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率先 打破铁饭碗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如果其他根本性因素不发生改变, 缩编本身不一定能扭转当前考公、考编、考研“卷到飞起”的状况。

近日,山东10部门印发《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在网络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莫过于的条款, 这也标志着山东省启动省属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全面改革。

有媒体分析,此次改革涉及驻济和非驻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后将收回所有事业编制,原工作人员将从省编办的实名制名单中剔除,并与新成立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约10万名曾经拥有事业编制的员工将正式成为企业合同工。

如此重大的一项改革,还是发生在考公大省山东,瞬间成为热点新闻。不论愿不愿意,大众眼里的铁饭碗似乎已经不够“铁”了。

事实上,过去几年来,山西省娄烦、河曲、榆社等人口小县已经先行一步, 它们不仅撤并精简了多个行政部门,还缩减了部分事业单位的编制, 有的县编制缩减数量超过了一千个。

另外,安徽省也从2023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4个常住人口较少的县(区)开展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

以前的情况是,机构改革几乎年年都在喊,但财政供养人员的数量却一直在增长。这次会有所不同吗?

公务员数量与人口关系

2023年3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

这是中国机构改革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要缩减公务员规模,并且同时给出了具体指标,指向性意义非常清晰。待中央一级机构改革措施落地后,地方各级肯定都要跟进。

当然,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结构不一样,在机构改革的紧迫性、具体措施和实际影响等方面应该都会有所差别。

在这个意义上,人口小县的缩编试点和“西南某省”的缩编传闻,起到了很好的风向标作用。

从最一般的层面来说,公务员编制的数量取决于他们承担的公共事务的多少,后者最直观的一个衡量因素是人口。

理论上,某个地区公务员的编制数量,应该建立起与该地区常住人口之间的强相关性。 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长期人口增长出现了从升到降的逆转的情况下,公务员缩编本来就会成为一个趋势性的要求,作为人口流出地的那些地区,尤其如此。

这种缩编要求在那些人口小县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根据《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1(县市卷)》的数据,在纳入统计的2075个县域单位中,户籍人口在10万到20万人之间的县(市)有228个,10万人以下的县(市)有206个,其中5万人以下的超级小县(市)有90个。

但在现行的行政架构下,无论人口多少,只要是县级行政区,就得配备相应的机构和事业单位,供养规模庞大的编制人员。

极端情况下,有的县人口只有几万人,但行政机构与事业单位却多达100多个,财政供养人员多达数千人。这种严重失衡,必然导致财政支出几乎完全依靠转移支付和负债的状况,显然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至于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端就不多说了)

当然,某些特别地广人稀的地区,以及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承担着特殊作用的地区,比如有重要的国家安全意义的地区,可能是例外。

然而,公务员缩编会涉及实实在在的利益,在现实中推进面临重重阻力。关于中国改革的一个共识可能是,只有到了不改革就不行的情况下才会真的发生。 缩编也是现实困难倒逼的结果。

化解地方债务压力倒逼缩编

理论上,政府支出等于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之和。殷剑锋的研究团队参照世界银行关于财政支出的统计方法,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金流量表,并对照支出法GDP和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对政府消费进行了推算。

政府消费包括两项,一是向政府雇员支付的劳动报酬,二是社会保障和福利救助支出。

他们的计算结果表明, 在中国财政中,向政府雇员支付的劳动报酬占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近十年来不断上升: 从2012年的33%左右,提高到了2019年的超过50%,再到2020年以后超过60%。

2016年以后,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水平并没有太大提升,向政府雇员支付的劳动报酬占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的上升,只能是“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的结果。

而从横向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截至2020年,中国向政府雇员支付的劳动报酬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达到了34%,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算高的。如此“吃饭财政”,从长期来看可能是无以为继的。

上面的数字反映的是全国的总体状况,具体到不同地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全部财政收入 (本级财政收入加上来自上级的转移支付) 也不足以供养所有在编人员的情况。

众所周知,以往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是政府借钱投资基础设施来拉动增长,但是这会导致地方债务的积累,从而带来了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特别是在那些未能形成优势产业的地区。

化解地方债,也构成了缩编的一大动力。 而中央的介入化解地方债,可能打开了通过财政重整推动缩编的时间窗口。

一般采用负债率、债务率 (政府债务余额/综合财力) 和利息支出率 (政府债务付息支出/政府支出) 这三个指标来衡量政府债务压力。

有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余额达到了35.1万亿元,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规模达到55.0万亿元,合计规模为90.1万亿元。纳入城投平台有息债务后,我国地方政府的广义负债率达到了74.4%,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当然,“化债”不等于“还债”。除了债务率之外,还要考虑另一个指标,即利息支出率,它衡量的是每年政府支出中有多少钱被用来偿还债务利息。

