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土地存量要经济增量厦门湖里让工业回归都市

中国商报(陈瑜瑾 记者 钟瑜 颜祥子) 湖里老工业区,一片展现厦门经济特区壮丽气象的热土。一支如椽巨笔正在这张卷轴上描绘蓝图、渲染“新绿”……“沉睡”数年的安联厂房里,未来全球首个钙钛矿全产业链正蓄势而起。这象征着全球领先水平的光伏项目入驻老工业区,打响了湖里区“工业回归都市”的第一枪。

“工业回归都市”将是湖里区未来发展的关键词。其背后的考量,是根植于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的使命担当,是城市更新迈入新阶段的改革破题,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拓展经济发展增量的攀登探索。落实到实践中,工业回归——将外迁的制造业重新“装入”人口密集、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城区,势必面临空间供给难题。

那么,湖里区如何向土地存量要经济增量?一轮由市至区的低效用地再开发轰轰烈烈地展开。自去年9月厦门市入选全国首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以来,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等决策部署,在《厦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方案》出台的契机下,湖里区在全市率先全面启动以湖里老工业区为主的全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经过多轮严密调研论证,于近日推出《湖里区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如今,方案已成为解答工业回归的战略指南,唤醒低效用地、铸强工业支柱的行动罗盘。

湖里新质智造产业园效果图。 (图片由湖里头条提供)

厦门天地智慧交通产业园,湖里区低效用地再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在地。(图片由湖里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桑若项目效果图。(图片由桑若光伏公司提供)

俯瞰湖里区西部。(中国商报记者 颜祥子/摄)

回归:

“两高两化”的必然选择

工业为何回归?这是湖里区基于发展历程、先进经验、全球趋势等多方面分析研判与反复论证而定下的目标。

回望湖里区的发展历程,回归工业是湖里的城区基因以及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的理性考量。

多年来,湖里区始终紧扣发展、转型破题求解。从40多年前以工业兴区、实业强区为发展方向,“筑巢引凤”吸引众多外资企业落户,形成早期厦门经济特区重要的工业集聚区;到20多年前在“跨岛发展”战略下将传统制造业迁于岛外,近10年来通过“优二进三、腾巢换凤”实现二、三产业结构调整,老工业区厂房改造逐步培育起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电子元器件等业态。

近年来,随着城市能级提升,老工业区工业空心化、土地产出效益低、产业发展层次偏低等问题,相继掣肘湖里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建设。当前湖里区重新探索产业转型升级和动能结构转换,聚焦发展都市工业,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和实体经济发展,是激发工业基因、重振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辉煌的集中体现。

纵观国内城市更新的先进经验,以回归工业推进产业能级提升、城市形态更新,是统筹协调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明智之举。

无论是深圳南山、广州海珠等地区,还是上海、苏州等城市,工业回城、城市“强心”都是这些地方的共同选择。如深圳南山坚持“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双轮驱动,广州海珠以“链长制”为抓手创设“都市工业产业分链”,其中,“研发+高端智造”均为中心城区选择工业回城的主要业态。这些“起步早、转型快”城区的有益探索为湖里区带来了先进经验。湖里老工业区具备再造制造业新优势的潜力,瞄准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环节,推动湖里老工业区产业转型升级,是城市更新的顺势之策。

站在全球经济发展视角下,回归工业是基于全球制造业变革趋势和竞争格局的综合研判。

眼下,全球制造业呈现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发展,涌现出服务型制造、研发型制造等新兴业态,这些业态可以利用复合空间高效产出,适合在中心城区布局。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支撑。在激烈竞争中,湖里区增强核心技术研发力量,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应用,提高制造业整体实力是闯关夺隘的必由之路。

“工业回归”被确定为湖里区谋划产业转型的主导方向。湖里区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回归,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顺应全球以数字化引领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发展趋势的回归”。

这种回归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优势,锚定研发型制造、服务型制造,引导加强与周边、岛外产业功能区协同联动和错位发展的回归,也是践行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的初心使命,再创改革开放制度创新优势,重新认识发展阶段和协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回归。未来,湖里区以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指导,引导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科技服务业以及文旅创意四大类产业体系回归都市,并支持现有存量优势产业的智改数转,提升产业能级。

唤醒:

“沉睡”地块提升“亩产”

工业何以回归?湖里区唤醒低效用地,以高质量土地供给承载高端制造业回归。

湖里区凭借着敢闯敢试的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精神,在全市没有成熟案例和路径借鉴的情况下,努力在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中闯出新路子,在突破高端制造业的土地供给难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突破。

于转型发展中悄然“褪色”的安联厂房,被联发集团收购后,如火如荼地改造建设着,一颗光伏“新星”正在这里闪耀。位于钙钛矿光伏领域全球第一梯队的桑若(厦门)光伏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桑若光伏)将此作为产业总部,畅通钙钛矿全产业链的研发、生产、制造。园区整体改造预计于8月完成,12月完成三条25MW中试线,并筹建1GW量产线项目。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钙钛矿电池正成为“脱碳技术”的锚点,电能转化率比晶体硅转化率增加30%,成本降低20%,是各地抢先发展的赛道。湖里区的桑若光伏项目一开始便备受瞩目,由区领导成立专班,一企一策服务落地建设,该项目也被视作“工业回归”和“低效用地再开发”的首个案例。桑若光伏董事长林熹表示:“新发展阶段,湖里区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实现工业回归意义深远。科技创新与低碳发展是未来大势所趋,桑若项目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代表,通过厂房改造再开发案例,总结经验复制到其他产业上,为湖里区乃至厦门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未来,桑若光伏还计划将上游钙钛矿生产线上设备厂家引过来,把下游承接建造的电力、新能源企业链接起来,进驻钙钛矿光伏与显示产业研究院,在厦门打通整条钙钛矿产业链,助推光伏产业各要素聚集。

