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潜力 夏日文旅热潮涌现

旅游 游客

绿荫蔽日,夏花烂漫。盛夏风光明丽灿烂,是出行游览的黄金时节。近日,各地文旅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为多样的休闲娱乐,释放了巨大的消费潜力,为夏日经济注入了发展动能。

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多地顺应文旅市场的活跃情况,推出多样化的优惠服务方案,让旅游更加亲民。河北组织全省380家A级旅游景区推出免票政策,策划举办600余项亮点纷呈的主题活动;沈阳发布东北地区首款高铁旅游计次票产品,凭票可享受住宿、门票等最低5折优惠;上海推出文博艺术游、滨江亲水游、沪郊休闲游、都市海考游、时尚购物游共五大板块近百项惠民游新玩法、新产品……

今年一季度,文旅市场蓬勃发展,国内出游人次14.19亿,比上年同期增加2.03亿,同比增长16.7%。其中,城镇居民国内出游人次10.77亿,同比增长14.1%;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次3.42亿,同比增长25.7%。从消费力度上看,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0%。

发展

当前,随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文旅业态,正在为游客的文旅感受注入新的活力。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游客的体验,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国家博物馆推出“智慧国博”,利用最新信息网络技术打造平行博物馆,已累计采集7073件文物三维数据、165万张文物影像、97个展览数据,让观众看得更清楚。同时,国家博物馆还加快打造文物活化舞台剧巡演,营造丰富的数字消费场景。

对此,有关负责人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文旅发展带来良好机遇,丰富和发展文旅新业态和产品供给,通过数据集成实现知识融合的创新样式,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数据显示,全国已建成A级旅游景区1.57万家,去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直接就业人数超过160万人,带动就业总数超过1000万人。随着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县域覆盖率由2012年的73%提升至2023年的93%,159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形成示范引领,带动农村地区就业改善和相关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致富之路。

浙江文化和旅游厅推动“千万工程”下的万村景区化,因地制宜布局亲水空间、古村文化等特色化经营路径,设计专属浙江印记文创商品。通过整村示范和改造提升,改善了万千美丽乡村的环境质量,将普通村庄打造成了景区,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村民创造了家门口经济,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成为浙江旅游业的亮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深入乡村,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推出82条“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群众出游选择更便利。立夏时节,在浙江乌镇品尝当地特色的野火饭,小满时节则走入湖北宜昌体验“泥仓子”劳作娱乐,芒种前后可以选择到湖北“芒种开田垄 乡情韵阳新”线路中激流龙舟竞渡,也可以赴广西桂林“柘漓问稻”艺术节,体验非遗工坊、民俗博物馆等农耕文化的时代魅力。

近期,面向即将到来的暑期游热潮,多地为吸引更多游客,正在全国各地举办本省的夏季旅游推介会,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力度。黑龙江向南进发送出凉爽夏日邀约,在云南、广东等地开办美食摊位、情景表演“圈粉”沿途民众;山东打造“我眼中的山东”“好客山东·见识齐鲁”研学旅游品牌,打造百年胶济在内的十大文物主题游径,赋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夏季旅游高峰期已经来临,游客数量激增给旅游市场带来了一定的管理压力。为了让广大游客消费更加放心,近期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深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加码规范化的旅游市场,积极推进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和“不合理低价游”的专项整治工作,并建立了常态化的暗访评估机制。

夏日时节,万物繁茂。有关专家表示,文旅市场各项数据展现了消费信心的持续回升。做好促消费这篇大文章,应着力扩展内需,进一步优化文旅消费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游览需求,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刘雨青、王檬对本文亦有贡献)


如何高质量发展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

高质量发展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要着力恢复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落实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近日,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会议总结2022年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分析当前产业发展形势,研究部署2023年产业重点工作,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2022年文化和旅游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浙江

不断加大助企纾困工作力度,稳住行业发展“基本盘”;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新型业态蓬勃发展。着力拓展消费市场,扩大和引导文化和旅游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提升对外贸易质量水平。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产业全面复苏提供了坚实保障。

会议内容

会议强调,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广阔。要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认真研判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准确把握产业发展重点工作方向,进一步发挥文化和旅游消费在稳增长、扩内需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要求,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打好文化和旅游产业稳增长政策组合拳。要着力恢复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落实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发展壮大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文化和旅游对外贸易保稳提质,努力开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铜仁自由行」数字化利好频出,文旅业需要多一些“智慧”

