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航海保障体系 一网贯通 一图覆盖

央视网消息: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沿海航标已达2.06万座,比十年前同比增长68.8%。已建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以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实现沿海港口航道“一图覆盖”,沿海水上安全通信“一网贯通”。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航海保障体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1用威胁分析的观点分析我国如何处理与南海相应国家的关系?

给我吧 及时把我们明天也考南海东西宽 1667米,南北长2690米,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及其诸岛屿岛礁组成,面积360万平方公里。 水深平均1100米,最浅处500米,最深处5559米。 南海是连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南海是大型舰船的试验场。 南海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达600亿吨,天然气为120平方千米,还有丰富的稀有矿藏和丰富的水产资源。 南海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分布面积最广的,岛礁数量最多,位处最南的一组群岛。 南沙群岛由230个岛屿、礁滩和沙洲组成,分布在24.4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其中露出水面的岛屿25个,明暗礁128个,明暗沙洲77个,太平岛面积最大,约0.5平方公里。 南沙群岛历来是我国的领土。 70年代前,南海周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南海提出争议。 世界上18个主要国家出版的198种地图都把南海列入中国版图的范围。 但自发现南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后,周边国家开始窥视这一海域。 争端即起,并且越演越烈。 70年代后,菲律宾率先侵入,接着马来西亚、越南、文莱侵入。 目前我国只控制了7个岛礁和台湾当局占据太平岛外,共有38个岛礁被别国占领。 其中越南侵占了27个岛礁,与15个国家的30多家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年开采石油2000万吨。 并向有生存能力的岛礁移民,修建了若干个军事基地,派驻了2000多名军事人员,坦克60多辆,火炮数百门。 菲律宾侵占 了8个岛礁,与15家外国的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钻井数十口。 1991年钻井3口,每口井储量1亿吨以上,每口井日产原油 700余吨,并在岛礁上修建了军事基地,同时还炸毁了我设在岛礁上的标志。 马来西亚侵占了3 个岛礁,与27家外国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开采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已深入我传统领海120海里,年开采石油800万吨,天然气110亿立方米。 在侵占的岛礁上派了驻军,修建了军事基地。 印尼侵占了我传统海域5万平方公里,打井17口,其中有一口天然气井为世界十大气井之一,储量达11亿立方米。 文莱侵占了我传统领海海域3000平方千米,打井200多口。 越南向马来西亚、菲律宾建议:以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海岸线为准向外200海里为各自的海区,再把剩下的南海海面积分为4 等份,每个国家(指中、越、马、菲)各一等份。 此建议立即得到了马、菲的响应。 菲律宾提出:南海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应有联合国安理会或国际法院裁决。 日本则表示:正在忧虑地注视南沙事态发展,有可能卷入保护海上航道的行动。 美国直言不讳地说:在南海和东南亚地区有美国的重大利益,美国要在南海争端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提出要仿效《南极条约》,建立包括争议各方以及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尼等国在内的国际性《南沙权利机构》。 俄罗斯、新加坡、印尼等国附和美、日等国,表示南海争端属国际性的问题,不仅其他国家可以参与南海资源的开发活动,而且应在该海区建立一支提供航海保障的国际海军力量。 二、南海地区的安全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众所周知,南海地区处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中枢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 历来为列强所垂涎,现在仍是各大国竞相争取的对象。 当前,东盟的发展因东南亚金融危机而受挫,各大国正在加紧介入,在南海地区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 在既竞争又合作,合作中也有激烈斗争的形势下,中国在南海方向的安全环境确实有了很大改善,但海上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 东盟在对外军事关系上一贯奉行“留美抑华”战略。 东盟认为,美、俄从南海地区撤出大部分军事力量所留下的真空如被中国等国所填补,对东盟不利,故公开表示欢迎美国的军事力量留在南海地区,认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10万驻军有利于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与此同时,东盟还加强了与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军事和军贸关系,使南海地区的军事态势向有利于东盟的方向转移。 勿庸讳言,由于东盟中的越、菲、马、印尼、文莱等国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海域,其加强与诸大国的军事联系的意图明显是为了对付中国。 首先,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趋势他介入该地区。 其主要利益有三项:第一,确保南海战略航道的畅通、包括马六甲、笺他、望加锡、台湾、巴士等海峡和南沙群岛与越南之间航道的安全,以保证美、日等西方国家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第二,保护美国在南海地区400多亿美元的投资和近900亿美元的贸易等经济利益;第三,在南海地区保持一定的军事存在。 