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印度栽跟头 非洲之王

作者 | 马自达

编辑 | 邢昀

正在跨步走出非洲的传音,遭遇阻截。

十多天前,高通在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起诉传音,称其侵犯专利。

印度是当前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速最快的地区,也是传音走出非洲后的拓展重点,IDC数据显示,在小米、OV和华为都在抢攻的印度市场,传音的市占率逐年提升,已从2019年的3.0%提升至2023年的8.2%,排名第六。

这家在国内并没有太高知名度的手机厂商,2023年全球出货量近2亿部,其中智能机更是逆市上涨,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五。

在印度等地的扩张拉升了传音的出货量,却不过以利换量。一季度传音的毛利率同比下降1.2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只达到22.15%。如今随着潜在的专利风险暴露,在欧洲等地传音也被报面临着专利诉讼,这将对公司利润造成进一步侵蚀。

走出非洲,进入更多市场, 智能机越卖越多,却给传音带来更多枷锁,资本市场也没有买账。 自4月24日,传音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业绩后,公司股价一路下行,截至7月24日收盘,公司股价距离今年高点已下跌近四成。

1、高通的诉讼,第一张多米洛骨牌

在一纸声明中,高通控诉传音使用了高通的无线通信标准技术及其他领域的专利技术。虽然传音已就部分产品和高通签署许可协议,但大部分产品还未获得高通许可。

目前,传音回复媒体称,已与高通签署5G标准专利许可协议,但双方对3G、4G专利的签署未协商一致。

背后 是双方对于费率的争议。

这是手机专利纷争中常见的争论点。2017年,苹果就曾控诉高通的移动技术许可费收费过高,苹果主张根据高通芯片的价值付费,而不是按照终端设备的售价付费。

在这场诉讼中,苹果并未成为赢家。当时,美国、中国和德国的三家法院都认定苹果侵权。在场外,苹果还遭遇了无5G基带芯片可用的尴尬境地,一度拖累了5G转型。双方在2019年和解,苹果支付了未公开的专利费。

表面上,和解的方向是双方协商一个均认可的费率,但 专利权人掌握主动权。

值得注意的是,高通目前在印度起诉传音侵犯了“四项非标准专利”,在声明中,高通又提到传音使用了高通的无线标准技术。

其区别在于,标准技术是企业所必需的,费率会公开定价。而非标准专利,则由专利权人自主定价,企业用了就要付费,也可以绕开不用。

目前看来,高通起诉的“四项非标准专利”是传音可绕开的专利,主要争议可能在于不能绕开的标准专利上。

按照高通公布的专利授权费用,专利费率在3.25%至5%之间。IDC数据显示,2021年传音在印度出货1145万部智能手机,按照均价500元一部,和3.25%的费率标准保守估计,传音在印度市场一年支付的专利费在1.8亿元左右。

这对于在2023年实现55亿元归母净利润、账户里躺着118亿元现金流的传音来说,不是一笔难以支付的费用。

但高通的诉讼和追讨显然只是第一声枪响。高通的身后是一批索要专利费的厂商。媒体消息显示,荷兰公司飞利浦也在印度起诉传音,目前诺基亚也在向传音施压,要求传音支付专利费用。

多家厂商的专利费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事实上,传音也一直意识到专利的风险问题。在2023年报中,传音预计负债一项中,售后质保费、专利使用费和印度公司预计税款及罚金期初余额为25.48亿元,期末增加至31.58亿元。

传音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 不排除公司存在被第三方专利权人起诉的可能性,亦不排除不能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而消除成本增加的可能性。

2、非洲之王,迈向全球

传音起步于非洲,它在非洲的成功,离不开它做得早。

2006年,诺基亚还霸占着全球销量榜首,智能机则方兴未艾,市场渗透率才突破10%。前波导手机副总裁竺兆江发现,非洲市场的手机普及率,也处在同样的萌芽期。

很快,竺兆江离职创办了传音。一年后,一款双卡双待的功能机在尼日利亚发售,开启了传音至今18年的非洲征途。

传音在非洲攻城略地的方法论,不外乎本土化和低价。受限于非洲的消费能力,传音手机的价格能低就低,招股书显示,2019年传音的功能机价格在60元左右,智能机均价也不超过500元。

