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多支力量分赴欧 非多国参加活动 亚 一个月内

撰文丨李岩

7月25日,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发布了多条近期解放军赴外参加联演等活动信息。

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晓刚

政知君注意到,近一个月来,解放军多支海、陆、空力量分赴多个国家参加联演联训等活动。

解放军多支力量分赴多国参加联演联训

和平团结-2024

记者会上,张晓刚披露,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与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军队举行“和平团结-2024”联合演习,以“联合反恐军事行动”为课题,区分陆上、海上方向展开,旨在提升联合反恐行动能力,深化军事互信和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图为参加演习的解放军

中部战区就此披露,参加“和平团结-2024”联演陆上阶段演练的中方部队以中部战区第82集团军为主抽组,配属中部战区总医院和中部战区某信息通信团等保障力量,涵盖侦察情报、火力打击、特种作战、信息攻防、后装保障等多个要素。目前,参加陆上联合演习的中方任务部队已相继展开立体跨境投送。其中,先遣部队已乘坐运-20运输机通过空中投送抵达坦桑尼亚。

消息指出,中国和坦桑尼亚的联合演习将重点探索中外联演联训新模式,不断加强与国际社会协调合作,向国际社会持续提供公共安全产品,为维护和平不断作出贡献。

另据央视新闻消息,参加“和平团结-2024”海上方向演习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已于当地时间7月24日抵达坦桑尼亚。此次海上联演,组织多区域、多兵种、多课目海上联合训练,旨在促进中坦海军专业交流、强化务实海上安全合作。

参加演习的中国海军舰艇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包括两艘国产071型登陆舰五指山舰、祁连山舰,一艘国产052D型驱逐舰合肥舰。三艘舰艇,隶属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

资料显示,五指山舰和祁连山舰均在2019年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是解放军两栖作战力量不断发展、走向深蓝的标志性平台。该型(071型)登陆舰舰面宽阔,吨位大、续航能力强,可搭载气垫登陆艇、两栖装甲车、舰载直升机等多类型装备。

合肥舰2015年年底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凭借出色的性能,该型(052D型)驱逐舰已经成为解放军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驱逐舰型号,具备较强的对空防御、对海攻击、对潜作战和编队指挥能力。

可汗探索-2024

国防部记者会上,张晓刚披露,应蒙古国国防部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将于7月下旬派出分队,赴蒙古国参加“可汗探索-2024”多国维和演习。消息显示,解放军此前已连续多年参加蒙古国“可汗探索”多国系列演习。

这并非解放军今年首次赴蒙古国参加活动。

5月30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曾介绍,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蒙古国武装力量在蒙古国东戈壁省,共同组织了“草原伙伴-2024”陆军首次联合训练,对于深化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联合行动能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联训主要有3个特点——

一是指挥控制上突出联合融合。双方组建联合指挥所,商定作战企图、制定行动计划、精确作战进程、议定指挥要则,探索完善联合指挥机制。

二是科目设置上突出紧贴实战。双方围绕“打击非法武装团体”研练联合侦察、协同打击、合力围歼等具体行动,实战验证“全纵深精打要害、多方向向心突击、分区域清剿围歼”等战法,全面检验提升两军协同打击能力。

三是在交流合作上突出互信友好。联训期间,双方积极开展军体竞技、文化演出等交流活动,联合训练不仅成为双方提高联合作战能力的实践平台,也是深化友好、互信、合作的有力契机。

参加联训的中方兵力

据介绍,参加“草原伙伴-2024”联训的中方兵力来自第79集团军。资料显示,该集团军隶属解放军北部战区。

海军舰艇到访摩洛哥、俄罗斯、埃及

国防部记者会上,张晓刚还披露,根据年度计划,应俄罗斯、埃及海军邀请,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中国海军焦作舰、洪湖舰组成的舰艇编队赴俄罗斯圣彼得堡港,参加俄海军节庆祝活动,并访问埃及亚历山大港;7月下旬,中国海军龙虎山舰、郑和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将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参加上述庆祝活动。

据悉,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俄罗斯海军节。当天,俄各主要城市和海军各舰队基地都会举行相关庆祝活动。此次,俄方按传统以圣彼得堡港为主场,焦作舰将参加位涅瓦河举行的阅兵式。这是中国海军舰艇继2017、2019年后,第三次参加俄海军节阅兵。

资料显示,焦作舰系国产052D型驱逐舰,洪湖舰系国产新型远洋综合补给舰,龙虎山舰系国产071型登陆舰,郑和舰系国产远洋训练舰。公开报道显示,此次出访系龙虎山舰首次走出国门。

焦作舰抵达圣彼得堡港

目前,焦作舰已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港。在抵达俄罗斯前,7月10日,焦作舰、洪湖舰技术停靠摩洛哥卡萨布兰卡进行补给休整。其间,舰艇编队指挥员拜会摩军方领导,中摩海军官兵还互相参观舰艇、开展军事交流和双边联合训练。

友谊盾牌-2024

更早前,国防部还披露,根据年度计划和中老双方共识,中国和老挝两国军队于7月上中旬在老挝举行“友谊盾牌-2024”联合演习。

新华网就此披露,联演中,中老参演部队以“联合防卫作战行动”为主题,组织联合实兵演练。此次联演主要包括混编联训、综合演练和文化交流等内容,双方参演兵力共1200余人,中方派出300余人的实兵分队,携带多型武器装备参演。此次联演中方参演力量以驻香港部队为主,驻澳门部队、桂林联勤保障中心等单位派员参加。

央视军事频道还披露了演练细节。报道显示,中老演练注重运用卫星等信息传输手段,进一步畅通指挥链路,引导中老两军在不同指挥方式、习惯下开展联动作业。

政知君注意到,解放军驻港部队少将副司令员郑国跃以联演中方总导演身份接受央视采访。他表示:“此次联演,我们注重在深化联合上下功夫,导演部加强联合情况构设,指挥所突出联合筹划和指挥控制,部队行动强化军兵种协调一致,有效提升了中老两军联合作战能力,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雄鹰突击-2024

中国和白俄罗斯两国军队7月在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市附近举行“雄鹰突击-2024”陆军联合训练。此次联训以执行反恐怖行动任务为背景,双方采取混编同训模式,共同完成营救人质、联合反恐怖行动等课目演练,旨在提升参训部队训练水平和协同能力,深化两国陆军务实合作。

图为中方参训兵力

中国军网发文称,此次中方参训兵力由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抽组组建。资料显示,该集团军隶属解放军北部战区。

