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今年,北京的“1+3项目”尤为火爆。很多家长看中可以在初三提前定高中,但亲身经历的家长却更为淡定——参与“1+3项目”并不等于一劳永逸,要考虑的东西甚至比备战中考更多。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这两年,中考越来越重要了,家长感受到的压力也着实重了。
此前,外滩君曾在《选择中本贯通,上海中产家庭开始了一场教育实验》中报道过上海家长选择中本贯通项目的心路历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孩子不必去中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地卷高中,再卷高考。
而在北京,除了贯通项目,从2016年开始,还有一项颇有特色的“1+3项目”,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条新的升学渠道。
,顾名思义,指的是 学生在初二年级结束后进入“1+3”人才培养实验学校,在实验学校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学习。 其中,最吸引家长的点,莫过于不需要通过中考定高中,而是可以直接在初三就定下高中,就读四年。
明年,北京中考将迎来改革,总分由670分降至510分。加之今年“1+3项目”规模比往年扩展了许多。这个升学渠道今年在家长圈中火爆异常。
当然,家长的顾虑也一直相伴, 比如“1+3项目”真的可以“免中考”吗?是不是不适合拔尖学生?会不会太早为孩子定下了未来?……
已有8年历史的“1+3项目”到底是什么体验?亲身经历过的家长又怎样看待这个选择呢?
“1+3项目”由“试验”改为“实验”
进一步拓宽了孩子的升学渠道
南方,一位来自海淀区的家长,分享了她选择“1+3项目”的心路历程。她表示,选择这一项目主要出于三个原因:
一是她家孩子25年中考,恰逢北京中考改革,备考中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很难向头部学校冲刺;
二是目睹24届中考生和家长的备考艰辛和竞争的激烈,对孩子和家长都造成极大的消耗;
三是今年迎来“1+3项目”,从试验改为实验,海淀区招生学校多达22所,不乏一些心仪学校。
在北京,中考“一分千人”不是夸张,中考总分降低,家长感受到的是更大的压力。
之前和外滩君分享过北京中考转轨的鹿妈就提到过,为了冲刺中考,额外补习并不少见。但是, 孩子为了提高5分,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实在太多 ,这也是为什么她最终没有让女儿额外补习。
南方的孩子就读于海淀区的一所普通初中,初一时就通过同学了解本校有“1+3项目”直升高中。今年,她的孩子也通过1+3项目报名筛选和考试筛选顺利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1+3项目”。
北外附校的“英语+复语”双外语特色,学校承诺给项目配备60%区重点师资, 通过“1+3项目”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学校免中考,提前1年备战高考都是推动她选择这一项目的重要因素。
另外,也是让今年“1+3项目”格外火爆的一点是,项目的规模近乎翻倍。 和去年相比,招生学校总数由41所增至82所,招生计划由3144人增至6014人,参与区域从8个区扩展到18个区(16个行政区,加燕山和经开区)。
根据学校公开的招生信息,今年“1+3”项目总招生人数超过 6000人 ,而北京今年报名中考人数达到了 10.95万人 ,预计明年中考人数也会在这个数字附近浮动, 可见“1+3项目”招生已经占到了可观的一个比例。
通过南方的分享,以及各种数据分析,可以窥见“1+3项目”近年来已经成为北京初中生升高中的重要渠道。
求稳还是高攀,要付出什么,
家长需要想清楚
在这几年家长们的上岸喜报中,也不乏顾虑与疑问:
“‘1+3项目’都是第一档的学校,孩子有能力冲高一档学校,有必要参加‘1+3’就为了求稳吗?”
“之前禁掉了早培、早早培之类的掐尖活动,但是‘1+3项目’看起来像另一种形式的培优,是掐尖2.0版本。”
“很多学校都有重点培养的方向,初三的孩子这么早定方向真的好吗?”