改造安联厂房、引入桑若项目,是湖里区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探索的微缩样本。去年以来,湖里区梳理湖里老工业区存量地块、企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推进“一宗用地、一份调查档案、一个再开发方案”的调查与摸底,区委区政府先后召开10余场专题会,邀请市规划院、图智公司等帮助梳理再开发规划建设与政策路径;针对湖里老工业区内100宗用地的业主单位,先后召开8场企业意见征集座谈会。湖里区几易其稿,最终制定并推出了低效用地再开发方案。

方案明确,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范围为“1+1”区域——湖里老工业区和辖区内其他被认定为低效工业用地项目。再开发模式主要为企业主导与政府主导两种。

例如,安联厂房再开发为企业主导模式,针对土地使用权期限尚未届满的低效用地,企业可采取新建、改扩建、拆除重建等方式再开发,企业可选择自行改造或引入市场主体合作改造。而政府主导模式针对土地使用期届满或企业放弃再开发机会的情况,通过征收或协议收储将土地收回再出让的方式进行再开发。此外,在权属清晰、补偿到位的基础上,湖里区还探索制定了“带建筑现状出让”的再开发路径。

拥有湖里老工业区30%厂房的联发集团,见证并参与了湖里各阶段的转型升级。联发产业运营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排头兵作用,在低效用地再开发节点上,希望我们能充分发挥助推产业升级的优势,搭上政策顺风车,提高空间效能服务产业招商,探索园区现有资源与产业提升方面的新结合点,助力政府将方案落实得更好。”

实际上,不仅仅是老工业区,其他区域有意愿的企业也可享受湖里的再开发政策。湖里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再开发组合模式,从土地连片开发、工业物业分割转让、土地年限延期、空间扩容、配套配建、财金支持等10个方面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措施,一份方案相当于是一本再开发‘说明书’。”

湖里区还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服务配套保障机制,通过“一条龙”服务、一对一帮扶、一宗一档,串联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服务链,设立“再开发建设服务超市”,助力企业一站式精准制定再开发方案。

铸强:

高端制造业向上生长

工业如何回归?湖里区加快推动工业上楼与优质企业智转数改、增资扩产,进而铸强工业,挺起产业“脊梁”。

岛内稀缺的产业空间,让湖里区深入探索“向天空借空间”的解决思路,打破“横向”扩张的逻辑,让产业“垂直生长”。岛内首宗工业上楼项目——湖里新质智造产业园,从飞利浦产业园中脱胎重生,拆除重建与招商工作按照既定轨道推进。园区建筑面积将从1.1万平方米提高到14万平方米,容积率从不到1提升到3.8,将新建5栋通用厂房和1栋配套宿舍综合楼,厂房楼层约8至10层。

“在湖里区政策支持下,园区通过再开发重塑更多高品质、低成本的产业空间,聚焦高端制造精准招商。未来,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集聚发展。”负责园区再开发的厦门湖里国投资产运营公司总经理陈聪告诉记者。

工业上楼为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缓解产业土地供给提供了新思路,其招商对象更适于具有“轻工型、创新型、服务型”特点的企业,这类企业的招商也十分契合湖里区近两年大力推动的“总部+研发+委外制造”的发展模式。目前,工业上楼是湖里区鼓励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方向。

除了梳理空间招引高端制造外,湖里区的低效用地再开发也积极服务存量优质企业的研发制造“回流”,包括智改数转或增资扩产。

不久前,同致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致电子)积极对接区级相关部门,拟在湖里老工业区寻求新的产业升级空间。作为一家从事智能汽车组件研发生产的企业,同致电子计划将位于岛外的生产线迁回湖里,在这里打造研发、制造、测试基地,这是释放AI核心竞争力、布局智慧驾驶的重要一步。“随着智能化发展,我们的行业越来越趋向于消费型电子产业,其特点是快、狠、准。依托政府主导模式下的低效用地开发,我们可将制造基地衔接原本在湖里的研发基地,新产品得以针对不同道路场景快速陆测并取得反馈,减少跨岛测试时间,大幅节约成本。”公司总经理曾建源表示。

生产新能源、家电等领域继电器的台企松川(厦门)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已扎根湖里30多年,海外订单持续上涨、生产持续向好,今年还计划在台湾上市。“集团订单有60%在湖里生产,从长远看,湖里仍是我们深耕的阵地。公司在去年已增资1700万美元,上市后未来投资规模还持续扩大。”该公司管理部经理邹祖全介绍,为解决悬在企业头上土地年限不足五年的“利剑”,湖里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办助力房屋安全消防双鉴定,推进解决延长土地年限的事宜,让企业在湖里安心增资发展。

此外,工业产值年均增长40%—50%的大洲新燕公司近年发展势如破竹,原先租赁厂房每三年延期的方式已不符合企业扩大生产、投入研发配套的要求。企业提出“希望能借助新政策,让我们从租户变业主,在湖里老工业区投资厂房4万—5万平方米满足扩产需要”的需求。当前,相关地块正协调中。

