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场徒劳 破产潮 遭遇 美国拯救光伏产业的努力 和评理

力促流失海外的产业“回归”,同时全力打压他们的中国竞争者,这是拜登政府“供应链重塑”计划的关键。这样的做法在政治层面显得很理想,似有“一箭双雕”之效,既可以给国内创造就业,又可以削弱美国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

但近期美国光伏市场上的风波,却有可能要让拜登政府不安了,因为这套政治层面上很理想的计划,在经济层面上却似乎是不可行的。

当地时间17日,美国光伏巨头、国内主要的住宅光伏安装商SunPower公司宣布,将暂停旗下多项核心业务。由SunPower公司参与投资的另一家光伏企业Renova Energy,也宣布将暂时停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所有业务。

为“断臂求生”,SunPower公司计划进行裁员,并关闭所有直销渠道。但分析人士似乎认为这家公司已无回天之力。继去年12月承认财务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后,今年2月,该公司撤掉了首席执行官,5月又撤掉其首席运营官,本月,公司的审计负责方也已经辞职。

如果SunPower公司彻底破产,另外三家由其参与投资的光伏企业也将受到波及。

但麻烦还不仅限于SunPower及其关联公司。事实上,SunPower已经是近一个月来美国第三家“倒下”的光伏企业了。仅在几天前,美国光伏制造商Toledo Solar刚刚宣布停止一切研发及经营业务。6月28日,美国第六大户用光伏安装商Titan SolarPower宣布永久性停业。今年,美国光伏行业还有众多小型公司宣布破产。

SunPower公司的麻烦,表面上是由其管理层捏造数据、欺骗投资者所引爆,但在其背后还有更多的影响因素,且都可以归结为一条——美国提振国内光伏产业的做法无效。之所以说无效,不是因为中国的竞争,而是因为不参与竞争。

推动从诸如煤、石油这样的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是全球范围内的共识,也将帮助人类应对包括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在2020年的总统大选期间,拜登承诺了将推动美国向清洁能源转型,直到今年退选前,他也一直在保留这项承诺。为推动美国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拜登政府可谓“不遗余力”,为此,除了猛烈抨击中国“违反市场规则”之外,美国采取的行动更是不少。

自2012年起,美国就开始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并不断提高关税。例如,今年5月,美国白宫宣布,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征收的关税将从原先的25%上调至50%。在限制中国对美出口的同时,拜登政府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还拨款369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安全,承诺将借此对国内光伏企业实施补贴。

“天文数字”般的补贴幅度以及曾经宽松的融资环境,一段时间内确实推动了美国光伏产业的显著发展。但高涨的利率、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以及政策变化、金融领域的违规行为,却又都让这种繁荣“站不住脚”。

美国本土光伏产业的繁荣,短期来看似乎只能是“黄粱一梦”,归根到底,则是因为其做法违背了市场规则。正如许多人所观察到的,对定价合理的中国商品关上大门,只会导致美国光伏市场上消费与安装价格的水涨船高,关起门来的“假繁荣”,也终究不会长久。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7月26日社论

原标题:US policy sabotages its solar ambition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中国不买美国国债美国会什么样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其实是由次贷危机产生的。 次贷危机通俗的说,就是银行给不具有还款资质的人贷款买房。 当房价上涨的时候,即使贷款人资质不好,也能通过出售房子套现或者抵押房子获得新的贷款来支付利息。 但是房价不可能无限上涨,当房价开始下跌时贷款人无法获得新的贷款,或者出售房屋也无法偿还贷款,只能将高价买来并不断跌价中的房子甩给贷款银行。 而银行拿到了房子拍卖也收不回原来放出的贷款,就造成了银行的坏帐。 当坏帐成为普遍时,次贷危机就爆发了。 关于详细的次贷危机模型,请参照。 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普遍的看法是美国金融机构缺乏监管,将废品资产包装成优质资产出售给投资人,当废品资产露出真面目时(具体表现就是房屋贷款人还不上贷款了),投资人的投资也就化为乌有。 但也有美国人认为,次贷危机的根源是中国等国的高储蓄率,他们认为中国人只存钱不花钱,并且把钱都借给了美国人,导致美国现金泛滥而不得不投资不良资产(因为优良资产已经投资完了)。 。 。 。 。 。 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开始只是虚拟经济方面,比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 但是很快就波及到了实体经济,因为投资人信心受到打击,投资能力受到打击,导致实体经济得不到足够的资金。 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出口下降。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报告,自2008年11月起,中国的月度外贸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09年的前7个月里,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从1月到7月,我国外贸出口额同比去年分别下降了17.6%、25.8%、17.2%、22.8%、26.5%、21.3%、23.0%。 奥巴马为什么要卖国债:卖国债主要是为了筹钱。 第一要为那些投资银行欠的烂帐买单。 如果你看了上面我给出的链接,就会知道投资银行们欠的都是多角债,A欠B,B欠C,C欠D。 。 。 。 。 如果有一个人还不上债,大家都得破产。 所以只好由美国政府来给大家还债。 第二是用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就象中国在09年投资的4万亿。 中国买美国的国债。 会用这笔钱干什么:中国目前持有8000多亿美国国债。 买这么多美国国债,第一是出于投资目的,因为前几年美元一直坚挺,是好的投资产品。 而且国际上贸易结算也是用美元进行的,手里美元多购买力就强;第二也有出于国家安全的角度,买美国国债也就相当与和美国经济绑定,如果发生纷争,中国大量抛售美元,会导致美元贬值,严重伤害美国经济--当然也伤害中国经济;第三,中国国内来说,老百姓不愿意消费而更愿意储蓄,不消费生产出来的东西就卖不出去,经济也就没法增长,而美国人更愿意消费而不愿意储蓄,所以中国只好把钱借给美国,然后由美国人买中国的产品,帮助中国消费。 为什么不去美国投资。 建立自己的品牌:现在不是中国不愿意投资,而是美国限制中国投资。 中海油要买美国尤尼科(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就被美国政府否决了。 至于其他高科技制造企业,更是想都不要想。 美国农业倒是欢迎中国去投资,可是谁去啊。

