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寺院 禅风雅意中的海幢寺

英国《伦敦画报》(《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1858年12月11日刊登海幢寺住持就任仪式。

《1796年西班牙人阿格特订制海幢寺外销画册》中的“塔殿”,左下角即为鹰爪兰。

清光绪十年(1884)海幢寺刻本《寸心草堂文钞》,李欣荣著。

海幢寺大雄宝殿今貌。

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两广总督长麟在广州海幢寺接见远道而来祝贺乾隆皇帝登基六十周年的荷兰使团,诗人王文诰在《长牧庵制府带同荷兰国贡使诣海幢寺接诏恭纪八首》中记载了当时荷兰使团在海幢寺的情形:

荷兰贡船虎门收,蠔镜声嚣水上楼。

琛献先传金叶表,翎开还整翠云裘。

龙象花宫涌海幢,桫椤贝树荫清江。

“龙象花宫涌海幢”一句可以看出接待礼仪的隆重气派。这样的接待并非孤例,在此之前一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二月,同样是两广总督长麟,同样是在海幢寺,这次他接见的是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嘉庆二十一年(1816)十二月,时任两广总督蒋攸铦在海幢寺与英国阿美士德使团会晤,海幢寺更成为使团驻所……一座看似平平无奇的寺庙为何会成为乾嘉时期两广总督外事接待的场所?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7月25日—8月24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省文物局联合主办,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承办的“禅风雅意——岭南寺僧书画暨海幢寺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分为“禅林翰墨”“海幢古韵”“交流共融”三个单元,而第三单元“交流共融”为我们解开了这一谜题。

清代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寺院和海丝代表性梵刹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广州成为清朝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外国商贾云集广州‘十三行’商馆区,与城区和商馆区仅一江之隔、又与行商私家园囿相连的海幢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园林景致,逐渐成为两广总督的外事接待场所以及官方指定的外商游玩之地,也由此成为清代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寺院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代表性梵刹之一,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览的策展人、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任文岭告诉南都记者。他透露,此次展览于2021年在广东省博物馆首次展出,3年后赴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在内容策划和展示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提升,展览增加了国博收藏的相关展品,新增更多的岭南元素,并扩展了中外文化交流内容,突出展示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影响。

任文岭介绍,展览精选岭南寺僧书画的代表性人物及代表性作品,系统梳理其艺术发展脉络和艺术风格,展现岭南寺僧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又以器物造像、历史照片、经坊刻本等立体展示作为清代广州五大丛林之一的海幢寺的历史沿革、园林建筑与盆景艺术,以及诗教、经籍刻印等方面的文化成就。同时,精选外销画、外文图书文献等展品,以彰显海幢寺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特殊地位与突出贡献。“展览透过海幢寺呈现岭南地区从清代中晚期开始的对外文化交流情况,为考察中国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个案和切入点。”

西班牙人订制“海幢寺外销画册”的全球旅行

海幢寺接待了多个重要使团和大量游客,遂成为西方人眼中广州乃至中国最重要的寺院之一,经常出现在西方的报刊、游记以及外销画中,在西方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策展人任文岭介绍,“在西方媒体和游记里面,海幢寺是他们关注非常多的一个中国寺院,甚至有的认为海幢寺是中国最大的寺院之一。他们对于海幢寺的关注和介绍是多方面的,既有像英国《伦敦画报》(《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1858年12月11日刊登海幢寺住持就任仪式,法国《L‘ILLUSTRATION》画报1884年刊登海幢寺僧人用斋饭的版画,也有如法国《世界画报》(《LE MONDE ILLUSTRE》)1858年2月20日刊登中国外销画画师顺呱绘制的海幢寺风景画、法国《L’ILLUSTRATION》画报1861年10月5日刊登海幢寺山门场景,可以说,他们不仅对海幢寺的僧人感兴趣,也对寺院建筑园林感兴趣。”

不过,在任文岭看来,在诸多海幢寺主题的外销画中,最珍奇的莫过于目前由海幢寺珍藏的《1796年西班牙人阿格特订制海幢寺外销画册》。此册共48开,其中44开为水粉画,每一页均以图解形式用水粉及描金详细描绘18世纪之海幢寺中各庙宇近景及庙宇内所供奉神像。扉页以西班牙文及中文记录其所有者及册页信息,并附折叠式海幢寺全景地图。

据任文岭介绍,该册页为西班牙皇家菲律宾公司首席代表曼努埃尔·德·阿格特(Manuel de Agote)于1796年定制,当时被阿格特带回欧洲之后即引起轰动,其中包括旅居毛里求斯的法国自然学家马塞,并在他1797年8月22日的日记中提到该册页。“西方之审美也在此册上有相应的体现,为突出其色彩及精工之笔,并非选用中国宣纸,而是采用上等英国纸张作画,纸张下亦可见到‘Whatman Turkey Hill Kent’的水印,其绘画之精细程度,远超于其他18至19世纪的一系列外销画作品。”据悉,目前所知类似的海幢寺题材画册还有两套,其中一套于1807年入藏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2011年曾收入《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精华》中出版。根据相关研究,这两套画册的内容与阿氏定制的画册题材大部分一致,应该临摹自相同的粉本,很有可能出自同一画铺。

“这套外销画册经历了令人回味的全球旅行:200多年前从广州出发,穿越不同时空,因缘际会,跨越万里,最终又回到广州,成为其描绘对象海幢寺的珍藏文物。”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的江滢河教授在其《海幢寺外销画册的历史因缘》中写道:“作为口岸文化的精神产物,这套外销画册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中西结合的绘画技法和中西融合的题材选择都传递着不同文明的信息,反映出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而此番‘回归’更是海幢寺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

