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俄乌这场开局高潮,中间冗长的烂仗已经打了两年半了,在战争打了如此之久之后,经历过基辅城下“释放善意”、哈尔科夫“重新集结”、赫尔松大撤退、普里戈任兵变等诸多脸面无光的失败与闹剧之后,俄罗斯联邦的国防及军工系统,终于学会了如何应对现代化战争。
▲俄罗斯空天军给老炸弹加装的焊接版制导组件,虽然粗糙,精度也不如西方产品,但是装药量大,也能有效毁伤乌军工事
俄空天军开始成批量地给老式炸弹加装精确制导滑翔改件,大力支援地面部队的进攻;俄无人机部队的数量大大增加,开始在战线前后有效搜索乌军的远程炮兵系统,打破了“海玛斯”火箭炮的不败神话;俄地面部队也终于批量上线了被戏称为“滴滴打炮”的初级信息化系统,开始有效发挥自身的火力和兵力优势……
▲俄罗斯炮兵准备发射的“红土地”制导炮弹
靠着这些技术进步,以及大量扩军后普通士兵的流血牺牲,在漫长的乌东战线上,俄军终于转入了顺风轨道,接连打下了阿夫迪夫卡等重要防御节点,一路逼近了红军村……然而,就在网友们觉得“俄联邦又行了”的时候,俄乌战场再度给我们整了个大活。
8月初,乌军秘密在边界上进行大规模集结,然后一举发动进攻,撕开了俄罗斯本土库尔斯克州的边界防线,松懈已久的俄边防部队,猝不及防,招架不住纷纷开始撤退,一些来不及撤离的排级防御点/边防站遭到乌军主力围困,上演了很久没有发生过的数十名俄军一起投降的画面……
▲俄罗斯投降的边防军
更有甚者,一支大约由15辆卡车组成的,满载增援部队的俄方车队,在公路上遭到了乌军“海玛斯”火箭炮所发射的远程精确火箭弹的精准覆盖。
▲俄军遭遇远程精打之后的死亡车队
整个车队里的俄军士兵,惨遭“钢雨”杀伤,绝大部分人瞬间便被打成了筛子,画面曝光之后,许多网民不禁哗然,这一切和之前的“哈尔科夫大反攻”竟能如此相像?难到说俄军又要上演一波拉跨表现?
卧龙凤雏,互相送菜
就在俄军被突如其来的几波打击,搞得灰头土脸之时,得了便宜的乌军也因为自己的得意忘形而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就在海玛斯火箭炮团灭俄军增援车队之后不久,乌军一个由7辆步兵战车组成的机步连和一个由11辆轻型轮式战车组成的轻机械化连,便先后在不同方向撞进了车臣阿赫玛特特种部队和俄海军步兵第810旅组织的伏击圈里,惨遭团灭。
▲被俄军BTR-82A伏击的乌军BTR-4E
▲贸然冲进伏击圈里的乌军轻机械化连
从战地流出的视频画面来看,这两个连都是在行军状态下撞进了俄军由多兵种组织的火力网里,惨遭干净利落得消灭。
而乌军提供支援的海玛斯火箭炮,也先后被俄军消灭了4辆,另加一辆M270。(俄军放出了5辆发射车被摧毁的视频,其中3辆是证据清晰,另外两辆由于是在高空用热成像视角拍摄的所以不能完全确认)
▲被摧毁的海玛斯
一些冲过头的突击小组,在经历过初期浑水摸鱼式的成功之后,也被反应过来的俄军歼灭了一些。
▲装有扫雷装置的,被俄军摧毁的美制斯特赖克装甲车
现在,虽然乌军仍然在库尔斯克方向继续增加占领了一些俄罗斯人的村庄和定居点,也终于拿下了苏贾镇,但双方的战线开始大体稳固,已经基本进入了拉锯状态,开始对峙。
俄乌双方表现出了怎样的新特点?
