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朋好友看到这个帮孩子找父母的视频,都感觉长得很像我的女儿,甚至都质问我怎么把孩子搞丢了,我一看确实挺像的,我才想探求真相。”
8月16日,上海的王女士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她4岁的独生女是试管婴儿,内心难安的她渴望找到视频上的母女俩,她没有恶意,只想解开心结。
>>>瞬间懵了
“朋友转发‘捡孩子’视频质问怎么把孩子搞丢了?”
王女士和丈夫目前在上海工作生活。她曾在上海一家医院通过人工受孕成为母亲,“我姑娘是2020年出生,今年刚满4岁。”
据王女士介绍,一位博主发了地铁站捡孩子的视频,恰巧被她一位朋友看到。“博主是在上海地铁2号线南京东路站发现了这个小女孩,博主是好心人,就帮孩子寻找她的父母。8月13日晚上9:47,我朋友刷到这个视频转发给我,问像不像我们家的孩子。我看了,确实挺像的,你们也看了吧,确实很像吧?”
两个孩子的对比照,左图为地铁站被捡到的女孩,右图是王女士的女儿
王女士表示,朋友转发视频也是认为孩子太像了,“我朋友看她像我家孩子,我女儿是我朋友看着长大的,就说这个小姑娘怎么跟你家姑娘长得一模一样,甚至都质问我说‘你们怎么搞的,怎么把孩子搞丢了?’我一瞬间都是懵的。”
“因为说这话,我才特意关注了一下这位博主,他发布时,我们全家都在家里,不存在丢小孩的情况。我就给博主留言,我说人家都看得到,小姑娘好像我的女儿。我当时在手机上发抖音时,我女儿正在上学,我都怀疑我女儿真的丢了,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王女士证实,她联系上这位博主,“人家也是助人为乐,出于好心,他其实也没有这位小姑娘母亲的联系方式。”
王女士提供双方的沟通记录显示,王女士询问博主母女俩的联系方式,博主回答说:“妈妈当时心情可能比较紧张,说了几句,其他的联系方式都没有留,我们就分开了。”
王女士表示:“虽然那个小姑娘不确定是不是和我有血缘,还是谢谢你,让她免受了一些未知的危险。”
>>>神态酷似
“不是一人说像,她潜意识微表情跟我女儿一模一样”
王女士很纠结,她仔细对比了两个孩子,果然发现不是一般的像,“这个小姑娘和我女儿真的很像,她潜意识和微表情都跟我女儿一模一样,还有一些神态也神似。”
王女士强调说:“不是我一个人说像,包括我身边的家里人、朋友都说像,好多网友也说像,因为叔叔阿姨是从小看孩子长大的,天天见面的。”
记者注意到,确有多位网友表示:“孩子年龄相仿,耳朵轮廓一模一样。”有网友建议王女士报警处理。
“我感觉就算凑巧,也不应该这么巧合吧?就算是我心安未定,我有刻意的主观意识,但是别人都说像的话,那肯定就不是意外凑巧了。”
王女士强调重点说:“我只是想找到这家人确认一下,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如果说只是单纯的两个孩子长得相像的话,就是做个朋友也可以呀,我们没有恶意,不是说找到小孩发现是我的,要抢回来,那是不存在的。”
>>>头皮发麻
花七八万做试管婴儿,曾两次采卵重新配对生独生女
王女士承认想解开内心的疑问,“因为我女儿是人工受孕的试管婴儿,之前在医院是有胚胎的。”
王女士解释称:“试管婴儿取卵子不是只取一个,说不好一点,可能有灰色链接,或者说不小心把我的孩子给了别人,甚至说医生失误都有可能。我们不敢说医院有没有违法,或者医院有没有搞错,假如是医院违规了,那我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王女士回忆说,“2018年5月在上海这家医院做试管怀孕,产检是在其他医院,到了快生时我回老家生产。”
王女士提供了交费流水,“花费七八万元,他们医院做的还挺有名的,收费是看做一代还是二代,每个费用都不一样。我们有当年到医院交费记录,还有纸质报告,这些都可以查得到。”
王女士告诉记者,做试管婴儿会用药物多采集女性卵子,“医生会取十几个、二十个精子配型,3天以后会告知结果,配型了几个胚胎,根据身体情况给放入几个,剩下多余的会冷冻处理。”
“采集卵子我是采了两次,我是相当于都做好了,放进去两次,但没成功,主治医生就让我重新配对,把鲜胚放进去,最后只成了我女儿一个。”
王女士表示,她曾想等孩子大一点再要二胎,医院里是有冷冻胚胎的,她曾带着女儿去医院,主治医生见过她的女儿,“也许是我多想了,我挺感谢医生的,因为我们没有孩子,要个小孩不容易。我想着这种东西成功率是一半一半的,不成也怨不了人,我也没往歪处想,但是现在发生这件事以后,我感觉头皮都发麻。”
