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变化看秋粮生产 要素之变 方式之变 效率之变

今年,全国夏粮实现开门红,增产幅度是近九年最大的。而在 中国饭碗里占据重要位置的秋粮,更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

秋粮田管的关键期,总台记者在粮食主产区江苏常州采访时发现,这里的田块实现了三大变化,具体是什么变化?一起去看看。

从一方田到一块屏 生产方式大变样

这里是江苏常州溧阳的庆丰村,曾经被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协会联合授予的“江苏第一方”称号的示范田,如今,这块示范田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田块。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 和以往我们下田看地不一样,今天我们看的这“一方田”是一块数字大田,大家来看,这就是庆丰村的数字农田智慧化平台。现在大家看到这个模块,就是我们数字大田的样子。

当一方田的信息被录入到一块屏里,农作物的生长方式是如何改变的呢?在这个数字大屏上,庄稼生长最基本的要素水肥一体化智慧管理,农户只需点击手机,远程控制阀门,就能实现自动化灌溉。

那么这么精准的水位调度,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庆丰村数字农田智能化平台工程师 王吉祥: 大家看,我们的田块是四四方方的,是一块高标准农田,集成了许多智能设备,像我们的气象站、土壤检测站、智能灌溉跟田间苗情,这些智能设备就像我们的“千里眼”或者“顺风耳”。

王吉祥所说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就是眼前这块数字大屏在农田里的“触角” 。记者注意到, 通过遥感卫星、气象监测、害虫预警等物联网技术,每时每刻都能实现实时智能识别和精准调控,确保作物生长环境达到最佳状态

智慧平台迅速整合信息,第一时间形成预警信息和服务提示,发送到种粮农民的手机上。

“新农具”助力夜间劳作 生产效率大提升

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中国农民最真实的写照。而现在有了一系列科技感满满的“新农具”后,农业生产可以跨越白昼和夜晚,生产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一起去夜晚的田间看看。

星光点点,万籁俱寂,整个村子已然“入眠”,但入侵农田的害虫们这个时候却活跃起来。在田间地头,一缕灯光格外醒目,诱虫灯开启作业模式,深夜稻田“捉虫”上演。

田间害虫进入的一瞬间,也就触发了诱虫灯内置摄像头与无线网卡,害虫图像和视频同步上传到基地智慧平台中。经过数字比对和精准分析,庆丰村种粮大户,同时也是溧阳优质稻米产业农合联的带头人王林松拿到了“药方”,马上就开启了田间飞防作业。

算完这笔节能效率账,王林松说这背后还有一笔节肥减药账。 万亩示范方从平整土地、选种育秧之初,集纳采用了秸秆深翻还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栽培等多项先进技术 。而且很多科学种地的小窍门和小心思,都用到了“看不见的地方”。

汇聚年轻创新力 种地效益大不同

从“一方田”到“一块屏”,庆丰村万亩示范方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孵化出一个新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溧阳市优质稻米产业农合联”。

一批以年轻人为主的新农人,正在让更多的创新力汇聚到一方田里。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 在庆丰村稻香文化馆的产学研基地,我们不但能看到数字大田的样子,还能吃到田里产出米的滋味好不好吃,这个活交给了我们来自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科研团队的小伙伴们。

记者吃到这盘米饭来自庆丰村去年的好收成,而在扬州大学这个科研团队看来,这是“一方田”里优良品种的“三好学生”,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一个新名词——食味值。

中国工程院张洪程院士科研团队 扬州大学研究生葛语桐: 我们的实验更要求产质效协同,产量品质还有效益要协同发展,比如说食味值。

记者: 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叫食味值?

