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下12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美股七巨头一夜市值蒸发近6万亿元

夜市

美股“七巨头”中的特斯拉和谷歌率先发布上季度财报,却使美国科技股受到重挫。

当地时间7月24日,纳斯达克100指数跌3.74%,创下自2022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跌2.31%,创下自2022年12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道琼斯工业指数跌1.25%。道富银行的科技精选行业SPDR基金(NYSE:XLK)跌超4%。

包括苹果、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软、Meta、英伟达和特斯拉在内的美股“七巨头”全数下跌,其中特斯拉跌幅居前,跌12.54%收于每股215.99美元。英伟达跌6.71%,Meta跌5.62%,谷歌跌5.05%,微软跌3.60%,亚马逊跌2.96%,苹果跌2.84%。

24日当天,“七巨头”市值单日总计蒸发约7680亿美元(约合5.6万亿元人民币),这是自2012年Meta平台(当时为Facebook)上市以来科技巨头最大的一次市值蒸发。彭博七巨头股价回报指数(Bloomberg Magnificent 7 Price Return Index)收跌5.88%。

在前一天的美股盘后,特斯拉和谷歌披露业绩。特斯拉公布了五年多来最低的利润率,未能达到第二季度的利润预期,并将无人出租车Robotaxi的发布从8月推迟到10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业绩基本超出预期,但广告增长放缓,且公司表示今年的资本支出会比较高。

Aspiriant的投资策略和研究董事总经理戴夫·格雷塞克(Dave Grecsek)表示:“一些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也为对后续将要发布的财报感到担忧。”

24日当天的股价异动或许体现出,随着AI(人工智能)热潮在今年上半年推动美股屡创新高,市场对于科技巨头财报的期望值也变得非常高,投资者开始担心对AI(人工智能)的大额投资究竟何时能够带来回报。

Little Harbor Advisors的投资组合经理大卫·伦德格伦(David Lundgren)表示,对于科技巨头来说,小幅超预期业绩表现已经不足以说服投资者,“你必须大幅超预期才行”。

Bokeh Capital Partners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金·考西·弗雷斯特(Kim Caughey Forrest)指出:“有迹象表明,科技巨头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看到对AI的投资回报。对于我来说,这是改变市场的关键。”

市场情绪波动也影响了AI供应链相关股票,包括半导体和其他产品。超微电脑(Super Micro Computer)股价下跌了9.1%,而博通(Broadcom)下跌了7.6%。高通(Qualcomm)和超威半导体(AMD)则分别下跌了超过6%。

由于美股科技股在近期屡次受到重创,投资者开始越来越多地将资金转向中小型公司。被视为小企业股价表现衡量工具的罗素2000指数在24日下跌2.1%,但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其在过去11个交易日中的表现比标普500指数高出10.9%,创下了24年以来的最大差距。

Comerica Wealth Management的首席投资官约翰·林奇(John Lynch)认为,近期美股市场的领导者经历了剧烈的变化。许多分析师认为,小型公司由于其浮动利率债务的形式,可能成为降息的受益者。根据CME的美联储观察(FedWatch)工具显示,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的9月降息概率已达100%。

Interactive Brokers的高级经济学家何塞·托雷斯(José Torres)在报告中指出,各种因素正在汇集,可能导致美股市场的暴力调整持续一段时间:“风险规避情绪确实正在华尔街占据主导地位。”

毫无疑问,在特斯拉和谷歌“开局不利”后,“七巨头”中其余五家巨头的财报将受到额外关注。从下周起,微软将于当地时间7月30日发布财报,关键看点在于云业务Azure的表现;Meta将于7月31日发布财报,投资者会重点关注广告业务的表现,以及欧洲监管部门带来的挑战;苹果将于8月1日发布财报,投资者将关注Macbook Air等新产品带来的增长动力;亚马逊将于8月1日发布财报,市场关注其能否带动略显萎靡的美国零售行业。英伟达将于8月28日发布财报。


五家中概股被美方列入“确定摘牌名单”,中概股还具备投资价值吗?

