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离不开我 富士康重返大陆!郭台铭豪言 越南印度遇挫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其动向一直备受瞩目。

近期,一则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富士康在两周内在郑州工厂招募了五万人。郭台铭直言:“大陆需要我。”

富士康重返大陆,两周招工5万

这几年,尽管富士康曾尝试将部分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但大陆市场的吸引力始终难以忽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稳定的政策环境都是吸引富士康重返大陆的关键因素。

特别是随着iPhone 16系列即将上市,富士康再次加大了在中国的招聘力度,以满足即将到来的生产高峰期的需求。

富士康在短时间内成功招募到5万人,这在当前普遍存在的“招工难”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

员工时薪最高达到了25元,车间工人做满3个月更是有高达7500元的奖金。相较于其他工厂的15元时薪,富士康的待遇无疑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现象也揭示了当前国内制造业的一个痛点:企业要想解决招工难题,必须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

2024年7月底,富士康宣布在郑州投资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总投资约10亿。这个项目将包括总部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等多个关键部门。

富士康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共生共赢的关系。富士康为大陆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税收,而大陆则为富士康提供了低成本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

尽管郭台铭曾发表过一些争议性言论,但无法否认的是,富士康的确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富士康的海外布局并不如预期顺利

近年来,富士康积极布局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试图通过产业转移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全球化战略。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特别是在印度和越南的尝试,让郭台铭意识到,尽管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但综合成本和风险却不容忽视。

印度工厂组装的iPhone 15良品率惨淡,仅为50%,远低于中国工厂水平。

此外,这些国家的供应链不完善,许多关键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增加了生产成本。再者,电力基础设施落后,频繁的限电导致生产中断,进一步推高了制造成本。

而越南工厂则面临电力基础设施落后的困境,频繁停电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越南纬度较低,夏季炎热,用电需求激增,再加上新增了大量工厂,使得日常用电量攀升。频繁的停电和限电,令富士康等企业叫苦不迭。尤其是越南政府的限电通知,更是让郭台铭措手不及。

电力不足、供应链不完善、工人素质不高等问题,都使得富士康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全球化策略。

到底是“赏饭”,还是各取所需?

几年前,郭台铭曾大放厥词,称“我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让大陆人能有饭吃,大陆离不开我”。郭台铭也因此被民众戏称为“赏饭哥”。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富士康的崛起,诚然离不开其自身的努力与商业眼光,但更不可忽视的是大陆这片肥沃的土地给予它的滋养。

大陆提供的低价土地资源,为富士康的大规模建厂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更是其发展的关键助力。凭借着这些优势,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每年能从大陆获得超 4000 亿的营收,郭台铭也借此一跃成为台湾地区的首富。

当富士康在大陆的工厂员工出现“十四连跳”这一震惊全国的事件时,他的不当言论更是让富士康的形象一落千丈。他不仅没有深刻反思企业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反而语出惊人地表示那些员工只是为了拿到高额的抚恤金。这一言论使得富士康被外界贴上了“血汗工厂”的标签。

经历了海外布局的种种不顺后,郭台铭似乎有些"认错"的意味。他再次承认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性,并下定决心重回故地。

此次富士康在郑州投资10亿元建设新事业总部,显然是郭台铭想要在中国内地市场扎根的明确信号。与此同时,他也将目光瞄准了电动车代工和固态电池研发等新兴领域,希望能够开拓富士康的发展新蓝海。

与往日的嚣张不同,这一次郭台铭的表态相对低调,似乎也在通过行动来表达他对中国内地的重视和信任。正如有分析指出的那样,富士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内地提供的优质资源。因此,郭台铭此次的“回归”无疑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结语

富士康的回归,既是对现实问题的妥协,也是对未来发展的重新布局。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成本与效率,如何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间找到最佳点,将是富士康和郭台铭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的来说,富士康的回归与其在全球市场的探索,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企业在进行全球化扩展时,必须全面评估各地的环境、资源和风险,才能做出最优策略。郭台铭的富士康,将如何在未来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郭台铭认清现实了

