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要说再见了 高收益 产品 这类

点击 “简七读财”,发送消息 理财小工具

免费领取 40个赚钱工具资源包 ~

晚上好,我是简保君。

上个月业内就炒了一波热火的「疑似下调」:

一开始是泰康人寿调整了自家储蓄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从3%下调到了2.75%;但官方没出来定调。

如果当时跟大家通知,储蓄险利率要下调,难免有误导之嫌;所以只能从风向标的角度给大家稍微分析了一下。

我当时说,这一波可能不是从3%下调到2.75%,而是 直接从3%调到2.5%

(上次文章中提到,预定利率或将大幅下调)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 储蓄险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收益上,都是长期对标存款和国债的

存款,在7月底刚调整一波,3年定期存款利率已经跌破2%;

(图源:中信银行)

国债,持有5年以上,收益能达到2.30%;对于中长期储蓄的用户来说,比存款要友好一些,但是就我的购买体验来说: 比较难抢 ,每次掐点进去都提示「售罄」。

(图源:招商银行)

因此,在这两类投资品,下调利率时,储蓄险的预定利率一定会下调,而且幅度不会低。

进了8月,立马就收到了官方消息, 9月1日起新备案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下调为2.5%。

(图源:网络)

简单说下 「预定利率」 是什么。

由于储蓄险是复利型产品(也就是我们说的滚雪球式赚钱),所以我们会计算一个内部收益率(即irr),只有这个收益是你能拿到的真实收益。

比如,我一次性存10万元,第10年账户里有130,300元,那么我第10年的复利(irr)就是2.68%;同年单利则为3.03%。

等第20年,账户里有175,000元,那么我第20年的复利(irr)就是2.84%;同年单利为3.75%。

随着时间的增长,irr会出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到达某个点后,它的动线会趋平,接近「预定利率」,却始终不会突破。

这个点,你可以理解为「收益上限」。

从实操上来说,预定利率3%的产品,几乎无法给到我们复利3%的收益,因为保险公司要从中刨除销售成本等运营费用。

好的产品,在长期持有时(比如说超过30年),大概率能帮我们拿到2.9%的复利收益。

可如果持有时间低于30年,实际复利大概在 2.6%~2.85% 之间;这个预期是比较合理的。

总结:储蓄险的IRR会随着持有时间的增长,而上升;但后期增幅会逐渐降低,直至接近「预定利率」。

大家了解「预定利率」和「实际收益」的关系后,我们可以再聊聊,「预定利率下调」后,实际收益会差多少。

由于目前预定利率2.5%的产品还没有批量上线,所以我以一款 「预定利率3.0%」的产品A 和一款 「理想复利2.5%」的产品B 进行模拟演算。

以30岁男性,每年存3万元,缴费期3年为例:

第10个保单年度:A的现金价值为113130,irr为2.57%;B的现金价值为104667,irr为1.69%。差值为8463。

第20个保单年度:A的现金价值为151950,irr为2.79%;B的现金价值为137103,irr为2.24%。差值为14847。

第30个保单年度为:A的现金价值为204210,irr为2.86%;B的现金价值为179817。Irr为2.41%。差值为24392。

大家会发现在「复利滚雪球」影响下,越到后期,两款产品的差距越大。

说到这里,不是要大家立即去买,而是在利率连番降低的情况下, 「提前锁定复利」可以成为我们的选择之一

储蓄险这类产品虽然很香,但是 有1类情况,非常不建议购买: 「短期用钱」人群

买储蓄险,相当于把钱存进了一个「确定账户」,在购买时你就会看到相应年度,这个账户里有多少「余额」,行业内称之为「现金价值」。

一般来说,储蓄险的前7-8年,「现金价值」几乎不会超过我们存进去的本金,因此,如果家中遇到急事要取出,意味着需要承受一定损失的风险。

在实操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案例:一个做生意的姐姐,选择每年交50万元,连续交3年。

由于这几年生意不稳定,第二年缴费时出现了资金不足的情况,无法继续缴费,就想「退保」;但持有时间太短,账户内现金价值只有23万元,因此陷入两难。

对于现金流不太稳定的朋友,其实可以考虑一次性交清,尽量避免「突发事件」的影响。

而对于 手上资金比较有限的朋友,则可以「以时间换空间」 ,比如年交1万元,连续交10年;最后也能靠这种「强制储蓄」的办法攒下10万元,而且我们相当于是帮自己锁定了未来10年里的存钱利率。

以8月底为限,现存 「预定利率3.0%」 的产品都将退出;所以接下来半个月,储蓄险的风会很大。

出于「不懂不买」的投资原则,对储蓄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进群学习一下,评估一下这类产品究竟是否匹配自己和家庭的投资需求~


国寿瑞鑫盛典版2021性价比高吗?靠谱吗?