葛语桐: 有一个专门的食味仪器,通过硬度、黏度、平衡度综合打分。

庆丰村多水环绕气温适宜,水稻生育期每天日照时间平均长达13小时,也有肥沃黑土地。村委先后组织了好几轮种植大户承包,但由于以前田块零散,产业上下游割裂,大户没怎么赚到钱,先后都退出了。

这时候,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供销社伸出了橄榄枝。按照承包地所有权不变、经营权连片的原则,通过村集体担保,600多块分散的土地流转到了“溧阳市供销社优质稻米产业农合联”名下,这为丰产方解决“统”的问题打下了基础。

记者在万亩示范方核心区注意到了这样一个区域,200亩的地块一眼望去,有几十个水稻新品种正在“同台比拼、同台竞技”。而让这些新品种不断落地生根的关键,正是“农合联”连接了更多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农合联”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在一方田就地转化,科技成果农民“肉眼可见”。另外, 通过统一供种、飞防、收购等五统一社会化服务,大大压缩了中间环节,让种地效益“触手可得”

农业生产“三个变化”背后的“三个增”

一方田的“三个变化”背后体现出的是“三个增” 。截至2023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这个数字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在不断增加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亿亩。

从各地实践看,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一般能提高10%到20%的产能,也就是100公斤左右的产能。

保障产能增加 ,今年,国家又大幅度提高高标准农田的投入标准。

第三个“增”是收入 ,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实际增长6.6%,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1个百分点。

从一方田到一块屏,是农田和科技的“双向奔赴”,种粮农民和科研团队的“相互成就”。科技赋能农业,让种地更轻松,也让示范田不断焕新,迸发出更多活力。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朱继华 梁丽娟 蒋树林 杨滢)