中概股的投资价值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当中概股存在退市风险的时候,很多人会认为中概股没有投资价值。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于很多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中概股来说,中概股普遍会受到退市风险的影响,这也导致很多中概股的市值一跌再跌。 特别是对于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很多中概股的跌幅已经达到了90%以上,部分中概股的市值甚至已经低于了自己的发行价,很多投资人也不看好中概股的后市行情。

中概股被列入到了预摘牌名单。

首先需要强调一下,这5家中概股的企业并不是列入到了确定摘牌名单,而是列入到了预摘牌名单。 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差异,但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对于这些中概股企业来讲,如果中概股企业在连续三年不能提供相应的公司信息,中概股企业将会从美股自动退市,这也是导致很多中概股的股价暴跌的主要原因。

中概股的投资价值是一个伪命题。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很多中概股企业本身没有任何基本面问题,不少中概股企业甚至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 之所以中概股会今天暴跌,主要是因为投资人没有办法确定中概股是否能够抵御相应的市场波动,更没有办法确定中概股一直在资本市场存在。

我个人不建议盲目投资中概股。

以我个人来看,中概股的很多股票确实没有问题,但我们需要用审慎的态度来看待中概股的投资问题。 特别是对于那些数据安全要求比较高的中概股企业来说,很多中概股企业可能会选择从美股主动退市,同时也会寻求其他的上市途径。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们盲目选择投资美股的中概股,投资人可能会出现重大亏损。

五家中概股被转入“确定摘牌名单”,会对其他中概股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

广义的 “中国概念股”,既包括中国境内资本直接控制的上市公司股份,也包括香港资本控制的主要业务和资产都在中国境内的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股份。 狭义的 “中国概念股” 仅指后者,随着香港回归中国,“中国概念股” 又演化为 “大陆概念股” 或 “内地概念股”。

“中国概念股” 包括红筹实力股、红筹买壳股、H股和在境内投资比例较大的香港本地公司发行的股票。 中国概念股是90年代以来在香港证券市场上产生的与中国境内投资相关的股份概念。

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而这一内涵通常会被当作一种选股和炒作题材,成为股市的热点。其有具体的名称,事物,题材等,

例如金融股,地产股,资产重组股,券商股,奥运题材股,保险股,期货概念等都称之为概念股。 简单来说概念股就是对股票所在的行业经营业绩增长的提前炒作。

扩展资料:

中概股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经营实体一般会是在中国内地,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投资者去投资,好处是投资者对于业务模式以及产品比较熟悉,比如新浪、分众,投资者可以直接接触产品与服务,有切身体会。

对于经营业绩的变化,可能比美国投资者更有业绩体会,比如美国投资人很少会去用新浪微博。 某个网站第一时间出现负面新闻,国内投资者反应应该会比较快。 但是,对于财报,国内散户投资者要去阅读那么多英文的财务资料、SEC表格,想必是有一定难度的。

哪位高手推荐几只最近可以吃进的中低价股

股价

这会导致很多中概股公司的股价继续下跌,同时也会让投资人失去对中概股的投资信心。

对于中概股的公司来说,因为很多中概股公司没有办法满足基本的信息提交要求,这也导致中概股公司面临全面退市的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管投资人是否看好中概股的业务发展,中概股公司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在美股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很多中概股的股价甚至已经跌回到了发行价以前。

5家中概股企业被列为了“确定摘牌名单”。

在很多中概股企业被列为“预摘牌名单”之后,又有5家中概股企业被列为了“确定摘牌名单”,这也意味着中概股企业从美股全面退市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定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行为会进一步导致中概股企业的市值严重缩水,中概股企业也不得不面临重新在其他地方上市的境遇。

这会导致其他中概股公司的股价继续下跌。

虽然很多中概股公司的股价已经跌去了90%以上,但在这个消息出来以后,大多数中概股公司的股价依然继续下跌。 对于那些曾经投资过中概股的人来说,很多人的亏损程度已经达到了50%以上,有些人甚至因为投资中概股而血本无归,很多人也失去了对投资中概股的基本信心。

这也会导致很多中概股相继从美股退市。

除了在港股上市的中概股之外,几乎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都有可能会直接退市,有些中概股也会选择考虑在A股上市。 不管是何种情况,中概股在美股的投资意义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即便中概股的公司基本面没有问题,很多投资人也不敢随意抄底中概股,同时也非常担心中概股的投资风险问题。

9天跌去一个茅台,美国对中概股的全面围剿开始了吗?