时代,不同了。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数字经济大潮浩浩荡荡,尤其是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数字化更是凸显威力,成了各方共同的选择。 7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鼓励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旅游景区建设数字化体验产品。 1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十部门再度下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1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措施。 会议指出,旅游消费潜力巨大,要支持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普及电子地图、语音导览等服务,打造特色景区数字展览馆,鼓励景区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引导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等举措。 国家层面动作频频,用意明显,数字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 资料显示,未来 20 年,旅游业的数字化预计将创造高达 3050 亿美元的价值。 而目前全球市场规模达 1300 亿美元的目的地旅游领域中,实现数字化的体验不到 25%。 新旅界了解到,很多文旅企业、景区已经意识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在智慧旅游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并获益颇丰。 同时,也有一些景区的数字化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更有一些企业仍在观望,存在着诸如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意识缺乏、能力有限等问题。 风口已来,时不我待。 2020年即将过去,疫情阴影仍未消散,“智慧旅游”该加速了!把握机遇,文旅企业加速智慧化人类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技术的推动。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既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数字化技术的作用更是凸显。 疫情中,旅游供需两侧双双受到巨大冲击,文旅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疫情加速了市场的出清,也催生了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给。 从供给端看,旅游企业加速拥抱线上化和智慧化,并将技术与产品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向“互联网+旅游”深度转型。 新需求和新供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共同助力旅游业迈向发展新阶段。 12月1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0江苏智慧文旅峰会暨“苏心游”推广活动在南京举行。 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恐龙园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沈波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科技赋能,打造数字微度假目的地》的主旨演讲。 沈波表示,智慧旅游对于游客、对于管理者,对于运营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如果还是用原有的一些陈旧的管理手段,是无法管理好一个景区的,而它的管理效能和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 沈波同时强调,“没有智慧旅游系统就没有现代化的景区管理。 ”近年来,恐龙园集团牢牢把握智慧旅游的发展机遇,聚焦“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增强景区管理能效”和“大数据辅助营销决策”,为游客提供以“以游客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智慧化网络服务,并通过具备自主产权的技术研发应用,在实现游客消费体验便捷度和满意度全面提升的同时,不断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完善智慧旅游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围绕大数据会员系统、智慧营销平台、智慧运维系统、智慧管理系统等不同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可对外提供输出服务的智慧旅游整体解决方案。 围绕“恐龙品牌连锁发展和专业技术赋能输出”的创新业务进行战略布局,恐龙园集团推出了以“4.0版环球恐龙探索世界”为代表的大模块产品、以微度假目的地“恐龙人部落”为代表的中模块产品和以家庭娱乐运动中心“恐龙人俱乐部”为代表的小模块产品。 目前,恐龙园集团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展了100多个合作项目,塑造了江苏文旅样板。 沈波表示,树立新理念、把握新机遇、借力新基建、打造新产品,恐龙园集团将持续以科技赋能助推江苏智慧文旅迈上新台阶。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各地政府和文旅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化解大众旺盛的文旅消费需求与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 江苏文旅一向走在全国前列,2010 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成为了我国的智慧旅游的典范。 当下,江苏文旅一方面通过打造“苏心游”省级智慧文旅对客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各方资源,畅通中间环节,提升旅游的效率,实现旅游产品的高效触达和有力联动;另一方面,扶持以恐龙园集团为代表、深耕“文旅投资运营”和“专业服务供应”的文旅头部企业,提升文科融合在文旅产品迭代升级中的作用,强化科技赋能下智慧文旅的应用与革新,真正全面引领江苏智慧文旅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华侨城集团称得上文旅企业的数字化标兵。 在景区服务、管理上,华侨城集团加入了更多智慧化手段,有力保障“限量、预约、错峰”的落实,为游客提供更安心、高效、便捷的服务。 早在2019年,华侨城人脸识别服务平台就已建成上线,在其旗下各景区逐步实现了人脸识别服务的统一管理。 今年在疫情的助推作用下,华侨城集团进一步加大数字化技术应用,加快智慧化景区建设的步伐:欢乐谷集团虚拟排队系统、南昌华侨城玛雅乐园人脸储物柜等系统、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景区通码功能纷纷落地.......