7月18日,联训在白俄罗斯闭幕。军报发文总结称,此次联训双方共同完成侦察搜索、封控行动、协同打击、立体渗透、联合反恐怖行动等课目演练,提升参训部队训练水平和协同能力,深化两国陆军务实合作。

资料| 军报 军网 国防部网站 央视 北京青年报等


解放军七次出境作战不占他国一寸领土

富强的人民解放军在国外打了七次仗:没有占领他国一寸土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主权,七次越界作战。 经过7次出境作战,人民解放军完成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主权的任务,全部撤出,没有占领他国一寸土地,没有留下一兵一卒。 虽然一些领土原本属于中国,但中国政府作出了重大让步,撤回了胜利的军队,并在世界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第一次:援越抗法1950年8月,中国军事顾问团赴越南,帮助越南抗法,这是我军第一次越境。 这次我军出疆有三个特点:派兵最少;没有派出作战部队;不直接参与战斗。 1858年,法国入侵越南。 1874年,越南王室与法国签订和平条约,将越南南部割让给法国。 1882年,法国得寸进尺,进攻越南北部,越南王室投降。 1884年与法国签订新的投降条约,越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此后,越南人民反抗法律的斗争从未停止。 1930年,胡志明创建了越南工人党,随后是越南人民军,开启了反法斗争的新时代。 1940年,日本侵略越南,越南劳动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8月19日,在胡志明的领导下,越南人民成功举行了八月革命。 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发布《独立宣言》,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同时宣布与法国脱离殖民关系,彻底废除越南与法国签订的旧条约,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 同年9月23日,在美国的支持下,法国殖民主义者卷土重来,在越南南部发动了殖民战争。 1946年12月,他们进一步对越南发动全面武装进攻。 越南抗法救国战争开始。 1950年1月,胡志明秘密访华,代表越共中央向越共中央提出帮助越南抵抗法国的请求。 4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指示,从二野、三野、四野各挑选一个师,包括师、团、营三级顾问,还从四野挑选了顾问团的人员和教员,组成赴越军事顾问团。 7月下旬,军事顾问团正式成立,下设参谋、政治、后勤等顾问机构。 8月12日,团长魏国庆带领军事顾问团329名成员来到越共总部广元。 鉴于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自卫队、游击队和人民军装备较差,刘少奇明确指示,以魏国庆为首的军事顾问团的任务是帮助越南建设军队和传授作战经验,帮助越南的主力师和308、312、316、304等其他兵种。 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越南建立了一支拥有几个野战师的主力部队,成为抵抗法军的中坚力量。 1950年底,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军准备边境战斗,在中国装备了鬼王,训练了大批越南主力,为越军提供了各种枪支。 6万支枪,420门炮,以及大量的弹药、通讯、工程、后勤装备、服装、食品等物资。 边境战役前,越共中央要求中国派高级军事指挥官协助组织指挥整个战役。 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陈赓到达越南,经过战场调查,他很快就了解了情况陈赓:打胜仗主要靠越南军民,但我会尽力协助指挥这场战役,不辜负胡主席的期望。 根据陈赓制定的作战方针,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精心指挥和越南军民的英勇奋战下,经过7昼夜的连续战斗,越军歼灭法军两个精锐团3000余人,解放了高平,乘胜攻占了歧溪、邓通、谅山、李婷、安州等地。 法国军队逃跑了。 当时合众国际社报道称,在中越边境拥有3500兵力的法国精锐部队遭遇了新中国训练武装的越南军队的强大进攻,法军大部分全军覆没。 沿着中国边境大约250英里,法国军队没有任何防御力量。 这是二战以来法军最大的军事失败。 边境战斗结束后,陈赓回到了中国。 后来越南与法军之间的红河战役、东北战役、宁平战役、西北战役、上辽战役,都是由魏国庆领导的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军发起的。 尤其是奠边府战役,宣告了法国侵略战争的彻底失败。 1954年1月,越南人民军主力为3。 5万人,在以魏国庆为首的中国军事顾问团的直接组织和帮助下,为1。 6万法军形成包围。 5月1日,越军发起总攻,法军大败。 战后,法国政府决定改变在印度那部分地区的殖民政策,从这一地区撤出法国军队。 在作为军事顾问完成了援越抗中的历史使命后,1956年3月,军事顾问团全部撤回中国。 第二次: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走出国门时间最长、出动兵力最多、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跨国战役。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中美英法再次与中国人民为敌。 特别是美国拼凑了16支部队组成联合国军,南朝鲜军做了17支部队对抗中朝人民。 然而,这一次,另一次。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只有一万多人的八国联军把中国打得体无完肤,而朝鲜战争中的17国军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第一次取得战胜多国部队的胜利。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美苏出兵朝鲜,以北纬38度为界在朝鲜划分了两个投降区。 美国和苏联分别接受了日本侵略者的投降。 后来,这条临时的投降分界线成了南北朝鲜的国界。 南朝鲜由美国支持的以李承晚为首的大韩民国政府统治;苏联支持的以金日成为首的劳动党领袖。 1948年底和1949年6月,苏联和美国从朝鲜撤军。 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急需将朝鲜半岛建成遏制共产主义的前沿阵地。 1948年5月,李承晚在南朝鲜通过单方面非法选举上台后,在美国的唆使下,狂妄地叫嚣:要解决南北分裂,就必须用战争来解决。 并提出了北上统一的口号。 在李承晚的挑衅下,1949年1月至10月,韩国军警在三八线对朝鲜发动了432次攻击。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朝鲜人民军突破三八线,开始统一祖国。 美国杜鲁门总统6月27日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在军事上支持韩国军队,并向台湾省海峡派遣美国第7舰队,以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省。 公开入侵朝鲜,干涉中国的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向韩国提供军事援助,韩国可以使用联合国旗帜。 7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部队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联合国被美国玩弄了。 当时美国助理国务卿拉斯科高喊:我们是联合国。 迄今为止,朝鲜人民争取独立和统一的内战已经演变成一场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由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和埃塞俄比亚的16支作战部队以及瑞典、印度、丹麦、挪威和意大利5个国家的医疗队组成。 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最多,达93次。 26万人,还有59万多南朝鲜军队,共计152万多人。 其中,美国以30多万兵力排名第一;英国排名第二,武力1。 4万多人;加拿大以6100多人的兵力排名第三;土耳其以5400多人的兵力排名第四;其余部队被派往澳大利亚、菲律宾、新西兰、泰国、埃塞俄比亚、法国、希腊、哥伦比亚、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南非。 朝鲜内战初期,人民军战无不胜。 1950年8月中旬,仅剩数万人的南朝鲜军队,与前来增援的10万美军一起,被围困在朝鲜最南端的釜山这一狭窄地区。 然而,美军却利用了人民军后方兵力的空虚。 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7万多美军,在500架飞机和260多艘军舰的配合下,实施仁川登陆,切断人民军,使人民军腹背受敌,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美国和南朝鲜军队利用他们在装备和力量上的绝对优势举行了全面反攻。 他们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三八线,轰炸中国边境城市。 朝鲜有亡国之虞,中国领土面临严重威胁。 10月1日,金日成给毛泽东发了一份紧急求救电报。 因此,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侵略朝鲜并占领我国领土、台湾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急状态、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正义行为。 金日成代表朝鲜政府请求帮助,我国被迫这样做。