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 农业文化遗产 活 开辟促进共富 带动发展新路径

央视网消息: 多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布在我国的云南、浙江、河北、山东等地。截至2023年11月,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共22项,位居世界首位。从梯田到鱼塘,再到古树群,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处处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以及无数古人的智慧。趁着暑期,这些地方也成了孩子们的打卡地,他们通过实践和互动,体会到了农业文化遗产有多厉害。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在2010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到撒玛坝,不知梯田大。”云南红河县撒玛坝万亩梯田面积达到1.6万余亩,这里不仅有4300多级集中连片的梯田美景,还有淳朴的少数民族风情,更是“天然画室”。

盛夏的哈尼梯田,如同绿色波浪延绵不绝,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小朋友们背着画板、拿着画架子,穿梭于梯田之间,他们用画笔捕捉光影变化。

除了暑期研学绘画,在日常研学活动中,同学们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学习如何插秧、锄草、灌溉、抓鱼等劳作过程。

哈尼梯田不仅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杰作,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当地政府借助哈尼梯田的品牌效应,在保护和传承好这一世界遗产的同时,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西部学生体验“桑基鱼塘”鱼桑文化

近日,一群来自青海海西州的学生来到了“桑基鱼塘”,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在浙江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桑基鱼塘”捕鱼现场,鱼塘里,几十名学生身穿防水衣,手拿捕鱼网具,在池塘里耐心捕捞着,体会着古老的鱼塘文化。

“桑基鱼塘系统”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浙江湖州地区一种治水兴农的生产方式,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过去,人们将积水洼地挖成鱼塘,挖出的塘泥堆成塘基,塘基上面再种桑树。

如何让学生体验桑树文化,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用桑叶等原料加工成的面粉,让学生走进厨房,通过美食来增加感性认识。在面点师的示范下,一块块印有“定胜”的桑叶糕点出炉。

学生们在食用桑叶食品的同时,鱼桑文化的悠久历史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师生们的心中。

“桑基鱼塘系统”,被誉为“良性循环经济的典范”,是一种立体生态的循环系统。目前,湖州市围绕桑基鱼塘历史人文和鱼桑农耕,探索出一条以研学挖掘文化、促进共富、带动发展的新路径。

蕴藏在古树里的“农耕智慧”

每一个农业文化遗产地都是一个珍贵的农业种质资源库。在河北宽城和山东夏津,小朋友们通过对传统板栗栽培和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了解,体验到了中国的“农耕智慧”。

2023年11月,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盛夏时节,宽城漫山遍野的板栗树郁郁葱葱。

在板栗立体种植区塌山乡,来自宽城职教中心农林专业高二的学生们,正在百年板栗树下开展农学实践活动,了解世代赓续的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是如何实现养分循环的。

据了解,宽城板栗种植有3000余年历史,板栗栽植面积达80万亩,是我国北方板栗栽植的核心区。如今,人们在种植板栗的同时,还在林下种植栗蘑、谷子、蔬菜、养鸡等,发展立体种养殖。

山东的夏津县被誉为“中国椹果之乡”,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古桑树群见证了黄河流域历史发展,也记录着夏津的文化历史。如今,这里已成为暑期孩子们前来探寻农耕文明,传承绿色生态理念的自然讲习所。

一首首诗歌、一个个真实的人物故事,让前来研学的孩子们懂得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如今,山东夏津县依托黄河故道6000多亩古桑树林资源,重点打造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发展农旅融合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多管齐下 奋力答卷 ——在“晋江经验”指引下,逐梦共富的晋江之路

全面发展,是“晋江经验”的核心内涵。

多年来,晋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奋进姿态,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县域范例。

经济“蛋糕”越做越大——20年来,晋江地区生产总值从277亿元增长至2986亿元,年均增长11.6%,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四强。

百姓“腰包”越来越鼓——晋江每年将七成以上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2021年,晋江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9万元、3.02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95∶1,这是城与乡双向赋能的结果。

环境“颜值”越来越靓——20年来,城乡面貌脱胎换骨、功能配套不断完善。2021年,晋江城镇化率提升到69.3%,交通路网密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倍,空气优良率多年保持100%……

晋江正努力从经济、城市、民生等多维度、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共富之路上奋力答卷。