富士康是苹果在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通过苹果的组装订单,富士康每年都能赚得盆满钵满,超越一众竞争对手。 眼看业务越做越大,富士康跟随苹果的脚步,到海外兴建代工厂。 可是在关键时刻,富士康依旧不得不从大陆招募20万劳动力。 郭台铭认清现实了?到底谁离不开谁? 郭台铭作为台商,其创建的鸿海精密早早就立足于代工市场领域,旗下的富士康更是在国内各地都有工厂分布。 早期的富士康靠着政策红利,在深圳地区发展迅速。 后来又在郑州、成都、佛山等地区扩建生产线。 但是让富士康真正实现崛起的还是苹果,当然,富士康也凭借自身出色的代工实力,可以为苹果提供最好的配件,最实惠的价格,让富士康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iPhone6手机时代,就有媒体消息称,富士康拿下苹果大订单,将提供超9000万部iPhone6,如此庞大的产能,让富士康水涨船高。 在保质保量后,富士康也获得了苹果的信任,从此以后苹果都将大额订单交给富士康。 即便苹果又找上了和硕、纬创、立讯精密等代工厂,占订单大头的依旧是富士康。 或许是有苹果在背后撑腰,还有在大陆风生水起的业务,让郭台铭的傲气越发旺盛。 郭台铭曾在接受一次采访时直言,在大陆建厂就是给大陆人赏饭吃。 如此孤傲的话,郭台铭直言不讳。 言外之意就是大陆人是靠富士康才能解决工作就业问题,才有吃饭的机会。 但郭台铭却忽略了要是没有大陆,富士康连崛起的机会都没有,更不可能顺利和苹果合作,要是没有大陆的支持,富士康还会有现在吗?这不是给大陆人赏饭吃,相反是大陆给了富士康发展的机会。 对市场而言,没有什么企业是不可替代的,但如果一个企业离开了某些市场,哪怕在市场上有非常大的话语权,迟早会被替代。 可是不满足于大陆市场业务,富士康分别到了越南,印度等地投资建厂,也在苹果的要求下转移生产线。 就拿印度市场来说,有廉价的劳动力还有众多的劳动人口,对富士康这类代工厂来说,是非常适合组建生产线的地方。 于是在印度南部等地区,富士康拿出几十亿美元投资,招募大批工人。 还有在越南地区,也获得了当地的建厂项目批准。 但是让富士康没有想到的是,突如其来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打破了市场秩序。 富士康印度,越南等地的工厂接连关闭。 在iPhone13发布前夕,正好有大量的用工需求。 工厂关闭肯定无法及时生产,要是因不能按时交付,恐怕富士康在苹果供应链的地位会有所下滑,将来还能不能拿到大额订单都不确定。 富士康当断则断,放弃在海外生产,转回大陆生产线,启动多轮招募工人计划。 眼看国外生产线无法照常生产,富士康从六,七月份开始,就已经在国内多个生产线招募员工了。 有供应链消息透露,位于郑州港区的富士康推出了返费模式,基本工资1900元,满足打卡55天并在职90天,最高返费可达1万元。 还没有结束,进入到8月份,郑州工厂上涨内部推荐奖金至1.27万元,对比初期的6000元已经上涨了1倍。 在富士康多轮涨薪,提高福利制度的情况下,短短几个月内,富士康就招募到了20万名员工。 有了这20万名员工,富士康生产线急速生产,不仅解决了国外生产线关闭无法生产的问题,而且准时保障了苹果的订单交付。 哪怕需要在每位员工身上付出额外的奖金,但相比苹果几十,上百亿的订单来说,急招20万名员工的成本根本不算什么。 富士康越是在国内招募员工,就越证明离不开大陆的其实是富士康自己。 郭台铭认清现实了,相比于国外最终还是回到了大陆组建生产线。 郭台铭终究是离不开中国大陆,既然如此,郭台铭就应该收起自己的傲气,认清现实,摆正自己的位置。 只要安心经营,富士康在大陆依旧会顺风顺水,有苹果订单和大陆市场的支持,富士康可以稳坐全球第一大代工厂的位置。 不过以苹果的行事作风,如果富士康不能满足苹果的代工需求,恐怕大额订单就要落到别人的手里了。 今年的iPhone13新增了立讯精密供应商,苹果既然能新增供应商,那同样的也能踢出某些供应商,或者减少相关供应商的采购量。 所以富士康必须保障苹果iPhone13订单的生产,否则难保未来会出现怎样的变局。 这也再次证明,富士康离不开中国大陆,绝非大陆离不开富士康。 作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厂,多年来富士康一直靠着苹果的大额订单走在代工市场前沿,但还有比亚迪,立讯精密等竞争对手。 富士康要想保住苹果的订单,就得端正在大陆的位置,否则即便失去苹果,也不会有人感到可惜。 对富士康你有什么看法呢?