从桑若光伏项目打响湖里“工业回归”第一枪,到岛内首宗工业上楼项目落地湖里并规划发展,到首宗政府收储地块明确智能汽车电子配件研发制造的招商主体,再到多家追求先进制造的企业扎根湖里增资扩产,这些都是工业回归在湖里掀起热潮的直观证明。它们所带来的裂变式发展,让湖里区释放产业发展新空间、激发发展新动能,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构建动能转化与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值得一提的是,湖里区工业回归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打造更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更是为了形成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载体。《厦门特区生活居住总体规划》中,湖里老工业区定位已从原先的“以发展传统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工业区”拟转向为“集工业、科创、居住等综合一体的复合街区”。新政策支持新产业空间配建一定比例生活服务设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此举促进高素质人才的聚集以及高品质生活的构造。未来,老工业区将进一步实现创新要素汇聚与动能释放,为湖里区的工业回归强劲赋能。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步入新发展阶段,从厦门经济特区起步奔涌而来的湖里区正提笔向高处擘画,以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为牵引,将湖里打造成为高端制造集聚的新高地;以城居美学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眼界和行动,带给城市更新更浓郁的人文指向;以工业回归的战略布局,为厦门市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出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应有的贡献。


1.土地计划与供应

(1)科学安排用地计划,确保用地需求

2010年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复苏回升的关键时期,稳增长、促发展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年度全国土地利用计划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为目标,科学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继续做好用地保障。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安排较上年略有增加,计划用地42.67万公顷,其中,农用地32.67万公顷,耕地22.67万公顷;土地供应政策向保障性住房倾斜,根据年度全国住房用地计划,拟供地18.5万公顷。 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供应量,占住房用地供应总量的76.6%,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为2.4万多公顷。 全国计划指标累计安排使用量为40.17万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和耕地分别为32.40万公顷和20.99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计划指标的94.2%、99.2%和92.6%,同比分别增长12.2%、10.2%和10.6%;全国住房供地计划实际完成67.9%。 其中,保障性住房(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地完成计划的65.2%。

批准建设用地总面积同比减少。 2010年全国批准建设用地48.45万公顷,同比减少17.6%。 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基数较高,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得益于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我国经济迅速扭转增速下滑的势头。 国土资源部服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2009年全国批准建设用地同比增长44.6%,达到历年最高水平,而单独选址建设用地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12.5%。 2010年度批准建设用地总面积比上年虽然减少,但是同2007年和2008年比较,仍分别增长17.4%和21.5%(图4)。

图 4 批准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情况

批准用地仍以工矿仓储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为主,二者合计占批准用地的近一半,其中,工矿仓储用地占26.0%;住宅用地占15.6%;交通运输用地占22.3%;水利设施用地占4.26%;能源用地占8.0%(图5)。

住宅用地逐年稳步增长。 住宅用地同比增长17.2%,达7.54万公顷。 2005~2010年,批准住宅用地年均增长17.2%。 本年度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能源用地则不同幅度的减少,分别降低31.7%、52.8%和52%。

图 5 批准用地类型情况

(2)土地供应面积稳定增长

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2010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从抑制需求、增加供给、加强监管等方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控。 继续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国土资源部采取加大土地供应、公开供地计划、调节土地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房供应确保以居住为目的的住房需求、挂牌处置闲置土地打击囤地促进土地有效供应等有效措施增加供给。 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严禁向“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供地,严格控制新上建设项目供地,确保在建项目、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经济产业的用地需求,全年供应土地42.82万公顷,同比增长18.4%(图6)。

图 6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

专栏 2 土地节约集约涌现新典型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破解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为此,2010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启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

创建活动分达标和创优两个层次开展,原则上全国所有县(市)均应当在三年内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每年评选出100个县(市)授予“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荣誉称号。 活动分为试点先行、构建指标、建章立制、评选总结4个步骤展开。 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管理方面,从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规划执行度、耕地保护效率、土地执法效率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包括利用强度、增长耗地、用地弹性、规划约束指标、保障措施落实、区域耕地保有总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查处土地违规违法行为立案率和结案率、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到位率等在内的指标标准体系框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新典型,如山西阳城探索建立“从增量中挤、从存量中要、从改造中节、从整理中补、从共享中聚、从旧城中找”的科学高效用地新模式;沈阳铁西实施“东搬西建”战略推用地结构优化,实施城建、养老、医疗、救助和就业“五位一体”促城乡统筹发展;湖南武冈创新构建了农村集中成片建房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模式;山东高密坚持“严控、集聚、优化、嫁接、拓展”五措并举,进一步优化和拓展发展空间;湖北十堰创新理念打造“工业梯田”,开辟科学整理山地、节约集约用地、推动科学发展的新天地。

(3)住宅用地大幅增长

供应的土地主要用于工矿仓储用地和住宅用地,二者合计占供应土地总量的60%。 增长较快的是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涨幅超过40%。

住宅用地大幅增长。 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和新疆建设兵团)住房供地实际完成12.54万公顷,比2009年住房供地增加4.9万公顷,同比增长64.1%。 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2.47万公顷,同比增长124.5%。 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43亿平方米(10.43万公顷),在不考虑容积率的情况下,住宅用地供应面积就已超过商品房销售面积,是商品房销售面积的1.2倍。 2005~200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略高于当年住宅用地供应面积,但二者之比值除2005年为1.3外,其余4年的比值都小于1.2,远低于业内通常认定的住宅开发容积率指标(图7)。