>>>博主回应
小女孩妈妈赶来时比较激动,只说谢谢没留联系方式
8月16日,记者联系上这位博主,他表示8月13日晚21:00.在南京东路站捡到这名小女孩,孩子上了车厢就急得喊妈妈,他抱着孩子在2号线人民广场站下车,“就看见一个民警下电梯,直接就让他和南京东路站联系。等了10分钟左右,得到了女孩家人也报警的消息。她的妈妈赶来时比较激动,只说了几句谢谢,我和同行的两位女士都没有和她交换联系方式。”
女孩妈妈赶到现场后激动地抱着孩子哭起来
这位博主告诉记者,“因为是在站台报警的,没有打报警电话,所以也没有女孩家长电话,和孩子妈妈联系的是地铁民警。”
8月16日和17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上海人民广场站求证,地铁工作人员答复称此事需联系办案民警,但记者多次联系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交通分局人民广场站派出所,电话线路故障。记者联系申通地铁热线,工作人员多次转接也无果。
>>>崩溃边缘
“拿我女儿照片对比,民警说长得像,就算怀疑无权找”
王女士表示,8月14日下午,她去找地铁民警询问情况,“因为是跨区域查不到,民警建议我去事发地去报警。8月15日我去人民广场站报警,民警查后跟我说没有证据证明,就算是怀疑,他也没有权力主动去找这家人。”
王女士告诉记者,“我们是去现场找的地铁民警,那边肯定有监控的。民警现场依据报警记录,让我拿我女儿的照片跟那个小姑娘对比,民警都说长得很像。我无意中瞄了一下小姑娘的照片,就是我发抖音上的照片,真的跟我女儿挺像的,我当时已经在崩溃边缘了,民警在跟我老公说情况,民警在机子上让我老公看那些信息。”
王女士坦言:“虽然我们没权利要求别人做什么,可依然希望有个答案,感谢大家的关注。”
前述这位博主向记者表示:“看照片确实有些像,但并不能证明什么。”
博主称他在上海生活20多年,如果王女士真的有疑虑,只能去找地铁民警,可以查询南京东路站的报警信息和人民广场站的接警信息。
>>>律师说法
胚胎的擅自处理被严令禁止,可报案请求公安机关介入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琮律师受访指出,首先,亲子鉴定必须在申请人自愿的前提下,征得最密切关系人的同意方可启动,仅根据“两孩子样貌极其相似”的理由,无法成为推进亲子血缘鉴定的强制性理由。
王女士若想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对方夫妻的接触必不可少。可从对方夫妻是否同样为权利被侵犯者、共同维权的角度出发,若取得其同意,可以进行亲子血缘鉴定;若能确认对方同样系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孩子,甚至系在同一医院或相关医院生育,则可以尝试据此线索通过刑事报案方式,请求公安机关介入。
其次,医院方严禁擅自处理胚胎,更不得将患者的胚胎用于其他患者夫妻,此举若真实存在,严重违背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定。
民事方面,患者夫妻是胚胎的权利人,在生命伦理上与胚胎具有最密切的联系,享有保管、处置胚胎的民事权益,医院方仅根据医疗服务合同承担保管义务,并不享有对冷冻胚胎的处置权利。
行政规范方面,对胚胎的擅自处理被严令禁止。原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明确要求:患者的配子和胚胎在未征得其知情同意情况下,不得进行任何处理,更不得进行买卖。
刑事方面,若医院将王女士夫妻的胚胎用于其他夫妻,有可能导致两个家庭尤其是另一家庭陷入错误认识,误以为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所生育的孩子系自己的胚胎,造成严重伦理问题,构成严重的欺诈,可能触犯诈骗罪等犯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赵琮提醒,王女士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也应当做好事故最后结果的处理预案,例如孩子若确有血缘关系、抚养权应如何处理等问题,尽量避免未成年人和家庭受到伤害。
10年前,6旬失独母亲盛海琳不顾劝阻生下“双胞胎”,现状怎样?