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出关作战,先后派出27个野战军135万人赴朝鲜进行了一轮战斗。 10月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从而拉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序幕。 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历时两年零九个月。 它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 这一阶段志愿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了五连战,属于战略反攻性质。 第二阶段,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 在这个阶段,主要的作战形式是以阵地战来反击敌人的反击。 通过两个阶段的战斗,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从鸭绿江越过三八线,占领了汉城。 最后,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上守住了战线,迫使联合国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与我军签订了停战协定。 朝鲜战争中,中朝人民军共歼敌109万余人,其中联合国军死伤、失踪、被俘。 超过27万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挥了国家和军队的作用,打败了世界头号敌人美国。 这是美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不成功的战争。 它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的强大,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洗刷了带来的耻辱中缅联合行动:第三次穿越边境1960年11月和1961年1月,解放军两次出国,与缅军联合围剿国民党军队残余势力,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行动。 1950年初,国民党第八军、第二十六军残部和云南边区部分地主在人民解放军的压力下,逃往缅北山区。 9月,国民党当局派原第8军军长李米率第1军进驻缅北。 85万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的残余势力骚扰和破坏云南边境和祖国大陆。 人民解放军云南部队和民兵对逃亡的国民党军队和地主进行了多次沉重打击,但由于不能出境作战,难以形成包围圈,大部分成为败仗。 1960年11月,刘元林领导的缅甸国民党军残部9400余人,盘踞在东西宽200多公里、南北长约300公里的缅北地区。 当年10月,中缅签署边境条约。 由于逃往缅甸的国民党武装残余势力的破坏,勘界立碑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为此,两国政府达成协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进入缅甸,与缅甸国防军共同歼灭国民党军队残余。 1961年11月22日至2月9日,解放军云南部队5个团21个营两次奉命出境作战。 第一次海外作战历时28天,重点打击国民党第一、第四军,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师及其所属部队,共22个据点。 第二次境外会战历时15天,重点打击刘元林总部和一、二、四方面军30多个据点。 两次海外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741人,与缅甸国防军一起解放了被国民党军占领十余年的3万多平方公里、30多万人口的广大地区,保障了中缅联合划界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中缅联合勘界保安行动中,国民党军队大部分逃往缅甸与老挝、泰国交界的边境地区,距中国边境100多公里,部分撤至台湾省。 在两次出国任务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撤回到中国边境。 中印战争:第四次越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解放军第四次越界。 这次越界行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印度人民解放军越过了当年英印殖民者强加给中国的麦克马洪线,而不是西姆拉边界谈判前中印边界在中国边界的传统习惯线;第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被英国和印度殖民者占领的中国领土后,主动撤到实际控制线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的中方一侧,并从这条线后撤20公里,没有以武力改变中印边界现状,也没有侵占印度一寸土地;三是无条件向印方移交缴获的印军武器装备和战俘。 1757年,英国入侵印度,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 英国殖民当局多次发动对中国和西藏的侵略战争。 1912年,英国殖民政府强迫中国北洋政府和西藏地方当局在印度西姆拉举行边界谈判。 在中国代表团的背后,英国殖民政府与西藏地方当局秘密换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麦克马洪线,将中印边境地区的中、西、东约9万平方公里划入英印版图。 中国公开反对,中国代表团没有签字,西姆拉会议流产。 印度于1947年独立。 趁国民党垮台之机,印度政府到达了从1956年到1960年,印度隔着麦克马洪线夺取了中国4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中国建卡防御,刺探军情,破坏中国边民生产,为所欲为。 出于对中印关系大局的考虑,中国采取了让步的态度,主动停止了在印度边界内侧20公里区域的巡逻。 1959年3月22日,尼赫鲁致函周恩来总理,正式要求印度政府不仅将中印边界东段的被占印度领土包括在内,还将从未被印度占领过的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包括在内。 这些领土的总面积约为12。 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或者三个荷兰或者四个比利时。 更糟糕的是,印度当局干涉中国内政,鼓励达赖喇嘛在西藏搞民族分裂。 1960年4月19日,周恩来总理和陈艺溱外长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与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艰苦的谈判。 然而,周恩来的和平祈祷失败了。 尼赫鲁仍然顽固不化。 他指使印军先后制造了以下事件:郎酒事件、孔卡山口事件、大桥绕行事件,不仅占领了中国大量领土,还开枪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100多人。 1962年10月初,批准大规模侵华的里窝那进攻计划,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 中国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对印度进行了自卫反击。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到1962年11月21日结束,历时一个月,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斗主要是在东线柯杰朗方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突破滚登、卡隆、车东和沙泽、中昆桥等地,收复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部分中国领土。 第二阶段行动主要在东线邦迪拉方向和西线班公洛方向。 经过顽强的战斗,印度人民解放军攻占了西山口、德江宗、邦迪等地,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俗线,将位于中印边界西段的印军据点全部拔除。 11月21日,印度政府决定中国边防部队主动停火,沿整个中印边境撤退,并立即付诸行动,尽管自卫反击成功。 中印战争期间,印军先后投入13个旅,约5万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投入5个师3个军分区共13个团和部分炮兵部队。 中印战争中,印度人民解放军消灭了三个印度旅;基本歼灭三个旅;又歼灭印度四个旅,共歼敌8853人,其中被第62旅旅长将军霍希尔辛格和第7旅旅长将军吉普达尔击毙4885人,俘虏3968人。 我军伤亡2419人,其中伤亡722人,受伤1697人。 印军伤亡人数是我军的3倍多。 1965年,印度国防部公布了印军在中印战争中的损失数字:1383人死亡,1696人失踪,3968人被俘。 如果中国推迟停火,印度军队的损失将增加近一倍。 因为在中国宣布停火后,至少有近7000名为活命而挣扎的印度士兵走出了原始森林,活了下来,其中包括印度王牌师第4师的指挥官少将帕塔尼亚,他被饿得半死。 1962年11月22日零时,在我军乘胜追击横扫印度的大战局下,毛泽东总统命令我军各条战线单方面停火。 战胜国主动单方面停火,不提任何条件,世界上没有先例。 11月30日,我军将缴获枪支163支,轻重机枪289挺,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2687支,2。 两万发各种炮弹,213发。 9万多发子弹、5架飞机、9辆坦克和400多辆汽车被无条件地交给印度,这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12月1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到1959年9月7日实际控制线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从这条线再后撤20公里。 