“‘1+3项目’说到底只是为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出路,但有的家长拼命让孩子冲刺‘1+3,失望而归后乱了心态,反而得不偿失。”
培养方向越来越清晰,确实是“1+3项目”近年来的特点。 参与项目的学校也会清楚地告知家长学校的重点培养方向,包括 美术、体育、复语培养、科技创新 等。
许多坚定参与其中的家长,正是想清楚了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才会选择这条路。
一位带孩子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3项目”的家长(小红书@Caroline.陆陆)就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总结一下,差不多想明白了这几点:
首先,孩子本身非常喜欢画画, 还没站稳的时候就会拿笔涂鸦。幼儿园时老师就观察到,孩子的美术能力比一般孩子要好,是个学美术的苗子。人在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事上最能投入和坚持,学习美术,对孩子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很明白一旦入读工美,那么孩子未来几年就是全力往美术方向深造,也清楚美术的就业方向很垂直,如果不是真心喜欢,那么未来最挣扎的地方就在于此。所以,她在总结中强调, “我们不是奔着考试去的,是奔着学美术这件事去的”。
对于参加“1+3项目”,与其把它看作一次筛选,不如看作一次审查自己能力的机会。 通过了,自然皆大欢喜,孩子也将为高考艺考做准备,接受比同龄人更大强度的美术学习和训练;没通过,那也可以看看自己在哪方面还有不足。
另一位朝阳妈妈运动小白不吃糖的故事则“大众”许多。在了解和准备阶段,她就看到不少家长吐槽学校不够优秀,也有观点提到“宁要高攀,不要下嫁”。
不过,今年新增的学校里也有适合头部或中前部孩子试一下的,这一变化,也使得很多学生尝试挑战可能中考都不一定够得到的学校。当然,大多数的结果是铩羽而归。
在运动小白不吃糖看来,很多家长对“1+3项目”可能还没有想得足够明白,这应该是一次权衡后的决定。
她的孩子学习还算稳定中上,冲中考没问题,但体育已经扣去2分,考虑到中考“一分千人”的现状,孩子很有可能会与心仪的高中失之交臂,更不用说,这还是在全力备战中考之后的结果。
权衡之下,她和孩子都希望可以避开中考锋芒,提早进入一所适合的高中,这是他们参加“1+3项目”的明确目标。
在她看来,“如果只是想挑战一下,不求结果,体验压力和刺激,那完全按可以高攀报一下。但如果如论如何想躲开中考入局‘1+3’的话,那可以考虑下嫁。”
提前定高中的“1+3”
不等于可以跳过中考,
或是得过且过
在诸多分享和分析中,“绕开中考”是很多家长最看中的一点。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一方面, 从项目规定上可以看到,入选“1+3项目”的学生依旧需要参加中考,并且对成绩还有一定的要求 ——“按规定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后升入实验学校高中”。外滩君也看到有人分享,自己身边有孩子因中考成绩不理想,被学校“退回”的例子。
另一方面 “1+3项目”确实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升学路径,班型一般也属于学校实验班,配备师资较好,但相对应的, 同样要求孩子认真准备,入学后的学习要求也较高,绝不是可以躺平或摆烂的。
南方就告诉外滩君,感觉和孩子准备“1+3项目”,就像是参加了一场小中考。
一来,时间轴排得很密集。
7月初到月中,班主任提出“1+3项目”并统报名意愿;7月29日她咨询了海淀教育官微今年的区级实验校名单,之后两天是向意向学校了解培养方向、特色课程、招生人数、教学成果等信息。
8月2日学校公众号公布面试名单,3日参加面试,4日就收到了电话统治录取,5日领取录取通知。
二来,孩子的复习、准备都花了不少精力。
整个暑假都在复习七、八年级教材,准备的重点,是复习语数英物的初一、初二知识点。还提前学九上的教材,兼顾了备考和新学期。
还为目标学校北外附校着重准备了英语学科。包括请老师跟孩子线上英语聊天,加强英语表达的流利度,还预设了一些面试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演练,比如英语自我介绍,对未来的规划等。
面试当天学生和家长进入校园后分开活动,当学生接受面试时,家长跟另一队老师去体育场听一些学校介绍和进行简单咨询。当然,做家长的心里始终惴惴不安。
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书,这颗心才终于能放下。 南方自述,像经历了一次小中考,虽没有中考那么激烈,但是也投入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孩子通过努力,被自己喜欢的1+3学校的录取,相当于提前拿到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很开心。在新学校的近2周的学习和生活很开心。家长好像绷着的一根弦也放松了很多,现在目标就是高考。
朝阳妈妈运动小白不吃糖也把孩子所作的准备和努力看在眼里。
一封极为真诚和真实的自荐书,附上三好生、优秀学生奖章和四张成绩单,孩子终于拿到了面试机会。并且为了面试全力准备,包括自我介绍、阐述话题等等。 尽管这些准备最后都没太用到,但为了自己的前途全力以赴,未尝不是一次很好的历练。
运动小白不吃糖的一段话说得好:
‘1+3’一定是双刃剑。错过了,就一定要更努力,为了一年后超越这次报考的学校。入选了更要抓住机会,不要让这一年白白流失。没有经历大考的磨砺不是一件完全的好事。
在和诸多家长的交流中,外滩君也看到他们对“1+3项目”的理解。不必通过中考定高中,是其优势,但同时,家长和孩子也要清楚,这并不等于不需要中考,也不是可以得过且过地过高中。
还有很多问题甚至是需要提前琢磨清楚的:
是不是想清楚了孩子日后的发展方向?高中是要“争高”,还是“求稳”?是不是能够接受更高强度的高中学习的压力?……
而且,“1+3项目”今年也推出了更为完备的推出机制,也是提醒家长要三思而后行:“进入实验的学生可在初三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前退出实验,退出学生转回原初中学校, 可参加当年中招,但不能参加指标分配批次录取。 ”
外滩君觉得运动小白不吃糖的一句话,特别能体现她的心境: “1+3是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优解,但是是当下比较保险的。”
教育一直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选择,无论在那条路上,都需要家长和孩子砥砺前行。
外籍孩子可以读公立学校吗?
