过特别的“末伏天”。
烙饼卷起腐乳鸡蛋,蜜豆拌上老酸奶……一口下去,末伏的暑热也开始渐渐消散。8月14日是今年末伏的第一天,在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华方居家养老配餐中心,社区居民、社工、民俗专家齐聚一堂,品尝创新制作的王致和腐乳摊鸡蛋,交流三伏的饮食之道。
家住西城区清芷园的吴阿姨特地赶来参加活动,“听说今天能送‘福’字,吃烙饼,还能学点三伏知识,我也来看看!”家住白纸坊街道的苏先生说:“之前对‘三伏’只有字面意思上的了解,没仔细研究过三伏饮食,家门口的活动很吸引我。”
活动现场,民俗专家李石手持一把折扇,为大家讲解三伏食俗。到了末伏,人们的食欲有所恢复。烙饼中的碳水化合物和鸡蛋中的高蛋白相结合,有助于恢复体力。在鸡蛋中加入腐乳能促进食欲,更有利于消化吸收,提升营养价值。
讲解完三伏食俗,华方餐饮厨师钱孝广现场教大家制作腐乳摊鸡蛋:打上三四个鲜鸡蛋,加入一块腐乳搅拌均匀,将搅拌好的蛋液倒入锅中,半凝固时用锅铲捣成小块,出锅前,再撒上一点彩椒和葱花点缀,色泽诱人。“腐乳摊鸡蛋不仅颜色好看,吃起来味美,营养也更加丰富。”钱孝广说。
社区居民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腐乳摊鸡蛋,一边听着专家的专业介绍,既饱了口福,还收获了知识。书法家王克祥还挥毫泼墨,送上特别的时令祝福。
在网上看到本次活动的网友留言说:“之前没想过烙饼摊鸡蛋还可以和腐乳结合在一起,既合时令又有创新,感觉很新颖,以后有机会我也要尝试一下。”
活动主办方王致和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通过创新形式,让老字号与市民日常生活更加贴近,充分展现传统民俗魅力、融入新消费场景,在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老字号也焕发出新活力。
(华伊然、张乾、张梦真)
南方食俗
南有年糕,北有饺子春节是中国最大的节日。 作为节庆的传统,年糕与饺子,各占半壁江山。 大抵是南方人习惯吃年糕,北方人更讲究吃饺子。 年糕也渗透到北方,但比较单调,只有南方人才能将其做出众多的花样。 至于饺子,很明显属于北方的产物,南方也开饺子馆,一般都要打出“北方水饺”的幌子,以示正宗。 这犹如某些店铺强调“手工饺子”,与流水线上生产的“机器饺子”相区别。 古典的食物,制作方法愈原始愈好,仿佛这样才能保持原汁原味。 在江南一带,卖年糕,包装纸上也常印有“水磨年糕”的字样。 虽然中国早就大一统,饮食风俗,还是有地域性的。 正如“南米北面”、“南糕北饼”、“南甜北咸”之类演绎,说南有年糕、北有饺子,不能算错吧。 尤其过大年之际,它们都是象征意味浓郁的符号化食品,堪称餐桌上的吉祥的经典。 即使现有生活条件好了,山珍海味常常喧宾夺主,但因为年糕与饺子对节庆的意义远远大于其滋味,仍无法废黜。 想一想,祖宗八代都是借助这古朴的食物过年的,后人也就不太敢或太愿意叛逆了。 哪怕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皆以“新人类”自命。 估计全家老幼去肯德基、麦当劳吃年夜饭以庆团圆的,应该比较少见。 像年糕、饺子这样的“文化遗产”越多越好,已彻底变成中国人的传家宝,不至于失传的。 年糕的名字起得好,喻示着“年年高升”。 似乎多念叨几遍,以诚则灵。 不仅听起来顺耳,吃起来,味道也不赖。 唇齿之间,能咀嚼出南方稻米天然的醇香。 而且因其黏性大,口感独特。 江浙人家,大年三十晚上总要在八仙桌上摆一盘年糕,作为供品。 我小时候,经常把蒸熟后又冷透变硬的糖年糕,切成片,放进嘴里,当时香糖来嚼着玩。 奶奶说:“小耗子”又在磨牙齿了。 甜年糕,以及一种荤油年糕,可当零食吃;做菜,一般选用清水年糕,无色无味的。 吾乡人办酒席,最后和盘托出一道炒年糕,既是下酒菜,又作为主食。 用黄芽菜炒,用雪里蕻炒,如果再加上肉丝,更棒了。 上海人把这道菜做到了“顶级”:螃蟹炒年糕。 用螃蟹作配料,年糕够荣耀的。 螃蟹的鲜香,通过滚烫的汤法,浸透了切成薄片的年糕。 有人说:吃螃蟹炒年糕,打你耳光也不会放下。 不信试试?旧日北京春节风俗,也有热气腾腾蒸年糕的,呼应着包饺子,以示米面充足、家有余粮。 我想,这作为陪衬的蒸年糕,恐怕是南方人带来的习性。 那时候的北京城,南方人已不少了。 他们不会因为饺子而忘掉年糕的。 更不会因为来到天子脚下,就忘掉故乡。 包饺子,是惟一一处显示出北方人灵巧、南方人笨拙的地方。 我指的是手工方面。 即使苏州姑娘,能在丝绸上刺绣工笔的花鸟,也不见得包得好饺子。 