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东进 镜观·回响丨中哈物流十年见证 互联互通

(原标题:镜观·回响丨中哈物流十年见证:西行东进 互联互通)

2013年金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新时代丝路的恢弘画卷由此落笔。

作为中国首个落地的“一带一路”建设实体项目,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于2014年5月在两国元首见证下正式启用。经过10年运作,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已成为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有力促进中国同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2024年6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3年5月10日,中哈两国工作人员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交流。

基地数字化调度中心电子屏幕上,从连云港发出和抵达连云港的中欧(中亚)班列目的地、货源地及货物信息一目了然,中哈边境地区货物运输的实时画面动态更新。

2023年5月9日,工作人员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数字化调度中心查看实时作业数据。

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十几公里外,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内车辆川流不息,现代物流、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稳步发展。

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内的集装箱场站(2024年6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4年6月26日,集装箱搬运机在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运送集装箱(无人机照片)。

依托物流合作,连云港为中亚地区产品提供了便捷的出海口。中欧班列上,机电设备、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等“中国制造”经哈萨克斯坦,转往中亚、欧洲市场,铁合金、化肥等哈萨克斯坦所产原料及产品被运抵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由此扬帆起航,进入广阔的太平洋。

货轮停靠在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2024年6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2024年6月26日,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韩国-连云港-中亚”国际多式联运班列静待开行(无人机照片)。

2023年7月26日,在新疆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国产商品车等待报关出境(无人机照片)。越来越多的国产商品车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远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22年5月19日,在哈萨克斯坦南部中哈边境地区的“霍尔果斯-东大门”无水港内,龙门吊正在工作。新华社发(奥斯帕诺夫摄)

2023年5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附近,货运列车驰骋于阿拉木图与霍尔果斯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奥斯帕诺夫摄)

西行东进,贸易畅通为中国与中亚人民带来了更多实惠。2023年,中国成为哈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贸易额达410亿美元,同比增长32%。

2023年1月13日,消费者在陕西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爱菊健康生活体验馆挑选哈萨克斯坦面粉产品。

2019年11月6日,在上海进博会哈萨克斯坦国家馆,调酒师为参观者分享鸡尾酒。

2024年7月1日,顾客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试用中国品牌手机。新华社发(奥斯帕诺夫摄)

2024年6月24日,顾客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了解中国品牌汽车。新华社发(奥斯帕诺夫摄)

牵山连海,双向奔赴。“钢铁驼队”在连云港和中亚地区之间往返穿梭,为东西交融、贸易畅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随着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国内的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而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产业。 相比传统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更专业化,综合成本更低,配送效率更高,已经成为国际物流业发展的趋势、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 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企业物流成本会下降11.8%,物流资产下降了24.6%,办理订单的周转时间从7.1天缩短为3.9天,存货总量下降了8.2%。 据调查,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已经是现代物流产业的主体。 欧洲的大型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高达76%,而且70%的企业不只使用一家。 在欧洲,第三方物流所占市场份额,德国为23%,法国为27%,英国为34%。 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都在30%以上。 在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的物流交由第三方物流完成的占18%;商品销售物流仅占16%。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0%。 还没有太多大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是当前物流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600亿元~700亿元,不仅规模小,而且高度分散,在1万至1.5万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能占到2%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多数物流公司只是局限在供应链功能的一小部分,无法满足客户的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 中国最大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供应商博科资讯总裁沈国康指出,由于大部分物流企业是从原来的储运业转型而来,大都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公认的物流服务标准。 虽然各地的物流企业数量与基础投资猛增,但低价恶性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造成物流企业普遍业绩不佳,发展后劲不足。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运输质量和运输效率,提高客户服务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以每年16%~25%的速度增长。 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很快,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 据统计,大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GPS、RFID等初级阶段,有的企业甚至连办公套件、企业邮箱都还不具备。 这类企业占第三方物流企业总数的50%以上。 我国的物流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大部分。 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 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是现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同时,中小企业在选购物流信息化系统时,虽然最主要考虑的是成本问题,但还要考虑企业未来的需求。 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很多功能又用不上,但企业发展壮大之后有可能就非常需要,这就要求产品拥有全生命周期的特性,可以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业务拓展而进化。 当今市场上,除了博科资讯,其他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还不具备提供此类产品的能力,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严重制约了这类企业信息化的普及。 此外,还有一部分已经初具规模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比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都已经开始考虑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问题。 这也是来自降低成本、加快周转等经济上的压力,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优化通常集中在几个最能产生效益的环节,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局部环节。 这类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占物流企业总数的30%左右。 但沈国康指出,这种只针对局部供应链流程的信息化建设,结果通常表现为一些孤立的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实现整合。 供应链的信息化整合不能仅仅满足于提供精细的分别针对分销、零售、仓储、运输等环节的软件产品,而是要旗帜鲜明地贯彻供应链一体化的思想。 通过“操作层”、“决策层”和“供应链电子商务层”这一结构清晰的框架,为物流企业提供着眼于全面资源整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这样才能从上至下解决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而不是隔鞋搔痒。 已经形成系统化的物流综合管理平台的物流企业可谓寥寥无几,仅占总数的5%左右。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应是针对整个企业的供应链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 这样才能跨越部门的界限,实现各个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的集中查询和集中发放。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提高企业自身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将企业做大做强。