其次是日本,南海地区被日本视为传统的势力范围,它在这一地区的主要利益也有三项:第一,南海交通线被看作是日本的“生命线”,其所需石油有70%是由波斯湾经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或巴士海峡——琉球——日本这条海上航线运回国内,一旦该航线被封锁,等于切断了日本经济大动脉,第二,南海周边国家是日本传统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第三,将南海地区视为日本外交的基础,尤其是日本要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需要该地区国家的大力支持。 为了其直接或间接利益其他大国也相继介入:俄罗斯企图卷土重来。 俄罗斯在越南的经济影响很强,特别是对越南海上石油开发至今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90年代以来,俄积极向南海地区推销米格29、苏—27等飞机和导弹舰艇,其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逐步增强,为卷土重来作准备。 英国不甘心退出南海地区。 香港顺利回归后,英国在该地区的影响有所下降,但它不甘心退出,仍将南海地区视为与其利益他关的重点海外地区。 此外,法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德国、荷兰、西班牙、新西兰等国均在积极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关系,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武器销售,总之,世界各大国和各种战略力量正在向南海地区汇集,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南海热”。 它们主要是被南海地区的市场和油气前景吸引来的,也包含了对南海国际航线的关注。 围绕南海地区这个“第二个波斯湾”和“第二个地中海”形成了激烈的竞争。 三、南海地区的防备策略与设施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国介人南海地区均是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关系这一途径达成的,所形成的竞争目前对东盟有利。 这种竞争一方面可能使南海地区走向繁荣,并使该地区在世界的影响继续扩大;另一方面利益的竞争也可能引发某种形式的冲突,使南海这个世界热点保持一定的热度。 但是还是避免不了不好的一面,在这恶劣的周边环境和各个邻国不怀好意的进入我国的南海地区,对我们的南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大力发展海空军力量,海湾战争以后加快了海空军现代化的步伐。 古人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振兴中华,建设和谐的社会,国富民强起来,最重要的是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 这就是匹夫的责任。 面对这一系列的威胁与侵略,从三个代表的思想出发提出看新安全观将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我国的石油和渔业收到周边国家的严重侵略。 以及对于一个曾经拥有先世界航海技术的民族,一个曾经饱受海权丧失之辱的民族,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面对正在来临的“海洋世纪”,不能再等待了!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中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一、郑和下西洋的时代(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的时代,从1405年到1433年,处于15世纪。 15世纪最初的30年里,在亚欧大陆两端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向海洋进军。 东方以中国郑和下西洋为代表,西方以葡萄牙亨利王子沿非洲西岸探索为代表,东西方的航海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人类的活动舞台开始由大陆转向海洋。 我认为,人类经过千百年的航海实践的积累,到15世纪初发生明显的变化,进一步认识到海洋的价值和作用,而大航海活动就是这种认识的一种实践。 但是应该指出,孕育和创造东方航海和西方航海活动的社会基础是有区别的,这就是我们要进一步分析郑和下西洋当时的社会背景。 1、西方航海的时代推动西方大航海的动力是经济因素,当然有部分宗教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这种经济动因来源于欧洲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大家知道,14-15世纪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扩展到大西洋沿岸,当时西欧各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商品货币的需求激增,尤其是对黄金、白银的追求。 各国都鼓励和支持航海探险,寻找黄金,开拓海外殖民地。 因此,15世纪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是处于进入“资本主义曙光”的前夜,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资本主义积累资本的迫切要求,是西方航海的主要动力。 他们的航海是血腥的,推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2、中国郑和下西洋的时代中国当时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由唐中叶的发展高峰向下坡缓慢的发展,但明初仍是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国家,在许多方面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15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明初“永乐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朱棣是一兄逗敬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作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除了郑和下西洋,还有浚通大运河,编撰《永乐大典》,建立奴儿干都司,迁都北京等。 朱棣在朱元璋恢复经济和生产的基础上,使明朝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松江成为全国的纺织中心,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矿业、冶炼业、造船业兴旺发达,出现了繁荣。 永乐皇帝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了国家对外政策,采取对外开放,稳定周边,把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与世界、尤其是周边的环境结合起来,想争取一个长治久安的和平局面。 郑和下西洋就是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 所以,郑和下西洋是符合明初政治经济形势发指斗展的要求。 