华侨城集团同时加大了科技投入,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VR、AI等技术等,以提供更精准、高端的服务,更新鲜、更具科技感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挖掘文化旅游消费潜力。 9月,落地济南华侨城的全国首个《国家宝藏》线下体验馆运用多媒体数字交互技术,让游客在不危及文物的前提下,通过触发场景中的乐器感应,亲耳聆听大唐风韵乐曲,亲身体验国宝之“美”。 11月,全国第八座欢乐谷——南京欢乐谷开业,通过引进AI智能互动、全息投影、球幕光影、5G等创新技术,打造新一代智慧园区,大大升级了游客的游园体验。 华侨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文旅消费数字化迎来“大提速”,为推动行业向“互联网+旅游”深度转型,在稳促扩升消费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的背景下,华侨城聚焦文旅消费,深化“互联网+”的发展思路,以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文化旅游迈向高质量发展。 创想文旅“云上”模式,构建多元化消费场景。 2020华侨城文化旅游节期间,华侨城借助自身整合营销的商城平台“花橙旅游”开展多元化创新营销,实现华侨城景区票务、酒店住宿及周边旅游度假产品的全面预定及预约管理,不仅有效承接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市场新需求,超预期实现了“以节庆促经营”的目标,也充分释放了文化旅游节在拉动经营、促进市场方面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文旅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据统计,2020华侨城文化旅游节期间,华侨城集团文旅企业线上销售累计超12亿元,自营线上营销主阵地“花橙旅游”实现销售超3亿元。 前瞻性布局数字文旅,探索文旅产业新动能。 华侨城借助线上平台“花橙旅游”实现了全面预约管理,通过大数据平台全面实现景区销售、口碑及客流监控的智慧化升级,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华侨城旅游系统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同步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工作,为华侨城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华侨城创新研究院基于游客评价数据量化后得出的“欢乐指数”,将中国文旅产业的运行监测和大数据可视化展示,未来将持续洞悉景区发展新动向、新趋势、新特征和游客的新需求,进一步助力景区服务品质和运营效能的提升。 11月2日,华侨城集团与腾讯公司签约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基于各自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旗下各业务板块深度合作,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和应用场景加速融合,推进智慧化、新文旅、新基建、大数据、大生态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未来,双方将围绕整体智慧化提升、新文旅融合赋能、大数据价值深挖、生态互联互通四大方面展开合作,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杨彦锋主任在接受新旅界采访时表示,在移动互联网、LBS、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持的渗透性扩张应用下,文旅行业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技术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文旅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行政管理方面,国家文化旅游部有一个旅游经营管理服务平台,已经实现了对以旅行社为核心的旅游订单电子化形成监管,对游客权益保护、游客救援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文、旅合并以后,数字文博一类的博物馆、图书馆的数字化工程得到重视,涌现出一批特别好的数字博物馆和数字图书馆等等,一些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VR技术展示或者是服务游客的一些典范已经推广开来,国家也正在提倡各地文博单位进一步落实数字电子化应用。 包括夜游科技、VR等等的普遍应用,极大地增强了这种旅游景观、旅游景区的消费时长和消费内容,这也是旅游景区板块进行数字化改造、信息化改造的一个重要方向。 旅游消费的场景是常见的异地消费场景,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很多的终端,这种终端有很多包括小程序、在地消费、导流等等的应用场景数字化的机会,可以把整个景区平台变成一个消费重要入口,包括江苏的“苏心游”、云南的“一机游”、贵州的 “一码游贵州”等都在致力于把整个旅游的产业链人流变成一个电子化的商品消费入口。 将来,这种旅游场景的数字化消费入口会变成各地促进内需、拉动消费的一个重要的产品和技术入口。 三大不足:水平参差不齐 意识缺乏 能力有限尽管智慧旅游是大势所趋,代表着未来方向,但是,新旅界发现,仍有一些文旅企业、景区管理者在谈到智慧旅游时讳莫如深,或表示刚刚涉足,或表示困难很多。 《2019文旅行业数字化白皮书》显示,未来 20 年,旅游业的数字化预计将创造高达 3050 亿美元的价值。 而目前全球市场规模达 1300 亿美元的目的地旅游领域中,实现数字化的体验不到 25%。 国内以故宫、华侨城为代表在数字化服务应用和内部数字化管理方面较为均衡发展;以黄山风景区、九寨沟景区等在数字化场景应用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易观分析旅游健康行业分析师吉之莹指出,当前的文旅行业数字化依旧存在很多不足:文旅行业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 相较来说,渠道平台端、媒体营销端数字化水平较高,因为其中大多文旅企业是通过互联网起家的,资源供给端数字化水平较低,因此整体文旅行业数字化发展仍有待提高。 易观分析认为在互联网势力强势崛起的大趋势下,未来景区数字化水平会进一步提升。 2016 年中国景区 IT 投资规模达到 1326 亿元,2020 年投资规模将达到 3926 亿元。 数据来源:易观分析部分行业仍然缺乏数字化升级意识,还停留在原有的传统运营方式。 以旅行社为例,传统旅行社门店经营者仍然依靠经验运营,更多关注旅游产品盈利,数字化程度高一些的旅游新零售门店会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在追求产品盈利的同时,挖掘更多服务增收空间价值。 数字化运营能力有限。 多数文旅企业在数字化运用方面,可能停留在日常运营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简单分析辅助决策。 数字化升级带来了海量的数据,但目前很多文旅企业比如景区等,还无法灵活运用盘活数据在实现全面互联互通、综合调度旅游资源、研发创新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制约着文旅企业的数字化呢?