晋江 五店市 传统街区,文化惠民演出吸引市民围观。 记者董严军摄

用心办大事

把人民的“幸福感”扛在肩上

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李鸿阶在谈到“晋江经验”时说:“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就是要做大蛋糕,再在这个基础上把蛋糕切得好分得好,让广大人民群众有获得感。 而晋江有自己的体会——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

晋江拥有共同富裕的雄厚经济基础。 20年来,晋江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财政总收入从2002年的20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257亿元,年均增长14.4%。

“当前,晋江全面发展的短板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农村和城市都要发展好。 ” 晋江市 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友加表示,为了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发展,近年来,晋江市以共建共享为抓手,构建了多元、共享、创新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格局。 2021年,晋江全市所有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0万元,村均55.23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村(社区)有142个,占比37.0%。

在英林镇清内村灯光球场、村委会和文化中心等建筑屋顶,一排排光伏发电设备整齐划一,格外显眼。 早在2018年,清内村就利用这些闲置空间,策划生成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约15万元,目前已累计增收52万多元。 近期,清内村正在策划为三王府寺庙的戏台顶棚搭建光伏发电设备。 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再为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

晋江注重把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探索出乡贤反哺、村企合作等多元改革发展模式,培育了72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让乡村和城市有一样的生活品质、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安海镇坝头溪边自然村的蝶变,就是创新村企合作、乡贤反哺探索共同富裕的生动案例。

2016年以来,澳门福建同乡总会会长许健康先后捐款1.25亿元人民币,支持家乡溪边村的新农村建设,建成村民独栋住宅、书藏楼美术馆、能琴公园、溪边公园等一批惠民工程。 如今,溪边村焕然一新,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并行发展,在生态宜居的基础上实现了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溪边村的实践为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共富发展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爱成风化人,逐梦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不仅锻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晋江奇迹”,也造就了民间慈善事业的“晋江样本”。 借助晋江慈善总会这一平台,晋江汇聚起慈善“暖流”。

与政府主导的慈善机构不同,晋江市慈善总会从成立伊始,就被定位为党委政府领导之下,由企业发起、乡贤主导、按总会章程创造性开展慈善工作的民间团体。 在构成理事会的572个单位和个人中,党政领导和部门理事仅占14.2%,民营企业家理事占85.8%,19个镇街的慈善联络组组长也均由民营企业家担任。

据晋江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龚子猛介绍,截至2022年7月31日,晋江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42.69亿元,累计投入27.96亿元开展解困、助学、助行、助听、复明、安居、荧屏文化、被征迁群众困难补助、关爱母亲工程、“两癌”特困妇女救助、扶助被征地低保人员养老保险等慈善活动,以及根据捐赠者意愿定向至教育、敬老等慈善公益项目,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8万多人次。

用情办实事

让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20年来,晋江构建并持续完善七大民生保障体系,在共建共享中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收入是民生之源。 2015年,安海溪边村村民许友达从厦门返乡创业,以雨伞为主营业务,在村里经营着一家电商企业。 回到家乡这几年,他亲眼看见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庄改造前,这片都是石头厝,也没有像样的道路。 现在规划改造后,整个村庄变化非常大,不仅路宽了、环境好了,大家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站在即将装修好的自家红砖小楼门口,许友达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家乡建设得这么好,在家创业和在外创业没有什么区别,生活成本反而降低了很多,还能照顾到孩子,安居又乐业。 ”

教育是民生之基。 这个夏天,家住新塘街道晋新社区的吴瑞奖心情大好,他的两个小孩今秋入读的学校都有着落了,老大是晋江市第九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老二则将入读晋江市第九实验幼儿园。 两所均是高规格、高标准建设的市直学校。 “这就是晋江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感,能在家门口读好学校,我们和孩子都很开心,也很期待。 ”吴瑞奖说。

医疗是民生之需。 位于晋江的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是目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唯一坐落于县域的医院。 走进医院,醒目的“急诊”单元直对大门,旁边的地面停机坪可停长度14米以内的直升机,到达急救中心只需57秒;充满人文关怀的妇儿中心,不出楼就能实现门诊、急诊、手术、药方、检验检查、产前筛查等全流程一体式医疗……“医院的落地,是晋江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晋江经验’的一次实践。 ”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院长陈铭说。