朱棣也是很有政治远见的。 就郑和下西洋的动因而言,主要是出于政治上考虑,经济活动也有,我个人理解,经济活动是作为实现朱棣天下一家的“大一统”的一个内容。 从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的时代可以看出,是人类活动羡慎由陆地向海洋进军的时代,在没有机械动力、世界的海洋绝大部分还是未知海域、阻隔着世界的时候,郑和七下西洋是一个伟大的壮举。 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一)郑和其人郑和(1371-1433年)原姓马,名和,字三宝,出生在云南省昆阳州人(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 郑和的父亲和他的爷爷曾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觐。 郑和的母亲姓温,非常贤良。 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哥哥叫马文铭。 郑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 1381年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派手下大将傅友德、蓝玉等率30万大军,发起统一云南的战争。 在战乱中,年仅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被阉割,在军中做秀童。 云南平定之后,1385年,又随军调往北方,先后转战于蒙古沙漠和辽东等地。 19岁时,被挑选送到北京的燕王府服役,从此追随雄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身边,逐渐得到朱棣的信任。 尤其是1399-1402年,朱棣为和他的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进行了“靖难之役”,郑和立下功劳,帮助朱棣登上皇位。 郑和被提升为内官监太监。 1404年,永乐二年正月初一,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是太监,自己没有子女,他做官后,从他哥哥过继一个儿子,他儿子结婚繁衍后代,主要有两支:一支在南京,有几百人,苏州有个分支;一支在云南,主要在玉溪,并有一分支到泰国清迈市。 (一)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 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 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1、人数众多,组织严密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 首先,人数多。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 第一次人第二次人第四次人第七次人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人以上。 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5000-5500人;从现在看到的《武职簿》,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 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0人之间;170多;265人。 我这里不是单纯地谈数量,而是说明一个科学道理,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 其次,船队编制。 根据我们海军专业人员多年研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 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 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 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航海经验,确保郑和下西洋的实现。 2、船舶种类齐全航海活动离不开船。 从中国造船历史看,由木筏—独木舟—船,由木船—金属船—合成材料的船,船的大小、形状、种类、材料都不断变化。 郑和下西洋的船,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这是我们许多船史专家长期研究的结论。 (1)数量每次出使都在200多艘。 大船“宝船”数量都在40以上——60多之间,而西方航海时哥伦布3—17艘;达加马4艘;麦哲伦5艘。 (2)种类一些学者根据文献如《龙江船厂志》、《武备志》、《西洋记》、碑刻等记载结合郑和航海的需要进行研究,认为郑和下西洋的船最少有7种,包括:宝船、马船、战船、座船(战座船)、粮船、水船等。 宝船——帅船,取宝之船。 马船——快速的综合补给船,搭载中层官员、军需品、各国朝贡的动物,并能作战。 战船——护航用,吨位小,机动灵活,配有火器和战斗员,保障整个船队航行安全。 座船——用于船队防海盗袭击和执行两栖作战。 粮船——装载粮食和副食品。 水船——储存运载淡水。 在当时世界的航海,都没有此船,配置专用的水船,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说明造船技术的先进和航海能力。 关于郑和宝船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 目前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船型、船的尺度。 3、装备先进郑和下西洋船队配备了当时最

精通郑和下西洋的人进!!!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前提:1.唐宋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2.明帝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3.有明成祖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和郑和这样出色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2.扩展海外贸易(经济目的);3.还有一说法是,明成祖为了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郑和下西洋的意义: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西洋,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4.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第一次下西洋】永乐四年(一四0六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 爪哇古名?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当时,这个国家的东王、西王正在打内战。 东王战败,其属地被西王的军队占领。 郑和船队的人员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占领军误认为是来援助东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误杀,计一百七十人。 