图 7 土地供应及土地利用相关指标比较

专栏 3 闲置土地处置引各方关注

加大土地供给不仅要增加土地供应,更要促进土地利用、加强闲置土地管理、促进土地有效供应。 国土资源部2010年启动了房地产专项整治行动,从3~7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集中力量清理查处不及时开发建设囤地炒地、违反法律法规闲置土地、保障性住房用地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用途和性质等突出问题。

4月,国土资源部对2009年12月挂牌督办的北京等9省(区、市)18宗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处置进展情况进行了公告,经督促已经动工的12宗,限于近期动工的4宗,计划收回的2宗。 8月20日在北京召开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新闻发布会公布,各地已清理出闲置土地2815宗,闲置土地成为房地产用地违法违规的主要问题,因毛地出让拆迁难、调整规划等政府和客观原因造成闲置的约占六成以上;并且,土地闲置“政府原因”比例大、查处难、结案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 并于9月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强调“土地闲置一年以上不满两年的,必须征收闲置费,闲置两年以上的,必须坚决收回。 ”

(4)土地供应区域差异缩小

中西部地区土地供应增长迅速。 从土地供应总量看,2010年东部地区的土地供应总面积占全国土地供应总面积的46.7%,仍接近土地供应总量的一半;但中西部地区土地供应增长较快,尤其中部地区本年度增幅超过25%,增速位居首位。 从2005~2010年这6年的情况来看,土地供应的区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差距缩小,6年间,中部地区土地供应量增幅超过250%,西部地区增幅也接近250%,中西部地区供地所占比重也从2005年的不足40%增长到2010年的超过50%,比重提高了13个多百分点。

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执行仍存在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住房供地计划完成76.1%,执行情况好于中西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主要热点城市住房用地供应计划落实情况普遍较好,上海、宁波、北京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完成比例分别为105.6%、103.4%、101.0%;南京、杭州、厦门完成比例分别为94.5%、87.2%、85.2%。 深圳和广州保障房用地完成比例分别为228.0%和163.8%。 北京、上海、杭州、宁波、南京、青岛、厦门、广州和深圳9城市的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商品房实际用地占全年住房实际用地的比重均达到或超过70%。

如何评价厦门这个城市?

2014年来到厦门,在厦门呆了5年,说一下对于厦门的感受吧。

1.岛内和岛外

感觉厦门主要区分点就是岛内和岛外了,岛内思明区和湖里区,有着丰富的 娱乐 综合体(SM广场、万象城、罗宾森等等),健全的医疗机构,良好的教育资源等等。 总体来说,在岛内你可以有很好的休闲、 娱乐 、医疗保障和教育体验。 相对来说,岛外的海沧区、集美区、翔安区、同安区虽然也各有特色,但是和岛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交通成本很大,目前连接岛内岛外的交通有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都存在拥堵的现象,基础公共建设也不如岛内,但是岛外也有岛内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区域面积,岛外的每个区面积都比较大,在未来发展中有更好的多样性。

2.工资和房价

厦门的工资水平算不上高,却有着不同于工资水平的房价。 相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厦门的工资水平显得被拉下很多。 这和厦门这座城市的城市属性有很大的关系。 厦门偏向于一个 旅游 城市,并没有大型的工业企业,也没有高 科技 高技术型公司,厦门的GDP在福建省中也仅仅排在第三左右。 但是,因为厦门吸引了很多外地的人,导致很多外地资本流入了房地产市场,造成厦门房价的上升。 虽然今年来有发布政策进行限制,但是房价的整体水平依旧很高。

3.舒适

无论是厦门的天气还是厦门的城市属性,都让厦门成为了一座很舒适的城市。 除了偶有台风光临,厦门的天气都在一个舒适的范围,早上起来,你就可以看到引入眼帘的绿色,呼吸新鲜的空气,无聊的时候去海边走走,爬爬山,尝尝厦门的特色食物,或者去 旅游 景点感受一下人潮的热情。 这是一天之内的都可以干完的事情,因为岛内真的挺小的,还有BRT和地铁,要是打车就更快了(除了每天的上下班时间,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最为拥堵)。

总体而言,厦门算是一个舒适的二线 旅游 城市吧。 欢迎大家自己来看看,切身的体会一下。

因孩子在厦门,我在京著名高校公司退休后去厦门住几年,我眼里的厦门。

国家从战略上规划针对海东给予厦门特区政策,经多年实践让国家失望厦门没有能力运用好特区政策发属厦门。同时特区与深圳怎么差距那么大呢?是什么原因厦门没用好特区政策?

给人认象也是现实,二线城市一线房价,房价在全国排名,北京,上海,深圳,厦门,高于一线广卅。 生存成本与城市不成比例,逼走多少人才。 经济低于临市泉州, 旅游 城市“窗户纸吹啦叭”名声在外!一个鼓浪屿没有特别。 一个弹丸小岛挤在岛内为上等公民,岛外为次等公民分级明显,窄胸观念有湖里,思明不叫,喊岛内为上岛外为下。 这样厦门怎么会有作为。 为抗衡海东给予特区建设多年应是jl舢板几届领导团队无作为,没把海西特区建设成航空母舰,怎么不让国家失望!一个有作为地区没有大胸怀科学规划好建设好,厦漳泉一体化喊多年至今分行政个读个的经,京津冀一体化了,怎么厦漳泉一体化就那么难吗?是心胸太窄的根本原因吧!厦门可能失去对海东特区优势。 我个人分析,国家为了统一海东发展战略制定三条针对海东隧桥规划北福清――平潭岛――海东新竹。 中莆田――黄粟。 南厦门――金门――澎湖――嘉义。 将来以中担南北,厦门将失去发展优势,这是今后几十年趋势,统一趋势将成为现实。

