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自救 再遇强敌 中国葡萄酒2024

斑马消费 杨伟

随着进口葡萄酒再度涌入中国市场,尚未走出泥潭的中国葡萄酒产业,如何接招?

2023年,葡萄酒板块十余家上市公司,仅有张裕的基本面勉强可以看,大多数公司的业绩聊胜于无,甚至是长期亏损。

在中国葡萄酒市场总量增长困难的大背景下,国内玩家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展高端化。但是,不同于白酒或啤酒市场,葡萄酒尚未完成市场普及,面对进口葡萄酒的挤压,强行高端化只会让本土品牌的路越走越窄。

葡萄酒 复苏

努力了一年,葡萄酒行业,看起来有了些许的暖意。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葡萄酒行业完成酿酒总产量30万千升,同比增长3.4%;累计完成销售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4.8%;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2.8%。

在去年白酒行业总量缩减,收入、利润增速均大幅下滑,啤酒全年高开低走的背景下,葡萄酒和黄酒逆势增长,其中葡萄酒规模提升更为明显,实属难得。

这是葡萄酒行业复苏的信号?实际上,只是因为此前几年的下降幅度太大,目前勉强止住了下跌而已。2023年,葡萄酒行业依旧惨淡,并且分化明显加速。

营收方面,葡萄酒板块上市公司虽然仅有两家营收同比下降,但大部分体量偏小。张裕A(000869.SZ)去年营业收入43.85亿元,接近行业总收入的一半,是第二名ST通葡(600365.SH)的五倍多。

主流葡萄酒公司中,威龙股份(603779.SH)降幅最大,去年营业收入3.85亿元,同比下降22.85%。楼兰酒庄、怡园酒庄、法塞特酒的营收不足1亿元。

净利方面,张裕A的利润总额达到7.47亿元,约为行业整体规模的三倍,可见,其他玩家的日子过得多么惨。

ST通葡、威龙股份、通天酒业等6家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威龙股份归母净利润亏损1.55亿元,亏损额最高;通天酒业归母净利润亏损0.80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了近2倍。

王朝酒业(00828.HK)、怡园酒业倒是实现了盈利,分别约为0.21亿港元和0.1亿元人民币,聊胜于无。

当然,张裕的整体表现,也颇为离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0.35%、2.26%,Q4却异军突起一举扭转业绩颓势,推动全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大增11.89%和24.20%。

然而,今年一季度,公司再次被打回原形。收入同比减少28.34%;净利同比减少42.57%。再结合去年经销商营收增长13.83%,直营营收仅增2.05%的数据来看,恐有通过向经销商压货完成业绩之疑。

拉长周期来看,2019年张裕A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74亿、11.41亿,如今正在试图走出泥潭。2024年能否重回50亿元营收,仍然是难题。

从行业整体来看,大部分葡萄酒企业的日子都十分艰难。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葡萄酒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减少15家至104家,较2017年的244家减少了57%。

高端化之殇

国产葡萄酒一年不如一年的局面,最初是因为三公消费改革与洋葡萄酒零关税政策的出台。

无奈之下,中国葡萄酒产业开始跟着白酒、啤酒,推进高端化进程。试图做“高”产品结构,用涨价对冲销量下降带来的损失。

金字塔之所以能够稳固,是因为有庞大的塔基。白酒、啤酒先普及市场,再提升产业价值;而葡萄酒,消费普及尚未完成就开始高端化,犹如空中楼阁。

行业龙头尚且如此,其他小弟更是一言难尽。比较明确的是长城葡萄酒,由于中高端产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再叠加消费萎缩等因素影响,公司近几年业绩遭遇断崖式下滑;通天酒业同样如此。

高端化本就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提升业务价值,但也需要长期的品牌投入,这会导致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

2023年,张裕A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0.49%,换来了11.89%的收入增速。同期,中葡股份(现“中信尼雅”)高档酒营业成本增加95.67%,但营业收入仅增加73.18%。

而且,就葡萄酒产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全行业的低质、同质化高端化,也会进一步阻断市场的普及化进程。