同时,为了匹配非洲人使用手机的需求,传音先后设计了“四卡、超长20天待机、深色美颜”等功能,满足非洲人多张运营卡、手机不方便充电和普通美颜相机拍照不好看的痛点。

依靠着低价吸引和深耕本土,传音手机的出货量节节攀升。2015年,传音手机出货量攀升至第二,仅次于三星。

当年传音的出货量还以功能机为主,5000万部的手机中,功能机占到3769万部。但只占不到三分之一的智能机销量,却为传音提供超过60%的营收占比。

智能机是更赚钱的生意, 不容置疑。

竺兆江从2015年起布局传音走出非洲。一方面,非洲模式已经验证成功,传音可以在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复制这套模式。另一方面,全球的智能手机市场早已打得热火朝天。非洲的智能手机渗透率低,消费水平有限,会限制传音的盈利增长,传音开始布局中高端化。

彼时,随着全球手机市场增速放缓,非洲市场引来小米、OV和华为等竞争对手蚕食。2021年,小米任命其副总裁汪凌鸣负责非洲市场。三星则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设立全新的“门到门”服务。

这年,小米和三星的增速都超过传音。目前传音在非洲的市场份额超过40%,市场见顶。

非洲市场的入侵让传音加快走出非洲的步伐。传音也践行了走出非洲的两大方向: 复制和高端化。

在印度,巴塞罗那MWC2023上,传音首发高端旗舰机TECNO PHANTOM V Fold。定价比肩小米13 PRO,7000-8000元人民币,以此开启其中高端产品线和品牌化的布局。

在中东和拉美地区,传音进入高速增长期。2023年,传音在中东、拉美、欧洲智能手机销量分别同比增长54%、110%、68%。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传音的市占率都位居第一,其手机出货还覆盖了全球超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对新兴市场的进军,并未为传音赢得市场青睐。2021年,传音的股价在达到高点259.36元/股后,一直“跌跌不休”,如今的股价较最高点跌去了7成。

2022年,受累于在新兴市场的布局和研发投入加大,传音在上市后交出首份营收下降的业绩,归母净利润也同比下降36.46%。

市场份额高增长的代价是牺牲利润率。2023年,传音在亚洲等新兴市场的毛利率只有21.11%,远低于非洲地区的30.97%。

功能机换智能机的逻辑,是非洲等新兴市场驱动智能机市场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音也在快步向智能机市场靠拢。

IDC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2%,创十年来最低纪录。而传音的出货量逆势上扬。2023年传音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9490万台,同比增长30.8%,这是传音首次位列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

从2021年开始,传音功能机的出货量已逐步下滑,目前其出货量与智能机持平,但只为传音贡献了20%的收入。

在进入智能机市场后,埋藏在水面下的危机浮现。早年,传音很少面临诉讼问题, 一方面是传音主要在非洲销售2G功能机,其专利几乎失效。同时,此前非洲市场的费率无人问津,未有缴纳定论。

如今,随着传音智能机比例上升,在走向全球和高端市场的变化中,传音不得不面临过去国产厂商都曾头疼的专利问题。

3、专利费:预警的危机,出走的代价

2019年,华为曾起诉传音侵犯著作权,索赔2000万,虽然最后华为以撤诉告终,但在传音上市前夕,其专利之薄弱还是使传音成为焦点。

证监会也就传音控股在核心技术方面和现有研发体系是否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问题,进行了重点问询。在当时,传音的专利还只有600件,研发投入只占营收的3%。

盘旋于非洲时,传音几乎未受到专利问题的困扰,而进军智能机市场, 特别是海外市场,专利问题就是其扩张的最大障碍之一。

专利在手机中所占成本较大,早年出海时,国产手机厂商小米、OV都吃过专利的亏,也几乎都与高通、爱立信、诺基亚等通信业巨头发生过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尤其是随着地缘政治复杂化,商业领域的知识产权摩擦也变得更多。