厦门是特色鲜明的精致城市:

有深圳不能比的美,

有青岛不能比的秀,

有宁波不能比的精,

有大连不能比的暖。

厦门在五大计划单列市中:

经济总量最小,

区划面积最小,

人口数量最小,

城建面积最小。

厦门全市下辖6个区,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 ,其中厦门本岛只有思明区和湖里区两个区,厦门市政府在思明区。 厦门全市总面积1700.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9万人 ,户籍人口261.10万人,常住外来人口达221万人。

厦门市,是 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五大计划单列市之一 ,城市相对的行政级别,经济权限要高于省会福州。 厦门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 中国经济特区 ,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 旅游 城市。

厦门没有多么宏伟的建筑群,但却拥有相对独特风格的建筑体。 1700平方公里的厦门头衔众多,地位极高。 厦门是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国家物流枢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两 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厦门的许多排名指数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厦门的综合信用指数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排名第2,厦门的营商环境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厦门的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5位,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14位。

厦门拥有绝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让厦门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 左右。

环境的优美和宜居使得 厦门的房价位居全国第四 ,房价水平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 即便是近年有所回落,但是市区每平方米四五万的房价仍然比比皆是。 仍然是普通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

厦门的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及市民休闲运动设施全国领先,快速公交也是全国独创。 厦门自始至终都是敢于创新发展的城市。

一直以来厦门的经济体量总是被“嘲讽”,身为五大计划单列市,经济总量不及烟台,唐山甚至常州。 但近年厦门经济呈现高速增长,追赶势头明显。 2020年GDP有望突破6000亿元。 全国名词将大幅提升。

绝佳的环境催生了 中国最美的大学~厦门大学 。 除了美之外,厦门大学也是985和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 科教水平位居中国大学前二十。

你的厦门印象如何?请写出你对厦门的爱吧。

厦门是一个不为追求高GDP的城市。 无论国内或国外综合实力都排前17名内,挺可以了。

首先说厦门的经济,GDP总量不高,但财政收入却是省内最高的,这就反映出了厦门的GDP是最具含金量,没有注水。 其次厦门的运营环境,人才储备,文化素质,都对于第三产业打下基础,最后厦门的国际知名度又非常高,国内外的综合实力排名又是省内最高,经常举办一些出名的洽谈会,完全可以给企业提供一些好平台。

那些说厦门靠泉州吸血都是一些无知的人,厦门拥有自己三家世界500强企业,泉州哪一家是?一家都没呀!泉州就靠400亿的这点财税,怎么支撑建设搞环境,估计连建地铁的钱都拿不出来吧,所以GDP总量高有何用,都是有水份,印度GDP总量也高啊,他能比得过欧洲发达小国吗?还有人说厦门GDP主要靠房地产,更加无知,厦门房地产占GDP比例都排不进全国20名内。 更有人说厦门富豪祖籍大多都是泉州人,但是呢,他们都抛弃了泉州户口。 其实也能理解,厦门城建配套,教育资源,文明素质都远远高于泉州,人都是往高处走。 当然是选择去厦门了。 哪怕不是去厦门,也会选择去其他如北京上海。 他们应该感谢福建省,至少还有一个厦门可以留住他们。

最最最后说一下,这几年厦门为了保护环境污染企业确实搬走太多,每年800多亿GDP的PX被赶走了,连翔鹭石化也让搬走了,石化产业基本都关停,沿海沿江地区城市唯一一个没有石化支柱产业的城市,前年也开始关闭石材厂、矿山,去年连生猪、牛蛙养殖等全部关停,不为了追求高GDP而牺牲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才是正确的!!

厦门加油!打造高颜值,高素质的生态花园城市厦门。

注:(以下奉上图表,中国社科院,国家机构评的,事实胜于雄辩)

一个包容的小巧玲珑的花园般的海滨城市。

我在厦门住过一段时间,真的一旦说到厦门,很多人对厦门的印象绝对就是一座文艺小清新的城市。 来厦门 旅游 的游客也是大部分穿得很文艺清新,就是为了配合厦门这个文艺清新风格还留下一张美照。

确实,文艺小清新就是厦门最好的形容词。 它没有像其他 旅游 城市那样走 历史 文化路线,而是另辟蹊径,在国内打着这种现代化的文艺清新风 旅游 城市除了厦门可能没有第二个了。

来过厦门的人都知道,厦门环境很好,路都很干净,树木葱郁,又是沿海的小岛,在环岛路走着就可以看见大海,碧海蓝天绿树,简直就是城市里的大自然,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在厦门中山路,曾厝垵,鼓浪屿这些景点都可以找到很多很可爱很小清新的小玩意,每一处景色,就算是路边一个小店铺也是满满的文艺气息,有哪个女生会不喜欢这个城市呢?

