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 三宣六慰 明朝在西南经营的

作者:安锦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随着众多明代历史影像作品的发布,一阵“明朝热”的迅速蔓延在历史爱好者的圈子里。说起明朝,它最值得后人称赞的精神品质当属“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样的民族气节是值得被人津津乐道的。

说起国门这一词汇,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山海关、北京京郊、大同、雁门等一带,而却忽略了明朝南部的疆域边界,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明朝为了巩固在西南的统治,所建立的“三宣六慰”。

一、三大“宣抚司”

(一)南甸宣抚司

其位置在今云南省梁河县,自元朝时在此建立总管府,到了明初设立为州府驻地,成为明代的羁縻州。明正统年间,因为协助明军征伐麓川有功,明英宗特此将南甸州升格为南甸宣抚司,由当地土司刀氏家族世袭担任地方长官。刀氏家族的统治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共历二十九代。

(二)千崖宣抚司

其位置在今云南省盈江县,在元朝时归镇西路统管,在明初置司所,成为明朝的羁縻行政区。在正统年间,因征伐麓川立功,被升格为千崖宣抚司,由傣族刀氏家族世袭司所长官,共历二十九代。

(三)陇川宣抚司

其位置在今云南省陇川县,西汉时就属益州刺史部管辖,唐、宋时分别为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属地,元时设总管府管辖。明正统年间,明军“三征麓川”,后置陇川宣抚司,由傣族土司多氏家族世袭司所长官,共历二十八代。

二、六大“宣慰司”

(一)老挝宣慰司

明时,老挝被明朝统治者称为南掌。老挝宣慰司建立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其位置在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与南掌的交界处,即今老挝境内的琅勃拉邦。宣慰司的管辖领域自今老挝北部起至万象城以北。其内的民族与我国云南的傣族、泰国境内的泰族以及缅甸的掸族均为同一族群。在北宋时期云南的大理国便与老挝有了政治往来,一直延续到元代在老挝设立的老告军民总管府。其第一代土司首领为刀氏家族的刀线歹,共历八代,在明嘉靖年间亡于东吁王朝。

(二)车里宣慰司

其位置在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元时在此地设立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洪武初年,明军攻破云南,改彻里路军民总管府为军民府,由当地土司刀氏家族的刀坎任知府,后又改军民府为宣慰司,仍由刀坎任宣慰使。自明代至清末,车里宣慰司共历二十五代。

(三)八百大甸宣慰司

其领地位于今泰国境内清迈附近,根据《云南图经志说》这部书记载,八百大甸宣慰司的领域“东至老挝,南至波勒,西至木邦,北至孟艮”。八百大甸宣慰司共历五代,在明嘉靖年间亡于东吁王朝。

(四)木邦宣慰司

其领域位于今天的缅甸国内兴威这个位置。明朝正统年间,明军征服麓川之后设立了南甸、千崖、陇川三宣抚司,又在当时萨尔温江以西的掸邦地区设立了木邦宣慰司。

到了嘉靖年间,缅甸地区建立了强大的东吁王朝,一举统一缅甸,随后东吁王朝不断进攻明朝在此地设立的司所。嘉靖年间末,东吁王朝吞并了老挝、八百大甸和车里宣慰司。到了万历年间,东吁王朝又吞并了木邦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共历十四代土司。

(五)缅甸宣慰司

其领地在今缅甸境内,治所位于缅甸中南部的曼德勒。初设于明成祖永乐年间,隶属云南布政使司管辖,一直持续到嘉靖年间,被周边的木邦等三家土司联合消灭,三分其地。缅甸宣慰司由孟族土司担任宣慰司,共历八代。

(六)孟养宣慰司

其领地在今缅甸境内,治所位于缅甸西北部的莫宁。初设于明永乐年间,为军民宣慰使司,正统年间被废除,万历年间改设为长官使司,后被缅甸吞并。孟养宣慰司共历十九代。

以上便是明朝时在西南地区设立的“三宣六慰”,尽管在明末随着帝国的轰然倒塌,其中的一些土司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但随着清王朝入主中原并统一全国,缅甸、老挝、越南、暹罗等地逐渐成为清王朝的藩属国,那些被吞并的土司,也随着历史长河而流尽消逝。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揭秘明朝三宣六慰(上):大明疆域是否真的已经直达印度洋

明代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下除了正式府州,还设有南甸、干崖、麓川平缅三个宣抚司及木邦、孟养、缅甸、八百大甸、车里、老挝六个宣慰司。 三宣六慰的范围除了目前国内部分外,大致还包括今缅甸、泰国北部和老挝的中部,皆滇中可以调遣者。

三宣六慰是如何建立?它们又是以什么制度维系在大明王朝的统治之下呢?