我国粮食生产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6万吨(2821.3亿斤),较2014年增长3.3%。 至此,我国夏粮实现了“十二连丰”。 在进入作物成熟的“芒种”时节后,夏粮全面开镰收割。 占全年粮食产量四分之一左右的夏粮以小麦和早稻为主,是重要的口粮品种。 来自多方的信息显示,在连续十一年增产的辉煌背景下,今年的夏粮继续创造新的纪录。 从宏观而言,播种面积和单产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两大因素。 本年夏粮面积稳中略增,达到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00多万亩。 这背后主要源于种植结构的调整,譬如黄淮海地区减棉扩麦,长江流域减油(油菜)扩麦。 从单产角度观察, 构成小麦单产的三大要素呈现“两增一减”的特点,即亩穗数增加,穗粒数略增,千粒重略减。 总体评估,单产会继续提升。 展望全年粮食生产形势, 只要夏秋季节主要产粮区不发生大面积的严重干旱,今年全国粮食将继续保持增产的势头。 连续多年的增产也在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起点,未来中国粮食产量每上一个台阶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十二连增”之后,中国粮食生产继续稳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艰难”的因素约束,这包括资源环境瓶颈、支持政策效应递减、劳动力成本提升等。 天时地利人和促夏粮丰产作为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的产业,粮食丰歉常常要看“老天”的脸色,回首夏粮播种的历程,北方小麦的主产区基本上风调雨顺,为近年来气象条件较好的一年。 夏粮的主要产区东北、华北自去年麦播以来,小麦生育期的重要节点基本都伴随降水过程。 尽管3月份出现了“倒春寒”天气,但降温幅度不大,降温持续时间不长,小麦基本未遭受晚霜冻害。 4月份,北方冬麦区多次出现大范围降雨,增加了田间湿度,这有利于小麦的迅速灌浆,形成大穗多粒,直接促进了粮食单产的提高。 老天帮忙只是外部有利因素,更重要的增产动力来自于科技的支撑。 通过面积、单产、总产三组数据的对比发现,过去10年,在播种面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总产增加的动力主要源于单产的提高。 单产的变化,是品种更新、种植技术和生产投入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品种的贡献率要占到一半以上。 从全国范围观察,品种结构优化的速度也在提升。 2015年,具有籽粒硬质、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强、延伸性好等优点的强筋小麦的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同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 秋粮前景乐观夏粮丰产在望,秋粮前景亦有多重利好条件,抛开政策支持、科技提高等常规因素外,今年秋粮增产前景乐观还有一些特殊背景。 其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利于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从而促进粮食增产。 从第一季度观察,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粮食大省吉林在全省多个县区的调查显示,国产尿素价格下降了8%,国产氯化钾价格下降了6%,农用柴油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超过了20%,在玉米、水稻市场价格微涨的条件下,农资价格的下降有利于提高种粮的效益。 其二,种植结构变动可以进一步提升粮食总产。 3月份,中国棉花协会、中棉所和中储粮三大机构分别对产棉区农户种植意向的调查结果分析,今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将比去年减少20%左右,减少的大部分棉田将用于种粮。 今年大豆、油菜籽、甘蔗的种植面积都将减少,稻谷和玉米等高产作物会增加。 以大豆为例,今年种植面积可能减少200万亩左右,相应地将增加玉米等种植面积。 大豆为低产作物,去年大豆亩产为238斤,玉米亩产则达到775斤,如果200万亩大豆改种玉米,全国粮食产量可以增加10亿斤以上。 其三,部分地区将实现恢复性增产。 2014年,中国很多地区发生旱灾,尤其是以东北为主的粮食主产区遭遇多年罕见的旱灾影响,粮食出现减产,辽宁一省粮食产量下降了近90亿斤。 今年东北和内蒙古将同比增产150亿斤左右。 自然灾害仍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关键变量,中国气象局等多个部门对今年汛期的总体预测结论是,本年度汛期气候总体状况偏差,旱涝灾害较2014年偏重。 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可能出现较严重的汛情,华北大部和西北部分地区干旱的可能性较高,做好有效的防灾准备是秋粮生产的首要任务。 连年增产背后的现实危机从2004年开始,中国在粮食增产的高速轨道上一路奔驰,2014年之前的11年,中国每年粮食增产的数量达到320亿斤。 截止到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比2003年增加了3500亿斤以上,相当于3个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 但如此快速稳定的粮食增产速度依然赶不上粮食需求的增加速度,这集中表现于粮食净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和粮食自给率的快速下降。 2003年,中国粮食净进口量为10.6亿斤,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已经变为1798亿斤。 同时,粮食自给率也由99.9%下降到87.1%。 如今,中国每年消耗掉的粮食总量在1.4万亿斤左右,即约7亿吨。 2014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需求简报预测,2014~2015年度,全球粮食贸易量预期3.32亿吨,不到中国需求量的一半。 