战胜国没有退回历史上被战败国占领的领土,而是主动撤退,这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 1963年4月10日,中国无条件归还全部3942名被俘印军,其中包括王牌旅长达尔维。 这在世界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43年过去了,中印恢复了友好关系,中印边界争端正在通过和平谈判解决。 越南抗美援朝:第五次走出国门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次越境打击美国。 这次海外作战的特点是:只派出高射炮部队、工兵部队、铁道兵和扫雷部队,不与美军地面部队肉搏战;另一个特点是,中国、越南和美国都心照不宣地意识到中国的入侵。 日本侵略者和法国殖民者被赶出越南后,美国取而代之,在越南南部成立了南越傀儡政府。 1961年,美国在南越发动了一场特种战争,由美国出钱、出手、出主意,南越人民走出去。 1962年2月,美国在南越成立驻越军事援助司令部,统一指挥南越伪军和美国特种部队。 到1963年底,美军在南越的人数已经达到1。 6万名美国军事顾问也从1960年的684人激增到1964年的1700多人。 美国空军在越南几乎无处不在。 1964年8月2日,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在北部湾越南领海时,被越南海军驱离。 8月3日,美国总统约翰逊下令美国军舰继续在北部湾巡逻,并调集大量军舰入侵越南海。 8月4日,美国军舰第二次遭到越南鱼雷艇袭击。 8月5日,美国以此为借口,派飞机连续轰炸越南北部的依安、鸿基、清化地区,造成了震惊世界的北部湾事件。 随后扩大侵略规模,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南部沿海。 1965年8月1日,越南人民解放军开始越过中越边境,援越抗美。 到1968年3月,越南人民解放军已分五批向越南派出高射炮部队。 加上越南援建工程支队所属的高射炮支队,共有16个支队,下辖63个旅和部分独立营、高机连、勤务支队。 在越南与美军的三年多战争中,共发生了2153次空战,1707架美军飞机被击落,1608架受伤,42名美军飞行员被俘。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海军也首次驶入越南海域。 十二艘扫雷艇和四艘支援艇组成了一支扫雷特遣队。 自1972年5月28日起,它们陆续进入越南,担负从海防港到东北诸岛海上航道的扫雷任务。 1973年5月17日,全部扫雷工作结束,8月27日,中国所有扫雷部队顺利回国。 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海军扫雷部队出海586次,航程2。 78万多海里,航程近1。 75万海里,疏浚了越南北部海防、鸿基、金浦等港口至东北诸岛的全部航道,清理面积201平方公里,为越南人民打破美军海上封锁做出了贡献。 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10多万铁道兵和工兵,帮助越南修复被美军炸毁的桥梁、铁路、道路和涵洞。 在援越抗美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付出了巨大代价,4200多名伤员和1100名官兵英勇牺牲,长眠越南。 在完成了援越抗联的任务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次出国扶老抗美。 我军这次出国的任务主要是掩护中国的工兵部队,帮助老挝修路。 1969年至197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部队在老挝的勐赛、勐库、勐本和孟虹对入侵老挝的美国飞机实施了防空作战。 为支援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根据老挝人民党和老挝政府的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了第705旅、第302、第303和第304支队等。 万人,担任援建旧路的防空作战任务。 1969年3月7日,第705旅进入老挝,部署在中国筑路部队筑路沿线地区。 到年底,705旅在蒙塞、蒙夸地区打了8次仗,击落美军飞机3架,击伤5架。 1970年1月,302支队带领707营和710营进入老挝,接替705营的防空任务。 该支队与先期进入老挝的筑路指挥部两个高射炮营和高射机枪分队统一部署,中、小型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混编,形成严密的防空火力体系。 到年底,302分遣队共作战26次,击落美军飞机9架,击伤12架。 1971年1月,303支队接替302支队的防空任务。 同年5月,304支队进入老挝,担负起孟本和孟虹筑路地区的防空任务。 在老高炮部队的攻击下,美机逐渐减少了对筑路部队的攻击。 第303和304支队分别于1971年12月和1973年11月回国。 在4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援助的老高炮部队作战95次,击落美军飞机35架,击伤24架。 同时派出约11万名工程和后勤地勤警卫,帮助老挝完成道路建设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269人在援老抗美战争中献出生命,其中210人安葬在老挝勐赛、版南社烈士陵园。 中越战争:第七次越境1979年2月17日,越南人民解放军越过边境,对中国进行自卫反击。 中国政府在这场跨国战役中的原则是:第一,有限;二是不长远;三是不扩张。 这次海外作战也是我军出国时间最短的一次。 在抗法抗美战争中,中国给予越南巨大无私的援助。 但是越南转过身来。 据不完全统计,1974年至1978年8月,越南军队在中国边境地区制造了3398起挑衅事件;1978年9月至1979年2月,162块中国领土被占领;1979年2月8日至2月12日,越军连续5天入侵中国广西、云南9个县,打死打伤中国边民和边防人员34人。 正如邓小平在美国参议院越南军队忍无可忍,被迫自卫反击中国。 1979年2月17日6时25分,中越边境战火纷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二个师,包括步兵、装甲兵和炮兵部队,对越南和中国的整个边界发动攻击,鸣枪自卫反击越南,严惩挑衅中国武装力量的越南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南6省11县发动进攻,在高平投入6个师。 向谅山方向投入3个师;向老街方向投入3个师。 经过16天的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邓通、高平、七喜、老街和唐唐地区给越南军队以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攻破距离越南首都河内130公里的重镇谅山后停止了进攻。 3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军的英雄团第3步兵师第12团、决战316a师、败退312师先后遭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沉重打击。 同样在一战中,越军英雄团几乎全团被毁。 在举世闻名的越军胜利师,也是吃了大亏。 对越自卫反击战16天,全歼越军1。 7万多人,1000多名囚犯。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中越两军在中越边境地区战斗了近10年。 现在,中国和越南的友谊已经恢复,中国也主动清除了中越边境地区的地雷。 在中越边境地区,出现了两国边民的友好往来和经济繁荣。 经过七次海外行动,自1992年4月以来,应联合国邀请,人民解放军先后三次向柬埔寨、刚果和利比里亚派出1568名维和部队,执行联合国委托的维和任务,但没有参加有外国军队参加的行动。 文章来自《文史精华》作者:陈晖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战争起因 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法西斯政权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国际关系体系。 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 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 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 随着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 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 1922 年10月B.A.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掌握政权。 1933年1月A.希特勒在德国执政。 1936年3月日本军部实现对内阁的全面控制,开始确立法西斯专政。 它们同英法美等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不惜通过战争手段改变由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战争策源地形成 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 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 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 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 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 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 1936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中、英等国作战的具体方针。 