住房是民生之要。 在晋江,常住人口有200多万人,外来人口至少110万人。 “在晋江,没外人”,已成为晋江开放包容的写照。 早在2011年,晋江就在全省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赋予持证人员30项市民化待遇,同等享受就学、就医、就业、住房等待遇,实现“新老晋江人一个样”。

泉州轻工学院的老师叶明东来自 福建宁德 ,在晋江工作已有七八年。 2017年,他得知晋江推行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政策后,在第二年,他便提交了申请。 排在35位的他,在钱塘雅苑选购了一套132平方米的安置房,单价4500元/平方米。 而当时,周边房价已经七八千元。

“对我们工薪阶层而言,买房是头等大事。 积分优待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压力,也可以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工作中。 ”叶老师笑说,有了自己的房子,在晋江的生活越来越舒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晋江突出优质均衡普惠,民生质量持续攀升,构建了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环境和社会保障等七个民生体系,特别是下大力气推进公共服务扩容提质,落地国科大、福大、上海六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清华附中等一批优质服务配套,20年来,新增优质学位16.9万个、医疗床位6411个,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增至41张,大大提升了晋江老百姓的幸福感。

用力办要事

彰显城市品质之美

“在晋江一个很大感受就是,晋江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向上的喜悦。 ”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庞海森在晋江采访时感慨道,这种喜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晋江市委、市政府多年来打造品质城市的用心。

夏日傍晚的梧桐溪畔人声鼎沸。

在梧桐溪的莲花桥,新塘街道沙塘社区的王老伯正在做跑步前的热身运动。 自从梧桐溪景观提升之后,他每天都要沿着河道跑上5公里。

一旁的吴阿姨、陈阿姨也结伴来溪畔锻炼。 两人边走边聊,几步就能遇到前来散步的“厝边”,大家围在一起谈天说笑,好不惬意。

吴阿姨说,流域治理后,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以前大家没处去,现在沿河的步道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连周边村(社区)的人也都会来散步。

流域变成“网红点”,在梧垵溪,这样的场景也有。

晋江梧垵溪C2标段,曾经无人问津的杂草地“华丽转身”,变成周边工人闲暇时最常来的地方;梧垵溪英塘支流,繁花掩映,鱼翔浅底,散步的人络绎不绝。

“以前总想往城里跑,现在农村环境提升了,家门口的溪流变成休闲的好去处,生活品质不比城里的差。 ”梧垵溪周边的居民林女士乐呵呵地说。

梧垵溪是晋江市内第四大河流,也是唯一一条境内发源、跨境入海的溪流。 十几年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排入河流的污染物越来越多,梧垵溪流域水质日益恶化。 如今,晋江统筹推进全域生态水环境治理,曾经“受伤”的梧垵溪,在“疗伤治愈”过程中,逐步恢复元气、重现生机。

多年来,晋江坚持生态优先,对落后产能实行全行业整治,对水环境实行全流域治理,对生态景观实行全市域绿化,在全国率先完成建陶行业“煤改气”、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打造了九十九溪田园风光、晋江南岸公园、河口湿地等一批生态景观带,空气优良率多年保持100%,碧水蓝天绿地逐渐成为晋江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2020年12月,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正式通车,厦门到东石的距离缩短至20分钟,让城际生活圈成为现实。

国际机场就在家门口,铁路纵贯晋江,畅联八闽。 晋江人随时可以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在一个县级市是少之又少的。 ”经常出门做生意的东石人黄先生说。

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不仅要让人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要让人们的精神“富”起来。

“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中,晋江注重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处处是“晋江经验”的生动实践。

青石板、古大厝、番仔楼,走进这一保存完整的百年古建筑群,时光仿佛慢了下来。 7月下旬,在梧林传统村落的朝东楼里,前来采访的全省报纸副刊记者们一边看着外墙斑驳裸露的洋楼,一边聆听梧林华侨在抗战时期捐出房子的装修钱支持国家抗战的动人事迹。