在乌东战场沉寂许久之后的这场大戏里,俄乌双方表现出了怎样的新特点呢?本部分我们就简要来盘点一下,先说俄军:
俄军在本阶段交战当中,表现出的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战略侦察能力的低下,或者说,高层领导对高价值情报的疏忽与麻痹。
在库尔斯克战役(第二次)刚刚开始的时候,俄军系统初步宣称的进攻规模“仅仅为乌军300人左右”,定义为一次以往曾发生过的“袭扰式袭击”。
▲俄罗斯国防部早期关于第二次库尔斯克战役的通报
随着战事的变化,这一数字被急剧扩大为“1000人左右”,而随后的交火烈度表明,俄军对乌军规模的前几次评估,显然都并不正确。目前乌军在俄境内部署的总兵力,实际上应该为1万2千人左右。
这表明,俄军的战略侦察体系或者说情报研判体系,对乌军近在咫尺的大规模集结确实没能做出及时有效的预警和应对,错失了在第一时间予集结待命中的乌军以重大杀伤的机会。并且直接导致了乌军目前夺占俄70+定居点,控制近千平方公里的恶劣政治后果。
除了战略侦察/研判能力的缺失以外,俄空天军在基地保卫工作上,仍有大量的缺口需要填补,在第二次库尔斯克战役开始之前,乌军使用远程无人机集群战术,对俄军境内的一些重要机场实施了密集打击。在这些打击当中,俄军一些机场的弹药库,被夷为平地,宝贵的SU-34战斗轰炸机,也受爆炸波及,被炸成了翻躺在机场上的“咸鱼”。
▲被摧毁的SU34
根据俄罗斯空天军背景的电报频道的说法,俄军机场的保卫措施仍然薄弱,有些只有两辆铠甲近防系统进行保卫,来袭的无人机一多,俄军保卫人员就只能祈祷小飞机炸不准了……还有,有些机场工作人员的待遇十分差劲,仗打了两年多了,一些关键工程技术人员居然还是只有简易工棚可住……十分令人无语。
说完了缺点,再来看看优点,俄军在此轮交战当中,相比于曾经的哈尔科夫反击战时期的狼狈,可以说进步地非常明显,俄军的许多单位在友军车队被海玛斯火箭炮覆盖之后,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采取加大车距,加快车速,隐蔽机动等办法,仍然赶到了预定地点设伏阻击,既完成了任务,又没有贸然反击导致无谓的伤亡与损失。
可以说,俄军的一些基层部队,已经适应了在敌军高技术兵器的威胁下进行作战。而俄军在技术兵器上的一些革新,也能在此次战役当中见到。
▲俄军新式自杀无人机的画面明显有了升级
在之前提到的,俄军对乌军步兵战车连进行伏击的战例当中,俄军就展示了一种新式的线控自杀无人机,这些无人机靠光纤进行信号传输,画质稳定不受干扰,在特定的战场(平坦缺少高架电线等障碍物)环境下有极高的作战效能,虽然之前在战场上也曾发现过这一型号的试验版本,但这还是首次见到其进行成规模运用。
▲线控自杀机
说完了俄军再来看看乌军,也是先说缺点。
首先就是进攻准备的不充足,在2年半之前俄军进攻乌克兰的时候,俄军高层为了达成进攻的突然性,而采取了极端的保密措施,许多参战部队都是在临开战之前几个小时内才得到具体的作战命令,这导致许多俄军车组在进了乌克兰境内之后不久,就发生了没油、抛锚、迷路的事件,而在本轮乌军进攻的过程当中, 也产生了一模一样的困境。
乌军为了袭击的突然性,也采取了类似的保密措施,只集结部队,做一些物质准备,但是不告诉基层官兵的最终目的,这让一些乌军的突击小组,在进入俄境内之后,也懵圈,以至于刚一脱离主力部队,就乱窜,很快没油导致无法机动被俄方武装歼灭,只能说俄乌双方不愧为斯拉夫兄弟,整烂活的技术都是一流的。
▲被打翻的乌军装甲车
其次,对在俄境内进行攻坚作战的准备不足,在曾经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当中,乌军在本土作战,有大量“线人”引路,有西方援助的新锐兵器,借助这些有利条件,乌军成功远程炸崩了机动路上的俄军,知晓了俄军各部的基本动向,而在这次对俄进攻当中,乌军大概率产生了路径依赖的心理,觉得可以在第一时间再次给俄军造成惊慌失措的效果。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已经在残酷的战火中用鲜血交了大量学费的俄军,学精了,也镇定了,他们虽然没能在第一时间赶走乌军,但也在乌军赶到重要目标之前,建立了稳固的防线,避免了更严重的重大战略失误。
▲俄军有数辆坦克,在库尔斯克地区因撤退不及被乌军缴获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乌军的亮点,在本次作战当中,乌军在电子战和防空战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俄军在适应战争,乌军也在适应战争,尽管他们的战争资源更少。
面对已经适应了现代化打法的俄罗斯空天军,乌军集中防空兵器,在库尔斯克靠近乌方的地区,建立了一定范围内的防空网络,尽管在这一过程当中, 乌军也损失了一些防空兵器(被摧毁了一个爱国者导弹连、两辆山毛榉和一辆通古斯卡),但是,大体上成功遏制了俄空天军肆无忌惮式的大当量航弹的空袭。
▲俄方群组发布的,俄空天军高级军官的阵亡消息
并且成功击落了俄军以卡52武装直升机为代表的一系列赶来救火的反击飞机。
▲燃烧的卡52
除了在局部地区抗衡空天军以外,乌克兰的航空兵,也再度活跃了起来,乌航空兵战机在挂载了美、法援助的精确制导炸弹之后,向库尔斯克地区的俄军指挥部等重要目标,发动了空中打击行动,取得了一些战果(当然也付出了至少一架米格29被俄军S400防空系统击落的代价)。
▲乌军战机投掷美制精确制导炸弹攻击俄军
对俄军来说,这些情况都表明,他们仍然将面临长期苦战,他们敌人并没有到达油尽灯枯的地步。
长期影响
如果仅从战线角度来讲,第二次库尔斯克战役截至目前的影响其实并不大,无非是双方又增加了一个新方向的血肉磨坊,但是从政治影响来说,这是非常巨大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事实上造成了东西方冲突的进一步升级,在之前的战斗当中, 西方国家一直在“自我设限”,它们不允许乌克兰大规模使用自己援助的武器进攻俄本土,俄罗斯也对此多次警告,然而此战之后,这条红线荡然无存了。
▲俄库尔斯克境内的重要桥梁被摧毁
在此之前,俄军在保卫本土时,需要面对的大部分还是一些乌自制的小飞机而已,高性能的防空兵器大部分可以集中部署在战区里,然而以后俄本土就不得不面对先进导弹与战机的频繁越境空袭了,那些之前在俄境内依靠国境线“政治保护”而免遭高性能北约武器打击的重要机场、车站、兵工厂,之后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北约空军会冒充乌军F16参战吗?之后谁也说不好
其次,这大大折损了俄联邦作为一个五常国家的颜面,对于这个星球上的最广大普通人而言,具体的战略战术,兵器对抗他们是不懂的,他们往往只看新闻说什么,甚至于只看新闻标题!
▲乌军在俄境内宣示占领
单是一条“乌军打进俄本土!”的新闻标题,就足以让俄国的普通人产生非常大的不满情绪,俄罗斯总统普京之所以多次召开电视直播的紧急会议,问责国防部,部署反击措施,就是出于这个安抚民心的作用。
▲俄高层密集开会部署局势
为了挽回在库尔斯克方向上的政治失分,俄军必然要拿出诚意,打下一些大战果才可以,这也是为什么俄军最近明显加快了在顿巴斯方向的进攻步伐,俄军不想被打乱部署,想在其他方向做出成绩。总之,此战之后这场“俄乌特别军事互动”又将世界推向了新的动荡层级。
启示:千万不要拿刻板印象看待你的敌人,一刻也不行
这场俄乌之间的大血战,已经打了两年半了,要说具体的战术和装备启发,可以说洋洋洒洒三天也说不完,但这其中最精炼的一条无疑是:不要拿刻板印象看待你的敌人,一刻也不行!
战争初期,俄军视乌,是乌合之众,结果大意轻敌,错失速胜的机会;乌军和北约,在刚刚尝到一点技术装备的甜头之后,就觉得俄军会一直被动挨打下去,觉得俄军不会进步,结果等来了粗糙但是管用的俄式现代化战争;俄军刚一顺风,就觉得自己能按部就班地碾碎乌军,立刻就遭到了本土被攻的“现世报”惩罚……
那么,我们呢,面对那些我们素来看不上的对手,我们能做到不按刻板印象看人,及时应对他们的进步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介,别太长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 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 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 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 。 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 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 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 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 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 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 同时,开始入侵挪威。 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 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 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 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 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 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 5月28日,比军投降。 