日本成为挑起世界战争的远东战争策源地。 3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结成侵略集团。 1936年11月25日,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参加该协定。 世界大战前奏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多次发动局部战争。 日本首先在亚洲燃起战火,揭开世界战争的序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翌年3月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 接着入侵中国上海、热河省、察哈尔省北部和河北省东部等地区。 美、英、法等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姑息纵容。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民党、共产党两党合作为核心,举国一致,英勇进行反法西斯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中日战争在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以后,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见抗日战争)。 日本对苏联的战争挑衅 日本于1938年7月29日至8月11日在邻近朝鲜的中苏边境挑起张鼓峰事件(哈桑湖事件)。 1939年5~8月,日军在中国黑龙江省西部与蒙古接壤地区再次挑起诺蒙坎事件(哈勒欣河事件)。 日本的两次战争挑衅均遭失败。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30万军队侵入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第二次抗意战争爆发。 尽管国际联盟通过决议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表示要对它实行有限的经济制裁,意大利仍能从西方民主制国家,尤其是从美国获得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 截至1939年4月,德国派往西班牙作战人员超过5万人,意大利约15万人。 德、意向叛军提供的军火价值10亿美元。 英、法、美等国则宣布“中立”,实行“不干涉”政策,禁止西班牙政府购买的武器过境。 1939年2月27日,英、法与西班牙共和国断交,公开承认F.佛朗哥政府。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3月12日拂晓,德军入侵奥地利。 14日,宣布将其划为德国的一个州,兵不血刃地吞并了奥地利。 接着,德国就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自治”问题制造五月危机,陈兵德捷边境。 9月12日,希特勒再次进行战争恫吓。 在德国压力下,英、法两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方式换取“和平”,9月29日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 10月1日,德国占领苏台德区。 10月6日,在德国操纵下,斯洛伐克“自治政府”成立。 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春、夏季,欧洲再次出现紧张局势,经过波兰危机和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终于爆发全面战争。 严重的战争危机 1939年3月15日,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21日又制造但泽危机,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 次日出动海军占领立陶宛的默美尔。 4月1日在德、意武装支援下,佛朗哥军队控制西班牙全境。 4月7日,意大利军队入侵阿尔巴尼亚。 5月22日,德、意正式签署军事同盟条约,即钢铁同盟。 德军统帅部在4月3日即已下达代号为白色方案的对波兰作战计划。 德军士兵拆除波兰边界路障 面对德国的战争威胁,波兰向英、法求助。 英国张伯伦政府认为德国如果占领波兰将危及英、法安全及其在欧洲的根本利益,鉴于绥靖政策遭到世界和国内舆论的谴责,被迫开始对政策作出某些调整。 1939年3月22日,英、法互换照会,承担遭到侵略时相互援助的义务,把实际存在的同盟关系固定下来。 3月31日,张伯伦代表英法两国政府宣布,一旦发生威胁波兰独立的行动,英、法立即给予波兰全力支持。 4月6日,英、波缔结临时互助条约。 4月13日,法国重申忠于法波同盟义务。 5月19日,法、波正式签署军事协定。 三角谈判和斗争 1939年春、夏季,围绕欧洲的战争与和平形成英法苏三角谈判和斗争相互交错的局面。 4月15日开始举行英法苏莫斯科谈判,就采取共同行动制止法西斯扩大侵略进行磋商。 由于英、法两国缺乏诚意,先后举行的政治和军事谈判均未取得任何积极成果。 与此同时,英德秘密谈判也在进行。 德国的战略方针首先以英、法为主要对手,集中力量与西方国家作战,需要缓和德苏关系,以避免在向西方进攻时腹背受敌。 苏联同样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在亚洲,正与日本军队在诺蒙坎地区进行战斗;在欧洲,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英、法、苏3国谈判因英、法蓄意让德国侵苏,毫无诚意,致使谈判旷日持久,濒于破裂。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莫斯科签订。 德波战争和英法对德宣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57个师约150万人、2500辆坦克、2300架飞机,从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同日、英、法先后发出照会,要求德国停止进攻,从波兰领土撤出一切军队。 德国置之不理。 9月3日,英、法两国政府对德宣战。 德波战争期间,法军在法德边境消极观战。 英国迟至10月间才派远征军到法国。 波兰孤军作战,9月16日,波军防线全面崩溃,德军完成对波兰首都和波军主力的包围。 9月17日,波兰政府成员逃往国外 。 华沙军民战斗到弹尽粮绝,9月28日被迫停止抵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 这次大战经过法西斯轴心国战略进攻、交战双方攻守互易的战略转折和反法西斯同盟国战略反攻3个阶段。 轴心国全面进攻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德、意 、日法西斯国家从1939年9月到1942年下半年在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展开全面的战略进攻。 西线战场 德国占领波兰后接连在欧洲从西、北、东南三个战略方向发动大规模进攻。 意大利参加了对法国的战争,它在非洲发动的攻势遭到失败。 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北非战场 奇怪战争 德波战争结束后,德国一面作出和平姿态,一面扩充军备,将主力调往西线,伺机进攻西欧国家。 英 、法两国实行消极防御战略,静守马奇诺防线。 1940年2月,美国试图进行和平斡旋,为德国所拒绝。 1939年9月~1940年4月,英、法与德国之间没有发生过真正的战事,史称奇怪战争。 德军进攻北欧 1940年春,希特勒担心英法联军进入挪威,从北面威胁德国,切断瑞典对德铁矿砂供应,遂先发制人于4月9日侵占丹麦,丹麦投降。 同日,德军入侵挪威,空降部队占领奥斯陆。 V.A.L.吉斯林被扶植为傀儡政府首脑。 4月17日,英、法及波兰联军在挪威登陆。 6月,联军退出挪威。 7月挪威国王和政府成员流亡英国。 德军的闪电战在北欧取胜。 德国进攻西欧 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军调集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和7个摩托化师,2580辆坦克,3824架飞机,向西欧国家发动进攻。 当时西欧各国总兵力约147个师。 德国空军猛烈轰炸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在荷、比军队后方实施空降,坦克摩托化部队出其不意在比、卢接壤的阿登山区分3路纵队快速挺进,致使马奇诺防线未起实际作用。 德军进攻西欧宣告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英国张伯伦政府立即垮台,由W.L.S.丘吉尔出任首相,组成保守党、工党、自由党联合政府。 在德军闪电战面前,英、法等国联军不堪一击。 5月14日,荷兰军队停止抵抗,女王流亡英国。 5月26日德军夺取加莱,进抵英吉利海峡,将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同法国中部军队的联系拦腰切断。 5月28日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 5月27日~6月4日,英、法海军利用德军数日停止进攻时机,集中各类舰船850余艘,成功地将被困在敦刻尔克狭小三角地带的英、法联军33.8万余人运过英吉利海峡,进入英国。 在敦刻尔克撤退中,英国远征军几乎丧失全部武器装备,243艘大小舰船沉没,但保存了英军的有生力量。 意大利参战与法国战败 1940年6月6日,德军在横贯法国北部的643千米战线上发动总攻。 法军总司令M.魏刚集结100多万军队在索姆河和安纳河一线构筑的魏刚防线不到3天即告崩溃。 德军进逼巴黎,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 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 17日,法国H.P.