“这里面蕴含了非常宝贵的精神‘基因’。 ”闽北日报副总编辑徐俐敏赞叹道,走进一座城,了解一群人。 “以‘探(赚)大钱、起大厝’为追求的梧林人,一代又一代地远渡重洋奋斗打拼,成就了个人的小家,而遇国难当头,他们又能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毁家纾难,这样的爱国‘基因’,十分动人。 ”

多年来,晋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把文化建设列入重要发展内容,在文脉传承、历史遗迹保护、民俗表演等方面加大力度,打造了五店市、梧林传统村落等 闽南文化 “活样本”,安平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金交椅山窑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晋江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迸发新的活力,文化内涵和城市魅力与日俱增。

经过历史沉淀,晋江市各街镇大多保有各具特色的文化传承,拥有高甲戏、掌中木偶、南音、东石灯俗、水密隔舱福船制作技艺等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手记

底气何来

在共富之路上,老百姓的朴素期望就是有钱花、日子美、气质靓。 老百姓的期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首先经济强。 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才能充分激发城乡建设的发展活力。 而晋江,除了强大的实体经济基础外,还探索出了一个乡村振兴模式——乡贤反哺。

毕竟拥有众多乡贤企业家是晋江独特的优势。 比如安踏,投入价值100亿的现金及股票,成立“和敏基金会”,用于家乡医疗救助、体育事业、乡村振兴及环境保护四大领域的公益项目。 再如劲霸集团,投入超2亿元全资捐建英林中心小学新校区项目。 众多乡贤在企业界典范人物的带动下踊跃参与、集体行善,反哺乡里,与党委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双方为了晋江发展“双向奔赴”。

其次是日子美。 多年来,晋江将超七成的本级财力用于民生,尤其是教育、养老和医疗,就是为了让市民学有优教、老有优养、病有优医。 这几年,晋江下大力气落地的国科大、福大、上海六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清华附中等一批优质服务配套,也让老百姓有了强烈的获得感、幸福感。

再者是气质靓。 多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晋江以人为本,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加大城市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吸纳融合,尤其致力于根脉文脉保护,注重和突出历史文化传承。 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晋江人对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心中有根,胸中有情,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

可以说,以人为本的城建理念、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积淀深厚的人文传统,是推动晋江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更是晋江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的最大底气。

2022共同富裕心得体会600字(实用6篇)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2022共同富裕心得体会600字(实用6篇)”,大家不妨来参考。 希望您能喜欢!

2022共同富裕心得体会600字

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前,xx创服务正以更新视角、更高站位,围绕中心工作,立足主业,凝聚力量,积极探寻一条因时、因势、因地制宜的“红+蓝+绿”三色新路。 突出红色文化主题,打造xx西迁主题文旅带;厚植科创蓝色基因,探索“科创+”“未来园区”模式;践行绿色生态理念,数字赋能,推动特色农副产品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智慧化转型。 作为xx创服务的一员,我们将以科创服务助力发展,坚定走好共同富裕路。

2022共同富裕心得体会600字

人们向往过上富足有尊严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全民的美好愿景。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在当今世界,我国的制度优势日渐凸显,党领导全体人民建成了全面小康的社会,完成了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着眼未来,我们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大步前行。 然而,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粗暴的杀富济贫,而是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去创造财富来实现的。

共同创造,把财富的蛋糕做大,让国家富裕起来。 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总量提上去,才能真正实现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只盯着贫富差距,更要通过全民的共同奋斗创造更多的价值。 各行各业都是社会发展运行的必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角色分工都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要大力弘扬奋斗拼搏的创业精神,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性。 要鼓励诚实劳动,保护合法收入。 让奋斗成就劳动者,让奋斗成为财富汇集的源泉。

科学分配,把财富的蛋糕切好,让人民富裕起来。 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是调节居民收入的核心手段,财富的初始分配方案尤为重要,要在顶层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劳动创造价值的衡量标准上科学把控,将奋斗转化价值,通过奋斗实现富裕。 要避免一刀切式的调节手段,共同富裕的实现要因地制宜,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精准施策。 通过税收政策等再分配手段确保共同富裕的目标得以实现,体现公平公正性。 公共财富的投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将公共财富用于公共事业不仅解决了财富分配的问题,也直接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结果。