夫妻恩爱,膝下有一双可爱的儿女,每天讨论柴米油盐,幸福而充实,这不知道是多少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在很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一个家庭里要有孩子才算是完整的家庭。
当家里的孩子不幸遭遇意外,父母往往会崩溃。 崩溃过后,有的父母也许会再要一个孩子。 而如果没有条件的父母,也许会采取大胆的做法。
近花甲之年失独盛海琳和老伴吴先生,以前都是军人出身。 盛海琳曾经是军医,退伍之后转业到一所医院当院长,后来又从事外贸工作,两人收入颇高,生活十分惬意,两人婚后生育了一个独生女。
后来女儿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她也到了退休年龄,正打算安享晚年生活的时候。 命运却来了一个极大的反转,唯一的女儿在结婚不久跟女婿回老家的当天晚上就因为煤气中毒,二人不幸离世。
女儿的突然离世,让盛海琳夫妇一时之间无法接受,盛海琳曾经产生过死的想法,在老伴的劝说之下才坚强活着。 然而她还是无法接受女儿的离去,一直消沉度日。 在一次翻阅书籍时,她得知自己还有再次生育的机会。
于是就决定要一个二胎来填补失去女儿的悲痛。 军医出生的盛海琳也知道自己做出这个决定时,风险是极大的。 已经接近60岁的她不管是生育能力还是身体状况要想成功受孕。
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她开始到处寻找名医,并且接受了几个月的药物调理,终于恢复了月经。 他们这个年纪要想正常怀孕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母爱的奇迹60岁的盛海琳在失去独女后冒险选择了再生,希望借此安抚失独后的创伤,她也因此成为中国最高龄的产妇。 当时,这件事情被称之为“母爱的奇迹”。
这种奇迹诞生的前提让人心酸不已,她失去了唯一的女儿,在晚年到来之际,她的人生从此陷入黑暗之中,所以,她选择了危险,鼓起了勇气,在60岁之际选择再次当妈妈,再次和年轻人一样承担着抚养子女的重担。
60岁,对于中国人来说,已步入晚年,已是退休之后安享晚年的最佳年龄。 在60岁之际怀胎十月,承受的困难和危险是许多人都不敢想象的,绝经、试管婴儿、怀胎十月、健康的压力、吃药、打针……每一步都十分危险,可以说是步步惊心。
怀孕期间,盛海琳经历了大出血、浑身疼痛和身体浮肿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和痛苦折磨。 试管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双胞胎女儿健康可爱,给盛海琳带来不少安慰。
生下双胞胎后,她曾表示:自己现在身体依旧很好,相信自己100岁的时候,双胞胎女儿40岁,那将是她人生最快乐的时刻。
“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我一定三思而后行”。盛海琳如此讲到“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双胞胎女儿生下后不久,年事已高的丈夫就因中风住院,不仅需要一大笔医疗资金,更需要盛海琳的照顾。