以小米为例,小米在2014年启动国际化后,却一直难以进军国际市场,就是因为面临知识产权挑战。每年,小米都要处理数十宗诉讼。

随着5G手机的发展,专利费用水涨船高。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5G手机将在2025年每年为专利持有者带来近200亿美元的全球专利使用收益,而 爱立信,诺基亚和高通三家公司将瓜分其大头。

各大国产手机厂商应对专利费的办法不一。小米对待专利诉讼的态度是,砸钱。根据年报公开数据,小米在专利许可上花费超过300亿元。

OPPO和vivo的态度则更强硬些。OPPO更多是选择在诉讼中解决,赢得官司或退出市场。2021年,OPPO和vivo曾被诺基亚在德国起诉,一度退出了德国市场。直到2024年2月,vivo才宣布与诺基亚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与权利人签署交叉专利许可协议,是华为的主要解决办法。这需要建立在自家具备极强的创新能力和足够的专利上,双方互相授权。

在同行还不知道专利的利害时,华为已经手握了10万件专利。目前华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14万件,90%以上为发明专利。

在近几年间,OV和小米都想方设法提高专利数量。2016年的市场消息还是,小米从美国微软公司购买了大约1500项专利。截至2023年底,小米全球授权专利数已超过3.7万件,同时正在申请的专利还有3万件。

对比之下, 传音任重道远 。截至2023年年底,传音只有3882个专利,995个发明专利。

专利薄弱的传音,看起来正在加强研发投入。2020年至2022年,传音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58亿元、15.11亿元、20.78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1%、4.5%、3.6%。

但与同行比起来,这还只是杯水车薪。2023年小米的研发投入为191亿元,占营收比重为7%,并预计五年(2022年-2026年)总研发达到超1000亿元。

在全球出货量前五名中,传音是研发投入、专利数量最少的手机企业。 如今一面是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暴涨,一面因此引来其他巨头索要智能机的专利费。

手机厂商曾经历过的专利阵痛,传音都要再经历一遍。这是走出非洲的成本,也是成长的代价。


印度天天说自己增速快,却为何人均GDP跟非洲一个水平?

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 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 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地区)全部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包括本国居民、外国居民在内的常住单位在报告期内所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角度,等于各部门(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从收入角度,等于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从使用角度,等于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之和。 以上三种情况,从计算角度来看,分别可以称为生产法(亦称部门法)、收入法(亦称成本法)和使用法(亦称最终产品法),三种方法理论上计算结果相等。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地区)外净要素收入之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包括本国(地区)居民在国(地区)外创造的价值但不包括外国(地区)居民在本国(地区)创造的价值,它不同于国内生产总值强调地地域概念,强调的是国民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国内生产净值,即国内生产净值包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劳动者报酬,上述三者基本上能反映最终的成果和服务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注视的国际统计项目。 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两个统计数字都涉及生产的概念,是指投入资金、劳力及企业精神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 另外,关于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该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公司。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 而不同地区的国民收入通常会以本地货币计算,所以需要以当期的汇率先作转换,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购买力平价作转换,以避免可能汇率的扭曲。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国民收入亦会经常被比较,通常不会直接比较,而是会扣除价格变动后,计算出固定价格或实际国民收入,才作比较。 至于未扣除价格变动的国民收入则称为当时价格或名义国民收入。

为什么在非洲,中国人更吃苦,更首富却是印度人呢?

大家都知道,非洲一直都是中国的好伙伴。 有很多的非洲人会来中国生活和发展,当然也有很多中国人会去非洲工作和生活。 当然,除了中国人,也还有印度人或别的国家的人去非洲工作。 不过,同样是在非洲工作,让人很不解的一点是中国更加吃苦耐劳但是却是印度人成为首富。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不只是在非洲,海外的中国人和印度人相比起来,通常都是印度人比中国人要发展的好。比如,谷歌和微软现任CEO都是印度人,为什么印度人可以在西方职场上频频打破职业天花板呢?难道是因为印度人的智商比中国人要高吗?