“撤出”事件过去2个多月后,富士康想重返大陆招工,可能吗?

富士康是全世界知名的零部件以及组装代工厂,其创始人郭台铭更是台湾数一数二的富豪。 富士康的规模不仅遍布台湾,在大陆也建有很多的分厂 ,专门帮苹果三星等跨国大企业组装智能手机,然后再卖到世界各地。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大陆之前便宜的人力成本也逐年上升,许多的代工厂都打算撤出中国市场,将目标转向成本更低廉的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富士康也是如此。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当富士康宣布撤出大陆后不久,竟然又想要重回大陆市场?

从严格的学术范围上来说,我国当前的人口红利确实在逐步衰减,但是这可不代表着中国就在市场竞争中落于下风。 要彻底理解我国当前的竞争环境如何,我们就有必要来好好探究一下这个所谓的”人口红利“。

究竟什么是人口红利,在经济学领域中,人口红利指的是某个国家拥有比他国低得多的人力成本,就更容易吸引其他国家那些企业家们来这些国家投资建厂。

除了能够让这些企业剩下高额的费用外,还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像我国刚刚改革开放的那段时间里就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所以全世界的企业都纷纷往中国跑。

而当前,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化对工人权益的保障逐步完善的条件下,我国对外的人口红利的确是慢慢消失了,有经济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发现 如今在中国雇佣一个员工的成本已经不亚于在美国当地雇佣员工的成本 ,这自然也让我们中国在这场人力资源大战中逐步落于下风。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丧失了竞争力,随着我国自主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产企业开始逐步实现自主化,零部件以及加工等工作都可以自行内部完成,不用再依靠廉价的人力成本却和别人竞争。

所以对于竞争力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放心, 中国早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受制于人的状况。

其实就富士康在大陆内的表现来看,都称不上是一个全球知名的大企业该有的水平,不得不说,就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内的管理是充满问题的。

不仅有那个著名的“富士康三连跳”的事件,其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以及工作强度也是在中国大陆出了名的,许多深圳本地的工人提起富士康都会发抖,称其为“ 吃人的血汗工厂 ”。

如果了解过富士康在台湾的本部,再来对比一下在中国大陆的分公司,你会感觉到有天差地别的变化。

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强度,台湾本土的公司都要远胜于在大陆的分公司, 这就体现了富士康对待不同员工之间的差别,员工歧视已经可以说是富士康内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那些台湾的高层管理者们却对此视若无睹,置若惘然。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员工的工作心态和工作积极性就会大幅度地削弱,甚至于萌生想要辞职的想法。

事实上,富士康的员工流动率非常高,这远远高过一般的企业。 对于这样的现象,富士康的管理者们也根本不管不顾,那么自然而然,整个世界知名代工厂在大陆的口碑也就越来越长,人才也流失得非常快,这也间接造就了其后被本土工厂挤占市场的后果了。

其实对于富士康来说,在大陆的这些分公司其实承载了大量的利润来源。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在大陆的这些代工厂,那么富士康是绝对做不到这么高的产能去和世界其他代工厂进行竞争的,而其对于大陆分公司的态度又如此冷淡,真是想不倒闭都难。

好笑的是,这样的背景下,在今年2月份,网上就流传出了富士康想要撤出大陆的布局。 虽说公司辟谣了“撤出”事件,可从其种种做法下,又像是打自己的脸。

然而“撤出”事件过去2个多月后,富士康想重返大陆招工,可能吗?

