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店 调改!零售业上市公司寻求新增长点

扩店

北京SKP继2020年力压英国哈罗德百货成为全球“店王”之后,2022、2023年连续两年创造出全年单店营收突破240亿元的“纪录”。

7月26日,SKP在武汉的新店正式开业,这也是继北京、西安、成都之后,SKP开出的第四家分店。这个行业顶流企业的扩店,为原本认为比较冷清的国内零售百货业带来一个久违的爆点话题,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

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近期至少有5个大型MALL开业或试营业:除上述SKP武汉店以外,深圳第二座海岸城、贵阳首座万象城以及佛山的金铂中心等大型购物中心相继亮相,昭示着零售业的活力正在逐渐恢复。

喜忧参半的业绩预告

随着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公布,国内零售业的业绩表现呈现出了鲜明的两极分化。Wind数据显示,在29家零售股中,有12家预计上半年业绩增长,占比近四成;然而,亏损与业绩下滑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分别为11家和6家。

在这波业绩预告潮中,百大集团(600865.SH)凭借预期上半年5000万元至7000万元的净利润、141.77%至238.47%的同比增长率,在整个板块上表现靓眼。但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司业绩的优异表现归功于二级市场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非经常性收益。

尽管零售行业整体仍然感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寒意”,但部分企业却在逆境中找到了生机。例如,香溢融通(600830.SH)、南宁百货(600712.SH)等企业也通过策略调整与成本控制,展现了强劲的增长态势。

不过,国芳集团(601086.SH)、大连友谊(000679.SZ)、宁波中百(600857.SH)、*ST步高(002251.SZ)等上市公司,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及行业特定因素,仍然面临着比较大的销售下滑和业绩亏损的双重压力。

行业创新与突破

东兴证券分析指出,虽然2024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增长,但消费需求恢复空间仍然较大,表明零售业的复苏之路仍在继续。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零售行业正积极探索新的出路。

华联股份(000882.SZ)董秘周剑军对第一财经采访时称,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商业企业承担着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基础性功能。以百货零售业为代表的实体商业,必须加速转型,以适应电商冲击下的市场新趋势。传统商业企业需要加速创新转型以求破局,因而探讨新形势下传统商业企业如何重构价值创造路径、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财经注意到,在商超领域,最近部分零售企业通过引入外部优秀管理经验,如*ST步高、永辉超市(601933.SH)、中百仓储超市等引入“胖东来”管理模式,从目前来看,均取得不错经营效果。

“零售上市公司通过调改,不断优化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周剑军称,该公司于近期公告称,拟收购SKP旗下北京华联美好生活百货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此举旨在借鉴SKP运营北京的社区型时尚精品百货DT51的独特商业模式,围绕人、货、场三要素,深化顾客体验,优化供应链管理,要通过不断改造和优化,使零售行业的转型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多位投资人士分析认为,零售业上市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虽有分化,从整体上来看,“寒气”依然未消,但通过积极的战略调整和创新尝试,不少企业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以期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信号”。

值班编辑:七三


急求我国零售业发展态势与对策分析 ?