国寿瑞鑫盛典版2021的性价比中规中矩,此外,这款产品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一款分红型年金险,是非常靠谱的。举个例子,30岁的男性小张投保国寿瑞鑫盛典版2021,10万保额,20年缴费,65岁领取的情况下,到小张85岁时,不算上分红收益,那么产品的IRR为1.84%,相较市面上多数收益较高的年金险产品而言,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要是不知道国寿瑞鑫盛典版2021的具体收益如何的小伙伴,那这篇文章可别错过: 2021国寿瑞鑫盛典版年金险收益率曝光!结果竟是这样

家里有1000万然后努力挣到1个亿和白手起家挣500万,那个难度大

当然是有1000万挣到1个亿比白手起家挣500万容易。 想要白手起家在几年时间挣一个亿,可以说是很难的。 首先得准备好资金,通过打工或者从事其它工作挣钱,积攒一笔资金,做好创业准备。 组织好人脉,有了好的人脉才能帮助创业创造条件。 也要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思维,并且有着过人的做事能力,有1000万的人资源、人脉都是白手起家的人无法比拟的。 1、贵人,时代,资金就是很多人白手起家的不可逾越的沟坎。 所以,成为亿万富翁外部条件,比内在条件更重要。 而如何发现和利用外部条件,得靠一个人的天赋和选择判断以及努力得来。 有一句话说的好,选择大于努力。 而这个选择,需要选择方向,选择贵人,选择可以帮助自己的资金。 努力是成为百万富豪的最低标配,想过上好的生活,你可以去努力,但要成为亿万富豪,努力只是你的三餐便饭,是 每天必须的。 2、而有了1000万之后,资金的安全性远远高于盈利性。 之前可以为了搏取高收益承担较大的风险,有了千万之后,这些就该说再见了。 如果有了稳定的现金流以供生活,就没有了每年必须产生多少多少的收益这样的“压力”,就可以做些长期布局,以稳中求进,遇到行情好的时候,1个亿就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 3、选择高收益投资,比如股票、期货、外汇等,只需几年甚至几个月就可实现1000万变成1个亿的目标。 购买风险可控的信托产品,目前而言,信托产品的风险还是可控的,尤其是为政府平台进行融资服务的产品,出现违约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如果1000万购买此类产品的话,预期年化收益可在8%~12%之间,我们折中按10%复利计算,需要25年不间断的投资,也将1000万变成1个亿。

百亿基金嘉实元和宣布提前清盘 盈利17亿为何还惹争议?净值计算是关键

因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而备受关注的嘉实元和基金正式完成财产清算,该基金持有人下周将正式拿钱说再见。

在投资人利益优先,与基金管理人承担投资者过高预期、误解的压力面前;在有机会让投资者落袋为安、与继续让投资者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之间,持有人会如何选择?基金管理人应如何选择?

虽净赚17亿,但清算结果惹争议

8月27日,嘉实基金发布了《嘉实元和直投封闭混合型基金清算报告》和《清算资金发放报告》。 根据清算报告,嘉实元和最后运作日为8月12日,在进入清算期前,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3.13亿元,每份基金份额可获分配清算资金为1.0313元(含2019年8月13日现金红利0.元)。

嘉实元和成立于2014年9月29日,首次公开募集规模达100亿元,并于2015年3月16日正式挂牌登陆二级市场上市交易。 嘉实元和的最终持有人构成可分为两部分:初始购入并持有至基金清算退出和从二级市场购入并持有至清算退出。

这两部分持有人几乎都是盈利的。

对于初始投资人来说,根据清算结果测算,嘉实元和的退出价格可折算为每份额1.0313元,介于停牌前的净值和二级市场价格之间。 因为嘉实元和成立以来还总计分红派息8次,其中2016年至2018年期间共分红派息7次,累计分红金额约13.94亿元,2019年分红和变现收益的总和为3.13亿元,初始持有人实际获益超17%。