勤俭节约,把财富的蛋糕传下去,才能有持久的富裕。 富裕的本质是资源充沛,而很多宝贵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人的生活需要消耗资源,但不能无度挥霍,万贯家财不知勤俭持家也早晚会败光。 财富需要创造,也需要守护,要树立正确财富观,坚持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鼓励适度消费,坚决遏制奢侈浪费现象。 要珍视富裕美好的生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严格限制。 大力开发清洁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富裕干净且可持续的未来,让子孙后代守护好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实现且必能实现,富裕不单指物质上的富足,也包含精神文化上的丰富多彩,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精神财富需要传承,需要持续创造。 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创造出物质生活富裕、精神文化灿烂的美好明天,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

2022共同富裕心得体会600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共同富裕,致力富农富产富民。 坚持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支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展基础。 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扎实开展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2022年全面达到制水、供水目标。 全面完成行政村电网升级改造。 完善农业灌溉体系,提升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做精做特农业产业。 按照“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思路,做大做实常宁茶油、塔山茶两大特色农业产业,探索全产业链开发路径,集聚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产业主体。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构建“四色”大格局,做好红色文旅、古色休闲、绿色康养、金色田野等文章。 立足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将常宁建设成全国知名、全省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打造湘南有影响力的农旅一体化示范基地,推动“旅游观光”向“旅游经济”转变。

2022共同富裕心得体会600字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其中未来乡村规划和建设对于补足乡村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浙大规划院的一名结构设计人员,我也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乡村建设和发展中,尽己所能地帮助乡村优势得到发展;并致力于将建筑物结构安全放在首位,在设计方面尽可能地节约资源,让建筑物的功能与价值最大化。 朝着这一目标,我将立足岗位,结合企业发展愿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努力争做开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新局面的推动者、践行者。

2022共同富裕心得体会600字

从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到用改革思维激发区域特色优势“分好蛋糕”,再到从物质富足到精神富有让民众“吃上蛋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前提就是“做大蛋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率先展现跨越赶超的“富裕图景”,正是xx迈出的共富第一步。

工业是xx的立县之本、强县之基,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 从“xx制造”到“xx智造”,20多年风雨兼程,xx利用“洼地效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xx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

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大共富“蛋糕”,xx提出要在“十四五”实现工业产值翻番,“再造一个xx工业”,并力争成为加快发展地区碳中和示范地、先进制造业后发赶超先行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样板地。 全会报告提出,要向整治倒逼要效益,向容积率要空间,向科技创新要升级,向绿色智造要后劲,向服务业要增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xx全力推进生态经济化转换途径,最大限度激发绿水青山的无限价值。

为补足服务业这一短板,xx以抓工业的力度大抓服务业。 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民宿、农家乐,吸引更多游客留下来,壮大当地乡村旅游产业。 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产业做得更大,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力争打造成百亿产业集群。 一块块现代农业的“金字招牌”璀璨夺目。

“大河涨,小河满”。 今年以来,xx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富民增收20招”,带动农民致富、集体增收,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2022共同富裕心得体会600字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树牢“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识,用心用情、全心全意做好民生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坚守初心、以民为师、为民解难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富民路上要“守为民初心”,“面对面”探民忧。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更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毕生追求。 在富民之路上,做好群众工作是关键,与群众“背靠背”只会疏远干群关系,“面对面”才能赢得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学会俯下身子摸民情、探民忧、聚民意,通过“面对面”沟通将群众需求收集汇总出来,厘清轻重缓急,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要多做一些雪中送炭、解民之困的实事,少一些锦上添花、叠床架屋的虚功。 要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从细微处入手,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把小事办好、把小事办实,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富民路上要“护群众利益”,“心贴心”纾民困。 “民之所盼,我之所向。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所在、宗旨所系。 党员干部只有“心贴心”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党员干部当家人。 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大民生”工作理念。

打开“三农”工作新局面

打开“三农”工作新局面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始终把做好“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自觉在全省大局中考量谋划、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以赴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农业更强——

预计全年农业产业群链综合产值达840亿元

作为宿迁与京东集团在乡村振兴领域全面深化合作的最新成果,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创新构建“国有企业+行业龙头+头部电商”合作模式,可年产绿色果蔬5000余吨、繁育种苗超过500万株,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产业发展有示范、技术服务有支撑、产销对接无障碍。