“海幢寺图书”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阿格特定制的这套外销画册于2023年8月被悉数收入到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清代广州海幢寺外销画》一书中。商务印书馆编审颜廷真博士从画册的内容入手,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他认为,“经坊”一幅,体现了海幢寺僧人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非常重视典籍的刊刻和流传。这也使得海幢寺成为清代中国南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他进一步指出,海幢寺的经坊别具一格,不但印刷很多经书善本,还出版僧人的文学作品。其原因有二:一是清初顺治帝规定可不经过考试随意出家,使出家人增多。二是僧人文化程度高,诗僧很多,海幢寺遂有“诗窝”美称,在文学界形成了“海幢诗派”。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对清廷不满的知识分子和前明官员遁入空门,把诗文之风也带进寺院。到了咸丰年间,为了培养僧人的文学修养,纯谦相益和尚聘请了南海著名文人颜薰来寺教授僧众们如何写诗,使从清中期渐渐淡下来的诗风又兴盛起来。同时,这种诗风又吸引了当地的许多文人来此共同唱和。久经酬唱,逐渐产生了相互传阅、整理成册、印刷出版以扩大范围的需求。于是,各寺院除了出版佛经著作外,也逐步把相互来往的诗文整理编撰成集,印刷出版。这些诗僧雅士们常聚在广州法性寺、海幢寺、长寿寺、黄华寺及番禺雷峰寺,其中又以广州海幢寺成为最经常的集中场所,宛然成了一个“编辑部”和“制作坊”。于是,海幢寺的出版物被称为“海幢寺经坊本”。随着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大批出版物被运往海外。

广东省方志馆研究馆员林子雄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海幢寺是古代广州唯一设有经坊的寺院,其经坊建于清康熙年间,由当时的住持今无阿字和尚创办,今无在其《募化印经坊》诗中云:“砍伐诸梨枣,以寿于世间。”在阿字和尚眼里,只有开办经坊,编辑印刷成书,才能将深邃的经典保存永久,乃至推广流行。经坊门外挂有“重来结集”的匾额,意思是佛教经典和高僧诗文在这里得到汇编成册,印刷成书,广泛流通。海幢寺的经坊主要贮存本寺版片和图书,其他寺庙或民间也有将版片放在经坊保存,这些版片一直保存到民国年间。

林子雄研究馆员介绍,海幢寺作为清代中期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西方具有广泛的影响。海幢寺的经坊也因此引起了西方人士的关注。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首次游览海幢寺时便对经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坊的运作以及将印好的书籍出售或分发给信众的情形给予马礼逊很大启发,他不但想得到一套雕版印刷工具,还亲自学习版刻技术。这位英国人是第一位来华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清嘉庆十二年(1807)抵广州,在中国活动20余年,曾在英国东印度公司任职,并担任英国特使阿美士德使团中文秘书兼译员。编译第一部《圣经》基督教新教汉文译本,编写《华英字典》,并倡议创办英文期刊《中国丛报》等。1824年3月,马礼逊回伦敦述职,在离华之前他向商馆表示,计划将包括海幢寺图书在内的古籍带回英国,并建议将这批藏书作为礼物提供给当时的牛津或剑桥大学,条件是设立一个中国语言教授的席位,以指导为着宗教的目的,或其他目的愿意学习中文的人。马礼逊带回去的古籍最终入藏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其中80多种为海幢寺图书。

据统计,除了英国伦敦大学之外,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有海幢寺图书63种、法国国家图书馆有75种,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及东洋文库均藏有海幢寺图书。它们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文献和文物。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任文岭还补充说,清代广东地区是越南输入中国书籍的重要供应地,目前越南尚能见到的30多种中国印本古籍大多在广州及附近刊刻,出版后通过海洋商贸销往越南嘉定等南方地区,形成“广州刊刻,嘉定发售”的图书产销网络。越南《嘉定城通志》记载,河仙有僧徒“东入粤向海幢寺”求法购书,可见海幢经坊本在越南的影响。“展览中展出的越南福隆寺刻《寒山子诗集》《永嘉集》合刊本,就是越南福隆寺根据海幢寺的板刻印的。”

海幢拾遗

寺院临时当科举考场

清末诗人兼美食家谭宗浚在其《丽村草堂诗钞》有一段自注提到“咸丰庚申岁补行岁科试,时贡院已毁,两首县暂借海幢寺为试院,余亦逐队应试焉。先是粤中笑人痴呆者辄日‘海幢寺考试’,不知竟成谶也。”这里提到了海幢寺在1860年成为咸丰庚申科考的广东考场的往事。1856年至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内的省级贡院和两处县级学宫都因遭受英法联军战火的破坏而不得使用。未遭兵燹的隔江名胜海幢寺便成了临时考场。谭宗浚后来于同治十三年(1874)中了榜眼,步入仕途,再后来他跟儿子合创谭家菜,名震京城,此为后话。

“未有海幢寺,先有鹰爪兰”