不得不承认,厦门确实是一个非常浪漫美好的城市,但是也是一个非常严重 旅游 商业化的城市。 尽管说,这可能是每个 旅游 城市都无法避免的问题,但是还是不免会招人讨厌。

我在厦门那么久,我是很喜欢厦门这个城市的,但是在厦门的路上几乎一半都是游客,本地人每天都在和游客挤公交车,让厦门变得很没有生活气息,因为游客太多了,在路上你看到的都是一双双 探索 的,新奇的眼,如果问路的话,很大几率那个人会回答你“不好意思,我是来 旅游 的”。 因为游客变多,很多店铺都变得很坑,很会赚游客的钱,有时候你觉得这个东西非常普通,根本不值那么多钱,但是就是会被卖的很贵,所以有时候真的觉得厦门在美丽外表下,总有股难以抑制的钱味。

很感邀请“如何评价厦门这个城市?”首先,人们爱自己的故乡是人之常情,“……千好万好没有自己的故乡好!……”特此,有不同的观点评价厦门,那是很正常的。 因为,随着国家的逐步富强,祖国到处大发展,大开发旧貌换新颜,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比如:厦门(岛内)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弹丸之地、四面环海、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当地人热情好客,国际贸易交往越来越频繁商机无限、物资交往频繁市场繁荣当地政府很重视民生、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交通便捷、各方面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吸引国内外的人来厦门 旅游 、工作、购房、定居……

从此上的简单例子引发楼价的攀升就是很多人看好厦门………

鸟瞰思明 黄游新 / 摄

关于厦门这个城市,我听过一个特别有趣的评价——大陆特别疼爱的小女儿?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评价呢?跟着我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评价者是怎么说吧。

中国有许多海滨城市和半岛城市,但海岛城市不多,最著名的两个是香港与厦门。 海岛城市不多,是因为许多岛屿不适合建城,例如福建四大岛——海坛、东山、金门和厦门,面积都达到百余平方千米,但前面3座是湾外岛屿,孤悬于海岸线外,独自面对外海的台风和巨浪,自然条件较为严酷,只发展为县级城市。 唯独最小的厦门岛属于湾内岛屿,退缩在海岸线内,三面被大陆温柔地环抱——抵挡天风海涛,可尽享海洋之利而免受海洋之害。

厦门岛安详地停泊在厦门湾的怀中。 天气晴好时,从山顶眺望整个弧形海湾,你会觉得从大陆奔来的山脉不过摒了一口气,暂时潜入海底,又在不远的海水中探出头来——不壮烈,倒很像顽皮的孩子戏水。

魅力五缘湾 李储全 / 摄

厦门岛就像大陆特别疼爱的小女儿,不忍远嫁,留在近旁好照顾。 她与娘家之间的海湾既窄又浅,木帆船一潮而至;随着厦门大桥、海沧大桥、杏林大桥、集美大桥和翔安海底隧道的贯通,更多的脐带将她与母体拉紧,厦门也越来越半岛化。 这种地理特点带来的文化心态就是厦门从来没有过孤岛意识。

她原来只是泉州府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相当于如今的乡镇),近现代发达后就反噬了自己的母亲——把同安变成她的一个区。 现在的厦门市,行政版图超过厦门岛十余倍,还包括了厦门湾的大陆部分。

老厦门 游小云 / 摄

因为与母体若即若离,所以你不能指望厦门有多开放,“家教”很严;当然也不太保守,毕竟分居独处。 晚清五口通商,厦门既不像广州与福州那样仇视洋人,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入城”运动,又不像上海那样完全敞开,善于就势,结果是中不溜儿。

改革开放后,厦门作为先行一步的经济特区,其发展远远落后于深圳,排名又是中不溜儿。 看厦门街头的 时尚 ,总是落后上海半拍;文化氛围,连福州也及不上;厦门的媒体,没有一家影响超出本地,比较广州的传媒业,判若云泥。

厦门的开发是很晚的。 唐宋时期,她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荒凉海岛;明代是大明王朝反走私的海防前哨;清初郑成功经营厦门,始成重要港口;鸦片战争后,名列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淡妆浓抹总相宜 王火炎 / 摄

厦门是华夏文明伸向海洋的一块跳板:郑成功的军队从这里渡海征台,下南洋的华侨在这里最后回望一眼故土。 闽人以海为田,厦门人则以海为通途,海水涌向哪里,她的触觉就延伸到哪里。 她习惯了惊涛骇浪、生离死别、背井离乡,也熟知种种亡命天涯和衣锦还乡的故事。

她的眼界和胸怀像海洋一样深邃宽广。 在大陆本土,闽南不过弹丸之地,通过厦门港,闽南人的足迹踏遍了世界,南中国海成了闽南文化圈的内海。 厦门与泉州、漳州两个兄长的关系很有意思。

全景厦门 林双靠 / 摄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长子,早慧、刚烈、善于经商,宋元时期作为远东第一大港而尽享繁华,明清时期因港口淤塞而败落下来,不过凭借底子好,改革开放以后大办工厂,再次发家致富。 次子漳州土地肥沃,传统以农耕为主,家境比较贫寒,人民质朴、坚韧,明代依托九龙江口的月港搞走私、做海盗,将闽南民间海洋力量推上巅峰。 清初月港淤塞,才轮到厦门港出头,成为闽南主要海港。 是故闽南地区的出海口凡三变,先是泉州后渚港,漳州月港次之,最后花落厦门港。

厦门由泉州拉扯长大。 原来一个瘦瘦弱弱的黄毛丫头,因了一个优良的海港而自立门户,数百年的通商之利,把她滋养成风姿绰约、落落大方的成熟少妇,艳名远扬,动不动就代表闽南发言。 这样一来,泉州便有些不大服气了,他老记得这丫头流鼻涕时的模样,也不喜欢她那种春风得意的张扬,总认为自己才是老大。 漳州呢,人穷志短,无意争当领袖,但泉州的颐指气使早让他不满,更愿意拥戴身边这个有出息的小妹。 闽南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三座城市的关系相当微妙。