北方人,却能将饺子捏合得天衣无缝,有款有型,用熨斗熨过一般挺括饺子之吉利,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其造型,酷似古代作为“硬通货”的元宝;吃饺子,近似于仪式,象征性地在“招财进宝”。 另一方面,借饺子的谐音,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寓意。 中国人相信饺子能带来财气,带来好运。 如果这算作迷信,也是一种很美好、很积极的迷信。 人生甘苦,总应该有一点点精神寄托的,如果它兼而给你带来口腹的享受,倒未必是坏事。 人们还将抽签的习俗引进饮食中,包饺子时于馅里埋藏铜钱、银币、宝石、珍珠之类小小的吉祥物,占卜各自的时运。 吃饺子的过程,跟抽彩票一样激动。 瞧瞧谁能中大奖?更使通俗的饮食多了一份浪漫的憧憬。 这才是最好的调味品呢。 在清朝乃至民国,水饺又叫“煮饽饽”。 “夏令去,秋季过,年节又要奉婆婆,快包煮饽饽。 皮儿薄,馅儿多,婆婆吃了笑呵呵,媳妇费张罗。 ”这是清代李光庭《乡言解颐》一书中收录的民歌。 看来包饺子有助于融合婆媳关系。 一笑!北方还有谚语:“三十晚上吃饺子———没有外人。 ”以示亲密无间。 可见饺子是除夕之夜各家各户庆团圆的必备之物。 我的朋友伊沙,写过一篇针对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酷评”:《这锅饺子怎么煮》。 他把老牌的春节联欢晚会,比喻为一锅“文化饺子”,是否有新意,关键还看包的什么馅儿。 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饺子,会觉得没有过年的气氛。 正如现在的中国人,假如不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定很空虚。 在节奏慢的时代,全家人围坐一桌包饺子,东聊西扯,是一项很有情趣的集体劳动。 包似乎比吃还过瘾。 尤其春节,家庭成员悉数在场,其乐融融;谁若缺席,会让大伙儿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伤与思念。 哥们姐们,新年钟声敲响之前,一定要赶回家里吃一碗饺子哟。 这样的习俗很有人情味的。 能遵守的话一定要遵守。 不仅平民百姓,连清代的慈禧太后,都把三十晚上包饺子,当成不可省略的礼仪。 叶赫颜礼·仪民,写过一遍《清末宫廷过新年》,回忆前朝旧事。 “除夕之夜十二点的钟点将过,太后命众人齐至殿上,排好长案后,由御膳房将事先预备好的各种素菜端上桌,众人一齐下手做素馅都饽饽,于是切的切,剁的剁,大殿之上霎时叮儿叮儿乱响。 切剁好后,都交到太后面前,由皇后、妃子、大公主等人拌馅儿,口味咸淡,由太后决定。 天到亮时,饺子已包齐。 太后命众人退回更衣,重新梳头打扮。 不大工夫,众人回到殿上。 太后坐在案端,皇后等人都站在案旁。 太后命宫女把煮好的煮饽饽端上来,太后说:此刻是新年、新月、新日、新时开始,我们不能忘记去岁的今日今时,今天我们能吃一碗太平饭,这就是神佛的保佑,列祖列先的庇护。 说完,命大家用膳。 大家向太后叩头谢恩。 吃罢煮饽饽,天才大亮。 ”慈禧太后吃饺子时,确实挺虔诚的:谢天,谢地,谢祖宗。 她恐怕想不到:大清帝国,这只包了两百多年的大“饺子”,捉襟见肘,不久就要“漏馅”了。 一旦“漏馅”,再无法弥补。
华人传统节日的。。。
[1]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春节、路神生日、元宵节、春龙节 (龙抬头)、寒食节、清明节、立夏节、端午节、天贶节、翻经节、姑姑节、火把节、七夕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地藏节、中秋节、重阳节、祭祖节、冬节、阔时节、腊八节、小年、除夕、回族节日冬至节简介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端午节简介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清明节简介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中秋节简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楼主有些东西发布出来,你想要的话HI我或者告诉我你邮箱。 这里只是一点点。
道教的食俗并且从科学养生的角度进行评价