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命脉。 我市始终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业化思维、项目化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动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记者了解到,以“三群四链”为主攻方向,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之以恒扩规模、提质态、创品牌、增效益,预计全年农业产业群链综合产值达840亿元、增长10%,花木种植面积、河蟹养殖面积、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规模进入全国前三。

为充分发挥农业项目的引领、支撑作用,我市按照集聚增效、加工增值的导向,全面加强农业重大项目引建,在北京等地举办农业专题招商活动20场,签约农业招商项目192个,计划投资252.3亿元。

此外,立足“三群四链”建设的主战场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定位,加快推动园区扩面提质,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县(区)全覆盖,2个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入选省级示范园建设名单,此外还新建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51个。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各级园区辐射带动面积超过150万亩,吸引110多家龙头企业、1500余家家庭农场、1300多家合作组织入园发展,有效促进主导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积极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 实施“农业+品牌”行动,联合构建“1+N”线上线下营销模式,打造“宿有千香”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霸王蟹”核心单品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实施“农业+电商”行动,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增长10.4%;实施“农业+旅游”行动,累计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省级主题创意农园39个、康美基地7个。

农村更美——

全市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28个

“这里既是家,也好似诗文里的‘世外桃源’。 ”经过农房改善、公共空间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宿城区王官集镇唐圩社区生产、生活、生态质量持续改善,呈现出碧水古亭映成趣、绿树鸟鸣生欢喜、游客村民乐融融的景象,这让返乡创业的张春林每天都乐呵呵的。

推进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市突出农房改善龙头引领,在超额完成省定三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房改善三年行动,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硬件软件一起做,统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努力让广大农村居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去年以来,市始终围绕产业链布局农房改善项目、围绕农房改善项目打造产业链,并持续加大项目集成力度,由点及面全域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全市新改善农户住房条件2.3万户,宿豫区仰化镇涧河新型农村社区农房改善省级示范项目实景照片入选全国“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为全国村镇建设条线唯一代表。

深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市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抓手之一。 在探索出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之路的基础上,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重要实践,运用系统化思维加强政策集成,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统筹治理、镇区园区社区“三区”协同治理,全力打造产业有高度、环境有“靓”度、生活有温度的共富乡村。

与此同时,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废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县乡村”三级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回收体系基本建立,“爱护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常态开展“五美庭院”创建,加快实现“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

切实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坚持“人、城、产”融合发展思路,深入开展小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180个年度项目,服务一方的区域中心、衔接城乡的重要纽带作用更加彰显。

这一系列举措推动农村“路水林田产景”一体改善,我市已经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28个,今年就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2个。

农民更富——

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之后,继续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以推动乡村振兴为统揽,统筹推进强村富民,千方百计拓宽农民致富渠道,鼓起农民群众“钱袋子”。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常态化开展“五看一查一帮助”活动,持续加大“大救助”监测帮扶力度,建立重大项目20%优先落户薄弱片区刚性制度,出台三大片区整体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共编排实施项目148个。

此外,扎实推进新一轮村居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实施资产倍增工程、能力提升工程、管理提优工程、暖心富民工程,并“一村一策”攻坚集体经营性资产空白村,188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5万元、增长10.5%。

为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我市还推动实施农民充分就业、创业创新、素能提升三大行动,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增长7.5%。

更关键的是,将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列为“十四五”重大发展战略,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治理、连片开发,推动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等7项省级以上试点和深化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六大机制”在廊道落地转化,实施的277个项目完成投资375.4亿元。

正在试运营的皂河龙运城已经成为独具宿迁特色的黄河故道文化标识。 “这个项目以生态为基础,文旅为引擎,生活为本质,形成沉浸体验、演艺路秀、文博互动、餐饮商业、观光旅游、酒店度假为一体的统合共生的皂河发展模式,不仅展现全时段运河文化,还带动皂河旅游蓬勃发展,进而促进增收富民。 ”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党委书记张先军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正按照“强基固本保发展、深化融合促振兴”的工作思路,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全力筑牢“三农”发展基本盘,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uaibao/6279.html
什么原因 发行提速!消金公司密集发债
还是促进打本 15%Buff引热议 缩短游戏生命 魔兽世界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