在海幢寺内,有一株古鹰爪兰,绿叶婆娑,葱茏如昔,每年6-9月花开,清香扑鼻。这株鹰爪兰相传为明末广州商人郭龙岳自印度携归植于花园中,郭家花园改为海幢寺后,特建棚栏加以维护。故广州有民谚云:“未有海幢寺,先有鹰爪兰。”随着海幢寺成为清代惟一对外国人开放的寺庙,这株鹰爪兰也跟寺里的五树六花一起成为外国人观赏的对象,1796年西班牙人阿格特订制的海幢寺外销画册中就出现了它的倩影。

清疏飘逸的“素仁格”盆景

海幢寺还是“素仁格”盆景艺术的发源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幢寺住持释素仁酷爱盆景艺术,他擅长因材取势,作品清疏飘逸,尽现自然风貌,而又意趣盎然,在岭南盆景中独树一帜,受到行家推崇,被誉之为“素仁风格”。素仁因而被称为岭南盆景艺术的一代宗师、“岭南盆景三杰”之一。

广州首家粤剧学校在寺里创立

清末民初,与孙中山、尤列和杨鹤龄被清廷并称“四大寇”的陈少白,与海幢寺也有一段颇深的渊源。清光绪三十年(1904),陈少白与程子仪、李纪堂等人为宣传革命,于海幢寺诸天阁组织粤剧团体天演公司,并创立了广州第一间粤剧学校,著名粤剧演员靓元亨、靓荣、曾三多、白驹荣等均出于该校。陈少白有一次在广州遭清军追捕,在海幢寺得僧人相助,避于寺中的铁粥锅内才得以脱险。辛亥革命胜利后,陈少白征得海幢寺住持同意,将铁粥锅运回江门家中,并在1927年专门修建一个六柱六角形亭子,置粥锅于亭内,命名为“粥锅亭”,以作纪念。

伍家猛虎回头石与潘家石狮

海幢寺南门立有一太湖巨石,嶙峋疏透,高可及丈,矗立在水池中央。因形态酷似一只猛虎蓦地回头,发出长啸,称之为“猛虎回头石”。石呈青灰色,间有白色斑纹,上大下小,飘逸如彩云,又称之“云头雨脚”,是石中珍品。此石原是清代十三行行商伍崇曜以数百两白银从太湖购得,藏置于海幢寺西侧的伍氏别墅“万松园”。后来,伍氏家族衰落,该园逐渐残破。广州被日军侵占后,此石被强夺,准备当作“胜利品”运送回日本。后日本战败投降,才得以保存。后来“猛虎回头石”被放置在海幢寺内,成为寺内一景。

无独有偶,海幢寺还有一对石狮子,雕刻精细,造型生动,原是十三行行商潘家祠堂旧物,后辗转被移入海幢寺。清乾嘉年间,富可敌国的潘氏家族在海幢寺西侧一带建起了潘家大院、潘家祠堂和众多花园别墅。这对石狮子不仅见证了十三行潘氏家族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广州贸易史的辉煌与落寞。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梁雅然 图片由广东省博物馆提供


广州2021暑假展览

夏天到了,孩子们也都放了暑假,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广州有哪些展览可以去参观的呢?下面是广州各个展览历史、动画、美术总会有你喜欢的,详情见下文,赶快一起去看看吧!

虾兵·蟹将

时间:4月27日-8月22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一

票价:免费

虾、蟹同属甲壳类动物中的高等族群,亲缘关系相近,身体结构相似,其额剑和钳螯,宛如剑客和武士,常被人们称为“虾兵蟹将”。 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匪浅,既是文学家与艺术家创作的源泉,更是老饕们的美食珍馔!2021年4月27日至8月22日,广东省博物馆特别策划了一场虾蟹盛宴——馆藏原创展览《虾兵?蟹将》,以馈观众。

虾蟹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但关于它们的自然科学知识观众也许并不了解。 展览以虾蟹的自然科学知识为主题,选取了馆藏的化石标本、现生虾蟹标本、以及相关题材文物共370件展品。 观众可透过展品,追溯虾蟹的起源、剖析虾蟹的身体结构及生活习性,通过观察与分析,了解虾蟹的种类、特征,从而辨别虾蟹的“真”与“假”。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虾蟹溯源”,通过一系列珍稀远古化石标本,追根溯源,展示虾蟹的祖先及其进化路线。 到底先有虾还是先有蟹?先游泳还是先爬行?也许观众会在此找到答案。 第二部分“认识虾蟹”,展示虾蟹的基本知识。 展览通过虾蟹的形态结构、基本特征和栖息环境等方面,为观众详细阐述哪些节肢动物能被称为虾蟹。 第三部分“虾兵蟹将的‘真’与‘假’”则是展览的亮点部分,在近万种名字带有“虾”和“蟹”的甲壳动物中,只有部分成员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虾和蟹。 通过划分虾的四大家族以及蟹的主要门派,列举展示了近50种虾与250种蟹的现生标本与图片,涵盖了大部分生活中常见的种类,让观众掌握分辨“真假”虾蟹的本领。 第四部分“虾蟹文化料理”让整个展览的内涵更丰富,主要展示了与虾蟹相关的文学、饮食和艺术创作,带领观众从文学、艺术作品中体会虾蟹在生活中的各种趣事传说和饮食文化。

展览期间,还将陆续举办策展人导赏、学术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使观众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展览有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还会推出展览文创产品及科普立体绘本,让观众在观展之余还可以把展览带回家。

虾蟹与人类以及其他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览希望通过展现虾蟹的多姿多彩,引导和呼吁人们保护虾蟹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本展览为免费展览,广东省博物馆目前实行全员分时段预约参观。 请提前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入馆门票。 在预约时间段内,凭本人身份证(实体原件)、蓝色或绿色“粤康码”或“穗康码”,佩戴口罩,经体温检测合格后进馆。