一边是刚刚出生的女儿,另一边是风烛残年的老伴,盛海琳不得已两头兼顾,不多时整个人就憔悴了下来。 事实上,因为老伴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在两个女儿五岁之前,盛海琳很少有时间陪伴她们。
在最困难的时候,她甚至说过“如果再来一次,绝对不生了。 ”好在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两个小姑娘也顺利成长到了10岁,已经70高龄的盛海琳如今身体还算健朗,而家庭生活的质量虽然大不如前。
但她重新拥有了儿女绕膝的幸福。 “人各有志”,也许我们并不能认同盛海琳的做法,但是我们应当对此保持尊重,更应该体谅一个母亲失去女儿后的心情。
结语也许刚做试管婴儿生下双胞胎女儿的那一刻,盛海琳是开心的,她终于又有女儿了。 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各种现实的问题,10年的育儿道路,让盛海琳慢慢意识到自己当初做的决定确实冲动了。
因为在她这个年纪生养孩子,所面临的问题从来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不过,尽管生活过得再难,自己内心再纠结,盛海琳都未曾抛下属于自己的责任,希望她的未来能越来越好。
无性恋也可以幸福
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个群体:无性恋,他们和同性恋者一样普遍。
导语:
电影《非诚勿扰》里,葛优扮演的男主角与一位妙龄女子相亲,哪哪都合适,就是对“那事儿”,女人完全不感兴趣。 “那事儿就那么有意思?”女人说出这句话时,全场哄笑——人们把她看做一个怪胎、病号,却不知道,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个群体:无性恋,他们和同性恋者一样普遍。
八零后女摄影师Annie,红裙、细眉、丹凤眼、长直发,身形小巧、蜜糖肤色。 如果她独自出现在酒吧吧台,通常半小时内,就有男生过来搭讪。
这是一个容易让人动心的漂亮姑娘。 但是想要真正走近她并不容易。
她的“秘密”藏在右手中指那枚细细的黑色指环上。
它像一道结界,隐隐地把她和这个星球上大多数人区别开;同时也像一个小小的发射塔,无声又顽强地为她发出寻找同类的信号。
小A的世界
那枚黑戒传达的信息是:“你好,我是无性恋”——在无性恋圈,尤其是欧美无性恋圈,右手中指戴黑戒是公认的亮明身份的标志。
在英文中,无性恋对应的单词是Asexual。 中文世界,Annie以及她的无性恋同类们多称自己为小A;英文世界里,无性恋者则称自己为Ace。 他们办聚会时,桌上常会摆着一面画着黑桃A或红桃A扑克牌的小旗。
此外,蛋糕也是无性恋的标志之一,在无性恋论坛上,你时常会看到蛋糕图,意为“与其做爱,不如吃蛋糕”,算是他们对这个遍地是性的世界丢出的一句调侃式宣言。
目前在国内,无性恋的概念鲜为人知。 在Annie戴黑戒的三年时间里,她一次也没有遇到过前来相认的小A。 Annie的约会对象也一直是有性恋。
要向有性恋解释清楚什么是无性恋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你很难让麻瓜承认巫师的存在一样。
Annie告诉那些追她的男孩自己是无性恋后,对方的第一反应常是惊呼出声:“既不喜欢男人也不喜欢女人,难道你不爱任何人吗?”