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 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 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 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 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 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 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 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 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 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 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 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 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 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 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 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 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 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 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 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 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 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 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 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 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 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 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 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 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 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 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 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 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 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 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 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 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 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 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 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 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 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 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 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 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 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 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 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 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 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 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 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 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 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 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 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 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 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 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 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 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 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 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 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 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 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 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 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 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 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 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役:苏联卫国战争:第一阶段:莫斯科保卫战 第二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三阶段:库尔斯克坦克战欧洲和北非战场 突尼斯会战 大西洋战役 敦刻尔克大撤退 不列颠之战 诺曼底登陆 阿登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后,让德军恢复进攻能力的要点是什么?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希特勒在苏联进行的一场豪赌,双方投入了数百万兵力,打了个半年之久,苏军损失了100多万兵力,德军也损失了几十万人。
数字表面上看,苏军牺牲更多,希特勒似乎赌赢了,但其实是一败涂地,因为德军损失了苏联战场四分之一兵力,苏军损失再大,他们的兵员却看上去用之不竭。
所以连德军指挥官也承认,斯大林格勒战役让德军成了打断脊梁骨的狼,失去了吃人的能力。
因此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是希特勒命运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胜利天平开始向苏联倾斜。 但当时希特勒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的,因为他手里还有牌可打,所以就在5个月之后发动了库尔斯克战役,再次下了更大的赌注,想挽回败局。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问,德军指挥官不是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德军元气大伤吗?他们怎么会这么短的时间内又恢复了元气呢?