对于在二级市场购入的投资者来说,也是大概率赚钱。 结合第三方券商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如果投资人是在基金上市之后的任一交易日从二级市场买入并持有到期,赚钱概率为74.88%;而如果是近一年来投资者买入并持有到期的赚钱概率则达到99.53%。

100亿元总资产净赚17亿元,但似乎仍有投资人并不满意。 例如,按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买入收益率仅为5.17%。 虽然是相对可观的正收益,但相比心中预期的高收益,心中会有落差。

正如某财经评论人士分析所言:“投资者通常都是非常乐观的,如果套利者以最后一天收盘价格0.993元买入,等到以净值1.15元清算,套利收益为15.8%,作为套利者想想就开心啊。”

因此,当最终清算结果公布后,套利的投资者难免失望。 甚至有网友发帖表示:“都赚了钱,但是没赚大钱,所以要投诉嘉实。 ”

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多位嘉实元和投资者,一位匿名的机构投资者向记者表示:“在市场环境有限、未来不确定性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争取到这样稳妥的退出方式,已经是非常理想的处置方案了,不仅使流动性得到释放,并且成功锁定了确定性收益。 这样安排也恰恰体现了基金管理人把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 ”

根据嘉实元和2018年年报,机构投资者份额占比77.46%,个人投资者占比仅为22.54%。

为何不按清算前净值计算?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对此,一位股权投资专业人士指出,还是对嘉实元和的净值估算方法的理解存在偏差。 嘉实元和作为部分资产投资于特定未上市股权的基金产品,目标公司上市前,目标公司的估值采用最近市场交易价格法,并参考可比公司的市净率(P/B)方法进行估值。

其实,嘉实元和作为部分投资未上市股权的基金产品,对其资产的收益评价应充分考虑股权投资的风险性。 在中石化销售子公司上市前,嘉实元和的净值基于估值所得,与真实价值偏差较大,因而单纯看嘉实元和清算时的价格相比净值的偏离度意义并不大,更应该关注的是嘉实元和合理的价值是多少。 一定程度上,嘉实元和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更接近反映买卖双方对该部分股权的价值判断与认定,类似的情形还有分级基金的净值并不能真实反映分级基金子份额的定价,反而价格更能反应市场的预期。

另有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8月12日,A股中国石化PB仅为0.853倍,而港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PB为0.685,因此按照目前的港股市场估值水平,即使考虑销售子公司的估值溢价,假设嘉实元和的股权部分上市,其股权部分的估值也难以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两难境地,如何选择?

在投资人利益优先与基金管理人承担投资者过高预期、误解的压力面前;在有机会让投资者落袋为安、与继续让投资者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之间,持有人会如何选择?基金管理人应如何选择?

一次普通的清算,却迎来不普通的关注,源于元和的独特性。

嘉实元和 “核心资产”就在于中石化销售公司的股权。 2014年,中石化启动了油品销售业务板块重组引资工作,最终25家投资者以1070.94亿元认购中石化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 其中,嘉实基金旗下的公募基金嘉实元和认购中石化销售公司该次增资50亿元,交易完成后,持有中石化销售公司股权比例为1.4%。 看得出来,当年中石化销售公司的股权,是众多机构投资者眼中的一块肥肉,除了元和,还有20多家机构投资者在列。

由于种种因素,中石化销售公司迟迟未能上市,而嘉实元和在9月29日运作期将满……尽管疑问重重,基金持有人还是等来了消息,嘉实元和在到期日之前实现另一种方式的变现。 管理人根据基金合同约定,选择了在基金合同期限届满前,在不违反目标公司股东之间的协议、公司章程的前提下,将目标公司权益转让给经审慎选择的合格投资者。 应当说,这一转让使得嘉实元和资产的流动性得以释放,从而保证了投资人的利益。

无论如何,终究一切,以投资人得到确定性收益迎来结局。

嘉实元和将在下周启动清算资金分配,届时这一里程碑式的基金未等待所持股权正式上市,将说再见。 这对投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15204.html
打着科技标签 财务造假!种业龙头 连亏10年
取消论文盲审 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