根据最新发布的数字化转型指数DTI,严重阻碍全球受访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三大因素是: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的问题(2016年位列第5,2020年位列第1);缺乏预算和资源的问题(2016年位列第1,2018年位列第2);无法从超负荷的数据乃至信息中获取洞察力的问题(自2016年以来跃升8位);而严重阻碍中国受访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三大障碍是:缺乏必要的内部技能和专业知识;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问题;缺乏合适的技术来适应业务发展的速度。 广西智慧旅游产业有限公司主要立足于目的地平台的建设与运营,该公司总经理喻新征认为,从模式上来看,数字化文旅服务主要是以技术单位向文旅单位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技术平台、产品绝大部分由科技公司生产,向旅游行业服务,也有基于目的地政府单位的BOT模式的数字化平台,只有很少数的旅游行业企业愿意主动提出技术产品量身打造服务,愿意去投资开发匹配自身文旅企业的数字化产品,让精通旅游的团队来发起旅游智慧化产品的研发,或者融合一批懂旅游、懂技术的团队联合打造智慧旅游产品。 旅游本质上是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新奇、特色、个性的消费服务,每一个旅游企业都在千方百计设计个性化的消费服务产品提供给游客,而目前旅游行业的数字化服务工具都是“标准化”“通用化”“平台型”“批量型”产品,与旅游的产品本质是相背离的,比如,标准化工具仅仅在入园售票这些基础工作上完成。 杨彦锋则认为,文旅企业数字化程度低是由行业属性决定的。 文旅企业作为一种消费型的终端行业,并不属于技术发展的核心领域,其整个数字化管理和运营水平是一种受核心技术驱动的渗透性的终端企业,因此,其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普遍是比较偏低的,这是行业属性决定的。 变与不变,未来的旅游将更加智慧在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全球变局和历史罕见的疫情冲击之后,未来的旅游又会呈现何种趋势呢?在华侨城集团相关负责人看来,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全行业仍然需要困境中不断努力,但文化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趋势和大格局不会改变,亿万人民群众对以旅游消费为代表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及消费将只增不减。 作为供给的一端,旅游企业要加速拥抱线上化和智慧化,将技术与产品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向“互联网+旅游”深度转型,用智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科技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科技、文化、时尚、教育、创业正在改变经济组织和社会发展方式,也为旅游业注入全新的动能。 日渐走入日常生活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无接触服务等,正在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这要求文旅行业转变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以“技术创新”驱动“应用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旅游行业真正的迭代升级,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彦锋十分看好智慧旅游的未来。 他表示,文旅部等十部门提出来要进一步加强智慧景区的改造或提升升级,首先会出台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将旅游景区的信息化应用推动到相对标准化的新台阶,各地景区将有章可循,有案例、有标准可以执行;其次,加强文旅行业电子合同的管理水平,电子合同能够促进领域的交易效率,或者信用的出境,这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 吉之莹认为,政策引导未来旅游市场建设发展思路。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旅游业产品业态创新、发展模式变革、服务效能提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时“新基建”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范畴。 互联网+、新基建作为未来国家战略发展重点,成为新一轮风口,将会加速旅游产业智慧化建设。 上游供应端也将积极加快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立数字化业触点,覆盖用户行前预订、行中消费等服务场景,运用运营智能化手段实现旅游产品差异化创新,满足用户在行程中即时产生的个性化新需求。 同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文旅市场,通过移植技术优势,助力行业改善传统运营模式,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 技术层面,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技术、5G商用等创新型技术的不断发展,文旅行业整体也将迎来大变革,传统旅游作业方式将被彻底打破,以景区、交通、酒店、旅行社、在线旅游分销商等旅游业务要素及服务消费、生活社交、文化等新要素将围绕 “创新技术+品质建设+数字运营”的全产业链智能化服务价值升级。 喻新征预计,在科技赋能的未来,智慧旅游应该不再期待太多标准化工具,而是期待更多的文旅+科技融合的体验产品,让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产品。 产品的研发将由更多懂旅游产品开发的产品经理来研发,合作模式将发生变革,由旅游业主投资向科技公司业主投资转变,形成携手共赢的局面。 今年10月,在2020中国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李磊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先后出台了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互联网+”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和举措。 近年来,数字文旅内容日益丰富,数字文旅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以线上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体现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 文化和旅游部就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多次作出部署,提出狠抓线上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释放数字化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如果不能拥抱时代变化,势必被时代所淘汰。 智慧旅游的“高速列车”已经加速,你上车了吗?