您好,这里是移民帮,作为一个全球财富生活规划平台,我们立志于打破国内外信息不对称,聚焦海外生活、教育、移民、财税等方方面面干货分享,让您移民和全球资产配置全程无忧!9月8日,一则“北京中小学可接收外籍人员子女入学”的消息登上热搜!引起巨大的争议,网友们纷纷感叹:我想当外国人!微博截图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消息是否属实?以后外籍人员的子女就可以上北京公立中小学了吗?跟小帮一起来看看吧!这个消息确实是真实的9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的批复。 国务院官网截图根据《方案》要求,到2025年,北京基本健全以贸易便利、投资便利为重点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制度体系。 到2030年,基本建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服务业经济规模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北京将推进在服务业重点行业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在重点园区示范发展;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创新体系;优化服务业开放发展的要素供给。 其中,在推动教育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方面,加大国际教育供给,完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布局,允许中小学按国家有关规定接收外籍人员子女入学。 在提升健康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方面。 适度放宽对医药研发用小剂量特殊化学制剂的管理。 支持设立国际研究型医院或研发病床,加速医药研发成果孵化转化进程。 一般来说,外籍人员子女只能上北京的国际学校,而公立学校只对北京户口的学生开放,根据新政,北京未来会有更多中小学对外籍人员子女开放!新政具体实施细则尚不明确,具体会有哪些学校开放?什么时间开放?有哪些入学要求等,小帮会持续更新,欢迎大家关注。 外地户口和外籍,哪个在北京学更容易?对于外籍生和非京籍的外地学生来说,在北京上学难,是他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但是相对来说,外籍生比非京籍的外地学生容易太多了,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机会也更大。 我们先来看看非京籍的外地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是如何一步步过五关斩六将的!阶段一:幼儿园在北京,很多家长优先选择公办幼儿园,但是名额有限,压力特别大。 纵观北京各区各幼儿园招生简章,入园条件大多受户籍和房产等限制。 但相较动辄每月数千元花费的民办幼儿园,大多数家长还是愿意将孩子送到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这使得公办幼儿园“一位难求”。 为尽量减少“要谁不要谁”的纠纷,各公办幼儿园才明确具体招生范围,通常会按照“就近就便,由近及远”的原则,有限招收片区幼儿。 需要满足的条件:3周岁以上(2016年8月31日前出生,年满3岁)的健康儿童。 入园所需材料:持房产证或公房租赁合同、户口簿、幼儿出生证、儿童预防接种证(须经疫苗接种单位查验盖章),携带儿童到有办园资质的幼儿园报名(具体请以幼儿园招生要求为准)。 阶段二:小学再说说小学,没有孩子的人,基本是不会知道北京的幼升小有多惨烈。 北京市教委公开的外地学童在北京借读规定是5证,但是5证可以衍生出近20多证。 现在学生一生只有一个学籍,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也是从小学开始进入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那么没有北京户籍的孩子怎么在北京小学呢?需要满足的条件:年满6周岁(2013年8月31日及此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 非京籍子女入学所需的材料:(1)在京实际居住证明。 (2)全家户口薄。 (3)在京务工就业证明。 (4)北京市居住证。 (5)无人监护证明。 以上证件因各小学要求不一,最终请以学校要求为准。 阶段三:初中没有北京户口的孩子上完小学,面临着小升初,在北京上初中也是家长很犯难的事情,那么非京籍在北京小升初需要注意哪些呢?非京籍有北京学籍:非京籍但是已经有北京学籍的学生,据2018北京小升初各区政策来看,东西海朝可以直接小升初,丰台区仍需要进行父母双方有北京市居住证,且父母双方连续3个月社保证明等材料审核,通州区需要家长自行联系学校等。 非京籍没有北京学籍:非京籍且没有北京学籍的学生需办理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北京市居住证(或有效期内居住登记卡或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然后再依据这些进行连网审核,才能参加小升初,最终需要以各区每年政策为准。 温馨提醒:通州区情况比较特殊,无论有没有学籍非京籍学生都需要家长自己联系学校,到校咨询或者电话咨询。 选择民办校:北京民办校质量相对较优,而且生源也比较整齐,不过个别学校对户口有限制,例如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就需北京户籍;但师达中学、海淀外国语学校、建华实验学校、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联合实验学校等民办校都是很不错的,且不受学籍户籍影响,只要符合在北京升学资格即可。 