根据华创证券的统计,从全国平均来看,地方政府的利息支出率为8%左右。而在地级市一级,全国只有30%的地级市利息支出率在7%以下,另有23%的地级市的利息支出率介于7%至10%之间,但是有34%的地级市利息支出率介于10%-20%之间,还有13%的地级市利息支出率超过20%。其中,新疆、云南、贵州、天津、黑龙江等省市区的地级市付息压力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中国当前的制度是,地方政府利息支出率高于10%,就可能触发财政重整。 财政重整指的是,地方政府在面临债务高风险时,采取相应措施使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相一致,以便恢复财政收支平衡。

具体规定是由2016年11月14日国务院发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给出的:市县政府年度一般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或专项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的,债务管理领导小组或债务应急领导小组必须启动财政重整计划。

而在财政重整的措施中,有一项是,“机关事业单位暂停新增人员,必要时采取核减机构编制、人员等措施;暂停地方自行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各项补贴政策,压减直至取消编制外聘用人员支出”。

通过缩减公务员编制来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是化解债务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果严格按照国务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的规定执行,那么根据上述数字,全国有40%以上的地级市都可能需要进入财务重整。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地方政府是不会有太大的主动自行启动财务重整、缩减公务员编制的动力的。

这次中央介入化解地方债事务,如果能够坚持“谁家的孩子谁家抱”基本问责原则,以财政重整为中央提供帮助化解地方债的前提条件,是有可能打开公务员缩编的时间窗口的。

但是,如果其他根本性因素不发生改变, 缩编本身不一定能扭转当前考公、考编、考研“卷到飞起”的状况。

缩编以及更广泛的机构改革,意味着“有编制的人”旱涝保收的“铁饭碗”有可能被打破了,但是对于一般的大学生而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体制内工作相对于体制外工作的优越性。

一个原因是, 目前大学生中最大的一个群体,恰恰正是“如果不扩招就没有太大机会上大学”的那些人。 他们中有许多人上的大学不是很好,尽管有机会上大学了,但是学的专业既不精尖,也不怎么实用,甚至跟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脱节的。他们的就业机会甚至可能还不如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多。

如果这些大学生在个人层面,在上大学期间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分,也未能掌握实用的技能或获得一定经验,或者一句话,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情,那么说实在的,用足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的优惠条件去争取考编“上岸”,仍然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因为机会成本本来就不是太大。旁人对这种选择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这些大学生在准备考编的时候,要关注地区和岗位两个层面上的分化:有些地区可能缩编风险较小,有的岗位基本上没有被裁撤的风险。 当然,这些仍然只意味着,更安全的地区和岗位,将会变得更加炙手可热,对它们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ID:ifengopinion),作者:贾拥民(均衡研究所学术顾问、浙江大学跨学科中心特约研究员),原文标题:《风声|山东率先启动“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企业”,下一步值得关注》。灼见经授权发布。

◐◑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救世宰相”张居正最高级的5句名言,背下来逆天改命!

◐◑学历之死:美国博士消亡史

◐◑82岁院士自曝每天熬夜到2点,称科研不可能靠上班8小时搞出来

◐◑专挑周末开会检查占用基层干部正常休息时间!新疆公开通报4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


如果教师编制取消,真会砸了老师的铁饭碗么?

早在很久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全部实现。

政策解读:

①编制工变合同工,32种事业打破铁饭碗

②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企改制

③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

④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⑤高校教师,公立医院医生,事业单位工勤类岗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人员将失去编制

政策执行情况

其中提出,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最近,就有不少地区的单位真的开始动手了!

山东淄博市政府官网发布消息:淄博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淄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淄博市工程咨询院4家事业单位转为企业。

浙江丽水市莲都区完成全部22家局级事业单位“三定”规定,142家股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定印发,提前一个月完成省委部署的改革任务。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相关工作报告也提到,该省省直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撤销59家事业单位,收回人员编制1345名。 而在此前,辽宁已经撤销事业人员编制1.6万个。

浙江市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整合工作计划于今年底前完成,预计浙江市县精简事业机构总数超过5000个,精简比例达22%以上,精简比例最大的杭州市达40%。

其实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事业单位改革成企业是一直都有在推进的,而根据财政部最新的指导文件意思,从2020年起,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在年底前全部实现。

也就是说,取消事业编制,编制工变合同工已成定局。 “铁饭碗”宣告打破。

教师编制会取消么?

事业编制的改革目前只涉及到高校教师,其他教师的编制并未取消。 已经明确的是高校教师保留事业单位性质,新进人员不再拥有编制,在编老人以退休、辞职、辞退、死亡等形式自然减员,编制退一消一,也就是所谓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通过这种办法,逐步从高校和公立医院收回编制。 但是不禁令人担心的是中小幼师的编制后续会取消么?

曾经有教育界的大佬表示解决教师编制问题出路在于取消编制。 中国教育需要通过“取消编制”来发展。

图图对此持有反对意见。 同时图图私下问了十几个今年考深圳教师编制的学员,如果教师没有编制还会选择当教师么?其中六成的学员是说不会想继续考了,三成的学员说需要考虑一下,还有一成说还会继续考。

假设如果真的取消了教师编制,私立学校的工资绝对是比公立学校的工资高很多,会有多少公立老师跳槽去私立学校?同时像很多去农村支教的老师都是奔着编制这一点去的,取消了编制,去农村支教的老师必定会大量减少。 取消了编制会导致公立学校无法开展,农村教育缺失。 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只会更难!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外,取消教师编制后出现问题真的特别多!今年国家出台了非常多的政策来扶持教师待遇,从这两方面看来教师编制近几年取消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能考教师编制的小伙伴图图都建议你们去考。

没编制还考高校教师吗?