图源:广东省博物院

禅风雅意——岭南寺僧书画暨海幢寺文化艺术展

时间:5月13日-8月29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层专题展厅

票价:免费

自唐代以来,岭南佛门中就不断出现一些能书善画之人。 尤其是明清易代之际,以天然和尚为代表的岭南寺僧迅速崛起,他们在佛事之余,潜心诗文书画,并以海幢寺等为主要活动场所,或聚众赋诗讲学,或与文士雅集,名噪一时,历经几代而风雅不减,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宗教及艺术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本展览以岭南寺僧书画和海幢寺文化艺术为切入点,一方面系统梳理和呈现岭南寺僧书画艺术的发展状况和独特价值,一方面选取海幢寺这一典型个案,全方位立体展示其在诗文书画、经籍刻印、园林建筑、盆景艺术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两个方面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观众通过两相对读,可以藉此管窥岭南寺僧在广东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特别贡献!

主办单位:广东省博物馆

协办单位:广州市佛教协会、广州市海幢寺、广州艺术博物院

支持单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清远市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江门市江海区博物馆

图源:广东省博物院

民国海淘生活——广东二十世纪初的洋货风潮

时间:2020年12月12日-2021年8月8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二

二十世纪初,广东出现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商业转型,追求洋货成为了人们的消费主流。 于是,“来佬货”(舶来品)以及中外的观念、娱乐方式、生活形态在民国时期开始了各种交汇和融合。 辛亥革命后,男士剪掉辫子,梳起了小分头,穿起了洋服。 女士的改良旗袍成为了年代标志和经典。 省城街头,在洋轿车和黄包车交会的瞬间,华侨用相机记录着久违又陌生的风景。 太平馆(西餐馆)的斛光交错中,留声机悠扬的英文歌声中,又曾上演了多少如电影般的美丽片段。 百年前的海淘,如何改变当时人们的生活?又给我国现代工商业的兴起带来了怎样的冲击和启示?粤博诚挚地邀请您回顾“民国海淘生活”,展览将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细细解说那个传奇年代。

2020年广东省博物馆7月有什么展览?

粤山秀水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

时间:长期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票价:免费不免票

本展览尤具特色的是从序厅开始便以耳目一新的系列方形挂片作为装饰元素贯穿展览始终。 这些挂片通过组合和光影效果,或成片、或成线、或成网,在展览序厅之初先从地面升向空中,似将天地相接,又似蓝色海洋一片,牢牢吸引住观众眼球,将观众引入一个充满自然元素的空间;进而挂片沿着展览前进的方向在展览上空时而翻腾,时而直行,引导观众不断向前行进;最后挂片铺展于展厅四楼与三楼之间的中空空间内,其上悬挂着海洋动物标本,各种海洋动物如同正在蓝色的海洋中游弋,其下坐落着巨大的恐龙化石标本,恐龙一族们好似正在蓝色的天空下悠哉游哉。 整个展览根据相关内容分为相对独立的七个展馆,最后在环境保护问题的提出和各类环保纪念日的展示中结束整个展览。 能使观众趣味盎然地了解广东的自然资源,轻松愉悦地获得自然科学知识。 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油然而生。

各专题展馆分别介绍如下:

一、《我们的家园——地质地貌馆》利用大型模拟景观、大型背景画和在显示屏上不断滚动展示的高清地貌图片,形象地展示出广东的丹霞山、湖光岩、西樵山、阳春、深圳大鹏半岛、封开、恩平等七个国家地质公园和七星岩、鼎湖山、罗浮山、莲花山等景貌,并重点展现了广东最具代表性的丹霞、岩熔、海蚀遗迹、火山、花岗岩奇峰等地质地貌,使观众在“游览”广东名山秀水的同时,获知相关的地质地貌常识。

二、《我们的宝藏——矿产资源馆》实际与“地质地貌馆”同处一个空间,前者的展柜被巧妙地嵌入在模拟的大型山体之中,恰似埋藏于山体中之宝藏,与展览所要表现的主题有着相互呼应之妙趣。 展览通过矿石标本、矿山图片、趣味模型、漫画等形式向观众介绍了广东特有的矿产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重要用途,使观众对广东的矿产资源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意识到矿产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石之精灵——宝石馆》是在形式上与新馆独特的建筑外形相呼应的展厅,真正体会到“盛满珍宝的宝盒”的意念,使观众在欣赏精美宝玉石的同时,了解相关矿物的知识。 展览中以宝玉石原矿、琢型宝石、玉石雕件和相关文物对应展出的形式着重介绍了宝石、玉石、有机宝石、人工宝石及文房石等,同时突出介绍了广东在宝玉石生产、加工、贸易等方面的龙头地位。