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如下:

一、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一)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引导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艺术展览、文旅展会等业态健康发展,丰富“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赛事+旅游”等业态。

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主题旅游推广活动。有序发展红色旅游,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典型示范。

(二)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开展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动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加强绿道、骑行道、郊野公园、停车设施等微循环休闲设施建设,合理布局自驾车旅居车停车场等服务设施。

(三)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推动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一体谋划、一体开展,结合重大、特色赛事,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赛事和基地。发展冰雪经济,推动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指导加强滑雪旅游度假地建设。

(四)开展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动提升乡村旅游运营水平。建设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动实施旅游民宿国家标准,打造“乡村四时好风光”线路产品,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因地制宜打造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休闲渔业、户外运动等新业态。

(五)发展生态旅游产品。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合理利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生态资源,积极开发森林康养、生态观光、自然教育等生态旅游产品。推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线路。推进森林步道、休闲健康步道建设。

(六)拓展海洋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海洋海岛旅游资源,提升海岸海岛风貌。完善邮轮、游艇旅游政策,加强邮轮、游艇码头,滨海度假营地,运动船艇码头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优化邮轮航线和邮轮旅游产品设计,推进国际邮轮运输全面复航。

(七)优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支持各地根据旅游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有序建设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风景道、旅游交通标识标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等旅游公共设施。加快推进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推动打造一批旅游公路、国内水路客运旅游精品航线,完善旅游航线网络、旅游列车线路、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

热潮

(八)盘活闲置旅游项目。优化完善盘活方式,根据项目情况分类采取盘活措施,用好各类财政、金融、投资政策,支持旅游企业盘活存量旅游项目与存量旅游资产。

二、激发旅游消费需求

(九)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支持文化体育场所增强旅游休闲功能,合理设置旅游咨询区、餐饮区、文创产品销售区等旅游接待设施。推动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利用城市公园、草坪广场等开放空间打造创意市集、露营休闲区。创新开展“旅游中国·美好生活”国内旅游宣传推广。

(十)完善消费惠民政策。开展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鼓励各地围绕节假日、暑期等时间节点,联动文化和旅游企业、金融机构、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等举办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

(十一)调整优化景区管理。完善预约措施,简化预约程序,尽可能减少采集游客个人信息,科学设置线上、线下购票预约渠道,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参观游览需求。景区应保留人工窗口,在游客量未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之前,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人群提供购票预约服务。在旅游旺季,通过延长景区开放时间、增加弹性供给等措施,提升景区接待能力。