集美新城 吴伟泽 / 摄

我们说了厦门没有孤岛意识,说了厦门与大陆和海洋的联系,最后还要回过头来,认清一个基本事实:厦门的确是一个海岛。

历史 上的厦门,指的是鹭江边与鼓浪屿相对的厦门城一带,延伸到海边,像是一片指甲。 厦门城最早是明代的军事城堡,清代扩建,周长约1450米。 以厦门城内的福建水师提督府(民国年间改为海军司令部,现为市公安局)为圆心,画一个半径1500米的圆弧,才是老厦门人所说的厦门。

坐在碉堡上远眺金门,作为海防前线,厦门至今留存着众多的明碉暗堡

这么一来,厦门岛95%以上的土地都非厦门,北边的美仁宫、东边的文灶和南边的沙坡尾,都属于厦门之外的农村或渔村。 如今厦门这个概念大大扩展,但在厦门人心中,厦门还是一座岛城,岛外是那些名叫海沧、集美、同安和翔安的乡下,出岛就出了厦门。 厦门与乡下的差别反映在房价上面:岛内的房价每平方米4万元,岛外仅需一半。

厦门古城仅存的一截城墙

大离浦屿的海滩,远处海平线上是厦门高崎

山海交汇,四季如春,厦门的确很美。 外地人经常打趣厦门人,说他们天南海北到处 旅游 ,回来讲述见闻,最后都要得出同一个结论:哎,还是厦门好!他们不承认天下还有比这个小岛更美妙的地方,还天真地相信所有人都羡慕他们的城市。 结果厦门人出门 旅游 ,并没有增长见识,倒是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

有客从福州来,厦门的朋友二话不说,开了车带他到处兜风,环岛路、中山路、鹭江道、海滨公园、鼓浪屿,又说要带他去看白鹭洲夜景,多么多么有诗意。 客人抵挡不住,说你饶了我吧,我都看过多少遍 了。

本文选自萧春雷“中国的掌纹”系列之《华夏边城》

当年考大学时,就知道厦门大学超级美,很多同学填报志愿时填上了厦大。 后来工作后去厦门 旅游 ,专程去厦大观光,的确很美。 真实厦门的地理位置,环境都是错的,风景就不用说了,是著名 旅游 城市。 但感觉厦门这两年有些太“低调了,发展步伐相对较慢,房价高收入相对较低,希望厦门胆子大一点脚步快一点,提升城市实力,让美与实力并存。 厦门双子星塔