〔摘要〕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产物,我国零售业态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各业态如何在竞争获胜,进行经营战略定位、关注市场转移、进行零售方式创新、转变赢利模式等,将成为零售业态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零售业态 需求 赢利模式 创新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 我国的零售业态可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政、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 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产物,是物竞其类、适者生存法则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表现。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现状如何?应如何发展?本文将作具体的分析。 一、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现状分析1.零售传统业态———百货公司已失去了第一业态的位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百货公司销售业绩大幅下滑,从经营业态看,2004年末百货商店产业活动单位数在综合零售业中的比重仅为29.4%。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新型业态开始大量出现,并且在零售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百货店独霸我国的零售市场局面已不存在。 同时百货商店在零售业中的比重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百货商店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业态发展也相对滞后,业态多样化进程相对较慢。 百货公司的衰落主要是由于:(1)超市、大卖场掠走了综合百货中服务含量少的快速消费品,超市、大卖场贴近百姓生活,销量大、成本低,特别适合挑选性低、服务含量少的快速消费品。 为此顾客原来在综合百货购买肥皂、牙膏、洗发水等,转而到超市、大卖场购买。 (2)大型专业卖场挤掉了综合百货众多硬百货商品。 专业大卖场经营家具、装潢材料、灯具、家用电器、药品等,由于经营专业、品种齐全、数量较大、价格便宜,挑选方便,又吸引了一大批顾客。 综合百货为此减少了众多硬百货的经营。 (3)专业店、专卖店影响了综合百货较多软百货商品。 专业店、专卖店的大量开设,吸引了顾客购买服装、鞋帽、包袋等,抢走了综合百货中部分软百货市场。 2.以连锁方式发展的超市业态成为主力业态近十年来,超市始终保持在30%以上的增幅上发展。 如国际上的“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连锁企业以及国内的上海“华联”和“联华”超市集团企业,其所实现的销售额与营利额都是其他业态的企业所无法相比的。 如果从业态的整体发展上,国内外连锁超市的销售额增幅都是最高的。 有数据表明,在综合零售中,超级市场(包括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的销售额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店铺数增长较快,单店销售规模持续提升。 2004年超级市场产业活动单位1.7万个,占综合零售的17.1%;从业人数79.1万人,占33.7%;销售额2621亿元,占40.3%。 同时超市也向多形式发展(如大卖场、大型超市、专业超市、社区超市、便民超市等),也使零售业态更加丰富多彩。 3.便利店、折扣店在我国有较大发展空间便利店的发展趋势便利店是以满足青少年、上班族、单身家庭等消费为主的零售业态,便利店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左右,主要经营便利性食品,如面包、方便面、报纸、流行杂志等,辐射面300米~500米。 方便店的功能定位是满足顾客即时消费的要求,主要经营快速消费品。 据中国连锁协会统计,2004年零售连锁企业30强中,便利店的销售额和店铺数比上年增长41.6%和18.2%,主要原因有:(1)工业化使得城市人口越发密集。 消费者消费习惯出现变化,消费者对个性化、便利性服务的需求渐渐产生。 (2)经济的发展。 按照国际惯例和实践经验,人均GDP3000美元是便利店的诞生土壤。 我国不少大城市人均GDP已超3000美元,人们消费方式和意识改变,夜生活开始丰富,而且一部分人对价格不太敏感而对方便很重视。 于是方便店应运而生。 其最鲜明特征就是便利性。 折扣店是以廉价或折价销售生活用品、 服装及其他工业用品并采取自我服务的方式的零售业态, 这两种业态可以迎合我国消费者的便捷&节俭消费心理“适合我国的消费水平”同时又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少花钱买名牌的消费习惯,是与我国市场状况恰当衔接的业态。 4.大型购物中心与大卖场的出现意味着零售业态已出现综合化、组合化的发展趋势大型购物中心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社交与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体,是一种区域商业中心。 现在大型购物中心已经成为欧美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主流业态。 在我国,很多地区现已具备这种业态生存所需要的因素。 主要包括:第一,经济因素。 我国GDP年增长率10%以上,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均GDP已达4000美元,全国居民储蓄存款额达10万亿元以上,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与购物相结合的“一站式”消费需求必将迅速成长。 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已经不是单纯购物,而需要更多娱乐等其他因素在一起的消费模式。 消费者开始追求高品位高层次高享受。 因此更增加了人们对大型购物中心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需求。 第二,交通状况改善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目前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交通体系比较发达,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向郊区延伸,我国某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72.4%,迎合大型购物中心在选址上的要求。