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说将士的血不能白流,急于向麻喏八歇国进行宣战,给以报复。 “爪哇事件”发生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要赔偿六万两黄金以赎罪。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一百七十名将士,按常情必然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战斗。 然而,郑和得知这是一场误杀,又鉴于西王诚惶诚恐,请罪受罚,于是禀明皇朝,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处理这一事件。 明王朝决定放弃对麻喏八歇国的赔偿要求,西王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感动,两国从此和睦相处。 爪哇岛三宝垄纪念郑和六百周年活动组委会成员向记者谈及此事,都十分敬佩,说郑和对各国不论强弱亲疏,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即时两国发生冲突,仍能保持极大的克制,委曲求全,以理服人,表现出对邻国的和平共处,睦邻友好,使中国和印尼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我们定居在这里也感到脸上有光,我们以郑和为骄傲。 印尼的学者认为,郑和舰队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特混舰队,是一支无敌舰队。 而郑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仅有锡兰(今斯里兰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的防卫性作战。 郑和在处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动用武力,而且不要赔偿,充分体现了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 二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 1407年10月13日 。 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 这次出访所到国家有占城、渤尼 今文莱 、暹罗 今泰国 真腊 今柬埔寨 、爪哇、满刺加、锡兰、柯枝、古里等。 到锡兰时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 永乐七年二月初一 1409年2月15日 ,郑和、王景弘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述了所施之物。 此碑现存科伦坡博物馆。 郑和船队于永乐七年夏 1409年 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多人。 【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九月 1409年10月 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11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同年12月从福建五虎门出洋,顺风经过十昼夜到达占城,后派出一支船队从占城直接驶向暹罗。 郑和船队离开占城又到真腊,然后顺风到了爪哇、淡马锡(今新加坡、满刺加)。 郑和在满刺加建造仓库,下西洋所需的钱粮货物,都存放在这些仓库里,以备使用。 郑和船队去各国的船只,返航时都在这里聚集,装点货物,等候南风开航回国。 郑和船队从满刺加开航,经阿鲁、苏门答刺、南巫里到锡兰。 在锡兰,郑和又另派出一支船队到加异勒 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 、阿拔巴丹和甘巴里。 郑和亲率船队去小葛兰、柯枝,最后抵古里,于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 1411年7月6日 回到了祖国。 【第四次下西洋】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 1412年12月18日 朝廷令郑和进行规模更大的一次远航。 永乐十一年 1413年 冬开航。 首先到达占城,后率大船队驶往爪哇、旧港、满刺加、阿鲁、苏门答刺。 从这里郑和又派分船队到溜山 今马尔代夫群岛 。 而大船队从苏门答刺驶向锡兰。 在锡兰郑和再次派分船队到加异勒,而大船队驶向古里,再由古里直航忽鲁谟斯 今伊朗波斯湾口阿巴斯港格什姆岛 。 这里是东西方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都会。 郑和船队由此启航回国,途经溜山国。 后来郑和船队把溜山国作为横渡印度洋前往东非的中途停靠点。 郑和船队于永乐十三年七月八日 1415年8月12日 回国。 这次航行郑和船队跨越印度洋到达了波斯湾。 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多人。 【第五次下西洋】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 1416年12月28日 朝廷命郑和送“十九国”使臣回国。 郑和船队于永乐十五年五月 1417年 冬远航,首先到达占城,然后到爪哇、彭亨、旧港、满刺加、苏门答刺、南巫里、锡兰、沙里湾尼 今印度半岛南端东海岸 、柯枝、古里。 船队到达锡兰时郑和派一支船队驶向溜山,然后由溜山西行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 今索马里摩加迪沙 、不刺哇 今索马里境内 、麻林 今肯尼亚马林迪 。 大船队到古里后又分成两支,一支船队驶向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儿、阿丹和刺撒 今也门民主共和国境内 ,一支船队直达忽鲁谟斯。 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日 1419年8月8日 郑和船队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 1421年3月3日 ,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 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竹步 今索马里朱巴河 、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刺、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 今肯尼亚的蒙巴萨 。 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 1422年9月3日 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刺和阿丹等国使节。 【第七次下西洋】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六月九日 1430年6月29日 ,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 同年闰十二月初六,船队从龙湾 今南京下关 启航,2月3日集结于刘家港。 