在生存面前,已经没有多少葡萄酒玩家,愿意躬下身子深耕平价消费市场。长此以往,整个产业只能在高端化的道路上蒙眼狂奔,最终陷入小众化的恶性循环。

再迎进口冲击

正当中国葡萄酒产业在总量危机和高端化挑战中彳亍的时候,更大的压力正在降临。

继今年3月澳大利亚葡萄酒“双反”终止重返中国后,塞尔维亚葡萄酒也正在谋划以更低关税甚至是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法两国宣布将在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领域继续加深联系。

葡萄酒进口环境的改善,对国产品牌影响巨大。4月初,澳大利亚最大葡萄酒公司富邑宣布,由于中国等市场的需求上涨,将上调旗下奔富葡萄酒的价格。

早年,国产葡萄酒品牌在对产品进行宣传时,均将侧重点放在了西式文化上,过度追求贵族化的仪式化,苛求品鉴方式,造成国内不如进口的用户认知。

国内葡萄酒厂商们,也大多通过收购国外酒庄,来推进品牌高端化。本土老大张裕,从2013年起,先后在法国、西班牙、智利、澳大利亚等葡萄酒主产国控股收购了六大酒庄。但是,一系列的收购之后,多家上市公司的业绩惨遭拖累。

从远期来看,进口葡萄酒大量进入中国,竞争进一步加剧。而随着国产葡萄酒的高端化的推进,国产酒的价格已经稳定超过进口酒。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葡萄酒进口产品均价为25.23元/L,而国产葡萄酒均价已达到约为33.7元/L。

性价比更高的进口葡萄酒,对本土市场的挤压显而易见。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进口葡萄酒在总消费量中的占比达到60.39%,国产葡萄酒仅为39.61%。

随着进口葡萄酒再度强势,尚未走出泥潭的中国葡萄酒产业,将如何发挥主场作战的优势,夺回市场的主动权?


特斯拉再遇强敌,领克高端电动车,续航超700KM,4秒内就能破百

领克作为吉利旗下的高端品牌,一直是车市中的潮流BOY,凭借运动且激进的造型设计,以及出色的产品力深得年轻人喜爱,更是打造第一款中国品牌的性能车领克03+。目前,领克的产品序列已经涵盖轿车、SUV两大市场,并且旗下的大多数车型,都提供燃油、插电混动两种动力,提供给消费者比较多的选择。而在北京车展前夕,领克还召开品牌发布会,推出旗下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即领克ZEROconcept,这标志着领克正式进军纯电动领域,将要挑战特斯拉、小鹏等新造车势力。

领克ZEROconcept定位于中型车,采用吉利全新研发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也是该架构下的第一款车型。而从该车的定位来看,一旦领克ZEROconcept的i量产版本上市,所需要面对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是特斯拉Model3,但是特斯拉Model3目前的销量、产品力都很出色,作为新车的领克ZEROconcept,将会采用什么方式来挑战特斯拉Model3呢?

尺寸是领克ZEROconcept的第一个优势,因为领克ZEROconcept车长4850mm,轴距2999mm,要比特斯拉Model3的车长多出156mm、轴距多出124mm,这样的尺寸差距下,本身就让领克ZEROconcept的车内空间更加宽敞。而且领克ZEROconcept还没有采用溜背式车身,而是选择掀背结构,这更是优化车内后排乘坐体验。

外观是领克ZEROconcept的第二个优势,虽然采用全新架构以及纯电驱动,但是领克ZEROconcept的整体轮廓和现有的燃油车型保持一致,前脸的极光分体式日行灯,以及贯穿式的前格栅,都是领克家族现今最具辨识度的设计语言。当然,作为纯电动车的领克ZEROconcept,将前格栅全部封死,并且在中部位置作了扁平风的优化,使其给人的观感更加简练。

领克ZEROconcept的侧身造型有些旅行车的感觉,D柱的倾斜角度很大,搭配上平直的车顶之后,给人带来浓郁的跨界观感,门把手自然是隐藏式结构,这也是当下高端电动车的标配。尾部选择贯穿式尾灯,中部的灯带刚好点亮领克的英文车标,两侧则是类似于分列脉冲式的灯源,最外侧融合C型灯源,给人以张扬、运动的视觉效果。