贝当政府宣布“停止战斗”。 22日晚7时,在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向法国及其盟国签署投降书的贡比涅森林同一节车厢里 ,法国政府代表在纳粹德国提出的停战协定上签字。 该协定规定,德国占领法国总面积3/5的北部和西部工业发达地区,非占领地区建立以维希为首都的贝当傀儡政府。 1940年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 在勃朗峰到地中海的200多千米战线上,意大利军队32个师进攻法国,被法军6个师挡住。 6月24日,在罗马附近签署法意停战协定。 意军占领法一小块地区。 意大利还攫取东非吉布提港和使用法属索马里境内铁路的权利。 意军在非洲失败 1940年7月初,意军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9月中旬占领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部分地区。 9月16日占领埃及的西迪拜拉尼。 12月11日英军发起反击收复该地,并于1941年2月6日占领利比亚的班加西等地。 两个月内推进700千米,俘虏意军13万人。 在东非,英国从印度、澳大利亚 、新西兰调集军队,并就地征集大批非洲人入伍 ,于1941 年1月19日举行反攻 ,4月1日占领厄立特里亚首府阿斯马拉,4月6日同埃军一起收复亚的斯亚贝巴。 5月20日,意属东非总督投降,英国重新控制红海与非洲之角。 海狮计划和英伦空战 法国沦亡后,英国陷于孤军作战困境。 希特勒声称,英国把殖民地归还给德国,承认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即可避免英德战争,遭英国政府拒绝。 7月16日,德军统帅部发布准备对英国实施登陆战役的训令,制定海狮作战计划。 要求8月15日完成作战准备。 希特勒力图取得英吉利海峡及伦敦上空制空权,摧毁英国空军、机场和港口,为其渡海作战创造先决条件。 德国共集结2669架作战飞机,在7月10日到10月底的3个月内猛烈空袭英国。 8月24日,英国飞机首次空袭柏林。 德国空军始终未能取得预期战果,在英伦之战中损失飞行员600人,飞机915架。 海狮计划一再推迟执行,以后实际上被取消。 英国赢得空中自卫战的胜利。 德意扩大对巴尔干的侵略 1940年7月21日,希特勒下令德国陆军总司令H.A.W. von布劳希奇着手准备对苏作战,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代号为巴巴罗萨的对苏作战计划,训令德军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入侵苏联的各项准备。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签署军事同盟条约(见三国同盟),正式结成轴心国侵略集团。 德、意两国加紧扩大对巴尔干的侵略,作为争夺东地中海、北非、中东的跳板和进攻苏联的战略前进基地。 罗马尼亚、匈牙利及保加利亚相继加入轴心国同盟。 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侵入希腊,遭反击,被迫停止进攻。 1941年3月27日 ,南斯拉夫新政府拒绝加入轴心国同盟,并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 4月6日黎明,德、意同时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 德军于13日占领贝尔格莱德。 4月9日占领希腊萨洛尼卡,21日希军投降。 英国5.8万名远征军在希腊作战,伤亡1.2万,其余从海上撤退。 4月27日,德军进入雅典。 5月30日,德空降部队占领克里特岛。 希腊国王流亡伦敦。 苏德战场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境内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 德国对苏联突然袭击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千米战线上分3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苏军在战争初期遭到重大损失,西部大片国土沦陷。 苏军失利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德国拥有中西欧强大经济、军事资源,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军队现代化装备程度较高,以绝大部分兵力集中于东线发动突然袭击,使得德国在一段时间内力量对比上居于优势。 苏联方面,I.V.斯大林不相信战争前夕来自多种渠道的表明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没有及时完成战争准备,导致战争初期措手不及。 苏军战略思想和指挥艺术亦不能适应对德作战的要求,对德军主要突击方向判断失误,兵力部署不当。 20世纪30年代以M.H.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首的大批苏军高级将领和优秀军官被无辜清洗,严重削弱了部队战斗力。 为此,在战争初期苏军付出惨重代价。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早在德波战争期间,苏联即着手建立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之间防备德国进攻的所谓东方战线,企图通过扩大西部疆域加强防御德国侵略的战略地位。 1939年9月17日,苏军出兵波兰,占领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等地约20万平方千米的地区。 11月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加入苏联。 1939年11月30日爆发苏芬战争。 翌年3月12日苏芬和约将列宁格勒附近苏联国境线向北推移150千米,苏联获取4.1万平方千米领土,并租借汉科半岛及附近岛屿30年。 1940年6月15日,苏联以立陶宛政府违反苏立互助公约,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组成反苏军事联盟为由,出兵进驻立陶宛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面积17.4万余平方千米。 8月初,波罗的海沿岸3国并入苏联。 1940年6月28日,苏联以国际形势要求用最快速度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为由,出兵进驻罗马尼亚管辖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面积5.1万平方千米。 至此,苏联已将其国界向西推移300~400千米。 但是,德国在发动对苏战争后3个星期内分别在3个方向推进300~600千米,6月28日即占领明斯克。 东方战线并未起到苏联预期的作用。 莫斯科战役 德军自9月30日向莫斯科发起进攻,最近点距莫斯科城只有20千米。 10月20日起,苏联大部分政府机构和部分工人撤离莫斯科。 12月6日苏军遏止德军攻势,转入反攻。 1942年1月8日起,苏军经3个月鏖战,排除了德军占领莫斯科的危险,将德军击退150~400千米。 冬季战役结束时,德军伤亡总数为83万多人。 德军首次遭到重大挫折,希特勒的闪电战亦告破产。 德军1942年夏季攻势 1942年6月28日,德军在南线发动攻势,以求在顿河地区消灭苏军主力,夺取高加索油田。 7月17日德军进抵顿河河湾,揭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 9月13日德军突入市区。 双方激战到苏军反攻前夕,德军始终没有全部占领斯大林格勒。 亚洲太平洋战场 日军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战火席卷东南亚,进逼大洋洲,将美国及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卷入战争。 这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一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 地图:太平洋战争 远东慕尼黑阴谋及美日谈判 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英美曾谋求与日本妥协,推行远东慕尼黑阴谋。 1939年9月,英国承认日本侵华现状,同意不妨碍日本在华行动。 美国为集中应付欧洲局势,力图缓和美日矛盾,自1940年11月起与日本进行正式或非正式谈判,但双方的对立未能调和。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0月,日本组成东条英机内阁,完成法西斯体制。 12月7日凌晨,日本以航空母舰编队向位于夏威夷群岛中心瓦胡岛上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偷袭。 日军以极小的代价,炸沉美国战列舰4艘,重创1艘,炸伤3艘,其他大型舰船10余艘,击毁飞机260余架,美国太平洋舰队除3艘未停泊在港内的航空母舰免遭攻击外,几乎全军覆没。 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 12月11日,德国、意大利对美宣战。 日军进攻东南亚 日本自1941年12月7日起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发动全面进攻。 10日占领关岛。 22日占领威克岛。 25日攻占香港。 12月7、8日,日军在马来亚的哥打巴鲁和泰国的宋卡、北大年等地空降或登陆。 10日,日本取得东南亚海域的海空控制权。 1942年1月11日,日军占领吉隆坡,31日攻占马来亚全境。 2月15日新加坡陷落。 日军还从印支南部进攻泰国,1941年12月9日侵占曼谷,21日日本将同盟条约强加给泰国政府。 1942年1月2日进入马尼拉。 4月9日,驻守美军与菲军约7万人投降。 5月7日美军司令下令余部投降。 