针对这个问题图图先和你说说目前高校改革后对高校教师的影响,再来回答!

改编之后的变化:

一、职业含金量降低

教师编制代表着稳定,代表着体制内。 取消高校教师的事业编制,很多人就会显而易见地认为“高校老师不值钱了”。 也导致考高校老师的人变少了很多。

二、收入的变化

取消事业编制后工资差距会变得非常大。 不像以前就像在吃“大锅饭”,教的再好的老师和差的老师工资可能只差几百块。 工资全凭个人能力。 有能力的老师拿的更多,混子老师拿的越来越少。

三、就业方向更灵活

改革之后没有事业编制的束缚,优秀的教师不会被束缚在固定学校,想走就走,灵活性比之前高了特别多。

四、升职发展的影响

改革之前的高校教师的升职发展很清晰。 很多时候职称和职级带来的收入,很可能比直接上课和教书来得更多。

但是改革之后教师的升职渠道和路线会受到影响,没有了清晰明确的升职规划和政策后,教师的积极性可能会变低,对于自己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会变得迷茫。 不过,浪费在职称评选上的时间也被节省下来,如果有足够的自制力,教师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

教师取消事业编,正式执行!铁饭碗时代,再见了!

1. 正式动手!多地单位开始改革 2020年起,铁饭碗逐渐被打碎 早在2011年4月初,中央就统一部署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涉及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 3. 该时间表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 随着时间推移,现在已经进入2020年,我们来看一下实际的“铁饭碗”撤销情况。 5. 近期,不少地区的单位真的开始动手了! 6. 例如,7月3日,山东淄博市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淄博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淄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4家事业单位转为企业。 7. 2020年4月30日,浙江丽水市莲都区完成了22家局级事业单位“三定”规定,提前一个月完成省委部署的改革任务。 8. 在2019年7月底,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相关工作报告提到,该省省直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撤销了59家事业单位,收回人员编制1345名。 9. 此前,辽宁已经撤销事业人员编制1.6万个。 10. 事业单位改革成企业一直在推进中,根据财政部最新的指导文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在年底前全部实现。 11. 这意味着,取消事业编制,编制工变合同工已成定局,“铁饭碗”宣告打破。 12. 编制工变合同工,32种事业打破铁饭碗; 13. 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改制; 14. 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 15. 在职职工也将转为签订劳动合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16. 目前,进度快的如辽宁等省市,已经完成改革,撤销事业人员编制1.6万个。 部分省市在2019年底前完成,其余的将在2020年底前兑现。

山东事业单位跟省考到底有何区别?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一直都是人们印象中的“铁饭碗”,山东省考12月19号考完以后,剩下的大型公职类考试就是事业单位了,但是说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仍然有很多小伙伴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今天小编就通过对比带大家来认识这两个考试。 从编制上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是体制内,都有编制,但是编制的性质并不一样。 公务员是属于行政编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统一管理;而事业单位属于事业编制,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进行统一管理。 公务员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也就是所谓的吃“国家饭”。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核心是公益属性,在事业单位招考当中,主要是公益一类与公益二类,公益一类一般是全额拨款比如学校,工商管理部门,卫生防疫部门,这些单位也可以称之为吃“国家饭”。 公益二类一般是差额拨款,由国家财政拨款部分,其他费用自筹,例如医院高校等等。 我们会发现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基本都是国家财政负担,所以从薪资待遇上来说,肯定是非常有保障的,都是非常值得我们考的考试。 从考试内容来看;首先竞争压力不同,公务员考试每年的报录比都有上升趋势,2020年全省平均报录比是48:1,事业单位平均竞争比是低于山东省考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招考人数相对省考要多,仅事业单位综合类在2020年统考中就达到了1万+的招考量,2020年省考是6000+,事业单位考上机会更大一些。 其次,笔试科目不同,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科目以申论和行政能力测验两个科目为主,个别岗位会考专业知识;事业单位的考试以公共基础知识和综合写作(申论作文或公文写作)为主。 这两个考试的科目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公务员考试内容是以理解为主。 事业单位考试内容是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事业单位需记忆内容虽多但是规律性较强,因此是一个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一个学科。 有关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区别,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2021年上半年留给我们的机会不多了,国考、省考、选调等考试都已结束,剩下的事业单位考试大家一定要把握住,抓紧学习吧,希望各位小伙伴能在自己最心仪的考试中成功考上,加油!>>>2节课把握21年考编机会!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uaibao/18410.html
26岁 医学梦 为圆 辞职重新高考
曹雪芹记忆中的秦淮河 秦淮风月忆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