正是在此背景下,近年,高层一再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并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 但是,在“十二连增”后,中国粮食生产继续稳定发展面临一系列棘手的难题。 一方面,中国粮食生产土地、水等资源环境的约束已接近瓶颈。 由于耕地后备资源数量极少,继续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保持现有农业用水量极为困难。 另一方面,在推动粮食增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农业补贴政策已经逼近红线,而且,随着种粮成本上升、土地流转的推进等因素,这一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 目前,国内对于小麦、玉米等品种补贴已接近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补贴额度8.5%的上限。 继续增加补贴,特别是增加对粮农的各种直接补贴,将受到“黄箱政策”的限制。 即使如此,小麦、玉米和大米的国内均价不仅比国际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国内粮食价格高90%左右,甚至比运到中国口岸,加上运费、保险费和完税后的价格仍然高45%左右。 国内粮价继续上升将受到国际粮价的“封顶”制约,依靠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促使农民增产的办法很难继续执行。 技术集成为农业科技方向在播种面积短期内难有空间的背景下,未来粮食增产,唯有依靠单产的提高,而提高单产的核心武器还是科技支撑。 在中国,科技支撑粮食增产的作用集中体现于粮食万亩高产示范片上,全国4349个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28.3公斤,比所在县市小麦的平均单产高20%以上。 此类示范区通过高产、优质、抗旱优良品种的推广、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种植环节的技术升级,带动粮食的平衡增产。 下一步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粮食生产的功能,关键在于各种高产技术的集成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增产的力量,将育种育苗、深耕深松、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粮食生产全链条技术结合好,实现种、水、土、肥的一体化。 这一方面需要补齐相关农业基础设施的欠账。 譬如,目前18亿亩耕地中,70%左右仍是中低产田,难以应对严重干旱和洪涝灾害。 农业部门要下决心加大投入,力争到2020年建设好8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另一方面,则要在种业创新、耕地地力提升、化学肥料农药减施、高效节水、农田生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治理、气候变化、草原生态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等农业生产的一系列环节中协同攻关。 形势喜人问题也不少“十二连丰”成绩喜人,在连年丰收的同时,我国粮食进口和库存也保持着同步多增态势,去年我国粮食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库存升至近年历史高点。 我国粮食正遭遇产量多、进口多、库存多“三多并存”新课题。 在粮食总量节节攀升的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量也在快速增长。 来自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包括小麦、玉米、大麦在内的谷物及谷物粉1629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0%。 值得注意的是,在粮食产量、进口量“双增”的同时,我国粮食库存总量近年来亦达到历史高位。 过去10年,国内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不到3%,但库存增长率则超过8%。 一些粮食主产区面临巨大的收储压力,部分品种出现了阶段性过剩的情况。 例如,作为国家重要粮仓的黑龙江省,其粮食收购量和政策性粮食收购量在2014年—2015年粮食收购年度再创历史新高,库存大幅增加,安全储粮形势严峻。 “粮食连年丰收是好事,但仓容压力也越来越大。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说,尽管去年加大“危仓老库”改造、加快1000亿斤新建仓容建设,但目前全国可储粮仓容的缺口仍不小。 “一方面粮食在不断增产,但另一方面进口却又不断在增加,最近库存又达到了历史高点。 产量、进口和库存三方面同时增多,已成为中国粮食面临的新问题,亟须关注。 ”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说。 价格倒挂:“三多并存”现象的“谜底”分析人士认为,国内与国外、生产与加工之间的价格倒挂,是我国粮食“三多并存”现象的最终“谜底”,折射出我国农业生产率偏低的现实。 “进口多增,并不是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主要是国内外粮食的巨大价差所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叶兴庆介绍,2004年以来,我国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希望借此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 但随着收购价的逐渐上涨,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跟着水涨船高,然而近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却掉头向下,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日趋明显。 