1942年2月14日,日军出动320架飞机在苏门答腊的油田区巴邻旁空降。 3月1日,日军在爪哇登陆,5日占领巴达维亚(雅加达)。 3月12日 ,荷兰总督投降。 3月15日,日军占领整个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 1942年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 应英国当局请求,中国派出赴缅远征军10万余人,配合英缅军队作战。 5月初,日军攻入中国云南省。 中国军队凭借怒江天险挡住日军攻势。 1942年4月5日,日本航空母舰机动队进入印度洋,轰炸锡兰(斯里兰卡)科伦坡和亭可马里港。 英东方舰队撤往东非海岸。 日本海军一度掌握印度洋制海权,达到日本向西扩张的顶点。 珊瑚海日美海空战 南进日军于1942年2月攻占澳大利亚军队防守的新不列颠岛及拉包尔港。 5月初,日军对所罗门群岛中的图拉吉岛和新几内亚东南重镇莫尔兹比港发起进攻。 5月7日,美国飞机击沉日本航空母舰1艘。 8日上午日、美舰队正面对阵,另1艘日本航空母舰受重创,美国1艘航空母舰被炸沉,另1艘受创。 这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以来首次受挫,标志着日军在大洋洲南进势头被遏止。 中国战场局势 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日本羽翼下的伪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持久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和分裂的方针,稳定了抗日阵线。 1939年,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军侵华总兵力的62%,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主要战场。 正面战场1939~1941年秋主要在武汉外围地区作战,以后进行了南昌、鄂北豫南和长沙会战以及南宁和中条山会战。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随着战火的蔓延,经过反法西斯国家一系列双边和多边会谈,以美、英、苏、中诸国为核心的反法西斯国家加强了彼此间的援助和合作。 美国租借法案和英美同盟 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美国根据1937年中立法(见美国中立法)宣布中立。 1939年11月美国修改中立法,实行现金购货、运输自理原则,向交战国出售武器,有利于拥有海军优势的英、法。 法国败降和英国退守英伦三岛,美国公众舆论要求给英国以援助,孤立主义势力削弱。 1940年9月2日,美、英达成美国以50艘旧驱逐舰换取在英属百慕大群岛等8个岛屿建立军事基地的协议。 由于英国无力以现款购买军火,1940年底丘吉尔紧急致函美国总统F.D.罗斯福求援。 罗斯福提出以“租借”方式援英。 1941年3月11日 ,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 ,授权总统向与美国安全有重大意义的国家用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等方式提供武器和军用物资,拨款70亿美元用于实施《租借法案》。 这意味着美国完全放弃“中立”政策,实际上介入欧洲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英、美开始结成反对德国法西斯同盟。 与此同时,美英于1941年1~3月就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达成协议,并据此制定ABC-1计划。 1941年12月,美英首脑以代号为阿卡迪亚的华盛顿会议确认先欧后亚的方针。 美国在会上提议并起草同法西斯轴心国相对抗的《联合国家宣言》草案。 苏英协定和美国援苏 德苏战争爆发当晚,丘吉尔宣布英国将支援苏联和一切反希特勒的国家。 7月12日,苏英签订在对德战争中一致行动的协定,相互承担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彼此支援和战斗到底的义务 。 8月16日 ,苏、英签订贸易、贷款和支付协定,英国给予苏联1000万英镑贷款。 1941年6月24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凡是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包括苏联在内,都将得到美国的援助。 8月中旬,美国派往苏联的船队首次启航。 反法西斯国际联合的扩大 1941年7月,苏捷、苏波签订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致行动协定。 1942年1月29日苏、英和伊朗三国缔结同盟协定。 法国战败前夕,C.-A.-M.-J.戴高乐将军于1940 年6月17日飞抵伦敦,次日宣布建立自由法国,6 月23日宣布成立法国民族委员会。 28日,英国正式承认自由法国,并与之结成同盟关系。 9月,苏联也予以承认。 1941年8月14日,美、英两国政府首脑公布《大西洋宪章》。 这是美英战时政治联盟的标志,成为以后联合国宪章的基础,对于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加强反法西斯联合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苏美英莫斯科会议 1941年9月29日苏美英三国会议在莫斯科召开。 10月1日,三国签订议定书,规定美、英两国从1941年10月~1942年6月每月向苏联提供400架飞机、500辆坦克及其他武器装备;苏向英、美提供原料。 10月30日,罗斯福宣布向苏提供10亿美元贷款。 11月7日,美国把《租借法案》扩大到苏联。 联合国家宣言 经过磋商,1942年1月,在华盛顿签署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并为建立联合国组织奠定初步基础。 反法西斯联盟由防御到反攻的战略转折 美军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的胜利,英军1942年11月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以及作为主要标志的苏军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表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从防御转向进攻的战略转折。 苏德战场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胜利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它同时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历史性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11月19日,苏军3个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开始反攻。 在粉碎德军顿河集团军群的解围行动后,1943年1月10日,苏军发动围歼战。 2月2日,被围德军全部投降或被歼。 在持续200天的战役期间,德军在顿河、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区共损失150万人、坦克和强击火炮3500辆、飞机3000架,遭到发动战争以来最大的失败。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1月苏军收复罗斯托夫等地,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 。 同年夏,德军在库尔斯克南北集结,力图在此区域粉碎苏军主力 ,夺回战略主动权。 7月12日苏军反攻 ,8月23日收复哈尔科夫。 在激战的50天中,双方动用的总兵力达400余万人,共出动坦克和自行火炮1.3万多辆、作战飞机近1.2万架,是二次大战中最大的坦克兵团会战。 德军共损失50万人、坦克1500辆、飞机3500余架。 苏军完成了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从战略防御全面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非洲地中海战场 英军赢得阿莱曼战役的胜利,扭转了非洲战局。 在西线作战的盟军获得战略主动权。 英美盟军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登陆成功,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并肃清北非德、意侵略军,随后盟军展开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战役。 阿莱曼战役 北非意军在1940年12月~1941年1月遭到英军歼灭性打击。 2月德国非洲军团由E.J.E.隆美尔指挥进入北非。 1942年6月21日托布鲁克英军3.5万人向德军投降。 30日德、意军队进抵距埃及亚历山大港约96千米的阿莱曼。 丘吉尔亲赴开罗改组英国中东司令部,B.L.蒙哥马利出任英第八集团军司令,于9月初击退隆美尔对阿莱曼防线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 10月23日~11月4日,英军进行阿莱曼战役,共击毙击伤和俘获德意军5.9万人。 1943 年1月23日英军进入的黎波里。 至此,共向西追击2200多千米。 英军在阿莱曼战役中俘获德军坦克及驾驶员 盟军登陆西北非 1942年11月8日,由D.D.艾森豪威尔 任总司令的盟 军10余万人分3路在卡萨布兰卡、奥兰、阿尔及尔登陆。 12日,部分盟军进入突尼斯。 这次代号为火炬的作战行动是英、美作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替代行动。 11月10日,德意军队占领维希政府统治下的法国南部及科西嘉,并出兵突尼斯。 11月27日,德军企图夺取

