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胎儿放进一个“特殊装置”,用管道和母体连接,任何和胎儿血型一致的人,都能这样在体外“孕育生命”。机器孕育生命、男性“怀孕”,这些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或许正逐渐走向现实。
今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了第四次“去ECMO化人造子宫动物实验”,胎羊在母体外存活达90分钟,为世界首例成功案例。
“ECMO”是一种医疗设备。在医学上的意思是体外膜肺氧合,又被称为人工肺。可以暂时替代患者的肺功能,在体外完成气体充氧,以防止急性缺氧引起的器官和脑损伤。此次手术“去ECMO化”的目的是想做一个没有ECMO机器设备支持,“人造子宫”是通过胎羊和母羊直接进行血液循环的闭环空间。
人造子宫的利与弊
掀起舆论热潮的人造子宫,其在外形上与母体子宫大不相同,仅是一套从功能上模拟母体子宫的装置。
该装置定期通过专门管道向塑料袋内注入定量的温水和盐,以模拟母体子宫里的羊水环境。在动物实验中,塑料袋内的动物通过脐带与血液循环系统连接,血液循环系统模拟母体胎盘,为动物提供氧气、营养物质并帮助其身体代谢。
美国、荷兰、中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已开展人造子宫动物实验,实验对象主要是早产的羊、鼠、猪等动物,以测试人造子宫是否能为早产的动物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存活空间。
对人类而言,目前各国大多将人造子宫技术限制在妊娠后期替代母体,以挽救常规手段无力救治的超早产儿(胎龄不足28周的胎儿),提高其存活率和存活质量。
比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开展人造子宫人体临床试验的前提必须仅限于挽救常规技术难以救治的超早产儿,为其提供当前可选救护方法的替代方案。
专家分析,这是因为人造子宫技术如果仅在妊娠后期替代母体救治超早产儿,其面临的法律挑战与伦理争议相对较小。
首先,针对超早产儿的救治困难重重,人造子宫技术为解决这一医疗难题提供了可能性。
据了解,在已有技术支持下,28—37周胎龄的早产儿救治存活率较高,而胎龄越低救治越困难。比如24周胎龄以下的超早产儿,其肺器官发育很不成熟,基本不具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现有救治技术很难支持其存活。人造子宫技术有望提高超早产儿的存活率,并避免现有救治手段造成的后遗症。
“对超早产儿救治来说,人造子宫技术是在挽救生命的前提下开展的技术试验,具有正当性。”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伦理与法律学系副主任刘瑞爽说。
其次,人造子宫技术虽然涉及生命诞生,但并未改变生命体内的遗传物质,相对容易被接受。
在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正看来,这也是人造子宫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重要区别,前者并不会给人类群体带来延续性的、不可逆转的影响,面临的伦理争议也较后者少。
尽管如此,仍有受访专家提醒,人造子宫技术若要进入人体临床试验,也依然在标准化指标、受试者筛选等方面准备不足。
一方面,人造子宫人体临床试验的底线原则、操作流程、操作方法等标准化指标有待确立。比如在操作流程中,需要确定评估人体试验效果的时间节点以保障试验安全,然而目前各种动物实验的疗程长短不一,尚难推导出评估人体临床试验有效性的时间节点。
另一方面,受试者筛选条件也需进一步明确。专家表示,鉴于人造子宫技术的新颖性和风险性,要尽可能排除那些通过常规治疗很可能获得良好结果的患者,并确信胎儿能够从人造子宫技术中获益。
比如筛选受试者时,多少周胎龄以上的超早产儿应该被排除在外还有待论证明确,这需要搜集更加全球化、多样化的超早产儿短期、长期治疗数据,以便更好衡量受试者采用人造子宫技术的风险-收益比。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大象新闻、新京报、新华社等)
什么是人造子宫
什么是人造子宫
人造子宫初现曙光,未来将是男妈妈的天下?,孩子总是需要家人的用心呵护的,面对难题,家长要与孩子一起面对,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共同努力让孩子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吧。 为大家分享人造子宫初现曙光,未来将是男妈妈的天下?。
什么是人造子宫1
一、什么是人造子宫
有两个概念,一个叫Ectogensis,一个叫Ectogestation。
Ecto-是在母体外的意思,gensis是器官的产生。 所以Ectogensis是指胎儿从一个受精卵开始,都在母亲的子宫外生长。 这个人造子宫完全替代了母亲子宫的功能。
Ectogestation是指胎儿的某个阶段在母亲的子宫外生长,人造子宫部分替代母亲子宫的功能。