目前国内外价格倒挂趋势已由大豆、玉米等品种向其他粮食品种扩延,相对国际粮食的低价格,国内一些粮食品种价格高出不少,“价格堰塞湖”现象明显。 库存多增的背后,除了储备体制因素外,价格倒挂也是一大重要推手。 在利润的驱动下,许多贸易商、粮食加工企业更愿意采购国外低价粮,相应减少对国内粮食的采购,带来的后果是粮食从地里收上来,不能进入到加工企业中,只好存到粮库里,越积越多。 以三大谷物中产量最大的玉米为例,据业内人士介绍,近一两年来,国外低价大麦、高粱大量涌入,替代玉米成为国内的饲料用粮,“顶”住了国内库存玉米的销售,导致玉米的库存越来越多,已成为目前库存最多的粮食品种。 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数据也印证这一现象,今年6月第一轮临储玉米拍卖已经结束,玉米拍卖投放量吨,实际成交3000吨,成交率仅一成多。 如何走出“三多并存”困局分析人士认为,解决“三多并存”考验,国家一方面要改革现有的粮食收储制度,遏制价格倒挂趋势;另一方面,则应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向现代农业转变。 要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推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减少价格支持政策对市场的扭曲,扭转价格倒挂现象。 应在中央确定的口粮基本自给的基础上,更多地采取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创新农业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耕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措施,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尽管我国农业的播种收机械化率、农业科技贡献率逐年上升,但由于我国农户众多且经营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距离发达农业国仍有较大距离,农业生产的“一条腿长”(谷物单产高)“一条腿短”(劳动生产率低)的“跛腿现象”依然存在。 我国平均一个劳动力只能种7亩左右耕地,然而在机械化耕作背景下,欧洲一个劳动力能种几百亩,美国一个劳动力能种几千亩甚至上万亩,这种差距就是劳动生产率的差距。 粮食丰收 带来哪些“利好”粮食丰收对咱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给你我会带来哪些“利好”?首先,粮食丰收可为社会平稳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今年是厄尔尼诺年,国际上一些粮食主产区因气候异常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毫无疑问,占全年粮食产量四分之一的夏粮的丰收,让大家有丰富主食可选。 其次,粮价被称为“百价之基”,粮食丰收了,有利于物价的稳定,成为物价波动的减震器。 对于农村的朋友来说,家里粮食增长,那咱们的腰包也会随着丰收鼓起来。 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9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 咱百姓去市场购买肉蛋奶,也要感谢充足的粮食供应。 因为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是猪、牛、羊、鸡、鸭、鹅等家畜家禽重要的饲料来源。 咱百姓每天食用的食用油也与粮食丰收密切相关。 大豆除了能做豆浆、豆腐等各种豆制品,榨油也是它的重要用途之一。 还有玉米,不仅能填饱大家的肚子,它的胚芽还能够制作食用油。 粮食丰收,为丰富大家的米袋子、菜篮子又立一功。 中国农业实现4个“50%跨越”中国农业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其中四个关键性指标均实现了“50%跨越”。 第一个跨越:养殖业规模化比重超过50%。 近年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涌现壮大,打破了过去“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格局,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发展趋势。 第二个跨越:农业机械化率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50%。 2014年我国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1%,传统的人力、畜力正日益被机械取代,农业增长从拼资源、拼投入转向拼科技、拼研发。 第三个跨越:农产品加工率超过50%。 粮油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近年来步入了两位数增长的快车道。 第四个跨越:非农收入超过50%。 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更多地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占比已经超过50%。 限制中国粮食生产因素分析一是谷贱伤农。 农民种地成本高,而价格低廉。 以山东农村种植小麦玉米为例,化肥、农药、除草剂、机耕、浇水、收获、种子等种地成本每亩580元,山东中产田小麦玉米大约都是800-900斤/亩,价格1.1-1.2元/斤,按照最理想的价格计算,每亩全年净收入只有1580元(两季,不计人工)。 如遇天旱、化肥、农药、地膜涨价,收入只有500-600元。 种两季只收一季,远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挣得多。 二是地力下降。 由于种地不挣钱,农民就不好好伺候土地。 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被无情抛弃,转而依赖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造成地力严重下降。 三是耕地撂荒,种植面积无法保证。 由于粮食便宜,即使产量提高,也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 聪明的江南农民已经让土地撂荒,够自己吃就行,没有心思为城里人生产粮食。