总所周知,道教即是一种宗教又是一种文化,道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生活乃道教文化的生动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道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以及道教神职教徒——道士。 道教徒的生活主题不外乎是学道,修道,鸿道;换言之,道教徒的一切生活行为都是为了实现其教旨------得道成仙、济世利人。 道教把老子所说的“道”作为最高信仰,认为这个“道”是宇宙万化的本源,天地万物皆由这个“道”所化生。 人可以返本还源,与“道”同一体性,达到长生久视的境界。 因此,后世道教奉老子为道祖,尊老子《道德经》为最重要的经典。 道教的最高教理是“道”,道教的一切教义也都是由“道”演绎而来。 当你有缘走进全真派丛林宫,与道士用餐时,一定看不到一点荤菜,他们长年如此,自古如此。 这就是全真道士的主要饮食习俗素食。 面对这一饮食习俗,人们多有疑惑。 道士(这里主要指全真派道士)食素,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持戒。 《积功归根五戒》第一戒不得杀生;第二戒不得荤酒。 为了持此二戒,所以必须食素。 道教认为:一切众生,含气以生,翾飞蠕动之类,皆不得杀。 蠕动之类无不乐生,自蚊蚁蜓蛐咸知避死。 因此,应戒杀。 戒荤就是戒杀的延伸。 食素除上述原因外,还以为素食有利于健康长寿,换言之,道士食素是为了养生的需要。 因为道士出家修道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长生成仙。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便是一个以素食为主的大国。 素食有素食的好处,综括人类长寿因素,平时多吃素食,也是要点之一。 有关素食长寿的文章比比皆是,孙中山先生的《中国人应保守中国饮食法》写的发人深省。 文中说,中国近代文明进步化,虽然有好多地方落在人家后面,可是在饮食一道上,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 这里面非但有着烹饪上的高超技巧,并且在饮食习尚上,也足可与欧美医学卫生家发明的学理齐驾并驱。 撇开古来“八珍”不说,就是平时家常所吃的金针、木耳、豆腐、豆芽等品,欧美各国早先并不知其为食品。 接着孙中山先生发挥道:中国人的饮食习尚,暗合于科学卫生的,尤为一般人望尘莫及。 中国常人所饮的是清茶,所吃的是淡饭加蔬菜豆腐。 这些食料,经当今卫生家们证实,确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 为此,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碰酒肉的常多长寿。 结语是:“单就饮食一道而言,中国之习尚,当超乎各国之上。 此人生最重要之事,而中国人已无待于利诱迫势,而能习之成自然,实为一大幸事。 吾人当保守之勿失,以为世界之导师也可。 ”从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说中国道教(包括佛教)当为素食者之楷模。 科学证明,素食和蔬菜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自律神经的平衡。 蔬菜中含有很多人体所需营养,还有抗衰老及抗癌作用。 素食者血液偏于弱碱性,肌肉和身体不易疲劳。 素食者血液粘度低,血液流畅相对供应充足,头脑就清醒。 食肉者偏酸性,爱睡觉,心神不宁,性格外向。 食肉者血管壁胆固醇多,易患高血压和心脏病。 总之,道教徒素食既体现了道教和慈善爱的精神,又暗合养生之道。 道教除主张素食外,还提倡少食。 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说:“少食为根,真神好洁,粪秽气昏。 ”《神仙传》一书里写道:“食戒过多”。 其它道书还讲:食欲少而数,不须顿多难消。 常如饱中饥,饥中饱。 多食酒肉,名曰“痴脂”,优狂无恒。 贪美食令人泄痢。 食熟胜于食生,食少胜于食多。 曾有人实验:一个坚持一日三餐的人尿中排毒量为百分之七十五。 坚持午、晚两餐的人排毒量近百分之百。 多食,不但影响健康,影响体形,而且还影响精神和情绪。 当我们饭饱后,往往都想睡觉。 因为大量血液都要供应消化系统,相对脑部供血减少,使我们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饭饱神虚”。 