这显然是不对的。 印度人的智商平均水平在81至85,而中国人的平均是112至115,要高出印度很多。 其实我觉得中国人光是更吃苦耐劳是不能够成为首富的,在非洲,吃苦耐劳确实是个很优秀的素质。 然而,要想发展的好,没有专业技术和经营头脑是不行的。 而印度人在技术这个领域就要比中国人出色的多,所以往往是印度人更容易成为首富。

况且,在非洲的华人和印度人相比较起来,语言方面也是更没有优势的。 印度人可以说英语,同时印度人还相对更外向,更容易和当地和其他的伙伴打交道。 语言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人还可以和外国人在语言上无缝对接。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吃得了苦不一定能成为人上之人。

“非洲之王”科创板上市,6年撬起创始人70亿身家,他魅力何在?

来自华为的起诉并未影响到市场对传音控股的热捧。 9月30日,传音控股()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发行价35.15元/股。 当日收盘,股价57.8元/股,涨幅64.44%,总市值约为462亿元。 在9月30日上市仪式上,传音控股董事长竺兆江回应华为起诉一事表示,相信法律会有公正回复。 9月29日,传音控股董秘办相关人员证实,公司确实遭到华为起诉,理由是华为称传音侵犯了著作权,华为索赔的金额为2000万。 但公司目前还没有收到法院的正式文件,所以并不会影响传音控股在9月30日在科创板上市。 上会招股书显示,作为实际控制人的竺兆江对传音控股间接持股15.39%。 以此计算,凭借传音上市,竺兆江身家达到约71亿。 据悉,1973年出生的竺兆江此前分别在浙江奉通、宁波波导、深圳赛特尔 科技 等公司任职,2013年创立传音,借助在海外市场的经验和洞察,如今传音已被业界称为“非洲之王”。 别看这是一家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手机品牌,实际上在海外市场甚至政府机构和投资机构中,传音此前已经陆续获得了不少认可。 细看传音的招股书上会稿会发现,传音的13个股东无一是个人,全部为机构股东,其中包括五家与员工持股有关的公司。 (传音13家股东概况) 除了传音控股,竺兆江还兼任上海传众、深圳展想、深圳展传、深圳传承、上海萨瑞的执行董事及总经理,以及传音投资、传力投资、上海传英、上海小传、易为控股、深圳易佳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等。 根据启信宝的大概统计,竺兆江通过近10种路径成立的公司对传音实现间接持股。 仅以第一大股东为例,传音投资近两年一直为传音控股的控股股东,持有后者56.73%股份。 竺兆江为传音投资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其20.68%。 以此计算,借助传音投资平台,竺兆江实际控制传音控股11.73%股权。 (启信宝统计竺兆江对传音控股路径) 据称,在公司主要机构股东中,传音投资、传力投资、传承创业、传力创业及传音创业均为员工持股平台。 其中,前两家公司为创始股东持股平台,组织形式为公司法人;后三家公司为员工持股平台,而传承实业、传力实业、传音实业及传世实业通过传承创业、传力创业及传音创业间接持有发行人股份,为员工间接持股平台,组织形式为合伙企业。 启信宝统计显示,在正式上市之前,传音在2016年7月和11月、2017年6月还分别接受了三轮融资,借此先后引入投资机构源科资本、泓泰基金和健坤投资,还有互联网大厂网易。 目前,其中主要的投资机构仍然持有较大比例的股权,比如源科基金目前持股14.4%。 香港网易互娱目前对传音持股0.98%,这也与两家公司的业务合作有关。 根据传音官方表示,公司与网易等多家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积极开发和孵化移动互联网产品,在音乐、 游戏 、短视频、内容聚合及其他应用领域进行出海战略合作。 不止如此,股东名单中还有来自新加坡的官方投资,招股书称,新加坡财政部通过TETRAD、GAMNAT两家公司合计可控制公司2.94%的股份表决权。 竺兆江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传音的另类王者之路又是怎样炼成的? 最为大众知晓的,就是来自于陪伴了一代人的广告词“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在那里的工作经历令他对海外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态势有了深入洞察。 竺兆江曾表示,他在手机行业已有16年。 在波导,他从业务员起步,逐渐成为华北区首席代表,在2003年成为波导销售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 转折点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此后竺兆江开始在波导负责海外业务,出差跑过几十个国家。 