特斯拉

给你推荐一个, 梅雁水电

大盘在本周表现跌宕起伏,但是盘中带领指数上涨的板块依旧是电力、钢铁、汽车、金融、煤炭、航空等这些景气行业。 实际上,这轮上涨以来就是这几大景气行业板块在轮流带领市场前进。 如今大资金的思路是不断寻找“估值洼地”和中低价蓝筹股来进行轮番出击。 电力板块作为五朵金花之一,市场号召力也是一呼百应,诸如梅雁水电(698,005,072%)()等沪深300(,-,-217%)指数是最便宜品种之一,有望成为下周大资金的首选目标,短线爆发力可观。

在板块方面,本周涨幅冠军是钢铁、交通运输、汽车、煤炭等板块指数,可以明显发现,领涨大盘的就是这些景气行业。 在其他景气行业中,除去金融地产是重点挤泡沫对象之外,就只有电力板块是最具蓄势待发态势。

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背后需要电力作为坚实后盾,其两者是成高度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增长,电力需求也将有更大增长。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用电量增幅达到1399%,今年上半年增速达到1556%,月度环比持续递增,由于经营环境持续向好,电力行业的利润率也在高位运行,电力公司获利能力持续增强。 今年前5个月全国电力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37亿元,增长576%。 电力生产业实现利润359亿元,增长408%,电力供应业实现利润 278亿元,增长863%。 我们认为,随着中国重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对电力的需求将日益增长,电力企业尤其是区域性龙头企业的投资价值凸现。

在证券市场方面,2006年上半年,电力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17%,而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数据达到426%。 在燃料价格上涨、机组利用率下降的情况下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是电力需求的超预期增长,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整个板块方兴未艾的资产注入活动,这为板块和整个行业规模保持同步增长创造了条件。

由于火电成本将受环保制约,投资水电的长江电力(2049,000,000%)、梅雁水电、桂冠电力(1408,-072,-486%)、国电电力(1570,-059,-362%)等电力公司,将得到大力发展。 在经济调度方式下,华能国际(1472,-059,-385%)、国电电力、皖能电力(1815,053,301%)等电力公司将大为受益。 这里我们重点推荐梅雁水电()。 公司去年已经成功转型水电能源行业,水力发电已经成为公司主导产业,成为广东最大的民营水电上市公司之一。 另外公司还持有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粤水电(1180,020,172%)1694万股股权,以770%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二大股东,潜在投资收益可观。

公司为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确定了巨额债务重组方案。 一旦重组完成,公司资产质量将得到明显提高,特别是白渡银矿的置换将使公司进军矿产业,具备了有色金属题材。 其债务重组方案,将有望使公司资产脱胎换骨,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作为最低价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之一,不到7元的股价极具吸引力,走势上已经走出盘局,新一轮攻势已经箭在弦上。

又有12家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中概股公司怎么证明才不会被摘牌?

互联网行业真的不行了吗?

中概股继续暴跌

3月11日,对全体投资海外上市中概股的投资人来说,都是一段难以抹灭的记忆。

滴滴暴跌44%,雾芯 科技 暴跌36%,在此之前的3月10日,逸仙电商暴跌395%,贝壳暴跌239%,爱奇艺暴跌近22%。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创纪录单日-10%。

3月14日,中概股在港股的表现再次刷新下限,阿里巴巴(HK)跌超10%,股价续刷新低。 美团(HK)跌超15%,腾讯控股(HK)跌超7%。

整个恒生 科技 指数一天之内被拉下将近10个点,9天跌掉一个茅台, 历史 罕见。

此情形只能用股灾来形容。 而在此之前,中概股已经历了一波又一波大跌。

从2021年开始,中概股总体跌势惨烈,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诠释了什么叫做“大跌不言底”。

而且这种以国家为单位的股票下跌,近二三十年只出现两个,一个是中概股,另一个是俄罗斯的海外上市股。

一年多的时间,不少个股累计跌幅惊人。

图源:格隆汇

272只在美上市的中概股,2021年以来合计有244只股票股价出现下跌,占比约九成。

这里面又有178股累计跌幅超过50%!占比约为三分之二。

其中31股累计跌幅超过90%,股价几乎跌空!拼多多、贝壳、滴滴出行、爱奇艺2021年以来累计跌幅均已超过80%。 好未来、雾芯 科技 、新东方、新蛋、金山云、涂鸦智能跌去90%以上。