内饰部分只曝光谍照,参考谍照能发现,领克ZEROconcept在延续燃油车风格的同时,增加了更多首创元素。中控台仍然偏向于驾驶位,但取消车内绝大多数实体按键,而是将它们集成在中控的大尺寸屏幕上,和特斯拉的设计风格比较类似。中央过道靠近副驾驶的位置,集成了镂空的扶手,这让领克ZEROconcept多了几分运动气息。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领克ZEROconcept拥有700km以上的综合续航,以及4秒内的零百加速成绩,并且会配备150-200mm的全自动空气悬架。

总的来说,领克ZEROconcept作为SEA浩瀚架构下的首款车型,其外观、内饰的量产化程度很高,并且集成了领克集团内部的各类前沿理念或技术,确实展现出足以抗衡特斯拉Model3的实力,或许这能成为特斯拉Model3的强敌。而且,领克ZEROconcept或将在2021年正式量产上市,到那时我们就能真刀真枪的体验这款新产品,相信到那时,领克ZEROconcept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百分求小型论文:中国民族的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资产阶级改良派 是我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最初的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代表。 由于资产阶级改良派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本身力量的软弱,而其中大部分又是从封建官僚、地主中转化过来的,他们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着极大的依赖性和妥协性;而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又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就结成了反革命的同盟。 因此,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戊戌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即告失败. 2.资产阶级革命派 ①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主张:提出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作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客观:中外反对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革命。 ⑤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共同历史局限性: 自身的软弱性与历史背景使然1、戊戌变法,中国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改良派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一股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浪潮。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于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迫使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施新政。 因这一年是旧历戊戌年,故称“戊戌变法”,又因为这次变法历时仅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从而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这次变法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的和进步的意义。 但是,另一方面,维新派的反帝反封建也有其不彻底性。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依靠封建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是根本不可能的。 2、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教训(革命派时期)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 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 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 同盟会建立后并没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胜利后又吸收旧官僚和立宪党人。 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组织涣散、领导成员的政见不一有关。 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虽然力图以中华革命党重新组织,挽救失败,但未成功。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 ①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②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中国同盟会,组织涣散,派系复杂。 ③革命党人在发动起义过程中单纯依靠会党、新军,部注意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 ④武昌起义成功后拱手把湖北军政府的大权交给旧军官黎元洪和立宪党人。 ⑤在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使各省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从而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 ⑥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压力下,同意停战议和。 ⑦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系列部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⑧在帝国主义压力下,在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下,在袁世凯的欺骗下,革命党人被迫妥协退让,把政权交给了袁世凯,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群众,外国反共势力的插手,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等。 当然,一切教育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我是不太信的。 我的观点是,主要因为没有遇到很好的时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阶段,时间,原因,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明朝中后期,我国江南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以丝织业为例,“机户”开设“机房”,雇用“机工”劳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这种手工工场的出现,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的出现。 标志资本主义萌芽。 到了清朝,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 早期企业,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等,主要地区分布在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 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诞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务局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著名的企业有,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山西)等。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重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制度上的束缚和障碍。 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工商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袁世凯窃取政权以后,为了笼络资产阶级,也吸收了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周学熙、张謇等担任工商总长、财政总长的职务,资产阶级通过手中掌握的权力,制订出若干有利于振兴实业的政策法令,一定程度上为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 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实业救国”,大大刺激了国人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当时,“抵制洋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也成为中国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口号。 “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外部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 首先,外国商品输入量下降,从而改善了中国民族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环境。 其次,由于战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为中国货物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 再次,出口增加和国内市场需要,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 1912—1919年的8年间(“一战”期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多达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1912年到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资产阶级的壮大,也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然而,一战期间,这是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出现的短暂的春天。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1、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偏于东南沿海,布局不合理;2、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超过本国资本;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3、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 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或其他封建剥削。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 1935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这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利因素:①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 法币政策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②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币制改革后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巨额财富的重要工具。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本灭毁,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 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1941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凋谢萎缩。 抗战胜利后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 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 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 在国内,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民族工业陷入了绝境,企业纷纷倒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埋单仙,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9336.html
白魔落选新秀最佳阵!伊森 你能说出9个一定比他强的新秀吗
又见荔枝红 首演成功! 茂名荔枝贯穿全剧!原创粤剧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