“我会解释说,其实无性恋只是感受不到性吸引,不想和别人发生性行为。 很多无性恋也会爱人,而且在精神方面也分喜欢异性、同性或者双性。 ”Annie如此说完后,对方往往会好奇,“既然没有性,那你们的爱情和友情有什么区别吗?”“有区别,比如一些无性恋会接受和恋人拥抱牵手,但他们不会和朋友这么做。 ”
如此几轮沟通之后,还是有人会对Annie循循善诱:“性是人类本能,你不可能是无性恋,你不过是没碰到对的人。 ”大胆点的会直接说“我会把你变成有性人的”,脸皮薄的则建议Annie去医院看看,接受专业治疗。
“一些有性恋似乎不愿意相信,无性恋是一种正常的存在,它不是性冷淡,也不是性无能,更不是因为遭遇过性侵犯,身心有创伤的结果。 总之一句话:无性恋不是病,不需要被治疗。 ”Annie一度对此非常沮丧,“那时候会觉得,为什么我会是无性恋?我没有选择,我只能学着接受别人的不理解,接受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 ”
和同性恋一样普遍
即使在学术界,对无性恋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属于小众、冷门的研究领域。 研究的学者主要来自心理学、社会学、性学、性别研究等学科。
半个世纪前,“性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金赛博士曾经意识到有人存在“无性恋”倾向,但并未进行深入研究。 他在1948年和1953年的性取向研究报告里提出,人群中存在没有性关系和性反应的人,并为他们创建了一个全新独立的分类“X”。 他认为成年人里有1.5%的人群性取向属于“X”。
之后,学界一直有人研究无性恋,真正让无性恋进入公众视野的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博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安东尼·博格特(Anthony Bogaert)。 2004年,他发现英国1994年发布的一个性吸引力调查报告里,接受调查的名英国居民中有1%表示,他们无法从任何人身上感受到性吸引力。
博格特据此发表论文,提出无性恋的定义是“感受不到任何性吸引力”,并估测无性恋约占世界人口的1%,按这一比例,当前世界上有7000万人是无性恋者。 两年后,他发表新论文,强调无性恋并不是一种生理或心理障碍。 2012年,他出版著作《了解无性恋》(Understanding Asexuality),书中称,无性恋在统计上可能和同性恋一样是普遍的存在。
相比同性恋,大众对无性恋的认知程度无疑要低许多。 同性恋至少符合“所有人都需要性”的主流观念,只是欲望对象是同性,而无性恋则偏离主流更远。 国内著名性学家李银河说,“多数的爱情经常是带着性吸引的,但如果有人喜欢这种非性的状态,为什么不可以呢?既然喜欢,就照这种方式去生活。 社会会越来越宽容和多元化,大家总有一天不会因此而感到大惊小怪。 ”
我爱你,只是不以那种方式
很多无性恋并不知道自己是无性恋。 Annie算是其中自我觉醒比较早的一类人,但也经过了漫长时间,才确定了对无性恋身份的认同。
她最初意识到自己和周围人不大一样是在读高中时。 彼时班上女生会对着帅哥发花痴、流口水、讨论想要扑倒谁,而她顶多觉得某男生长得好看,但从没想过要和谁亲密接触。 有男生追她,说她性感,让人血脉贲张,她完全理解不了对方的思维。
上大学时,她谈了恋爱,男友远在欧洲,两人也聊过性话题,但因为异地,只是纸上谈兵,并无实际经验。
她真正探索自己的性取向是在和初恋分手之后。 那时新约会的男生就在本地,情到深处滚床单在对方看来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她并无欲望。
“到底怎样才是从身体上想要一个人?”她从网上搜性心理知识看,发现了AVEN(The 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这是国际上最知名的无性恋宣传和科普论坛。
AVEN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是时年19岁的美国大一新生大卫·杰(David Jay),他希望给无性恋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同时让大众知道并接纳无性恋。 AVEN刚成立时注册人数只有50多人,十三年过去,这个数字已超过了8万。
Annie仔细看完论坛里关于无性恋的介绍后,惊呼“这说的就是我啊”,但内心还是有一丝不确定,“会不会是能让我有性趣的人还没出现?”
问题是,此后她遇到过长得帅、身材好、走在路上回头率比她还高的男伴,但除了希望更亲密,她还是没有扑倒对方的想法。 “那么性感的人都无法让我有性趣,还有什么人可能呢?”她开始接受自己是无性恋的事实,“感觉尘埃落定”,也渐渐明白,在有性恋的世界里,爱和做爱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会觉得,如果你对他们没欲望,就是对他们不够喜欢,内心会很受挫”,而她则想说,“我爱你,只是不以那种方式。 ”
“找同类会不会好点?”