元朝统治时期,对云南的管理相对松散,中央派兵驻扎昆明,然后将云南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委任为土司,用以管理、治理云南,元朝灭亡后,云南实际上处于割据状态。

朱元璋决心统一天下,于是任命大将傅友德为征南将军,并派遣蓝玉和义子沐英为副将,统兵三十万进击云南。

明军所到之处,蒙古军队如摧枯拉朽,滇中各路土司纷纷臣服,元朝残余势力首领梁王自杀。 为了彻底将云南归化,朱元璋留下义子沐英,在滇南、滇中、滇北等地区继续扫荡,并将滇西大理一带盘踞了数百年的段氏势力消灭,碍于段氏的影响力,明朝将段氏迁到了内地其他地方。

等到局面基本稳定,太祖下诏在昆明设立都指挥使司,统帅云南境内军队,同时也设立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对云南各州、县进行管理,在云南开始实施大明朝的“三司制度”。

但是即便是这样,明朝政府也暂时无法改变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势力错综复杂的局面,因而在沐英留下镇守云南的同时,朱元璋采取了因地制宜、分而治之的方法。

也就是说,除了云南内部地区直接由中央管辖机构统治外,其他一些边远地区仍然沿袭采用元朝的土司制度来进行统治管理,但是受到中央设立或者派出的机构节制。

沐英镇守云南十年时间之内,不仅将大明的制度在云南推行开来,还积极吸引外来人口进入云南、大力兴修水利,改善当地民生。

就是这十年时间,云南的人文风气已然大变,大明在云南地区建立了相当的威望。 至此,云南彻底被朱元璋打下了大明的烙印。

自此,过去和中原有亲密关系的地方领主,纷纷接受大明王朝的这一制度,成为明王朝手下的“土司”,接受云南布政使司和沐英的管辖。

当然不服的也有,但也要试一试沐王爷的火枪三段射击再说。

通过特殊治理方法和一定的武力威慑,云南布政使司成为大明王朝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今天的云南省面积约有39万平方公里,而大明早期的云南布政使司辖区仅百万平方公里。

传统的边疆政区体制和治理体系已不能满足边疆发展的需要,为此明朝在云南布政司下建立起一套内边政区与外边政区分层管理的边疆政区体制,这是明朝边疆政区制度和边疆治理体系的制度创新。

内边政区主要包含如今云南省的中心区域,而“外边政区”除了涵盖滇西、滇南一些民族地方,还包括了几乎缅甸全境、老挝大部和泰国北部,也就是“三宣六慰”。

为了把这广大的区域实行有效的管理,防止割据形成,大明王朝继续创新,总结出了云南外边政区实行的金字红牌制度。

金字红牌始于永乐二年,明朝开始,“制信符及金字红牌,颁给云南木邦、八百大甸、麓川平缅、缅甸、车里、老挝六宣慰使司,干崖、大候、里马、茶山四长官司,潞江安抚司,及孟艮、孟定、湾甸、镇康等府州土官”。

金字红牌作为朝廷信物,一方面以示恩宠,一方面强化了中央、云南地方与边区土司的联系。 此后,新皇帝登基和土司承袭,都必须更换这些信物,较为有效地建立起了中央对边区土司的政治统属关系。

金字红牌在边疆管理、护国捍边、调停和处置编内内部矛盾方面发挥十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答案是,“三宣六慰”是大明的行政区,理由有五:

一, 从明朝的角度看,这些土司都被纳入了王朝和云南地方政府统属的体系,在《明实录》、《明史》之《地理志》和《土司传》中,明确记载上述土司归属明朝。

二, 从礼仪的角度看,明中央坚持向授职土司颁赐诰印、冠带、袭衣,表明土司已由各族酋首一变而为国家命官,可以向所属人民发号施令。

三, 明中央和云南地方有劝谕、调解云南边区土司纠纷与侵扰的权力,边区各土司也往往将彼此间的纠纷诉诸明朝。

四, 明朝有权征调边区土司武装,虽然各土司可以拥有军队,但只能镇守疆土,且须服从明朝调遣,特别是沐英及其子孙对这些地方武装的调遣非常顺畅,体现了大明朝廷对土司拥有统治权。

五, 云南边区土司与明朝之间的朝贡与回赐的方式,实行的是国内地方与中央的礼节,与朝鲜、琉球等附属国完全不一样,这是中央对边区土司地方政治统属关系的具体体现。

明中后期,大明王朝四面烽烟,逐渐放松了金字红牌制度的执行,万历元年,是明朝最后一次向云南外边政区颁赐金字红牌、勘合和信符。

“三宣六慰”已经岌岌可危,大明王朝的版图即将缩水。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二百二·云南土司二》

论明朝西南边疆的军管羁縻政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01期

明朝最窝囊的胜仗:屡战屡胜,攻克敌国都城,却丢掉大片领土吗?