毫不客气地说,当初富士康离开了大陆市场,如今要想再回来,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首先一点,台湾种种行为下,伤害了热爱和平的中国人的心。

更何况, 富士康本身存在的那些问题如果不得到改善的话,中国广大的求职者以及相关的合作商都不会愿意再和富士康进行合作。

中国本土有着那么多优秀且产量丝毫不逊色于富士康的本土代工厂,那么又为什么要选择充满歧视与压迫的富士康呢?富士康在同行业当中如果都已经丧失竞争力的话,那么谁又谈何回到中国大陆的市场呢?

两岸人民之间的浅浅的海峡不能阻挡他们交流合作的愿望。

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以来,福建省吸引了大批台湾同胞到大陆寻根,福建与台湾深厚的 历史 渊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促进了两岸人民的交流,加深了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 这种和平的气氛对两岸同宗的人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然而, 如今的富士康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完全打破了这一良好的开端 ,我们只能希望在未来,两岸之间能够打破当前这一僵持的局面,重新开始互相合作,才能真正做到两岸一家亲。

自古以来,中国自然是最讨厌“ 吃中国人的饭,砸中国人的碗 。 ”这一的行为,而富士康的郭台铭显然正在做这样的事情,而这无疑只会让他陷入到中国,陷入到无数渴望两岸同一的人们的鄙视,而他的富士康也会逐步失去市场,变得无人问津。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也是一个希望别人能够和我们诚信做生意的国家。 我们中国人从来以恶意去揣度他人,反而是以德报怨,希望诸如郭台铭这样的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深刻反省自己作做的事情有多么可笑。

郭台铭娇妻,晒全家福其乐融融,他与前妻之间的故事,却更动人

郭台铭,全球知名的代工大王,多次蝉联台湾首富。

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扬言:“大陆离不开我,我要去印度建厂,去美国建厂!”

并且表示是自己给了大陆工人们吃饭的机会。

随后,郭台铭在印度政府的补贴之下,正式宣布在印度建厂、在越南建厂,最后又通过特朗普的关系在美国建厂。 俗话说,资本往往流动于低市,最看重廉价的劳动力,所以从资本的角度去分析,郭台铭并没有做错。 富士康并没有抛弃中国,只不过他不想一棵树上吊死,加上自信心的爆棚,导致做出一件马失前蹄的投资。

郭台铭为何选择越南?

东南亚国家那么多,为何富士康偏偏看好越南?其实,这一原因有很多。

首先,自然是因为越南月薪低。 据悉,2019年,越南劳动力的平均月收入为670万越盾,折合人民币1877元。 低廉的劳动成本、将近1亿的人口,是越南受到制造企业青睐的重要原因。

其次,越南地理位置优越。 越南发展前景广阔。 越南是经济增长速度在亚洲十分靠前,成长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未来11国之一。

为什么会选择美国呢?

郭台铭在美国建厂绝不是头脑发热,而是酝酿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听起来很诱人吧,郭台铭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也正因为如此,特朗普才高呼郭台铭:“我的朋友郭台铭——全世界最伟大商人。 ”

如上所述,所谓有钱不赚是傻子,因为资本的眼里没有感情。

可惜,郭台铭只考虑利益,却忽略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属性,中国的文化属性在世界上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郭台铭却是养活着大陆员工,可是他忘记了,自己的成功恰恰都是中国民族文化属性给予的,没有中国,郭台铭根本不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代工厂。

郭台铭,中国台湾著名企业家。

祖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郭氏为明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树迁入),出生于台北县板桥市。

郭台铭父亲郭龄瑞,山西泽州人,小名“爱物”,曾担任警察,2002年逝世。 母亲初永真,山东蓬莱人。

郭台铭手里有母亲给他结婚用的20万元(台币,下同),他和几个朋友又凑了10万元,在台北县成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招聘了15名员工,在租来的70平方米的厂房里开了张。 公司刚成立,就遭遇了全球石油危机,原料价格大幅上扬,30万元资金很快亏得精光。

1975年,合伙的朋友们决定“撤退”,郭台铭向岳父借了钱,独自支撑着。 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选台旋钮做起。 鸿海承接了制造电视机选台旋钮的一单生意。 时间紧,任务重,鸿海却无法生产模具。 为了保证准时交货,郭台铭不得不跑进大大小小的模具工厂,赔笑脸,说好话,拜托工人们帮忙赶工。