她注册了国际无性恋交友社区,在浏览了一遍交友帖后,她放弃了只在小A圈内找伴侣的想法。 “我在性格、爱好、外貌、生活和饮食习惯上都有要求,如果非要找无性恋,可选范围太小、效率太低。 ”
那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和Annie一样,孤鸿也是通过浏览AVEN的无性恋科普文章和论坛讨论帖,确定了自己是无性恋。
那时她28岁,谈恋爱一年半。 “我26岁才第一次谈恋爱。 对于中国女生来说,在有恋爱经历之前对性不感兴趣好像很正常,大家都认为恋爱之后自然就会感兴趣了。 但在我身上不是这样。 ”她觉得男友英俊迷人,并不吝赞美男友身材,但她就是没有欲望和男友做爱。 起初她觉得或许是因为自己此前并无性经验,对性产生兴趣可能需要一个过程,问题是,她始终没有性趣。 但她通常还是会同意男友提出的滚床单请求。
她解释说,无性恋中有部分可以为了满足对方而发生性行为,因为他们对性不反感。 但也有部分无性恋对性行为非常厌恶,和任何人都不愿意发生性行为,甚至都不希望和别人有牵手、拥抱这类的亲密身体接触。 她就属于前者,虽不会主动想要性爱,但能配合男友。 “打个比方说,这就像有项活动,你自己不会主动想做,但如果朋友邀请你去,你也能得到乐趣。 但如果朋友天天喊你去,你大概会厌烦。 ”
她自认已经比其他许多无性恋幸运。 在知道她是无性恋之后,孤鸿的男友并不意外,“感觉长久以来的困惑得到了解答”。 为了更好地了解孤鸿,他后来也注册了AVEN。
2013年初,两人结婚了。 婚后,他们偶尔还是会因为性的问题而“双方都很难过”,孤鸿的老公看重性爱中的激情和亲密感,希望她有时能主动,能更享受性爱。 孤鸿感慨说,“在无性恋和有性恋的恋爱关系里,永远有一道鸿沟,是无法跨越的——有性恋不仅想要性爱,还想要双方都充满激情的性爱,而无性恋在激情这方面基本是满足不了对方的,因为他们没有那种本能的渴望。 ”
但整体而言,孤鸿还是很满意现在的婚姻生活,“我们在学着接受双方在性方面的差异,这是无法改变的,也不是任何一方的错,这就像其他一些夫妻在性格或生活习惯上有不同而难免发生摩擦,但只要不严重影响感情,双方都互相理解,互相妥协,还是可以解决。”
也有少数无性恋者在同类中找到了伴侣。 AVEN的创始人大卫如今就和一位无性恋姑娘在一起。 他们亲吻、拥抱,同床共枕,但不做爱,“我们对此都没有意愿”。
“你连欲望都没有,还是男人吗?”
在和恋人磨合之外,困扰无性恋的另一难题就是如何让父母接受自己的无性恋身份。 和同性恋一样,无性恋也把公开身份叫做出柜。
豆瓣无性恋小组的组长、成都女孩秋秋潘目前就很困扰怎么跟父母出柜,“就算说了,他们多半也理解不了,还是会催我找对象结婚”。
90后男生横横已经迈出了柜子——他在今年6月打电话告诉父母,自己是无性恋,并且是同性浪漫倾向,也就是说,他喜欢同性,虽然并不想和同性发生性关系。
说之前,他估计会和父母聊比较久,特意搬了一个椅子到宿舍楼下的电话亭,坐着给家里打电话。 因为过于紧张,他说的时候整个胃都在抽搐,而电话那端父母的反应一直很平淡,直到他说出“以后不会有小孩”这句话,父母才紧张地打断他,“你胡说什么?”“感觉父母不是很在意我是不是无性恋,他们只在意我以后要不要小孩,会不会影响他们抱孙子。 ”
想到今后的路,横横内心有许多担忧。 2011年,AVEN等无性恋社区联合调研,结果显示,无性恋中女性的人数远多于男性。 而无性恋中喜欢同性的比例也大大低于喜欢异性的比例。 这意味着,横横这种喜欢男性的男无性恋是小众中的小众,“没有欲望,可能成为我今后恋爱的一个大难题,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男性同性浪漫倾向的人来说”。
身为无性恋,男人的处境的确比女人更为艰难。1980年生人李维至今还记得前妻说过的话,“你连欲望都没有,你是男人吗?”