在刘家港,郑和等立《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绩碑》。 船队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在南山三峰塔寺立《天妃灵应之记》石碑。 两碑都记下了他们六次出航的历程。 宣德六年十二月九日船队从五虎门出洋。 这次远航经占城、爪哇的苏鲁马益、苏门答刺、古里、竹步,再向南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然后返航。 当船队航行到古里附近时,郑和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于宣德八年 1433年 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 郑和船队由正使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经苏门答刺、满刺加等地,回到太仓刘家港。 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郑和船队到达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人。 第1次下西洋 第2次下西洋 第3次下西洋 第4次下西洋 第5次下西洋 第6次下西洋 第7次下西洋 (一四0六年)六月 1407年10月13日 1409年10月 1412年12月18日 1416年12月28日 1421年3月3日 1430年6月29日船队编制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1、人数众多,组织严密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首先,人数多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人以上.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5000-5500人;从现在看到的《武职簿》,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人之间;170多;265人.我这里不是单纯地谈数量,而是说明一个科学道理,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其次,船队编制. 根据我们海军专业人员多年研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六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 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航海经验,确保郑和下西洋的实现.[编辑本段]宝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 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 第一种类型叫宝船。 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 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 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 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第二种叫马船。 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 第三种叫粮船。 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 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 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 分工细致,种类较多。 我们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 肯定派认为《明史》基本上正确,因为南京静海寺郑和残碑所记“两千料海船”,不是“宝船”,而是较小的“战座船”。 对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考古,发掘出一根约15米长的舵,和明史所述宝船大小相符。 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船坞宽可容20丈。 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1304-1377年)游记中早已纪录中国巨大的12张帆可载千人的海船。 白图泰的纪录可作为12帆载千人的宝船的旁证。 质疑派认为木材强度有限,过大的船体无法保证水密性,难以做长时间的航行。 根据南京静海寺郑和所立残碑记载,郑和首次出海宝船为“两千料”,根据他们推论,折合长约为长十五到二十丈,宽六到八丈左右。 载重量约为五千吨。 至今未有人复制能够实际航行的四十四丈“宝船”。 目前复制中的宝船多采用质疑派的说法。 即便采用质疑派的说法,郑和宝船仍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型船舶。 [编辑本段]航海技术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 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 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故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 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 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体现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天文航海技术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 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2、地文航海技术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3、《郑和航海图》《郑和航海图》得以传世,多亏明代晚期作者茅元仪收录在《武备志》中.原图呈一字形长卷,收入《武备志》时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有图20页,共40幅,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幅.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其中明确标明南沙群岛(万生石塘屿)、西沙群岛(石塘)、中沙群岛(石星石塘),1947年民国政府内政部以郑和等命名南海诸岛礁,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该图与同时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相比,《郑和航海图》制图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数学精度较其低,但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图.