(十二)完善旅游交通服务。提高旅游目的地通达性,构建“快进”交通网络,结合节假日等因素优化配置重点旅游城市班车班列,推动将旅游城市纳入“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加快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间公路建设。优化旅游客运服务,积极拓展定制客运服务,普及推广电子客票服务,大力发展联程运输。

(十三)有序发展夜间经济。引导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规范创新发展。完善夜间照明、停车场、公共交通、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文化场所、文博单位等延长开放时间。

(十四)促进区域合作联动。紧密围绕区域重大战略以及重点城市群、文化旅游带建设等,实施区域一体化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措施和便利服务,举办区域性消费促进活动。推进东中西部跨区域旅游协作,探索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合作路径。

三、加强入境旅游工作

(十五)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优化入境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出更多广受入境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海外市场宣传推广和精准营销,持续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系列推广活动。开展入境游旅行商伙伴行动,为国外从事来华旅游业务人员提供课程培训和旅游信息服务。

(十六)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进一步提高签证办理效率,提升签证审发信息化水平。有序恢复各类免签政策,积极研究增加免签国家数量。充分发挥口岸签证、过境免签及区域性入境免签等政策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加大政策推介力度。为邮轮旅游、自驾车旅游及其他涉及入出境的旅游活动提供通关保障。

(十七)恢复和增加国际航班。增加与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周边国家的航线,加密航班频次,提高航空出行便利性。

(十八)完善入境旅游服务。提升外籍游客和港澳台居民持有效证件预订景区门票、购买车(船)票、在旅馆办理住宿登记的便利化水平。加强导游以及景区、酒店等服务人员外语培训,完善景区、机场、车站、酒店、购物商店等场所的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提高入境游客使用境外银行卡及各类电子支付方式便捷程度以及外币兑换便利性。

夏日文旅热潮涌现

(十九)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提升离境退税服务质效,推动扩大境外游客离境退税政策覆盖地域范围,鼓励引导更多商户成为退税商店,进一步丰富退税商店商品种类。

(二十)发挥旅游贸易载体作用。支持国内文化和旅游企业、机构参加各类国际文化和旅游展会。鼓励举办市场化旅游展会,吸引外国文化和旅游企业来华参展、参会。高质量建设一批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外国文化和旅游企业来华投资合作提供服务保障。

四、提升行业综合能力

(二十一)支持旅游企业发展。适当放宽旅行社补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期限,旅行社可申请全额暂退或暂缓交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坚持同等质量标准,依法支持旅游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不得以星级、所有制等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住宿、会议、餐饮等项目。

(二十二)加强导游队伍建设。优化导游职业资格准入管理,严格规范导游执业行为,净化导游执业环境,依法保障导游劳动报酬。加强导游人才供给和业务培训,举办全国导游大赛。

(二十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开展监测评估和品牌建设,健全有关标准。建立完善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法认定失信主体并实施信用惩戒。建设文化和旅游领域诚信体系,健全信用承诺制度,推进信用品牌建设,优化信用消费环境。

五、保障措施

(二十五)健全旅游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开展工作调度和研究会商,加强跨部门统筹协调和综合监管,推动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

(二十六)强化政策保障。用好各有关渠道财政资金,加强政策协调配合。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既有专项资金渠道,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旅游发展基金、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等渠道,支持地方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宣传推广以及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建设。将旅游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二十七)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和旅游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优化信贷管理,丰富信贷产品,支持旅游设施建设运营。探索在部分地区开展旅游项目收益权、旅游项目(景区)特许经营权入市交易、备案登记试点工作。鼓励在依法界定各类景区资源资产产权主体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依托景区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二十八)加强用地、人才保障。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用地政策,依法依规保障旅游项目合理用地需求。鼓励地方结合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盘活存量土地支持旅游设施建设。研究做好旅游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工作,加强职称评定、职业技能评价、人才返岗等支持,落实好各项就业、社会保障政策。

(二十九)做好旅游安全监管。联合开展行业安全检查,督促经营主体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抓好重点场所单位、重要时间时段的安全管理,强化事故灾害防范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9955.html
没钱到处骗还要蹭我热度 汪小菲未婚妻发文怼前夫
中药企业异军突起 A股上市药企分红TOP10排行榜!云南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