国庆节的资料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毛泽东和一代开国元勋们经由新华门来到天安门,从西头马道登上天安门城楼。 在金水桥之南大约50米处的以华北军区军乐队为主组成的联合军乐队奏响了《东方红》乐曲,广场上人群欢声雷动。 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 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首都各工厂、各大专院校、各机关的代表,有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等等,共约30万人。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 当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时,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 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参加大会的30万人肃立致敬,指挥员行举手礼,注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庄严而美丽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在这庄严、热烈的时刻,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接着,阅兵式开始。 阅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轿车,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军乐的奏鸣中,由聂荣臻陪同,出东三座门,沿着东长安街、东单广场,直到外国领使馆聚集的东交民巷,顺序检阅肃立严整的三军部队。 朱德总司令检阅完部队驱车回到天安门城楼后,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及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阅兵式共用了2个多小时,受阅部队的人员总计有1.6万多名。 接下来是群众游行。 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农民紧随其后。 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 晚上9时25分,无数彩色的礼花向广场四周发射出来。 首都军民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夜晚。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开国大典大事记 佚名 1949年: 10.1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接受新政协的《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军委”)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 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 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10.2~3 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以下简称“全国和大”)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通过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郭沫若当选为全国和大主席。 10.3 中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0.9 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会议通过“以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国庆纪念日”的建议案,并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纳施行。 10.21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 1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 11.15 周恩来外长致电联合国大会,否认蒋介石集团出席联大的合法地位,要求立即取消蒋介石集团的代表团。 周恩来外长分别致电联合国组织秘书长赖伊和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声明所谓“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要求联合国立即取消该“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12.16~1950.2.17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50年1月21日,周恩来总理抵达莫斯科。 )14日,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2.27 四川省会成都解放。 至此,解放大西南的战役胜利结束。 大陆解放战争基本结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庆典场地为何选定天安门 佚名 下午2时58分,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 实况播音员丁一岚立即欢呼起来:“毛主席来啦!毛主席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 ”顿时,天安门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 目录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2.清除三朝废品二十多万吨 3.为新中国门面整容 4.天安门城楼的超级书法展览 5.中日美术家联手制作大红宫灯 6.周恩来提议中国“第一碑”建在天安门广场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这个设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间都没能决定下来。 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 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 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 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 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 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 这个方案拟制出来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筹划阅兵仪式的负责人,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汇报了阅兵的基本设想。 阅兵副总指挥汇报了阅兵方案的主要内容: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及受阅前的训练等事宜;方案设想,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 听完汇报后,各位领导先后进行发言,作了一些指示。 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 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 一定要搞好!”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 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 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 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周恩来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 周恩来仔细看过地图后,紧锁着眉头,习惯性地将一个胳膊时抱在胸前,在办公室里踱起步来。 他没有马上拍板。 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阅兵地点放在天安门广场,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 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远不像后来那样阔气,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 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 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1949年3月25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 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 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就出不来,阅兵式也就达不到扬我军威的目的,会影响开国大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 再次,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来说,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 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 周恩来的思维重心落在天安门上。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原名承天门,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称天安门。 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 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 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 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物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奥秘所在。 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决心下定于凌晨。 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 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 时间到时再定。 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周九·二 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自l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 摘自:于江编著《开国大典6小时--大典背后的秘闻》一文。 开国大典的照片中为什么没有朱德? 佚名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以浓重的湘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刹那间万众欢呼,礼炮齐鸣。 然而,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朱德却从毛泽东的身后悄悄走出。 朱德为什么要离开他的位置?原来,城楼上空间狭小,他看到担当摄影任务的新华社记者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把身子倚着汉白玉栏杆,一个劲地向后仰,向后仰。 这样做太危险!朱德见状,赶忙一个箭步蹿了过去,牢牢抱住那位摄影记者的双腿。 在朱德的帮助下,记者终于顺利完成了拍摄。 而朱德本人,也就永久性地留在开国大典的镜头之外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uaibao/1945.html
长乐曲 孤战迷城 丁禹兮 临近收官后继乏力 过审
俞敏洪 东方甄选不会再出现某个主播成立独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