温馨提醒:民办校招生相对透明,一般都有相应的入学体验,且像师达中学、建华实验、海淀外国语等民办校,由于报考人数较多,被录取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考虑让孩子上民办校的非京籍家长需要提前做准备。 阶段四:高中高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一流的学校就读,根据2018年北京中考报名限制,无北京正式户口的本市应届初三学生只有符合“9类人”才能在京报名并报考相应的学校。 不符合的外地考生只能在京参加借考,不能参加北京市中招志愿填报。 但考生可拿中考成绩回原籍找学校,也可以在京上私立学校或没有户籍限制的国际班,但是需要家长自己找学校。 综上,非京籍的外地学生在北京上学真的太难了,对他们来说,幼儿园、幼升小、小升初、高考,每一步都是一道坎儿!就连企业年营收10亿人民币的大老板张小龙都面临着没有北京户口,孩子“无书可读”的尴尬境地!相对来说,外籍生在北京上学却没有这么多“限制”。 北京市有19所教育部予以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比如京西学校,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等。 外籍人员的孩子可以自由报名这些学校,而且这19所学校教学质量是肯定高于北京市一般公立学校平均水平线很多的。 目前,北京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北京的分布如下图所示,主要集中在北京城市的东部和东北部区域。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京城分布现状除了义务教育阶段之外,外籍孩子在国内考大学也很有优势,前不久热传的“福建女孩郑楒婷改个国籍上北大”的新闻,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般来说,各大高校都有留学生申请的官方通道,具体要求因校而异。 以清华大学为例,满足以下条件的外籍学生,就可以申请入读清华大学:1. 学习成绩优良,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具有相当于中国高中的毕业学历2. 年满18周岁;未满18周岁的,提交《在华监护人公证书》3. 提供高中成绩单、高中毕业证、国际通行考试的成绩、其他一些证明材料4. 汉语水平达到HSK汉宇考试五级(含)以上,且每一科目均在60分以上有些特别优秀的国际学生甚至可以免面试。 相比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郑楒婷等外籍生入读国内名校的概率几乎是100%!不仅录取门槛低,外籍生还能享受更好的学费减免、奖学金、住宿等待遇。 所有报考北大等中国高校的外籍学生,可以通过中国使领馆申请政府奖学金,已经在北京就读高中的外国留学生,还可以直接向北大申请奖学金。 并且还能减免学费(部分项目须缴纳学费差额),在学习期间可免费住宿学校安排的独立双人间宿舍,每月还有几千元的奖学金生活费,还能免费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综合医疗保险。 看到外籍生的这么多有时,很多人会觉得:与其苦苦寻求解决“户口问题”的途径,不如像郑楒婷一样,变成外籍生!其实,这也是一个让孩子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享受优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有很多成功案例。 其实,办理一本小国护照很便宜,而且非常快,办理成本也不高,比如瓦努阿图护照,只需要8万美金起。 这种方式除了可以帮助孩子进国际学校、进入国内名校之外,还能带来许多附加“收益”,比如买房不限购、自己开办的公司也有机会摇身一变成为外资或者侨资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等。 不过,5月28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国际留学生的新规,新规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新规补充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关于在国外实际居住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外籍生入学门槛: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自2021年起,其申请作为国际学生进入我高等学校本专科阶段学习,除符合学校的其他报名资格外,还应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学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内有在外国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外国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 所以,从明年起,像郑楒婷这种土生土长的“外籍生”,将不能再被录取了。 如果还想走这个途径,至少需要提前4年开始准备,在高考前4年就取得外国护照,并且去国外居住,满足2年以上的居住要求才可以。 对于“高考移民”,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成都小升初必读 什么是高完中直升?里面有奥秘?家长如何选择?