在明朝的对外战争中,有一场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场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却断断续续,持续长达50多年的时间。 明朝在这场战争中屡战屡胜,深入敌境,甚至一度攻破敌国的都城。 但最终明朝却一无所得,除了劳师糜饷外,居然还丢掉了大片领土。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场战争就是发生在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的明缅战争,明朝的对手是缅甸的东吁王朝。 话说明朝建立后,先后在西南地区设置“三宣六慰”,管辖范围包括我国西南地区,以及缅甸、泰国北部和老挝中部。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国力的衰弱,对“三宣六慰”的统治也开始逐渐松动。

此时缅甸东吁王朝在东南亚地区强势崛起,不断对外用兵,扩张地盘,到嘉靖末年,已经统一缅甸的东吁王朝开始侵扰明朝的“三宣六慰”地区,明缅之战自此爆发。 最初明朝的态度比较消极,只是依靠当地土司进行抵抗,到后来缅甸征服各地土司后,大军直入云南境内。 此时明朝如梦方醒,才派兵出战。

万历十一年,黔国公沐昌祚、云南巡抚刘世曾奉命组织军队,同时朝廷派刘铤、邓子龙为将,率军出战。 明军取得攀枝花大捷后,长驱直入,收复被缅甸占领的土司领地,大军深入缅甸境内,直抵后来的缅甸都城阿瓦城下。 阿瓦缅军守将开城投降。 到万历十二年,明朝的这场反击战以胜利告终。

此后明朝、缅甸之间还经常爆发小规模边境冲突,由于明朝的统治日益衰落,后来竟然把威震西南的名将刘铤、邓子龙调走,致使西南地区再度陷入被动局面。 此后缅甸卷土重来,原来收复的土司又归附缅甸。 万历二十一年,缅甸再度大举入侵,号称大军三十万,分兵三路进犯云南地区。

好在云南巡抚陈用宾有所准备,成功击退缅甸军队。 此后缅甸因与暹罗的战争失败,陷入被动局面,暂时停止对明朝边境的袭扰。 一直到万历三十二年,东吁王朝复兴,缅甸军队再度北犯,先后攻占孟养、木邦等地。 而此时的明朝按兵不动,最终在这场战争中,彻底失去孟养、木邦地区。

明代“三宣六慰”与滇西茶区之兴衰(探秘云南三千年茶史之五)

明代“三宣六慰”与滇西茶区之兴衰将三大茶区及种茶民族的来历介绍清楚了,就将进入本节的主题,即在明代中前期滇西茶区的份量,重于滇西南茶区,明代后期版纳的古六山茶区异军突起,普茶变成云南人的“士庶所用”,这标志着滇西南茶区开始超越滇西茶区。 而滇南茶区一直是打酱油的,不过比起非主产区的滇中、滇东北茶区还是要强得多。 为什么滇西茶区在明代中叶以前要比滇西南繁荣?这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造成的,几千年来,滇西一直比滇西南发达,因为滇西是先进的印度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结合部,早在两千多年前,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将两大文化连接在一起,其连结的枢纽之地就是保山、腾冲、密支那一带,构成哀牢、永昌文化的核心地带。 南诏国经略滇西、缅北,被称为“西开寻传”,建立了丽水(金生)节度、永昌节度,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在南诏文化与南印度巴利语文化的滋养下,随着南诏的衰落,缅人与傣族,相继在缅甸中部、北部、滇西崛起,汉藏语系的缅人建立了强大的蒲甘王朝。 在元朝的打击下,蒲甘王国没落,德宏、缅甸掸邦高原的西部傣族势力崛起,在元朝后期、明朝初期,建立了强大的麓川王国。 明朝通过三佂麓川,肢解了麓川王国,将滇西、滇西南、缅中、缅北、泰北、老挝中北部纳入中国统治范围,在边疆地区设立“三宣六慰”。 明代对滇西、缅北的经营,要远大于对西双版纳等滇西南地区的经营。 在明代的强力统治与大力经营下,滇西与缅北,甚至缅中连成一片,出现了永昌、腾冲、江头城、八莫等繁华的商贸中心,云南人、广东人纷纷跑到缅甸做生意。 这其中就包括茶叶贸易。 繁荣的边地贸易,必然带动滇西茶区的兴起。 滇西茶区的衰落,跟缅甸东吁王朝在16世纪中叶的崛起有关。 东吁王朝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东南亚霸主,灭国无数。 在东吁王朝的攻击下,中国在中缅边疆苦心营造的土司体系——三宣六慰体系崩溃,木邦、孟养不再属于中国,甚至有段时间西双版纳、孟连、德宏的一些地方都被缅甸占据。 虽然后来,西双版纳与孟连回归中国,但还要对缅甸上贡——“花马礼”。 也就是车里与孟连实际上由中国控制,但名义上两国共管。 明人朱孟震在《西南夷风土记》中说,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外有大明街,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而三宣六慰被携者亦数万,顷岁闻天兵(指明朝军队)将南伐,恐其人为内应,举囚于江边,纵火焚死,弃尸蔽野塞江。 ”这段记载反映的是,中国人在缅甸江头城做生意的有几万人之多,东吁王朝与明朝打仗,给旅居缅甸的华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东吁王国的崛起,滇西缅北繁荣的中缅贸易不再,滇西也由沟通的枢纽之地,变成保守、封闭、落后的边地。 滇西茶产业发展也因此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时代将接力棒交给了滇西南茶区——明代后期,普茶成为一种比较有名的地方特产。 (全文阅读敬请点击《白马非马:云南茶史 | 从“人类走出非洲”谈起》一文,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uaibao/632.html
张飞对位技巧来了! 王者 辅助也有对位技巧
还有更多 华尔街遭遇2022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天 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