四、《岭南本草——中草药馆》通过百余件腊叶标本、包埋标本、塑化标本等不同类型的标本,展示了作为全国中医药材主产区之一的广东所拥有的岭南道地药材和民间药材,使观众初步了解何首乌、巴戟、沉香、春砂仁、广陈皮、广佛手、广藿香、穿心莲和化州橘红等独具特色的“南药”,并通过广东医事、百草堂等场景使观众了解广东独特的中医药文化,以及广东中药老字号企业文化,反映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五、《陆生的动物居民们——陆生野生动物馆》中重点向观众介绍了地处热带、亚热带,具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广东所拥有的丰富而独具岭南特色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 展览分为山地森林生态景观,灌丛、田间、草地景观和湿地景观三个大部分,每个部分采用大量的剥制和模制标本,与相应的生态环境相结合,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展览中还加入了多个知识窗、趣味园和互动问答等项目,在调动观众兴趣的同时传授各种小知识,并使观众更加意识到人类与野生动物朋友们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六、《海洋动物世界——海洋馆》利用新馆特有的大空间,营造出辽阔深邃的海洋环境,展示了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的广东所具有的丰富海洋动物资源。 展览特别选取了几种大型海洋哺乳动物、30多种海洋硬骨鱼类和20多种海洋软骨鱼类、大量的海洋爬行动物和海洋无脊椎动物等几大类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动物,采用剥制标本、骨骼标本、漫画、图片和多媒体等多种展示形式,将观众带入一个生动的海洋动物世界,穿插其中的趣味园和知识窗等寓教于乐,使观众快乐收获知识。

七、《探寻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馆》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各地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化石和以恐龙为代表的大型古脊椎动物骨架标本为载体,结合复原图、科普漫画和多媒体等表现形式,详细讲述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物,从无到有,从海洋到陆地的漫长演化与发展历程。 向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古生物发生、进化和消亡的知识平台,呼唤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服务信息

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派票及入馆),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咨询电话:020—预约传真:020—讲解预约电话:020—(咨询时间:每天9:00-17:00;预约传真服务:24小时)

交通方式:可坐886、886A、293路公交到冼村路南站或40、407路公交到广州歌剧院西门站下;地铁可乘坐3号线到珠江新城站B1出口,或5号线猎德站D出口;APM线到大剧院站B出口。

2020广东省博物馆有什么看?广东省博物馆1月展览汇总

展览四: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

时间:长期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夹层画廊

票价:免费不免票

广东是端砚的故乡。 端砚又称端溪砚,因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市)而得名,其色紫质润,素有紫石、紫云、紫英之美称,因赏用兼优,被誉为“四大名砚”(端砚、歙砚、红丝砚、澄泥砚)之首,又与湖笔、徽墨、宣纸并称“文房四宝”,美誉众多,闻名遐迩。

广东省博物馆藏有端砚1000余方,时代上启唐宋,下至当世,为馆藏优势项目。 在广东众多的传统工艺品种之中,端砚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类,其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及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广东省博物馆新馆陈列中是不可不展的一项。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展示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展出馆藏端砚近200方,作为内容的延伸,展出其它品类材质的砚台、端石石材以及文房用具。 展览围绕着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三个主题,深入浅出,叙述通俗,力求使观众对端砚及砚文化产生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兴趣。

服务信息

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派票及入馆),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咨询电话:020—预约传真:020—讲解预约电话:020—(咨询时间:每天9:00-17:00;预约传真服务:24小时)

交通方式:可坐886、886A、293路公交到冼村路南站或40、407路公交到广州歌剧院西门站下;地铁可乘坐3号线到珠江新城站B1出口,或5号线猎德站D出口;APM线到大剧院站B出口。

2020广东省博物馆有什么看?广东省博物馆1月展览汇总

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时间:2010年5月18日至今长期有效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木雕展厅

票价:免费不免票

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统木雕流派,主要流行于粤东的潮州、潮安、饶平、汕头、澄海、潮阳、揭阳、普宁、惠来等旧潮州府属地区。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孕育和萌芽于唐代以前,起步于唐宋,成熟于明代晚期,清代达到鼎盛阶段,抗战时期陷入衰退。 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州木雕几经起伏,在传承与发扬中获得了新生,历史悠久的潮州木雕艺术绽放出新的光彩。 2006年,潮州木雕被正式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

潮州木雕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而著称。那美仑美奂、造型各异的器物品类,那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意蕴深厚的题材纹饰,那惟妙惟肖、纤毫毕现的雕刻工艺,那豪华富丽、流光溢彩的漆金技法,无不形象地展示着潮汕人的风尚习俗和人文精神,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迷人的风采!

服务信息

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派票及入馆),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咨询电话:020—预约传真:020—讲解预约电话:020—(咨询时间:每天9:00-17:00;预约传真服务:24小时)

交通方式:可坐886、886A、293路公交到冼村路南站或40、407路公交到广州歌剧院西门站下;地铁可乘坐3号线到珠江新城站B1出口,或5号线猎德站D出口;APM线到大剧院站B出口。

另外,省博物馆4楼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里的恐龙馆和海洋馆都挺壮观的,如今已经重新修整开馆了~自然科学博物馆里还有各种矿石、宝石、动物植物标本等观看,也是很值得一看的哦。

广州暑假展

夏天到了,所有的孩子都放暑假了。在这两个月里,你可以去广州参观哪些展览?这里有广州的历史、动漫、艺术展。详情请看下文。我们去看看吧!