也是这些经历让他看到非洲市场的竞争窗口。 早年间当地市场只有三星、诺基亚等少数品牌,相比其他市场还没有太大的竞争者出现。 竺兆江于是瞄准了这里中端手机价位的市场机会。 非洲又是全球第三的人口大国,消费潜力尤为可观。 这奠定了传音聚焦于新兴市场的起点。 相比非洲当地市场,中国国产厂商无论在功能机还是智能机的研发和生产、运营上都具备十足的先行经验。 实际上针对当地市场,传音做了不少本地化的研发,让传音得以迅速获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招股书显示,公司在针对深肤色人群的拍照方面就有多项研发成果。 包括深肤色人像夜间拍照、深肤色智能美颜、深肤色人脸识别;在功能机的核心技术还包括多卡设置、高品质音乐响度技术、手机防水防腐蚀设计等,这无疑都是极为本地化的针对性研发。 据竺兆江此前介绍,针对非洲当地市场,传音团队成立了工作小组,大量搜集当地人的照片,进行脸部轮廓、曝光补偿、成像效果分析等方面的分析调教。 据调研机构IDC统计,截至2018年,传音出货手机1.24亿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04%,在全球手机品牌厂商中排名第四;非洲市场占有率高达48.71%,排名第一;印度市场占有率达 6.72%,排名第四。 目前传音已不再只聚焦非洲,而逐渐将布局扩展到南亚、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等全球新兴市场国家。 随着业务的发展,实际上目前传音已不再仅仅是一家手机公司,资料显示,除了旗下TECNO、itel 和 Infinix三大手机品牌之外,传音在多元化战略之下,创立了数码配件品牌Oraimo,家用电器品牌Syinix 以及售后服务品牌 Carlcare 等。 此外,还创立了公司自主研发HiOS、itelOS 和 XOS 等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围绕OS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商店、 游戏 平台、广告分发平台以及手机管家等工具类软件。 竺兆江表示,希望可以建立一个类似小米的生态体系,引进更多元的产品线,未来一定会采取更多合纵连横的模式。 (传音主营业务收入概况)传音也不是没有受到过争议,在临门一脚时,来自华为的起诉只是一个方面,招股书显示,传音2018年的研发比例仅为3%,相比大型 科技 类公司,还是属于相对较低的比重。 (招股书中传音研发比重) 从销量来说,功能机仍旧构成了传音更大的助推力,这是基于新兴市场的发展规律,但也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掣肘。 毕竟新兴市场未来会进入智能机转换阶段,而在这个领域已经有诸多全球Top级厂商潜伏多年。 比如传音布局较大的第二市场印度,就是目前主流手机厂商争相争夺的市场,小米在去年已经取代三星拿下当地智能机销售冠军,vivo也在当地布局多年,属于第一批进入印度的国产品牌;华为对非洲市场也有自己的考虑。 招股书显示,2016至2018年,传音的智能手机销量由1661万台增长至3406万台,智能手机的销售金额由67.41亿元增长至154.79亿元;功能机的销量由5896万台增长至9022万台,销售金额由36.8亿元增长至59.5亿元。 功能机销量几乎是智能机的三倍。 公司也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成熟市场未来的进一步饱和,不排除其他手机厂商进入并加大对非洲、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 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将日益加剧。 公司虽然在非洲和印度市场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但发行人未来如无法保持产品的技术创新,持续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继续在技术研发、品牌运营、市场推广、售后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则可能面临客户资源流失、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当然,基于此前在当地市场的多年布局和营造的品牌好感度,传音自然也有自己的护城河。 至少从技术和战略来看,传音的整体发展逻辑并不弱。 除了基于本地化的技术落地之外,传音与目前的手机大厂们都有相似的经营思考,比如被称为“Glocal”的本地化运营方式,与ov提法类似;比如目前传音在打造的生态周边体系,则与小米类似。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98.html
拜登发表退选后首次演讲 解释其退出竞选原因
著名动画艺术家阎善春去世 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