他和前妻是相亲认识,算是他的初恋。 在此之前,他只在学生阶段暗恋过女生。 他强调和前妻结婚是出于喜欢,但也承认交往几个月就领证有父母逼婚的因素。
他对性无感,但想要孩子。 等到妻子终于怀孕之后,他和妻子的亲密接触就只停留在亲吻。 时间久了,妻子怀疑他要不是同性恋要不就是有外遇。 两人剧烈吵架,妻子整夜哭泣,他整夜沉默。 婚后第二年,忍无可忍的妻子和他离婚了。
离婚后,他有天在网站上浏览新闻,看到“无性恋”这个词,又查了相关科普网站后,“活了32年,终于知道了自己是谁”。
在国外,有些无性恋会通过试管婴儿或领养的方式要一个孩子。 “如果更早知道自己是无性恋,或许不会着急结婚,会找一个能接受无性恋的女生。 ”李维说。
无性恋的你,也可以幸福
在无性恋圈,像李维这样“结婚、性不和谐、离婚”的情况并不少见。 在论坛上看过一些类似的倾诉帖后,Annie决定如果找不到对的人,就一个人好好生活。
不过就在几个月前,Annie恋爱了。 她和男友在网上相识,对方是有性恋。 线下初见时,他礼节性地夸赞Annie的黑色戒指简洁优雅,Annie顺势告诉了他这枚戒指背后的含义。 “他开始会有些担心,但因为很喜欢我,还是和我正式交往了,后来我的坦诚和努力沟通完全打消了他的疑虑。 ”Annie和孤鸿的情况类似,她也不会主动想扑倒男友,但可以配合对方的性要求,“我们现在在一起很开心”。
Annie和孤鸿先后加入了豆瓣的无性恋小组。 小组里不少人对无性恋的概念有误解,经常有人在组里问“我到底是不是无性恋”,还有同性恋来组里征人形婚,大概是觉得无性恋不需要性生活,这样就不用履行婚姻里的性生活义务,比找有性恋负罪感要小。
因为希望通过普及无性恋的知识帮助无性恋者认识自己,也让有性恋知道如何正确对待身边的无性恋,她们各自翻译了一些国外无性恋科普的帖子发在小组里,也由此注意到对方的存在,成了网友。
除了在豆瓣做无性恋科普之外,孤鸿还在现在就读的美国大学里,做过三次无性恋知识的讲座。
有听众听她说“无性恋也需要自慰”,觉得十分惊讶,“无性恋不是没有性欲吗?”孤鸿解释说:有些无性恋会有纯生理上的性欲,但只通过自慰解决,并不想与他人发生性行为。 而对有性恋来说,自慰只是一种生理上的释放,不能满足他们心理上对性爱的需求。
“在无性恋群体内部,每个无性恋对性的态度、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就像有性恋中有人性欲高,有人性欲低,有人对性保守,有人开放一样。 说到底,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任何两个人在一起,都需要相互磨合。 即使是有性人的感情,也并不见得就能一帆风顺。 长久关系需要考虑人生目标、生活方式、政治观点、个性搭配等多项因素的契合程度,性和谐只是其中一项。 由这点看来,无性和有性的关系是差不多的。 ”
孤鸿和Annie都建议无性恋者,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性取向。 “无性恋只是你这个人的一小部分,就像你是蓝眼睛一样。 它决定不了你的人生,你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幸福。 ”
济南,一位可爱的阿姨谈女儿找对象的标准走红,阿姨究竟说了怎样的标准?