精益管理怎样提质增效

一是精益营销方面。 紧密结合市场化改革工作,着力在培育品牌、引导消费、优化提升结构和提升服务效率上下功夫、求突破,打造精益营销新模式,努力争创行业“精益营销”十佳。 要努力做到“五个强化,五个实现”,即不断“强化市场导向,实现精准营销;强化品牌培育,实现价值增值;强化优化资源,实现降本增效;强化服务意识,实现顾客满意;强化消费引导,实现结构提升”。 二是精益物流方面。 围绕“精化流程、精确核算、精准运营、精到服务、精细管理”要求,挖掘管理潜能,释放管理效能,为卷烟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加强物流对标工作,科学界定物流费用边际,确保物流费用核算口径全省统一、报表数据真实可比。 扎实做好工艺测试、现场管理、对标管理、设备管理、体系建设等基础管理工作,开展精益改进项目评比、精益团队创建等活动,在争创行业“精益物流”十佳上取得突破。 三是精益专卖方面。 以专销协同、网格化管理、“APCD”市场检查工作法为抓手,细分客户、细分市场,实现市场管理由粗放化向精细化管理、由盲目式向精准式检查转变,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为营销环节多创造价值、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四是精益机关方面。 从提高机关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两方面着手,以增进部门协同为突破点,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着力点,以实现信息互通互联为支撑点,全面加强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工作流程;抓好开源节流,推行节能减排,全面建设节约型机关;严格控制各项重点费用,强化资金运作,稳步提升资金收益;借助干部管理、岗位调整、薪酬激励、教育培训等方式,逐步释放企业人力资源红利;加强“应招尽招、真招实招”保障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面、全程控制的采购管理体系;建立发现问题、分析研判、持续改进的精益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使精益机关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中国物流行业分析

我国物流业近几年得到很好的发展。 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按现价计算),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2004年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 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为3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2%。 物流总值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幅虽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快速增长区间。 2005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高于上年。 2005年,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5%。 我国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2005年,物流企业在竞争中重组整合,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态势越发明显。 各地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物流能力明显增强,物流管理和技术创新出现新局面,物流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进展。 泛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加强联合与协调、统筹规划,合力营造区域物流发展的“大环境”。 连锁零售、汽车、钢铁、医药、粮食等专业物流迅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006至2010年,中国南方国际现代物流中心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功能将形成;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再下降3%;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达到23%。 到2010年,全球80%的海运出口市场,都将集中在大陆。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整合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而成一体,实现企业与社会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物流业与互联网经济一起被人们当成新经济的重要内容,被广泛地称作第三利润源泉。 现代经济领域中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流通效率的竞争。 特别是从制造业的再生产过程来看,产品处在制造环节的时间越来越短,而绝大多数时间处在流通环节,大约占85%-90%左右。 因此,流通速度和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经济效率和速度的高低。 同时,流通还具有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中国流通产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 例如,近十年来流通业在全国GDP中的平均比重为8.5%,流通业为国家创造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在吸纳城乡居民就业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方面的贡献更为突出。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流通业现代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连锁经营方式方兴未艾,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专卖店等先进的流通业态和经营方式得到快速发展,进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但是,总体来看,中国的流通规模还比较小,效率比较低,现代化水平不高。 200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年周转速度仅为2.4次,而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最快的每年达到20多次。 目前,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约为20%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只有10%左右。 中国流通现代化的投入不足,对流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较少。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流通业在资金规模、营销技术、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竞争能力还不强。 我国物流业发展仍相对落后 过去20年中,服务业在我国发展很快。 我国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迅猛增长,交通设施及工具、仓储设施、商业网点、配送体系和信息技术、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均已取得了长足进步。 东部地区及东南沿海的物流硬件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我国物流业发展仍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 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对物流业的投入仍属不足。 今后首先要解决的是投资效益的准确计算、东西部协调发展和现有设备的充分利用问题。 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行政分割、行业垄断严重。 物流交易系统分内贸外贸,运输行业分属数个部、委、局机关,流通受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各行业、各地区用尽一切办法进行物流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重复布点、重复投资带来严重浪费,而市场垄断又导致物流服务低质量和低效益。 外贸、民航、铁路、包装、通信等部门高度国有化,使得这些部门政企不分,官商作风严重。 我国出现的经济犯罪也大多在物流领域发生,更使物流消费者失去对服务供应者的信任。 物流观念淡薄,许多决策人士不懂现代物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39466.html
上市21年吉利首开一季度业绩会 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200万辆
微软前CEO鲍尔默财富超过创始人比尔·盖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