德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又集中了百万兵力进行库尔斯克大会战,首先是归功于德国国内强大的动员能力。
德国那个万能的宣传戈部长开动宣讲机器,对德国人进行声嘶力竭的宣传,说德国在前线打了大胜仗,苏联人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再加把劲,就可以实现全部战略目标了。 不然的话就会前功尽弃,德国也会面临亡国的危险。
于是德国民众再一次被蛊惑,争先恐后报名参军上前线。 连希特勒都难以置信,很快就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走上了战场。 1943年5月为止,纳粹德军竟然又征召到了210万士兵和110万支前人员。
这样一来德军在1942年战场上的损失很快就得到弥补,德军又像打了鸡血一样振作、癫狂起来,为希特勒的下一场豪赌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德国人有宣布对战略物资加强管制,勒令德国的工厂和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无条件为前线军队服务。
不配合的,一律进行停产整顿,情节严重的,没收财产。 在此之前,德国的企业和工厂一直唯利是图,不顾一切赚钱。 德国的重工业仅有三分之一的工厂为军队服务,当然国家是付给报酬的,但那些报酬跟那些生产非军工产品的企业比,利润显然要低了许多。
后来希特勒任命施佩尔担任军备部长,德国进入了施佩尔时代。 为了更快为下一次大战做准备,希特勒又任命施佩尔担任了中央计划局领导,德国企业才真正进入了战时生产状态,军备生产能力翻倍提高,经济潜力也得到发掘,为库尔斯克战役的打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边施佩尔甩开膀子为军事装备的生产玩命,那边古德里安将军也结束了休眠,走出了自己的蜗居,奋不顾身开始了组建德军装甲部队。 在他的努力下,德军的装甲部队很快就焕然一新,全部换装,一大批新式坦克奔赴前线。 半年之间,就有4000多辆新式坦克投放到苏德战场。
在当时的德国可以说是四管齐下:
一,进行国内总动员,采取欺骗手段掀起战争狂热,让德国青年踊跃上前线当炮灰。
二、宣布进入战时体制,让德国企业夜以继日加紧生产战略物资。
三、迅速组建装甲部队,提高装甲集群的战斗力。
四、希特勒调动自己的王牌部队到前线去,骷髅师和党卫军其它德军精锐悉数赤膊上阵。 其它战场上的精锐部队也向库尔斯克前线集结。 摆开阵势要给斯大林决一死战。
可是,希特勒也明白,再多的军队,再多的坦克也无力挽救德军灭亡的命运。 因为唯一的大型油库,德国在罗马尼亚的炼油厂、油田和输油管道被美军空袭了几个月,已经变为一片废墟。
斯大林格勒战役吃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吃亏在了没有燃油上,要不然也不会败得那么惨。 所以说,希特勒发动库尔斯克战役心里也没谱,那些前线指挥官也不看好这场豪赌。 准确地说,希特勒气数已尽,纳粹已经行将就木,库尔斯克战役是回光返照。 尽管此战纳粹投入近百万兵力,90余万人,上万门火炮,两千多架飞机,但还是输了。
其实这场战役跟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样,德国是虽胜犹败。
仅看纸面数字,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损失兵力70万多人,苏军损失180万。 德军损失飞机才900架,但苏军损失3000架。 德军损失坦克不到一千辆,苏军损失坦克近7000辆。
但美国对苏的援助无穷无尽,苏联的兵员取之不竭,而德国人后勤供应已经捉襟见肘,兵员已经面临枯竭。
在库尔斯克战役惨败后,希特勒再没有赌博的本钱,失去了战场的主动,希特勒真的成了秋后的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