市值累计跌去15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10万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这一年来,中概股的市值缩水了俄罗斯一年的GDP,约等于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GDP的10%以上,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财富的建立需要一点一滴,日复一日的积累,但摧毁财富只需一朝一夕。

面对集体普跌,哪怕是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也不能幸免。

阿里巴巴上市7年半时间里:收入从525亿,增长到7172亿,增长137倍;净利润从234亿,增长到1432亿,增长62倍。

但股价却在7年半的时间里跌回原点。

阿里巴巴与比特币

人与人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也许不是生与死,也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你买的比特币,我买的阿里巴巴股票。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美上市,股价93美元;比特币当天是408美元。

七年多过去,2022年3月14日,阿里巴巴是86美元;比特币是美元。

人们常说,每个人离财富自由只有三只十倍股的距离。 其实不尽然,也许你离财富自由,只差了在合适的时候买入比特币。

买入阿里巴巴,财富不增长,反而缩水8%;买入比特币,七年暴涨百倍,立马实现财富自由。

科技股

比特币为什么能涨这么厉害?很大概率,是因为他们正好站在了资本炒作的风口上。

从近期原因看。 疫情原因,全球大放水,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与日俱增。 我们都知道,黄金是非常能抗通胀的硬通货,原因无他,稀缺而已。 黄金每年产量就那么多,而且总量不会增加,只有超新星爆炸才会产生黄金。

巧了,比特币的数量也是有上限的,挖比特币最多只能挖出来2100万枚,而且要等到2140年才能全部挖完。 也就是说比特币的数量比黄金还要少,所以基于同样的道理,在全球大通胀的背景下,比特币的稀缺优势充分体现。

可仅仅因为总量稀缺,是无法解释比特币面世十来年一路暴涨,一路走牛的行情的,原因几何?

其实,比特币真正的底层逻辑在于,它是个很好的投机品,非常适合炒作价格。

首先,比特币天生带有“货币革命”的基因,它的出现可以看成一个货币实验,也就是把货币里面的国家属性给剔除了,也就是去中心化。

从实物货币—纸质货币,下一个货币形式大概率会是虚拟货币,“货币革命”有多大的市场想象空间,不言而喻。

如此便赋予比特币无限可能性和想象力。

其次,比特币是个完美的投机品。 总量有限,高度控盘,知名度高,天生的通缩性等等。 再贱的东西,就算是一坨狗屎,一条内裤,只要有足够的热度,足够的资金进出,也能给他炒到天价。

站在风口,趋势赋能,总量稀缺,投机属性拉满,比特币自然能十倍、百倍、千倍增长。

阿里巴巴为什么“拉胯”?

在这种泥沙俱下的大环境系统性风险面前,个人、个体公司再多的折腾,也是螳臂当车。

比特币能涨上天,是顺应了大势。

阿里巴巴等中概股的下跌,也是同样的逻辑——大势不再眷顾他们。

许多人以为中概股是在“杀估值”,这个预判是错误的,中概股实际上是在“杀逻辑”。

除开疫情、经济下行、互联网存量见顶、国内共同富裕掀起反垄断浪潮等等因素外,拨开迷雾看本质,导致中概股一路下跌,直至股价近乎跌空的最核心因素,是政策风险。

本质是中美关系在未来的不可预见性,以及中美对抗的超高市场风险(被清算、退市)。

做好一件事,需要八方合力;搞坏一件事,只需一方拆台。

标普500指数

川普在任内推出了一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它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遵守PCAOB的审计标准,需要提供审计底稿,这东西很敏感,我国证监会是不同意的。

根据《法案》细则,从2021年年报开始算起,只要不配合,就要被纳入“预摘牌名单”。

今年是第1次,如果连续3次被纳入名单,理论上美国证监会SEC很快会将公司从交易所退市。

这几天,一共有5家中国公司在披露完Q4业绩后第一次被纳入了“预摘牌名单”,这说明《法案》真的正式落地了。

他们算是给中概股进入名单开了个头,后续陆续会有大量中概股被纳入名单,上三次,就退市。

所以,中概股一跌再跌。

再换个通俗易懂的讲法:

假如你是俄罗斯人,你在乌克兰有个超市,那么现在两国交战,你的超市会怎么样,是不是命运都被捏在乌克兰手里了,就是人家乌克兰民众去你超市玩“零元购”,你也有苦说不出。

中概股现在就相当于这个超市,命运都在美国人手里。

是去,是留,一切主动权,在美方;只要中美关系继续恶化,可以把你的上市公司在美国全部退市。

如果你是中概股的股东,你会怎么办?