从上面的概念可知,目前科学家研究的是Ectogestation这种人造子宫,技术上完全可行。 科幻电影和小说中的完全替代母亲子宫的人造子宫,目前还远远看不到实现的可能性。
二、为什么要研究Ectogestaion这种人造子宫
这里需要提到早产儿的存活率。 早产儿是指小于37周 的新生儿。 举个例子,我们医院28周以上的早产儿存活率超过90%;26-27周早产儿存活率大约80%,25周早产儿70-80%,24周早产儿60-70%左右。 没有23周以下早产儿存活。
世界上存活最小早产儿的孕周是21周4天,我国是22周6天。
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问题,早产儿的存活有一个边界,叫viability。 当现代医学技术不能挽救边界以下的早产儿,或者处于边缘的早产儿存活不理想时,人造子宫就可能发挥作用。
三、这种人造子宫怎么工作的
胎儿在子宫内肺里充满了液体,没有呼吸的功能。 通过胎盘靠母亲提供氧气和营养,排除代谢废物。 母亲还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
人造子宫除了建立一个类似子宫的`生物袋(biobag)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脐带的血管与外部的一种提供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设备连接,叫体外膜肺(ECMO)。 当然还需要通过这些血管提供营养和排除代谢废物。 这些设备构成人造子宫的基本架构。 这些技术目前已经成熟,在上海,至少四家儿童专科医院具备构建这种人造子宫的能力。
四、医院为什么不建立这种高科技设备呢
这就像前段时间网上争论的我国是否需要建设大型电子碰撞机一样,不是有没有能力,而是有没有必要。
建设Ectogestation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
1、对于23-24周的早产儿,它的存活率是不是比常规技术更好,并发症更少?至少目前并不肯定。 费城的实验中模拟人类23周早产儿的胎羊,通过这种生物袋的存活率(存活20-28天)为61.5%(8/13),郑州做的研究还没有看到结果。 至少目前的人造子宫技术并不优于常规技术。
2、对于小于23周的早产儿,由于肺太不成熟不能提供气体交换功能,常规的技术并不能维持生命。人造子宫通过体外膜肺可能延迟这些早产生命至23-24周以上吗?
只有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才能决定医疗上人造子宫的价值。
五、人造子宫涉及什么伦理问题
人造子宫牵涉到人类生存的边界问题(viability),viability至少有四层含义。
1、绝对viability:是指最低存活的记录,目前是21周4天。
2、平均viability:是指存活率超过50%的最低孕周,国际上通常为23-25周,我们医院是24周。
3、平均健康viability:是指超过50%的没有重大后遗症的存活率,国际上通常为26周,我们医院在26-27周。
4、自然viability:是指没有重症监护技术,自然状态下超过50%存活率的最低孕周,一般认为是34周。
人造子宫涉及到的是第1和第3的边界问题,必须要通过严谨的探讨,才可以决定它的价值。
什么是人造子宫2
人造子宫是理想中的科研及繁衍装置,它通过模拟哺乳动物子宫和卵生动物卵的条件,使受精卵在人造环境下发育,从而摆脱对母体的需求,使动物远缘杂交成为可能,而且可以作为批量生产生物的基地。 宇宙航行时代它能培育太空开拓者、克隆战士,也能培育“母体”的居民。 人造子宫在太空开拓时优势更明显。
近日,研究人员宣称,八个羊幼体在人造子宫中存活了四周时间,是相关试验中存活时间最长的一次。 对于人类治疗早产婴儿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性胜利。 先不论人造子宫这个研究本身有多成功,人造子宫的现实意义绝不只是治疗一点流产早产不孕不育,怀孕脱离女人无疑是人类社会自有婚姻以来最大的变革:男女从此在生理上平等,婚姻将与性别无关,人口素质越高生育越少的逆向淘汰得以遏止,完全社会抚养成为可能。 人造子宫社会抚养既现代社会技能树系统。 人造子宫社会抚养应该有一个这样的技能树,每个人的信息都可以选择录入该系统。 这个系统囊括目前人类已知的所有知识。 按照树状图分布排列。 从最基础的学科开始学起,学到一定程度,就分化到各自适合的学科上去。 终生努力,不断点亮自己的分支。 这个体系是整个社会建立的,在公共网络上,输入你的身份信息,你可以登入。 整个技能树系统全国(球)联网,所有技能都有分支,都有学习资料。 在你学完之后,会有一个考核,线上线下的分情况。 然后你会取得证书,你的技能树这一格也会被点亮。 有这样一个技能树,人才供需我觉得很很容易就看出来,也不会出现某一技能人才过剩。 这个系统是免费的,所有的一切资料都免费。 还会有一些公共资源,比如你没有钢琴,每个大区会有这样一个教育基地,你可以在那里学习钢琴,也会在那里参加考核,还可以在那里学习知识。 当然现在我们的教育系统确实是这样的,但是这样一个系统应该显性,普及。 人道天堂中就有一个类似的系统。 感觉这样一个系统对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