关于谈对象,一家人有一家人的标准,山东济南一位阿姨谈女儿找对象的标准走红网络,引得大批网友回复,在视频中,阿姨翘起兰花指说到,高矮胖瘦、有房没房、有车没车、这些都不重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喜欢圆圆,而且还特别强调,以后闺女结婚,可以陪送车、陪送房,但是不陪送圆圆,并反复叮嘱女儿一定要记住这一条。 不禁想问,圆圆是谁?原来是圆圆家里养的一只猫咪,搞笑一幕也是让人津津乐道,还有很多网友直呼丈母娘。
这段视频走红,以及网友的回复和调侃的背后,可以看出现在人们对于婚恋标准的关注,或者说对于恋爱与婚姻的焦虑。 也侧面看出婚恋时,双方父母对于孩子择偶的影响力。
第七次人口普查之后,数据中我国人口高达14亿,但是男女比例的偏差,还是给年轻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6月1号,三胎政策放开,也让人诸多猜测,但是不得不说,国内结婚的年轻人少了很多,而且很多人选择晚婚, 随之是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结婚率下滑得越厉害。 而造成这个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这两点。
有知识,有文化,可以自给自足。 90后,00后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中长大,接触面多,也就造就他们有思想,有个性,而且90后赶上国家高等教育扩招浪潮,很多人都会完成大学教育,甚至会继续是完成研究生的深造,不得不说,知识改变命运,也改变人们的思维,人们对于婚姻也就抱着开放性的态度,合适就继续,不合适就分手。
经济独立,选择性广,追求高品质生活。 经济的发展,工作岗位也就源源不断,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经济来源,甚至很多人发展副业,经济独立,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提供给自己高品质的生活,与其婚恋之后降低生活品质,不如自由自在一人独行。 特别是单身女性们,在面对复杂的家庭关系与自己生活这两个选项,毫不犹豫地会选择自己生活。
思想开放,包容度大,社会的发展,让人们的思想也开放,家长们关心的是孩子开不开心,幸不幸福,而不再去关注结婚早晚,甚至开放的父母会认为,还在怎么过都行,只要开心就好,家庭的压力减少很多,不会像以前,家长们疯狂的催促,年轻人迫于压力要选择妥协。
婚前成本高,娶不起。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的生活富足,但是不断变化的社会,让恋爱和婚姻也变得非常不确定。 而婚恋对双方的影响都很大,作为双方的父母在替孩子择偶也会提出一些标准的,毕竟关乎的是几个家庭关系的发展,也无可厚非,但是很多父母会过多的关注,除去对方长相、能力,还有家庭、彩礼、房产都会关注,特别是天价彩礼,也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再加上恋爱时期的支出,其实很多家庭无法承担。
社会压力大,生不起。 996,007的工作模式下,年轻人拼命也赶不上房价的快速攀升,打击了很多人的积极性,选择结婚一般都会考虑到以后生育,而结婚后的生育问题也是时时刻刻提醒着年轻人,压力巨大,现在想养孩子的成本明显攀升,从奶粉、纸尿裤,再到以后学习、辅导、兴趣班,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对家长时间、精力、财力这三方面提出了很严峻的考验。 4位老人,2-3个孩子的负担让很多年轻人不得不深思熟虑。
家庭矛盾突出,婆媳关系,家长里短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如果是双职工父母必然会面临中小学子女的接送难题,也就需要老人帮扶,但是三代人的家庭,思维和生活方式不同,矛盾处处都有,再加上以后教育问题的加持,争吵似乎会成为家常便饭。
整体上来说,济南阿姨对于女儿的找对象标准能走红,还是因为这个标准深得年轻人的心,女儿可以有很多的选择,给对方的压力也很小,或许每个人都会有婚恋焦虑,因为个人,家庭还是社会的压力是必然存在的,但是很多人依然会选择婚姻,或者真的是等自己觉得对方是那个生活在一起,要比一个人更幸福,也愿意为对方去适应不同的家庭的时候,就是遇到的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