虾兵蟹将

时间:4月27日-8月22日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一展厅票价:免费虾和蟹都属于甲壳类的高等动物,亲缘关系和身体结构相似。其额剑、螯像剑士、武士,常被称为“虾兵蟹将”。它们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们不仅是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源泉,也是美食家的佳肴!2021年4月27日至8月22日,广东省博物馆特别在馆藏——只虾蟹盛宴中策划了一场原创展览《虾兵_蟹将》,以飨观众。螃蟹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但观众可能并不了解它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以虾蟹自然科学知识展示为主题,精选化石标本、活虾蟹标本及相关文物370件展品。观众可以通过展品追溯虾蟹的起源,分析虾蟹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虾蟹的种类和特点,从而辨别虾蟹的“真”与“假”。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虾蟹溯源”,通过一系列罕见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展示虾蟹的祖先及其进化路线。虾和蟹哪个先出现?先游泳还是先爬行?也许观众会在这里找到答案。第二部分“了解虾蟹”,展示了虾蟹的基本知识。通过展示虾蟹的形态结构、基本特征和栖息地,观众可以详细阐述哪些节肢动物可以称为虾蟹。第三部分“夏冰谢强的真假”是展览的亮点。在近万种以“虾”、“蟹”为名的甲壳动物中,只有部分成员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虾和蟹。通过划分虾的四大科和蟹的主要流派,列举和展示了近50种虾、250种蟹的活体标本和图片,涵盖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种,让观众掌握辨别“真假”虾蟹的能力。第四部分“虾蟹文化美食”,丰富了整个展览的内涵。主要展示与虾蟹相关的文学、饮食、艺术创作,带领观众从文学、艺术作品中体验生活中虾蟹的各种有趣故事和饮食文化。展览期间,还将陆续举办策展人导览、学术讲座和科普教育活动,让观众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对展览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推出展览文创产品和科普立体绘本,让观众看完展览就把展览带回家。虾蟹与人类等生物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展览通过展示虾蟹的品种,引导和呼吁人们保护虾蟹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的大自然。这个展览是免费的。目前广东省博物馆所有会员预约不同时间段参观。请通过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实名提前预订入场券。预约期间,需佩戴本人身份证(原件)、蓝色或绿色“悦康码”或“穗康码”的口罩,经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入馆。来源:广东省博物馆010-10:10时间:5月13日-8月29日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票价:免费自唐代以来,岭南佛教中就出现了一些善写善画的人。特别是明清时期,以自然和尚为代表的岭南寺僧迅速崛起。他们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诗歌、绘画和书法,并以海纳罗威斯寺为主要活动场所,或聚众作诗、讲经本次展览以岭南寺僧人书画和最窄寺文化艺术为切入点。一方面系统梳理和呈现了岭南寺庙僧人书画的发展现状和独特价值。另一方面选取最窄寺这一典型案例,全面展示其在诗词书法、刻经、风景园林、盆景艺术、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两个方面各有侧重,相互呼应。通过两个相对的解读,观众可以一窥岭南寺庙僧人在广东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特殊贡献!主办单位:广东省博物馆协办单位:广州市佛教协会、广州海纳佛寺、广州美术馆。支持单位: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清远博物馆、佛山博物馆、江门市江海区博物馆。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禅风雅意——岭南寺僧书画暨海幢寺文化艺术展

时间:2010年12月12日-2021年8月8日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二展厅20世纪初,广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商业变革,追求洋货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于是,“来老货”(舶来品),以及中外的观念、娱乐方式、生活方式,在民国时期开始交汇融合。辛亥革命后,男人们剪掉了辫子,梳起了小部分,穿上了西服。女式改良旗袍已经成为时代的象征和经典。省城街头,在外国汽车和黄包车相遇的那一刻,海外华人用相机记录下久违的陌生风景。在太平厅(西餐厅)迎宾灯的交错中,在留声机悠扬的英文歌曲中,上演了多少像电影一样的美好片段。一百年前的海淘是如何改变当时人们的生活的?对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兴起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启示?约伯诚邀您回顾《民国海淘生活》。展览将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详细解读这个传奇时代。2008年7月广东省博物馆有什么展览?