怎样看河流径流量示意图?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 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 第二,地域性。 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 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 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 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 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 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 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 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 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 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 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 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 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 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 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 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 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 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 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属矿产 人们 主食 传统 交通 工具 运动 项目 北方地区 小麦 花生 甜菜 苹果 梨 煤、石油 铁 面食 马车 滑冰 滑雪 南方地区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 香蕉 水力 有色金属 大米 船 游泳 赛龙舟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 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 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 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 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形成都是以地理位置为主要因素的,有些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是其他因素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区域。 其特殊就在于这里的海拔高。 大家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较高的海拔,给这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低温和强日照,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 图解:由于“地高”导致气候寒冷,使青藏高原雪峰连绵,积雪冰川广布,成为大江和大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寒冷,这里以耐寒的草甸草原为主;农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的畜牧业为特色;高原上广泛分布的三大牲畜是耐寒和耐缺氧的藏绵羊、藏山羊和藏牦牛;由于气候恶劣,这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交通运输也比较落后;但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奇异的雪域高原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和科研基地。 四、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 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 的确,教材中有许多的地名、数据、物产,要把它们记住确实很不容易。 这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标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可记可不记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如何记得又快又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 其实,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复习,一周至10天左右再复习一遍,两个月内再复习一遍,这对巩固记忆非常有效。 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不是也正好和老师、学校安排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周期是相吻合、相一致的。 2.调动感官,增强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由多种感官(眼看、耳听、口诵、手写、脑想)参加的学习活动,其记忆效果最好。 这些感官是眼、耳、口、手、脑。 在学习中,应当尽可能多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和做一做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就是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读图时,不仅仅是观察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用彩色笔进行勾画涂抹。 在“非洲气候带分布图”上就可以将热带沙漠气候区用红笔涂色,将热带草原气候区用黄笔涂色,将热带雨林气候区用绿笔涂色等。 又如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将>1600毫米、1600~800毫米、800~400毫米、400~200毫米和200~50毫米的不同降水的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关于非洲气候分布特征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 这样记忆肯定是深刻的。 3.适当联想,趣味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除了进行重复记忆、感观记忆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联想、理解增强记忆。 比如,将一些内在联系并不紧密的地理事物编成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或句子,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如南亚所包括的八个国家: 南亚八国家,海上斯与马, 内陆锡尼不,临海孟印巴。 在学习中国政区图,记忆我国省区轮廓时,同学们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形象地记忆,把黑龙江形象地看成一只美丽的天鹅,广东像一头大象的头部,而台湾省又像一叶正在驶向祖国怀抱的小舟……等等,这样记忆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此外,在学习地理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和领会知识,加强记忆。 例如:对于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电视、画报中不同肤色人们的观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他们的肤色、头发、面部等特征。 其它的象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等内容,我们不要去死记,而是依据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去理解地记忆。 4.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 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 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 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 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5.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你在学习或复习长江和黄河时,也象我们设计一个表格进行比较的话,肯定有助于你的记忆。 例:长江、黄河水文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的比较 河流名称 长度 流域 水系特征 流经省区 注入海洋 流量 汛期 冰期 开发利用 长江 黄河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天象观测。 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 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 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银河?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再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 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 气温观测:首先,设计一个表格,确定观测的时间,然后将自己在这些时间测得的气温记录下来。 观测时间 2时 8时 14时 20时 气温(℃) 日平均 气温 分析测得的气温值:气温的日变化有什么特点?日平均气温是多少?为什么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正午?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最低值是出现在子夜吗?你所测得的气温与气象台播报的一致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观测结果?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 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服饰:西藏居民习惯穿藏胞 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还有,日本人爱吃鱼;中东的一些国家把旅馆建在了屋顶上;东非高原上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等,这些都有着地理方面的原因。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谚语: 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 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如成语: 滴水穿石——流水的侵蚀作用 飞沙走石——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 沧海桑田——地壳是不断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我国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诗句与地理有关。 反映长江三峡湍湍急流、水位落差很大: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东流的地理现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城市人口稠密集中,农村人口稀少分散: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也有许多与地理关系密切。 冬至、夏至——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最低或最高的一天 春分、秋分——分别是全球昼夜等分的两天。 5月21日是小满,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它反映了河流汛期与节气的关系。 这一节气预示着我国的河流特别是南方河流开始进入汛期。 6月8日是芒种,这一节气正好是我国北方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的最佳时节。 世界各地和我国发生的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也有着一定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原因的。 伊拉克战争时机的选择:3月开战,5月战事基本结束(6月之后热带沙漠地区进入非常炎热的季节,生活在温带的美军和英军很难适应在高温条件下的战斗——强调其中的地理原因) 日本、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的地震:5月中下旬,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 这么频繁的地震?(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特殊的长假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各种媒体,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的时间增多了。 各种媒体中,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如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栏目如《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例一:将下列节气按时间早晚的顺序排列:寒食、重阳、端午、元霄、春节、中秋和清明节 例二:“柴达木”在少数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是: A.沙漠 B.盆地 C.盐泽 D.石油 这两道题目就是在我们在近期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的。 在观看这些栏目时候,除了娱乐,还要与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地理知识来解释栏目中介绍的一些现象。 3.活动与探究 这个长假,同学们还可以补做一下平时学习中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以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 比如: 1.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 通过这个制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经线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分布规律,将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巩固。 2.绘制家庭的平面图,学会自己设计图例、标明注记,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 3.通过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深入了解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基础设施,与你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设施有哪些,你认为哪些设施在设计、布局和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还应该增设哪些新的设施?等等。 并把你的设想和建议与小区的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4.体验生活中辩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农村的房屋一般座北朝南,北方城市的楼房主卧室一般位于南面)。 5.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 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地理大事以及学习地理的心得和体会等编辑起来,出一期以地理为主题的小报。 等到开学后,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6.乡土地理调查 我们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熟悉家乡的一切。 利用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开展地理活动,开展一些地理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既帮助我们了解家乡,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使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许多地理调查活动。 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塑料袋使用和废弃情况调查、家乡人口流动情况调查、家乡环境情况调查等等。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 学好地理,必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只有平时注意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把握地理现象发展的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有关的地理知识。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是时刻变化的、也是生动有趣的。 只有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身边的地理现象中去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地理知识学懂学通,活学活用。 回答者:O型血男孩 - 首席运营官 十三级 11-21 23:35我来评论>>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50% (0) 相关内容•学好文科地理 •我现在刚读高二,学的是地理专业的,不知道怎 么入门... •如何学好地理专业 •怎样学好地理? •我现在高二了。 学文的,地理怎么学好啊 ? 查看同主题问题:高二 学生 地理其他回答共 7 条 买5年高考三年模拟来做,上课听讲… 回答者: kevsoso - 试用期 一级 11-21 23:35要做到手中无图,心中有图! 没事的时候要不时的总翻翻地图,老看它就有感觉了,这叫图感!! 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方要牢记!!! 回答者: 爱我还是爱自己 - 江湖新秀 五级 11-21 23:37重要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一看到图就默念,多看几次,熟练就行了~ 我以前学文科的,这招很管用. 回答者: 凌晨五点的风 - 千总 五级 11-21 23:41给你说实话,我不知道地理还有什么学习的好方法,我学地理就是随便看看,从来不会把它当成一门重要的课程来看。 但考试也是在80以上。 我觉得地理是最简单的,次之是 化学,当然因人而异。 回答者: Eking2000 - 经理 四级 11-21 23:48该背的知识点就得背! 但是题也要跟上~~ 慢慢的,就会把所背的知识点或地图活用在习题之中~~ 我原来地理就30多分,1个月了,我靠背,但不是死记硬背,地理现在已经60多分了~~ 现在是高二,还赶趟,相信你妹妹一定会坚持到最后,把成绩提高的!! 回答者: 断大仙er_ - 助理 二级 11-25 22:59您要有对地图的敏感性,闲暇的时候还是要多看看地图册,常言道“熟能生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是要我们死读书而是要在读书的时候找到技巧。 地形分布。 气候类型,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多看,看得多了想不记得都难 再来就是上课一定要记得老师分析问题是的方法,方法很重要的。 一定要理解再做题