揭秘成都小升初:高完中直升的奥秘与选择智慧
对于家长们来说,小升初的选择远不止初中那么简单。 学校的文化氛围、管理方式,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深远。 选择的初中,直接决定了孩子通往高中的路径。 其中,“高完中直升”作为一种理想路径,备受瞩目。 今天,让我们深入探讨公立和私立学校直升的差异,以及家长如何做出明智抉择。
公立中学的直升通道
公立中学的直升,又称为校内指标到校,通常招生比例占高中统招计划的约20%。 如师大附中,直升资格由初二和初三两次关键期考试决定,如初二期末和初三一诊,分数和排名决定竞争激烈程度。 公立直升生源通常限定于中心城区户籍和学籍的应届生,且有严格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要求,如A级会考成绩、体育达标等,且需参加中考报名但不参与考试。
私立中学的直升优势
私立学校的直升比例往往远超公立,如成外超过60%,嘉祥的“二四班”更是直接锁定高中直升。 这些学校通过初中阶段的筛选,确保高中部的生源质量,有利于学生无缝过渡到高中学习。 同时,部分学校如嘉祥(成华)等,坚持严选生源,保证教学质量。
郊县民办学校的抉择
郊县的优质民办学校,如选择就读,郊县学生面临多种升学路径:本校直升、当地中考、479郊县班录取,或者以外地生身份参与公立高中自主招生。 每个选择都需要根据孩子的目标和学校的教学目标来权衡。
理智面对直升与中考直升名额虽好,但并非唯一出路。 名校初中部与高中部的差异、各校间的竞争压力,都需要学生和家长冷静评估。 如果想挑战更高层次,可以在直升后尝试其他学校自主招生。
选择背后的注意事项直升意味着提前的集训机会,但也要关注孩子心理压力。 放弃直升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调适,避免过度压力影响发挥。 最后,选择直升还是中考,关键在于了解自己和学校,找到最适合孩子的道路。
在成都的升学规划中,每个决定都至关重要。 作为家长,您需要不断探索,做出明智选择,助力孩子走向成功。 祝您在成都小升初的道路上,找到最适合的那条路!
• 成都升学规划专家 •
高考真的能决定未来吗?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也必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命题,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看待这个问题或者说命题,难免有迥乎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当代中国,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大相径庭的结论。
在一个社会价值观还没有多元化的时代,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里,参加高考,上大学,几乎是绝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唯一契机和通道,我们可以从那个时代参加高考并获得成功而改变自身未来的那个群体身上,得到很多的实证。 正如我之前曾经在一个回答里面详细谈到的我的那位考上北大的表叔,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高考是如何影响他的未来,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 是高考让他跳出农门,走进大学,然后开启一个比较辉煌的人生。 我们当然也可以从那个时代更多的高考失败者的人生之路的走向,来得到更多的反向实证。 那是一个巨大而与高考成功者有着迥乎不同的人生之路的群体,其中多数人的人生之路,都走得坎坷而平淡。
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的当前社会,价值观趋向多元,高考当然也是重要的,是大多数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途径,但高考已经不再赋予参加者改变命运的唯一契机和途径这样的宏大意义了。 高考成功,考入名校,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它只是代表了在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为未来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只是一个好的开始,远远不会是决定未来的全部;而高考失利,也仅仅代表阶段性失利,甚至仅仅代表一次失利,而后面有很多机会减少乃至消除这种失利带来的影响,甚至,不上大学,依然有机会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种意义上的人生的成功。
当然,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上大学,上一个好大学,无疑是重要的。 通过高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是一条不错的人生路径,某些时候,甚至是最好的捷径,但意义也仅此而已。 我们应该重视高考,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接受良好的教育,无疑是我们需要的,但也不可神话高考,人生之路,并不是只有上一个好大学才能改变命运的。 多元化的社会,也可以有多元的选择,人生之路,并不是只有高考上大学这一个胡同,周边是有很多可供选择的马路的。 重要是始终拥有积极的追求和不断进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