只有立马把手里的中国公司股票全部出售,恐慌式出逃自然带来市场恐慌,一旦信心崩塌,股价跌成什么样都不奇怪。

股市本身就是个信心市场!

中美脱钩加速,两个合作逐渐淡化,竞争关系日趋明显。 中概股被制裁是美国的必然选择,大部分中概股在未来三年内有很高的概率将要退市,那么这些企业必然要寻找其他地方“二次上市”。

最近a股又在准备全面注册制,接海外上市中概股回家的制度障碍即将被扫清。

不管是股市,还是其他什么投资,买的是未来,卖的是现在。

当现实风险累积,未来不再可期,中概股的下跌实际已是意料之中。

中概股公司需要进一步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同时也需要把很多数据信息发送审理。

对于众多中概股公司来说,中概股公司的境地其实非常尴尬。 虽然很多中概股的公司本身没有任何经营问题,但因为这些公司没有办法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所以很多中概股可能会面临退市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概股的整体走势一路暴跌,很多人也非常担心中概股的后市行情。

又有12家中概股企业被列入清退名单。

在5家中概股企业被列入清退名单之后,又有12家中概股企业被列入到了清退名单。 在此之后,很多人预测更多的中概股企业可能会进一步面临退市危机。 也正是因为中概股很有可能会随时退市,所以投资人们纷纷从中概股中撤出,这也导致中概股的整体股价出现了一系列的暴跌行情。

中概股公司需要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

如果想要保证中概股正常上市,中概股公司不仅需要满足相应的相应要求,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满足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具体细节。 在这个细节里,中概股公司需要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同时也需要把很多公司的隐私信息发送审理。 正是因为很多中概股公司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中概股公司的退市危机才会进一步爆发。

中概股公司甚至需要发送自己的隐私内容。

因为很多中概股公司本身属于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的隐私数据非常关键,一般也不会对外透露。 在中概股公司保证正常上市的情况下,中概股公司可能会面临泄露隐私内容的风险。 也正是因为有很多中概股公司不愿意这样做,如果这些公司连续三年不提交相应材料的话,中概股公司便会自动退市。

什么事情会导致金融危机,不可能单单银行倒闭吧?