由此可知,道教提倡少食是科学的。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道士辟谷。 有人一听到说道士辟谷,就一位这位道士不吃食物了,其实,辟谷是指不吃谷物,并非不吃食物。 所以,“辟谷”又称“休粮”或“绝谷”。 这是道教的一种养生方法。 此法盛行于晋、唐之际,到了宋、元以后出现了道教丛林,则鲜有复蹈者。 道教认为人体有“三尸”(亦称“三彭”、“三虫”),靠五谷而生,危害人体。 若经过“辟谷”修炼,便可除“三尸”,以达到“长生不死”。 辟谷时,仍食药物,并兼做导引等功夫。 道教辟谷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养生。 东晋名道葛洪认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因人体摄入过量食物后,会大大增加消化、转化等功能的负荷,使肠胃、心肺、肝胆都得不到休息,影响了寿命。 另外在肠胃中存在大量的渣滓、病菌,如得不到排除,人体就会生病。 辟谷则有利于清理肠胃,断绝污秽之物。 当今社会,人们的养生、健身方面崇尚倒走、爬行、大喊、饿透等返序运动。 其中“饿透”法,与古之“辟谷”法颇为相似。 不妨在此简单介绍一下。 饿透,说白了,就是一日或两日不予进食,仅以开水充饥,或补充营养液,目的是使胃肠滞留的有毒物质排尽。 科学证实适度的饥饿能使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受到冲击,然后通过肌体生理内环境稳定功能的重新调整,提高人体承受生理负担的能力,使各种心身疾病得到改善。 据悉,海外的一些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饿透对神经官能症、早期高血压、低血压、单纯性肥胖、神经性厌食、异咽症都有一定疗效。 再这里,还顺便介绍一下天师世家有“四不吃”的规矩,即不吃牛肉、狗肉、乌鱼和鸿雁。 究其原因据说是:(1)牛。 一辈子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劳作,普济众生,它太辛劳了,不能吃。 (2)乌龟。 人们常说:“乌龟精最可恶,连自己的亲生子都吃”,但天师世家的说法与此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乌鱼一到产卵期,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只待饿死升天;乌鱼鱼崽最有孝心,宁可自己游入母嘴,给娘充讥,也不能让娘饿死,其精神可贵可嘉,吃不得。 (3)鸿雁。 失偶孤雁,终生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该吃。 (4)狗。 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自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终生随主,为主效劳,不可食也。 道教是一个养生的宗教,对饮食养生非常重要。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既有宗教色彩又符合科学养生的饮食习惯。 这些饮食习俗,无论是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还是对于人们的健康,都大有裨益。 道教还有“三不起”的禁忌。 即道教徒吃斋、诵经和静坐时,他人不得打扰,作为道士也不得应声而起。 吃斋,也就是吃饭或用餐。 中国有句俗语:“吃饭大似官”;还云:“雷公不打吃饭人”。 由此可见当人用餐时,他人是不应该去打扰的。 道士斋堂用斋,有三种规矩:一是便堂,二是过堂,三是过大堂。 道众斋堂吃饭,名曰:过斋堂。 过斋堂亦是道教宫观的仪范之一。 道士在吃饭时,与世俗吃饭有很大区别。 如:道士每饭必先供养,为思:十方供养,来之不易,无功享用,惟恐罪过。 故每饭必先供出食,以行神、人、鬼普同供养。 是为结“三缘”之举。 道教有“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 在饮食上全真道士食素;正一在非斋日可饮酒茹荤。 但据闻,历史上张天师世家还有“三不吃”的规矩。 既不吃牛羊、乌鱼、鸿雁和狗肉。 盖牛忠、乌鱼孝、雁贞、狗义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