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指出: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马来半岛的海岸线,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评价.郑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先进航海科技光辉,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创造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编辑本段]郑和发现美洲论在2002年出版的畅销书《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中,前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加文•孟席斯提出郑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环球航行,并早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便已发现美洲和大洋洲的论点。 2006年1月16日,北京和伦敦的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同时展出一张1763年绘制的附注有永乐16年(1418年)的中国航海地图。 该中国航海地图有详细的航海区域,以及绘画美洲、欧洲、非洲的的轮廓。 除此以外,该图更附有对美洲土著(肤色黑红、头和腰戴羽毛),以及澳洲土著(肤色黝黑、赤身、腰部戴有骨制品)的描术。 唯一缺憾是该航海地图中没有不列颠岛的记载。 根据该地图的收藏家中国律师刘刚称,他是在2001年以500美元从一个上海商人处购得该地图,并且因为读过上文提到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而得知该航海地图的历史重要性及意义。 郑和航行前后达28年,他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每到一地,郑和赠给各国国王厚礼,以示友好,船队带去丝绸、瓷器、铜铁器、金银和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特产。 随行官员随时记录见闻。 回航时,各国派使同来,赠珍宝特产给明皇帝,并与中国商人交换。 友好的交往,扩大了贸易,也增进了了解。 郑和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南洋等地的人民一直纪念这位和平友好的使者,在一些城市里,至今还保有纪念郑和的寺庙和胜迹。 郑和七次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欧洲航海家哥伦布、华哥达·伽马的海上活动,都比郑和晚得多,他们几次航行,人数在100人左右,船只三、四艘,吨位最大的仅120吨。 在航程、规模、组织等方面,郑和都超过这几个欧洲航海家。 [编辑本段]郑和的航海笔录郑和船队到达旧港(今苏门答腊岛的巨港)的时候,突然遭到海盗的拦截袭击。 这群海盗的头子叫陈祖义。 陈祖义本是广东人,洪武年间跑到现在的南洋,召集一伙人占领了旧港,常常打劫路经此地的商船,许多国家的商人都深受其害。 这一次,陈祖义见郑和船队船多兵众,不敢贸然下手,就假意向郑和投降,暗地里却准备打劫船队。 郑和及时发现了陈祖义的阴谋,立即部署对策。 等陈祖义率众人来抢劫时,他指挥将士们把海盗打败,杀死了五千多人,烧毁了海盗船只十艘,俘获七艘,还活捉了陈祖义。 在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赠送了许多礼物给明朝,表示两国修好。 哪知贪心不足的亚烈苦奈儿见郑和船队装载了大量金银,就假意请郑和到他的宫殿。 盛宴招待之后,他再次向郑和索取金币,暗地里却发兵去劫夺郑和的船队。 郑和沉着冷静,了解到锡兰山的大部分兵力已派去攻打船队,都城空虚,就火速传令,调来了两千多将士,出其不意地攻打了锡兰山的都城,生擒了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官属。 领兵打劫船队的将领听说明军回攻都城,赶忙下令撤兵回救。 郑和的军队乘胜杀了个回马枪,又把敌兵打地溃不成军。 他们只得向明军投降了。 郑和当场释放了投降的将士兵卒,只把亚烈苦奈儿和几个重要官属扣留在船上,然后继续访问其他地区。 当郑和的船队到达木古都束时。 国王亲自去迎欢,并且设宴款待。 郑和向国王和王妃赠送了丝织品陶器和茶叶。 国王送给明朝皇帝一只珍贵动物,叫做“麒麟”,也就是非洲长颈鹿。 回来的时候,不仅带回来了十七国的使节,和他们同来中国访问的,其中有的是王子,有的是王叔王弟,都同明朝建立了邦交。 郑和还带回来了忽鲁谟斯的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阿丹国的麒麟、长角马哈兽;木古都束的花福禄和狮子;卜刺哇的千里骆驼和驼鸟。 郑和在国内休整了一年多时间后,永乐十年十一日,成祖又令他第三次远航西洋诸国。 这次正好赶上了东北季风时节,郑和的船队顺风而行,不久就到达苏门答刺(今印尼苏门答腊岛)。 苏门答刺刚刚经过一场大的事变,使郑和的访问遇上麻烦。 原来,苏门答刺的西面有个那孤儿国。 1408年(明乐永六年),那孤儿国和苏门答刺打了一仗,苏门答刺国王中箭身亡。 王子年龄尚小,不能替父王报仇。 王后却复仇心切,她晓谕全国:谁能领兵打败那孤儿国,替先王报仇,我就嫁给他,并请他当国王。 一个有本领的渔夫奋勇领兵打败那孤儿国的军队,杀了他们的国王。 渔夫娶了王后,当上了苏门答刺国王。 老国王的儿子长大以后很不甘心。 他培植了一伙心腹勇士,乘机杀死了渔夫,自己登上王位。 郑和到达苏门答刺后,向新国王赠送了许多礼品。 渔夫有个儿子苏干刺,想替父亲报仇,发兵攻打苏门答刺,企图争夺王位。 没想到反被新国王打败了。 他只得逃到一个叫邻山的地方,自立一寨。 他听说郑和赠送给苏门答刺新国王许多礼物,却没有送礼给自己,心中有忌又恨就带领几万兵众,袭击郑和的船队。 在苏门答刺的配合下,郑和指挥将士英勇还击,把苏干刺的兵众打得大败,乘胜追击到一个叫南渤利的地方,活捉了苏干刺和他的妻子、儿子。 到永乐十三年回国后,永乐帝下令把苏干刺杀了。 1430年(宣德五年六月),明代的第五个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又一次派遣郑和、王景弘率领船队,访问了忽鲁谟斯等二十来个国家。 因为这次访问的国家多,地域广,路程远,因而时间也就很长,到1433年才启程回国。 不料船队返航至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之科泽科德)时,六十三岁的郑和因积劳成疾,不幸辞世。 王景弘命人把郑和的遗体妥为装殓,准备回国安葬。 当时已进入夏季,热带气候酷热,船队航进爪哇(今印尼爪哇岛)时,眼见郑和的遗体难于保存,已不可能运回国内安葬,王景弘只好决定埋葬在当地。 [编辑本段]郑和下西洋的作用与意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39518.html
推动美丽中部 绿色崛起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