不仅是银行倒闭 工厂也会倒闭 工人失业 一些投资公司也会倒闭 财务公司也会倒闭大的商店卖场也会倒闭很多很多盈利单位 企事业单位都会倒闭六因素推动危机爆发自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浮现开始,次贷危机开始逐渐显现。 2008年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同一天,美国银行以约4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华尔街投行美林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的信用评级下调。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称,美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那么,这场危机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美国连续17次加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长久以来的经济政策导致了鲜明的两极分化,自1971年8月15日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挂钩,世界逐步进入跨国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来,资本全球调度导致美元滥发,1971年至今,全球基础货币供应量呈数十倍增长,全球物价飞涨,世界平均通胀水平日益增加,由此导致的贫富分化问题也逐渐恶化,次贷危机的深层次根源,实际就是两极分化的结果。 正是由于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经济条件差,甚至没有住房,宽松的次级贷款政策极大的点燃了民众购房的热情,推动了美国房市的繁荣,吹大了美国房市泡沫。 然而,当贷款优惠时间结束。 贫困的民众无法偿付房贷的时候,这一庞大的金融链条便开始从根部断裂,并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 当然,即便有丰厚的贷款优惠政策,如果出于社会下层的贫苦民众能够冷静的看待,这场危机或许也能避免,然而人性的弱点致使这些民众在当时美国经济一片大好,房市节节攀高的环境下,忽视了自己的生存条件,高估了自己的偿付能力。 甚至有相当部分的贫苦民众贷款购房是为了在繁荣的房市中炒房挣钱。 华尔街金融巨头更是把人性的弱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对财富的贪婪追求、在金融操作过程中的种种欺诈,正是导致这场危机爆发并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 美国人理查德-比特纳2008年7月出版的《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仅从书名就一针见血的揭示了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书中所描绘的篡改信用、放大收入等行为极大的扰乱了信贷市场,为了获得更多的贷款以及更大的利益,从普通民众到金融机构,这种欺诈行为蔓延在金融领域的各个角落。 持续升温的美国房价在2004年时上涨幅度比正常情况高出了30%,美国总体房价比实际价值高出15%以上。 鉴于此,自2004年6月起,在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的影响下,美国房市开始逐步降温。 穆迪2008年3月19日发布公告称,用于衡量美国商业房地产价格的穆迪/REAL商用物业价格指数1月份下降0.6%,美国房价连续下滑已经逐渐扭转了美国过去几年房价的持续上涨幅度。 至此,美国房市逐渐萎靡、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逐步蔓延到与次贷相关的金融市场各个角落。 因此可以说,美国政府的利率政策正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六大因素推动“百年一遇”金融危机爆发从表象上看,有相当多的因素促使了这场次贷危机的爆发。 1.宽松的信贷条件和日益膨胀的住房泡沫格林斯潘曾被誉为“世上最伟大央行行长”,他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创造了辉煌的纪录,美国经济在他的带领下出现了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 在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时,格林斯潘的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国经济得以很快摆脱困境,但是,在他退休两年后,经济界却发出这样的疑问:格林斯潘实际上是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住房贷款本应当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按揭贷款的提供者要求借款者既要有充足的收入又要有一大笔存款来支付首付。 可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获取住房贷款变得极其容易。 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网络泡沫破灭,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布什在格林斯潘支持下推行令富人受益的减税政策,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由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且在1%的水平上停留了一年之久。 过低的利率引发了宽松信贷,也直接刺激了民众的贷款投资热潮,越来越多的生活状况不稳定的民众通过银行贷款加入到购房者的行列中,“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房屋价格节节攀高的环境下,即便是无力偿贷卖掉房屋,自己也不会吃亏。 ”正是市场对美国房市前景普遍预期过高,极大的刺激了美国房市,房价在1996年至2006年飞涨了大约85%,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格林斯潘在2007年12月12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首度承认他任职期间施行的低利率政策可能助长了美国房地产泡沫。 2.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在近几年发展很快,其复杂程度也日益加剧,以至于连投资大师巴菲特都弄不明白。 在巴菲特看来,衍生工具是金融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正常意义上来说,提供按揭贷款的银行通常都把按揭贷款当作一种优良资产持有到期并赚取相应月利润以及银行资金成本之间的利差,这样做在获取相应利润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这种金融产品一开始并不适合华尔街的运作,因此在将按揭贷款证券化并产生第一只CDO(担保债务权证)之前,这类产品并没有获得华尔街的青睐,CDO的出现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划分更细致,投资受益率也更高,同时也极大地激起了华尔街的热情。 打着金融创新的口号,华尔街大举涉足次贷领域,并迅速推高其规模。 2004年,全球CDO发行量为1570亿美元,到了2006年,这一规模达到5520亿美元。 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华尔街投行将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出售给不同风险偏好的金融机构或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最初的金融产品被放大为高出自身价值几倍或十几倍的金融衍生品,极大地拉长了交易链条。 从本质上看,这类金融衍生品并没有降低投资的风险,它仅仅是将风险进行转移,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察觉。 以至到后来,买家看到的这类金融产品,除了投行提供的数字以外,根本无法判断资产的质量。 因为CDO等金融衍生品蕴含的巨大利润,美国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参与其中,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等,都大量持有CDO等债券,无论美国本土还是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了对这种金融产品近乎疯狂的追求。 美国房地产的泡沫,也通过这类金融衍生品将风险扩散到了全球范围,这也正是次贷危机为什么能够波及到全球范围的原因。 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它的确拥有活跃交易,分散风险的功能,但如果不加监管控制的滥用,它凭借杠杆效应掀起金融波澜的能力便会显现。 一旦危机爆发,金融衍生品的这种杠杆效应以及风险的分散性,必将极大地扩张危机的广度和深度。 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华尔街投行在金融衍生品上“玩”得过火了。 3.华尔街激进的财务政策和侥幸心理流动性过剩致使资本不断涌入美国住房市场,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也为了不致让这些日益膨胀的资本影响次贷市场发展,华尔街以疯狂放贷作为解决方案,花样繁多的月利率、甚至零首付的出现,极大刺激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按揭贷款的流程变得日益简单,有的按揭依据完全凭借借款者自己填报的虚假收入作为依托,甚至有的按揭贷款额竟然大于实际总房价。 至此,借贷标准变得名存实亡,2006年的美国房屋按揭贷款甚至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率。 当房市萧条,次级贷款者无资金偿还债务的时候,危机便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开来。 华尔街在财务上过于激进,这也直接导致了困境的生成。 在无限放大的利益面前,华尔街日益变得疯狂。 在对CDO的追逐中,华尔街日益提高资产权益比率,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家投行的杠杆率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大。 2003年底,美林的资产是其所有者权益的17.9倍,而到了2007年中期,美林的资产达到了其所有者权益的27.8倍。 受危机影响最深的雷曼兄弟,同期杠杆率甚至高达31.7倍。 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也令公司领导者丧失了理智,雷曼兄弟便是华尔街的一个缩影。 就在2007年贝尔斯登、美林纷纷为减值做准备的时候,雷曼兄弟首席执行官福尔德尔仍然坚定地说:“我们的目标股价是200美元。 ”当2007年夏天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福尔德仍然固执地认为抄底的时机已到,大量购进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这直接加速了雷曼最终的破产。 不可否认,华尔街不可能觉察不到近几年如日中天的次贷市场上的风险,但是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致使华尔街普遍蔓延着一种侥幸心理,这也是导致华尔街众多金融巨头折戟沉沙的原因之一。 直到2008年6月,福尔德尔仍然对外宣称雷曼兄弟资本和流动性状况处于前所未有的强劲水平。 4.监管机构的失职与政策的失误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制度原因就在于对金融监管存在缺陷,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次贷及各类衍生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数量没有控制,监管力度的松懈以及对市场潜在金融风险的忽视,都是监管不力的表现。 放松监管一向是格林斯牌所推崇的管理之道,也正是他担任美联储主席的这段时间里,美国央行降低了抵押贷款的标准,导致相当一部分信用或生存状况不佳的贷款人以低廉的成本通过贷款购买房屋;美国监管机构对市场评级机构监管不严,也导致了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评级时的主观性,在大范围调低次贷相关产品的评级时,极大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加深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最终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恐慌。 自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监管机构放宽对银行和证券公司的监管之后,银行和证券公司可以合法地把很多亏损的投资科目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以达到迷惑投资者的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监管机构本应当从现实出发制定新的更加详尽的规定,以打击这种有害金融市场的行为。 但是遗憾的是,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类对市场有害的行为,并为最终危机的爆发酿下了恶果。