民国海淘生活——广东二十世纪初的洋货风潮

时间:长期地点:广东省博物馆门票价格:免费与否。本次展览的特别之处在于,作为装饰元素的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形挂件从序厅贯穿整个展览。通过组合和光影效果,这些或成片、或成线、或成网的悬片,在展序厅一开始就从地面升到空中,仿佛连接天地,又像一片蓝色的海洋,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目光,将他们引入一个充满自然元素的空间;再者,挂件时而翻滚,时而沿着展览方向直上展览上空,引导观众不断前行;最后把挂片铺在展厅四楼和三楼之间的空地上,上面挂着海洋动物的标本。各种海洋动物仿佛在蓝色的海洋中畅游,下面还有一个巨大的恐龙化石标本。恐龙似乎在蓝天下玩得很开心。整个展览根据相关内容分为七个相对独立的展厅。最后,整个展览以环保问题和各种环保纪念日的呈现结束。可以让观众饶有兴趣地了解广东的自然资源,轻松愉快地获取自然科学知识。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油然而生。特装展厅介绍如下:1.0755至,利用显示屏上连续显示的大比例尺模拟景观、大比例尺背景画和高清地貌图片,生动展示了广东丹霞山、湖光岩山、西樵山、阳春山、深圳大鹏半岛、封开山、恩平山以及七星岩山、鼎湖山、罗浮山、莲花山等7个国家地质公园,突出了广东最具代表性的丹霞山。二。《我们的家园——地质地貌馆》其实和“地质地貌博物馆”在同一个空间。前者的展示柜巧妙地嵌入在模拟的大型山体中三。《我们的宝藏——矿产资源馆》是一个展厅,在形式上与新馆独特的建筑外观相呼应。真正实现了“宝箱满宝”的理念,让观众在欣赏精美珍贵玉石的同时,了解相关矿物的知识。在展览中,宝石、翡翠、有机宝石、人造产品和文房石主要以相应的原宝石、切割宝石、玉雕和相关文物展览的形式进行介绍。同时,广东在宝石生产、加工和贸易方面的领先地位凸显。四。《石之精灵——宝石馆》通过100多个不同类型的标本,如蜡叶标本、包埋标本、塑化标本等。中国中药主产区之一的广东,展示了地道的岭南药材和民间药材,让观众初步了解了何首乌、巴戟天、沉香、砂仁、陈皮、佛手、广藿香、穿心莲、化州橙等独具特色的“南药”,并通过。5.《岭南本草——中草药馆》向观众介绍了广东丰富的独具岭南特色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地处热带亚热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展览分为山林生态景观、灌木景观、田野景观、草原景观、湿地景观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采用了大量剥皮成型的标本,与相应的生态环境相结合,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多个知识窗口、趣味花园、互动问答等。被加入到展览中,不仅调动了观众的兴趣,还教会了他们各种小知识,让他们更加意识到人类与野生动物朋友和谐共处的重要性。6.《陆生的动物居民们——陆生野生动物馆》利用新馆独特的大空间,营造出浩瀚深邃的海洋环境,展现了拥有中国最长海岸线的广东丰富的海洋动物资源。展览特别挑选了几种大型海洋哺乳动物、30多种海洋硬骨鱼、20多种海洋软骨鱼、大量海洋爬行动物和海洋无脊椎动物等。并采用剥皮标本、骨骼标本、漫画、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展示形式,将观众带入一个生动的海洋动物世界。穿插其中的趣味公园和知识之窗寓教于乐,让观众愉快地获取知识。七。《海洋动物世界——海洋馆》以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各个地质时期的代表性化石和以恐龙为代表的大型脊椎动物古生物骨骼标本为载体,结合复原图、科普漫画、多媒体等表现形式,详细讲述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物从无到有、从海洋到陆地的漫长进化发展过程。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古生物发生、进化、灭绝的知识平台,呼唤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唤起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业务信息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售票和入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及特殊情况除外)。电话:020—预约,传真:020—说明,电话:020—预约(咨询时间:每天9:00-17:00;预约传真服务:24小时)交通:可乘坐公交886、886A、293路至冼村路南站或公交40、407路至广州歌剧院西门站下车;乘坐地铁3号线至珠江新城站B1出口,或5号线猎德站D出口;APM线到大剧院站B出口。广东省博物馆有什么可看的?广东省博物馆一月展综述

粤山秀水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

时间:长期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画廊门票价格:免费与否。它是广东端砚的故乡。段曦砚,又名段曦砚,因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市)而得名。其色泽紫润,素有紫石、紫云、子婴之称。因其极佳的观赏性和使用性,被誉为“四大名砚”(段曦砚、佘艳砚、红泗砚、程妮砚)之首,也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1000多件端砚,是唐宋至今的主要藏品。在广东众多的传统工艺中,端砚是最古老的一种,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它是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展览中不可或缺的项目。755-展览面积600多平方米,展出段砚近200平方米。作为内容的延伸,还展出了其他种类的砚台、段石材料和文具。展览围绕三个主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通俗易懂,通俗易懂,力求让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对端砚和砚文化产生关注和兴趣。业务信息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售票和入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及特殊情况除外)。电话:020—预约,传真:020—说明,电话:020—预约(咨询时间:每天9:00-17:00;预约传真服务:24小时)交通:可乘坐公交886、886A、293路至冼村路南站或公交40、407路至广州歌剧院西门站下车;乘坐地铁3号线至珠江新城站B1出口,或5号线猎德站D出口;APM线到大剧院站B出口。广东省博物馆有什么可看的?广东省博物馆一月展综述

展览四: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

时间:2010年5月18日。很久以前就有效了。地点:广东省博物馆木雕展厅门票价格:免费与否。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统木雕流派,主要流行于粤东的潮州、潮安、饶平、汕头、澄海、潮阳、揭阳、普宁、惠来等地。潮州木雕历史悠久。它孕育萌芽于唐之前,起步于唐宋,成熟于明末,鼎盛于清代,抗战时期陷入衰退。建国以来,潮州木雕几经沉浮,在继承和发展中获得新生。历史悠久的潮州木雕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2006年,潮州木雕被正式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潮州木雕以其丰富、复杂、精致、精美和辉煌的艺术风格而闻名。造型各异的精美器皿和物品,富有生活气息和深厚民俗意蕴的主题纹饰,生动精美的雕刻技艺,奢华多彩的漆金工艺,无不生动地展示着潮汕人的时尚风情和人文精神,独具魅力,风采迷人!业务信息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售票和入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及特殊情况除外)。电话:020—预约,传真:020—说明,电话:020—预约(咨询时间:每天9:00-17:00;预约传真服务:24小时)交通:可乘坐公交886、886A、293路至冼村路南站或公交40、407路至广州歌剧院西门站下车;乘坐地铁3号线至珠江新城站B1出口,或5号线猎德站D出口;APM线到大剧院站B出口。此外,省博物馆4楼自然科学馆里的恐龙博物馆和水族馆也相当壮观。现在又重新装修开放了~自然科学馆也有各种矿物、宝石、动植物标本可以观赏,也很值得一看。