农业经济连续两个季度温和回升,你怎么看?

农牧业形势检测预警信息数据显示,,农业经济发展竞争力指数为101.6,比二季度升高0.3点,持续2个一季度回暖;农业经济发展预警信息指数值为90.0,比二季度低6.7点,再次在表明一切正常的“信号灯区”运作。

形势剖析的结果显示,农业提高再次加速,全国各地秋粮已进到获得高峰时段,2021年仍有希望得到 好兆头;受土豆及猪肉的价格下降的危害,农业产品生产制造价钱上涨幅度显著下降;农产品价格的下降,造成 自由职业收益及终端设备食品类零售提高不一样水平变缓;农业产品出入口持续保持柔和提高趋势,占出入口市场份额很大的水海鲜产品及其蔬菜出口提高再次加速。

农业经济发展形势检测预警信息数据显示,三季度,农业经济发展竞争力指数(下称农经竞争力指数)为101.6,比二季度升高0.3点,持续2个一季度回暖;农业经济发展预警信息指数值(下称农经预警信息指数值)为90.0,比二季度低6.7点,再次在表明一切正常的“信号灯区”运作。

组成农经竞争力指数的6个指标值中,与二季度对比,除自由职业收益提高略变缓以外,农业、农业产品出入口、农牧业项目投资、农业和林业水财政收支和农牧业劳动效率增长速度均不一样水平升高。

进一步去除随机因素后,农经竞争力指数(农村经济竞争力指数走势图表中的深蓝色曲线图)比未去除随机因素的指数低0.2点,且再次呈下滑行情。

三季度,农经预警信息指数值为90.0,比二季度降低6.7点,再次在表明一切正常的“信号灯区”运作。

在组成农经预警信息指数值的10个指标值中,坐落于“信号灯区”的有5个指标值,各自为第一产业增长值、农村百姓平均运营净利润、农业产品生产制造物价指数、农牧业生产要素物价指数(反转)和农业和林业水财政收支;坐落于“鸡店”的有1个指标值,为猪料比;坐落于“浅蓝色灯区”的有3个指标值,为农林牧副渔固资项目投资、农业产品出口值和粮油零售额;坐落于“蓝灯区”的有1个指标值,为谷类及产品进

从号灯变化状况看来,三季度,在10个检测预警信息指标值中,谷类及产品进出口额由“浅蓝色灯”降为“蓝灯”,粮油食品、食品类零售额由“信号灯”降为“浅蓝色灯”,其他8个检测预警信息指标值号灯不会改变。 以上结果显示,农产品价格降低造成的零售提高变缓及其谷类等粮食作物进口的降低是三季度农牧业预警信息指数值降低的根本原因。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5078.html
高学历拼不过高技能 就业内卷下 票房破2亿 逆行人生
吉林长春涉事公园回应 画上去的 真的在库房里 水域旁救生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