甲骨文市值一夜蒸发3300亿元

OEXN报道:美东时间周一,甲骨文公布了截至8月31日的财报收入,据数据显示,营业收入124.5亿美元,同比增长9%,但较5月31日前一财季该业绩喜忧参半,但较截至5月31日的前一财季同比增速17%明显放缓,财报公布后,周一收涨约0.3%的甲骨文股价跳水,盘后曾跌超9%。

因业绩指引不及预期,万亿科技巨头甲骨文(ORCL)遭到市场猛烈抛售,盘中大跌超13%,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盘中跌幅,总市值蒸发4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63亿元),最新市值为29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元)。

分业务看,甲骨文的云服务和技术许可支持业务一财季营收同比增长13%,超分析师预期。 然而甲骨文的云业务收入还远低于亚马逊、微软和谷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在生成式AI的全球竞赛中寻求立足之地,甲骨文称2023年将花费数十亿美元购买英伟达芯片,以加速扩大云计算的服务规模。

华尔街的分析师表示,对于甲骨文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云计算,是业务拓展。 ”不仅如此甲骨文首席执行官也表示公司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尽快建立数据中心以满足需求。

并且该公司的业绩“似乎没有达到更高的收入预期”。 另外,瑞银的最新报告指出,将甲骨文目标价从140美元下调至135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甲骨文等美股科技“七巨头”带头下跌的冲击,标普500指数下跌0.57%,报4461.9点,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04%,报.62点,道琼斯工业指数跌0.05%,报.99点。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甲骨文隔夜大跌逾9%,但2023年以来其涨幅已经超过了51%。

创下12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同时,在这份财报披露前夕,甲骨文备受市场追捧,股价一度创出历史新高,年内累计涨幅达55%。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571.html
ID. 又一块拼图 大众在中国布局的 与众
爱心动人心 涓滴成江海 暖闻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