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

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

在龙华 科技 园,郭台铭身先士卒,每天工作16个小时。

到了晚上依然驾驶着一辆配备了自行车铃的高尔夫球车,在龙华园内巡视,数十年如一日。 他会时不时停下车,或是抽查生产线的运转状况,或是帮助工人维修设备。

郭台铭第一任妻子林淑如:1950年出生于苗栗县,毕业于台北医学院药学系。

林淑如是郭台铭的第一任妻子,据闻是台湾富商的千金。 1971年,林淑如与刚从大学毕业的郭台铭一见钟情并相恋。 时至1975年两人结婚,郭台铭还是一名穷小子,但林淑如还是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郭台铭,这在当时的台湾一度被传为佳话。

在郭台铭眼中,除了事业就是爱妻。

两人结婚后,家庭生活一直十分圆满,而郭台铭的事业也蒸蒸日上。

其实,结发三十多年的两人,家世背景悬殊。

当年郭台铭只是个专科毕业的小伙子,家境不算好,学费是靠自己半工半读赚来的,而林淑如则是富家千金,是台北医学院的校花,还是药学系的高材生。 但或许就是郭台铭的认真与执着感动了林淑如,让林淑如不顾家人反对,嫁给郭台铭,过着辛苦的日子,一度还因为没有钱给小孩买奶粉,只能让孩子喝米饭煮成的米汤。

当郭台铭的事业遇上不顺遂时,林淑如开口向娘家借了70万元周转。 两人相互扶持的结果是,当年辛苦创业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了台湾首富,林淑如也坐拥13亿的资产。

几十年来,郭台铭从没有过任何绯闻,他疼老婆在台湾是出了名的。

郭台铭曾花费数亿元,在捷克用林淑如的名字买了一座古堡送给她,这件事在 社会 上一直被传为佳话。 回看三十年来,林淑如一直陪在郭台铭身边,陪他创造了市值3000亿台币的鸿海帝国。

但是,傲人的财富终究没能挽回爱妻的生命。

不幸的是,2002年在一次大病后,林淑如被检查出罹患乳癌,在长达三年的医治后,2005年3月12日晚10时,林淑如因乳癌病逝在台大医院,享年55岁,身后葬于台北县三峡镇。

台湾首富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的妻子林淑如病逝,引起商界震撼。

当年富家女林淑如下嫁给穷小子郭台铭的故事,从此成了绝响。

据媒体报道,林淑如12日晚间因乳癌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55岁。 而美国《福布斯》杂志日前刚刚公布郭台铭以身价高达32亿美元当选台湾首富,林淑如却只和他分享了一天的首富荣耀就撒手人寰。

林淑如得了乳腺癌症,治疗时必须切除乳房,这让爱美的林淑如无法接受,最后只能选择死也不要切除乳房,享年55岁。 郭台铭伤心很长一段时间,指责自己没有好好挪用时间陪伴,最后只能在自责中度过几年时间。

林淑如去世后,郭台铭时常哀叹:“老天对我不公。 ”沉浸于悲痛中的他甚至想要退休,最终在郭鹤年的劝说下才作罢。 并且为了帮助更多的癌症患者,郭台铭捐出150亿元给台湾大学成立五百床规模的癌症中心。

俩人育有一男郭守正,女儿郭晓玲。

郭台铭对亡妻林淑,是永远的的思念!

郭台铭在永龄脸书粉丝页上的影片透露,亡妻林淑如在世时,常亲手做水饺馅、包水饺给他吃,有时候会问他什么时间下班,林淑如就会将早上到南门市场采买的新鲜虾肉与菜做成馅料,当郭台铭下班回到家洗澡前,还会试一下口味咸淡,而水饺就会在他洗澡的20分钟内包好煮好。

其实,林淑如自知自己时间不多,知道外面厨师包的水饺不合郭台铭口味,便花了一年时间,将身上所有面食的功夫全部交给厨师,希望郭台铭喜爱的口味不会随着她的离去而消失。 郭台铭说自己后来才知道为什么林淑如要请厨师,虽然她已离开13年,但桌前的水饺口味依旧没变。

郭台铭对于亡妻林淑如还是非常的怀念,毕竟是见证郭台铭打下富士康这个大江山的女人,也是郭台铭背后最重要的女人。其实郭台铭有今天的成就是离不开林淑如的,对于林淑如怀念也是很正常!