幢读音是什么意思

海幢寺的“幢”——怎么读?自从禅风雅意开展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已经被问了N多次是海zhua?ng寺?海táng寺?还是…?而且,“幢”在粤语里又该发什么音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还有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那么,这个“幢”字在这里,究竟该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捋一捋。 “幢”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音字,现代汉语里的“幢”有两个音,一是zhua?ng,一是chua?ng,分别对应不同的意思。 要想了解“海幢寺”的正确读音就要理解“海幢”二字海幢寺有一块清代石碑《鼎建海幢寺碑记》,里面提到:海幢寺的“海幢”二字是取佛经中“海幢比丘在昔能修习般若波罗蜜,入百万阿僧祇劫,了无障碍”之意。 《鼎建海幢寺碑记》残碑拓片 广州市海幢寺藏在佛教中,“幢”为法器,有布质如旗帜以及石制如柱子两种。 带有这两种含义的“幢”读音皆为chua?ng。 且有学者研究考证,“海幢比丘”的“幢”与佛教法器的“幢”意思一样。 所以海幢寺在现代汉语中应读↓至于另一个读音:当“幢”为量词的时候,比如一幢楼房,用zhua?ng↓“幢”的粤语读音生活在广州的小伙伴们,知不知道粤语的“海幢寺”又该怎么读呢?根据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广州音字典》,“幢”在粤语里有三个读音,分别是 cong4(粤语音床),zong6(粤语音状)和tong4(粤语音唐)。 cong4(粤语音床)对应佛教的法器“幢”;zong6(粤语音状)对应量词“幢”;《广州音字典》 饶秉才编2003 广东人民出版社当读“海幢寺”以及“海幢公园”的时候,为tong4(粤语音唐)↓这个粤语读音在一些外文资料里也可以得到佐证:比如展览里的广彩罗汉图文盘,纹盘底部有墨笔书“Canton in Hoi Tong Temple”字样:广彩罗汉图纹盘广州市海幢寺藏还有,由德国人舒乐采用现代测量技术测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发行的《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河南附)》,其中标示海幢寺为“Hoi Tong Monastery”。 《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河南附)》海幢寺部分图片源自沈晓鸣《海幢寺读音考》海幢寺在英文里的不同名称18世纪末,海幢寺曾两次作为两广总督接见外国使团的场所,后来又成为官方指定外商游玩之地。 由此,海幢寺经常出现在外销画和外国人的记录当中。 在那些文献里,除去上文提到的“Hoi Tong”, “海幢寺”还有其他不同的英文名称。 名称一:Temple of Honam (Honan)Honam(Honan),就是广州的“河南”,指珠江以南地区,即今天海珠区一带。 明末屈大均《广东新语》说,广州南岸江水四环的大洲称为“河南”。 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河南附) 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在外国人的记载中,用Temple of Honam(Honan)或Honam(Honan)Temple来称呼海幢寺很常见。 英国《伦敦时事画报》1858年12月11日刊登海幢寺住持就任仪式,上面写着“AT THE TEMPLE OF HONAM”。 英国《伦敦时事画报》1858年12月11日刊登海幢寺住持就任仪式广州市海幢寺藏英国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的《中国与中国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这本书里,是“Honam Temple”。 英文版《中国与中国人影像》【英】约翰?汤姆逊 1874出版社:Sampson Low, Marston, Low, and Searle名称二:Ocean Banner Monastery曾任广州沙面天主教堂主持牧师的英国人约翰·亨利·格雷(John Henry Gray)写过一本《广州七天》(Walks in the City of Canton),里面第三章分别用Hai-Chwang-sze/Ocean Banner Monastery/Honam Temple 来称呼海幢寺。 英文版《广州七天》【英】约翰·亨利·格雷 1875出版社:De SouzaCo名称三:Sea Screen/Sea—screen Temple美国人亨特(William C. Hunter)所著的《旧中国杂记》中曾提到海幢寺,称其为“The Sea Screen Temple”。 英文版《旧中国杂记》目录【美】亨特 1911出版社:Kelly and Walsh, Limited香港艺术馆收藏了一幅由法国画家奥古斯特·波塞尔(Auguste Borget)所画的海幢寺,他们网站英文翻译也使用:Sea-screen Temple。 图片源自香港艺术馆官方网站福利来啦——文末小讨论海幢寺收藏有一幅19世纪的版画,下方写着“Landing Place and Entrance to the Temple of Honan, Canton”(海幢寺码头和入口)。 19世纪海幢寺码头画 广州市海幢寺藏此图最早见于英国建筑师、艺术家托马斯· 阿罗姆(Thomas Allom)和历史学家乔治· 赖特()1842 年合作出版的《中国:那个古老帝国的风景、建筑与社会习俗》(China, In a Series of Views : Displaying the Scenery, Architecture, and Social Habits, of That Ancient Empire),被放置在介绍海幢寺的部分。 由于该书出版后影响颇大,此图还被印制成版画广为流传,并被后世许多图书采用,长期以来后世都认为此图描绘内容的确为“海幢寺码头和入口”。 但是,托马斯· 阿罗姆并未到过中国,也没到过海幢寺,其绘画是根据前人作品二次创作而成。 从画面上的建筑风格来看,所画更像是道教而非佛教的庙宇,且与同时期其他描绘海幢寺海山门的外销画相比,差异也非常明显。 故有专家认为,此图所描绘的可能并不是“海幢寺码头和入口”。 1796年西班牙人阿格特订制海幢寺外销画册中的海山门广州市海幢寺藏海幢寺及海珠炮台 约1850 香港艺术馆藏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2948.html
没骨花创始人︱北宋画家徐崇嗣作品
3个妙招 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爱和陪伴 高情商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