近代美国的五次危机及措施

近代美国的五次危机,包括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1973—1975年石油危机、1987年美国股灾、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 面对危机,美国政府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经济、挽救国家。 (一)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美国经济“大萧条”起始于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突然崩盘,10月29日被抛售的股票就达1638万股,当月美国股市市值便有260亿美元化为乌有,损失比“二战”协约国所欠美国的战债还多5倍。 3年间,美国股市暴跌85%,失业率高企,平均为18.8%。 期间,美国GDP呈下降趋势,从1929年的3147亿美元下降到1934年的2394亿美元,5年间下降了24%。 消费价格指数也一直呈下降趋势,1933年的GPI与1929年相比下降了24.6%。 面对经济大萧条,1933年初,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后,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一是罗斯福的新政从整顿金融入手,加强金融立法。 在被称为“百日新政”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 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 二是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罗斯福政府还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 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救济工作。 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二)1973—1975年石油危机在美国,石油危机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5.7%,工业生产下降15.1%,其中建筑、汽车、钢铁三大支柱产业受打击尤为严重。 固定资本投资共缩减23.6%,企业设备投资1975年比1973年下降48%;企业和银行倒闭均创下“二战”后的历史纪录;失业率高达9.1%,失业人数达825万;道琼斯指数1973年1月到1974年12月下跌达41.9%。 与危机相伴的则是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1974年美国消费物价上涨11.4%,1975年上涨11%。 面对石油危机,美国政府一是大幅度地修改了国内石油政策,大大加强了对石油资源、生产、供应、销售和市场的控制,加强对外国石油公司的管理和限制;二是国际上,美国倡议召开石油消费国会议,决定成立成立国际能源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其成员国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或称战略石油储备;协调突发事件引起石油供应中断时成员国之间的石油调配问题。 (三)1987年美国股灾 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指出下跌508点,跌幅为22.6%,当日全国损失5000亿美元。 这一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美国股市市值在那一天损失5600亿美元,是1929年“大萧条”时跌去市值总额的两倍。 美国政府为抵抗“泡沫”崩溃的洪流,刺激经济增长,一是开始实施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扩张财政政策,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刺激经济增长。 二是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大幅降低中央银行的贴现率,使大量资金流入美国。 (四) 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 2000年3月中旬,以技术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遭遇重挫,指出不断下滑,网络“泡沫”危机全面爆发。 当年9月21日,纳指迅速跌至1088点,创下3年来的最低纪录,与2000年3月10日的历史高峰相比,跌幅高达78.8%,重新回到了1998年的水平。 2000年1月以来,美国已有100多家网络公司宣告倒闭,造成近万余人失业。 就像倾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从2001年到2002年,互联网业的危机很快波及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电信制造业和运营业。 许多通信企业股票下跌,盈利状况恶化,纷纷宣布裁员,整个信息通信产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成为重灾区。 为了避免网络“泡沫”危机拖累美国经济,美财政当局和美联储当时采取了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制造业、房地产为龙头的产业很快重新带起经济这匹“马车”。 所以,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并未受到太大冲击,振荡下跌之后较快恢复了生机,2003年年初开始触底回升,2004年年初已恢复到之前的繁荣。 (五)美国次贷危机 2007年2月13日,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标志着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开始。 4月4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4月24日,美国3月份成屋销量下降8.4%。 由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开始全面爆发。 截至2008年年初,美国次贷市场规模大约8500亿美元。 针对次贷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美联储2008年初推出一项预防高风险抵押贷款新规定的提案,也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所采取的最全面的补救措施。 二是采取降息政策;三是采取两项新的增加流动性措施,即定期招标工具,并决定开始一系列定期回购交;四是美联储联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继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租金,缓解全球货币市场压力;五是对银行资本实行更严格的监管;六是加强国际合作,应对金融市场动荡。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3223.html
一个故事 一个人 看孔雀河数十年的变化
入口即化 教你用白凉粉做果冻 太好吃了! 晶莹剔透 清凉爽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