2008年7月,郭台铭宣布与一名舞蹈教师曾馨莹结婚。

再婚前夕,郭台铭昨日顶着烈阳,到台北县三峡“爱物园”家族墓园祭拜亡妻林淑如,他三度深情亲吻亡妻雕像,说:“Serena(林淑如)在我心中永远是第一,永远活在我心里,虽然现在有人来接班,但她也永远是第二。”

2005年3月12日林淑如因乳癌去世,得年55岁,郭台铭伤心欲绝,以后每年他都到爱物园凭吊。 他公开择偶条件时表示,曾在亡妻灵前掷筊,“要得到她的允许,我才可以开始开放我的感情。 ”

郭台铭在林淑如栩栩如生的雕像旁坐下,对着雕像额头深情一吻,手里拿着三张已泛黄的旧照片,边看边低声细语:“Serena,我明天要结婚了,今天特别来这里跟你报备一下……看,这是我们的结婚照,1975年拍的,你还记得吗?还有这是我们一起出去玩的照片……你在我心目中永远是最重要的,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我欠你太多了…希望你可以接受她…”说着说着,忍不住哽咽,甚至对着林淑如雕像的唇再长吻。

郭台铭前后对林淑如的雕像低语了7、8分钟。 说:“Serena,因为你不喝酒,所以我带水来敬你……”“Serena,你有没有吃(面)……”语毕又吻了第3次,款款深情。

郭台铭第二任老婆曾馨莹。

曾馨莹1974年出生于南投县,毕业于台湾艺术专科学校。

曾馨莹与郭台铭结识于2007年初,当时郭台铭因第一名模林志玲为鸿海主持尾牙节目,聘请林志玲的舞蹈老师曾馨莹教舞,两人结识并谱出恋曲。

两人婚后育有三个子女,两女一男。 郭晓如、郭守善和郭晓嫒。

2009年,郭台铭和曾馨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为了纪念 林淑如 ,郭台铭将这个孩子取名 郭晓如。

曾馨莹1976年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与郭台铭结婚时34岁,两人相差24岁。

曾馨莹大学学习的舞蹈专业,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 学成之后,成为一些当红影星蔡依林、林志玲等的专用伴舞。 与郭台铭的结识还是因为林志玲。 一次郭台铭与林志玲共舞,他询问是不是得了名师的指导,林志玲指向台下的曾馨莹,自此郭台铭开始向曾馨莹学习舞蹈,后来陷入热恋。

曾馨莹(1974年11月11日 )TDA舞蹈教室老师,孙燕姿、蔡依林巡回演唱会dancer MTV台舞蹈教学老师。

曾馨莹外貌白皙甜美,某些角度看起来有点神似侯佩岑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舞蹈系的她,曾到旧金山州立大学与艺术大学进修,是张胜丰的舞蹈老师群之一,并担任林志玲的凯渥经纪公司舞蹈肢体教师。 2008年7月26日与郭台铭喜结良缘。

2010年11月19日上午7时32分曾馨莹在台北马偕医院产下男婴,体重3110克、头围34厘米、身长53厘米,母子均安。 郭台铭为儿子取名“郭守善 ”。

郭台铭的妻子曾馨莹,在社交平台晒出了一家人出游的全家福。

2020年10月1日台湾首富郭台铭的妻子曾馨莹在社交平台晒出了一家人出游的全家福,还意外曝光了郭台铭价值4.5亿的私人飞机的内景。

照片里的郭台铭和妻子、孩子们其乐融融,看起来十分幸福,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和曾馨莹结婚之前郭台铭还有一位妻子,这位妻子成就了他。

现在郭台铭和曾馨莹过得很幸福。

曾馨莹还为郭台铭生下三个儿女,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而且郭台铭的大儿子也比自己的小女儿大37岁,郭台铭与小女儿不像是父女关系,反而更像是爷孙关系。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uaibao/17156.html
与小米15同场发布会! 小米SUV大概率在10月底正式亮相
爆炸案再起风波 美媒奇文找到新 北溪 时隔两年后 背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