颜值极高的厦门大学

说厦门不好的基本是没买房子的人。

海南是商业化面积第几大省

海南是中国领土面积最大,土地面积最小的省份。 海南在我国的最南边,是中国的南大门。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素来有中国的马尔代夫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最冷的时候气温也不低于16摄氏度,森林的覆盖率超过了60%,海南省雨量充沛,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可以达到每立方米个,而西安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只有700个左右,海南的全年蓝天可见率可以达到百分之90以上,而西安全年的蓝天可见率连百分之20都达到不了,相反西安全年的雾霾可见率差不多能达到百分之8,9十。 海南的发展分为两点三线。 两点为海口和三亚,三线为东线,西线,中线。 海口是海南的省会,三亚是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 三线中,中线禁止商品房的开发,作为原始生态保护区,相当于秦岭北丽。 西线,主要做工业发展,同时海景资源为内海,洋流运动较弱,海景资源较差,结合当地的民风,较为彪悍,所以主要以普通住宅和小开发商为主,最大卖点就是价格便宜。 东线,紧邻南海,海水清澈,主要作为旅游资源发展,所以以一线开发商和高端楼盘为主。 而融创作为顶级豪宅开发商,对于选择土地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所以我们的项目主要也是分布于东线上。 从土地稀缺上来说,海南是个省,但是他的土地使用面积只有3.5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延安市那么大。 同时结合海南的三线发展状况,优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而海南四面临海,导致土地有上限,可用土地已经不多,同时它不可能像西安这样发展,西安土地不够了,把咸阳并进来,再不够,渭南也可以并进来,土地可以无限的扩充,很大程度上也是限制了房价。 而国家提出来的城市集群的概念,也是为了解决一线城市土地不够用的问题,多个城市承担一个共同的使命,也就相当于将这些城市土地扩大了,最终限制了房价,也就是说这些城市一定是有房价天花板的。 反观海南,海南的土地总有用完的时候,那时候,你买了房子就有,你没买就没有了。 以后毫不夸张的说,你在海南有一套房子,就是身份的象征。 随后再有钱,也许都买不到房子,没地了。 这就所谓的稀缺,它不可能再往外扩。 全国没有可以参照的城市,没有价格的天花板,它的溢价率是不可预期的。 海南省政府回收了3.1万亩存量的 住宅用地,这些用地被回收或转型,变成其他产业用地。 3.1万亩相当于2018年,海南全省新供应住宅用地总量的23倍,也就是说这些土地可以供应整个海南商品房住宅用地开发20年。 这些土地规划将调整为生态保护以及产业发展转型说白了这些地将用于海南的产业发展,这些回收的商品住宅用地不再适用于商品住宅用地的开发。 也就是说,在海南住宅用地的数量,大大减少了许多。 海南政府发文,要求严控增量,消化存量。 各市县商品住房建设要严控增量,消化存量,要先消化存量,再进行新建。 尚未取得规划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暂缓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已取得规划许可证但尚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严格管理。 中央政府又发文件明确指出大城市取消或者放松落户限制,放开户限制,人口的流入会一定程度加大,随之而来的就是需求的上涨,目前海南房产的存量并不多,在增量又跟不上的情况下,海南的房价必然会上涨。 从国家能源发展的角度讲,海南也是一定要发展起来的。 海南是领土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因为包含了领海——南海。 而南海又是中国能源的必争之地。 南海争端,为什么美国要要跟中国争南海?为什么要涉足南海?是因为中国在南海存在大量的可燃冰,就是天然气的结晶,他燃烧后所产生的能量比石油燃烧后的能量高。 而且它燃烧之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非常绿色环保。 同时目前中国已经研究出了开采的技术,将可燃冰商业化,就只需解决两点问题,降低开采成本,降低运输成本。 如果这一步实现了,会改变全球能源的格局。 而中国的经济,将至此腾飞。 所以国家是一定会将海南发展起来,为以后做铺垫。 不管从土地的稀缺性角度来讲,对红利政策角度来讲,还有能源的角度来讲,海南都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您在海南有一套房子,以后就身份的象征,而现在就是历史性的购房时机。 海南有好空气,海南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因为拥有,所以忽视。 但偶尔离开海南,再重新回来的时候,这才让人们感觉到了空气清新的舒坦。 空气污染,让人们明白了什么是“雾霾”。 近几年,海南“好空气”游,使得本来火爆的海南旅游再起高潮,让每一个到海南来的人都不由自主的深呼吸。 有网友计算,说北京的雾霾天气的粉尘量,相当于每人每年吸进去三块砖头。 就在人们无奈感叹自己成了人肉吸尘器的时候,海南俨然成了世外桃源。 说道这里,咱们再来看看题目说的:住不住海南,就是多活几年与少活几年的区别,小编好像已经看到频繁点头称是的各位!因为事实就是这样。 海南岛的空气好在哪里?为什么会这么好?1.海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海南四面环海,大海对空气的净化作用非常强。 海洋性气候,风从海上来,再到海上去,吹来了湿润,带走了燥热。 所以,人们到海南买房子,随房附赠的还有海南的空气。 一些在海南过冬的“候鸟一族”,奔温暖来,也奔清新来,一些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在海南住些日子,居然药不吃了,病也好了。 经验之态,海南的空气能治病。 2.益于海南茂密的生态植被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达到61%,全国第一。 没人踩的地方都长树、长草了。 深山老林里,还保持着原始生态;田边地头,没有一寸空地。 就是荒坡,过些日子就被绿草覆盖,绿树重重,形成了天然的大氧吧。 难怪有人出招,建议海南的空气打包卖。 良好的生态文明,让海南的空气很值钱。 3.海南人对环境的一贯维护海南要发展,但海南不能不顾环保的盲目发展。 如何找准开发与环保的最佳平衡点,这考验决策者的智慧,也检验海南人的心态。 在海南,谁要是破坏环境,谁要是毁坏海防林,谁就会在海南遭遇群情激奋。 我们吃祖宗的饭,不能砸子孙的碗,海南敏感的环保意识,让海南的空气有活力。 一说海南空气好是不是经常马上就有人给你说负氧离子负氧离子是个什么东西?负氧离子是空气中的分子在高压或强射线的作用下被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所获得的。 其中一类因此获得一些电子的带负电荷(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1] 被称为“负氧离子”,另一类是健康杀手超氧自由基。 空气是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由于自然界的宇宙射线、紫外线、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的影响,空气中的有些分子就释放出电子,阴离子。 空气分子在高压或强射线的作用下被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所获得,因而,常常把空气负离子统称为“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带负电,它无色无味。 长久待在都市密闭房间内,人们会觉得头昏脑涨,当来到森林海边、瀑布等地方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神清气爽,这就是空气负离子的作用,空气负离子也叫负氧离子。 海南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个,为全国之最!负氧离子被誉为空气中的“维生素”,能够通过人的神经系统调解人体机会,增强人体活性,提高人体免疫力,降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究其原因是海南每次下雨,雨水都是来自整洁无污染的南太平洋,这些雨水带来大量的负氧离子。 内地就不一样,雨水都是带有灰尘的。 大家仔细观察三亚的建筑物,都盖十年了,依然很新很干净,不像内地的建筑物,竣工2年后满是灰尘。 这说明海南空气有很好的净化系统,却没有污染源头!研究表明,雾霾中的有毒颗粒,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雾霾还是心脏杀手,雾霾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和损伤,更会诱发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来海南,洗肺置业海南岛西部区域,温暖的气候和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对于老年常见的风湿、类风湿、肺气肿、气管炎、心脑血管等疾病能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适宜北方人居住。 对于人体的肺部和气管毛病的修复,除了温暖气温和干燥气候外,这里的空气中富含负氧粒子以及全中国最低PM2.5值等这些条件,也是得天有独厚的。 “洗肺置业”催生了中国内地居民的新购房趋势——逃离空气污染,以及让人望不到街对面的浓雾。 为逃避雾霾,所以目前大量内地居民到海南置业。 在海南,你可以大口呼吸世上最干净的空气,一扫往日的雾霾,释放心中久压的负累。 最后,住不住海南,就是多活几年与少活几年的区别,住在海南能让人多活几年,你赞同吗?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6822.html
从荒漠到绿洲 精彩逆袭 乌兰布统草原生态的 携手共谱新篇 不
别再购买了!都是经验教训 建议各位 逐渐淘汰 5种沙发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