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增多,为郊区MALL的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有数据表明,2003年~2006年是中国私家车膨胀的时期,人们的外出半径将达到60公里~130公里。 私家车已经成为相当一批人的代步工具,使得人们到郊区购物、娱乐、休闲一站式消费成为可能。 第三,都市计划观念的引进的影响。 我国从国外引进“使用分区管制”的观念,将土地使用分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的“使用分区”,又将每一种分区内建筑物的使用业种加以规范,使得大型的商业空间(如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开始出现。 第四,零售手风琴理论体现。 在零售手风琴理论中,认为零售业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商品品种由综合化到专业化再到综合化的循环反复的过程,每次循环不是过去的重复,而是赋予新的内涵,从而出现不同的零售业态。 按照这一理论,美国零售业态的发展历程可看作是:杂货店(综合化)——专业店(专业化)——百货商店(综合化)——便利店(专业化)——购物中心(综合化)。 我国的零售业态发展历程也呈现了零售手风琴理论的发展态势。 5.无店铺零售模式已悄然进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无店铺零售业态是指不通过店铺销售,由厂家或商家直接将商品递送给消费者的零售业态。 我国当前主要的无店铺零售业态主要为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和电话购物等5种。 当前无店铺零售模式已具有一定的挑战传统商业模式的能力。 有资料显示,中国最大网上零售商之一的“当当网”,2005年总销售额为1.2亿元人民币,其中网上销售占8000万元,整体业务的毛利率为25%。 2006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总销售额已超过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全年可实现2.4亿元的销售目标。 据eBay易趣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邵亦波介绍,目前每天有300万人在eBay易趣上购物,有3.5万个商品成交。 据统计,eBay易趣上的卖家每5分钟卖出一幅国画、每4分钟卖出一个名牌打火机、每3分钟卖出一块手表、每1分钟卖出一张邮票收藏品、每1分钟卖出一部手机、每30秒卖出一双运动鞋、每30秒卖出一件首饰、每10秒卖出一件T恤。 无店铺零售业态发展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表现在:(1)地段不受制约性。 相对于传统有形店铺而言,对于门店选址、地段、商业网点资源都不受限制。 (2)经营成本的节省。 借助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无店铺零售通常先订货后采购,能够省却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交易成本,带来消费者、商家双赢的局面。 (3)风险较小。 对于个人来说,网上商店等无店铺零售业态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运转比较灵活,即使遇到风险,也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 (4)适应了网络时代人们便捷购物的需求。 北京发布了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37亿,占人口总数的10.5%.此数据也显示,中国网民上网人数首次突破人口总数10%. 此外,报告也指出,中国网民中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已达1700万人.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以年轻人为主,乐于尝试各种新的购物方式,并希望得到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购物方式。 (5)网上支付手段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购物支付。 (6)无店铺销售还有一个很大特点——可以对产品进行非常详细的介绍。 不管是电视还是网络,都可以对一个产品进行多角度的详细介绍,这是商铺这些传统渠道做不了的。 但同时无店铺销售模式仍存在致命缺陷:(1)物流发展的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较为滞后,无店铺销售需要较高物流配送功能。 (2)网上支付问题未能有效解决,现金交易及邮汇较多,电子货币应用及其安全性有待提高。 (3)商业信用的缺失。 不少企业与个人为谋求短期利益,无商业道德,信用缺失。 (4)消费者受传统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影响,大多数顾客购买商品还是相信眼见为实,尤其是在挑选大件物品的时候,都喜欢货比三家,而对无店铺销售的商品质量和货款支付的可靠性有一定顾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6.7%的网民经常访问购物网站;32.5%的网民有时访问购物网站;37.8%的网民在最近一年中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 网民选择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节省时间、节约费用、操作方便和寻找稀有商品。 网上购物中排前列的商品依次是书刊、电脑及相关产品、音像器材及制品、生活、家居用品及服 务和通讯产品。 在支付手段上,采用货到付款方式的占24.4%;采用网上支付的占37.9%;采用邮局汇款的占18.9%;采用银行汇款的占18.1%。 该信息也充分表明了无店铺销售良好的现状及有潜力的发展前景。 无店铺的发展可采用新技术,降低交易成本,具有价格优势,促进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提供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甚至定制,吸引顾客的购买;加大信息,减少商家与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第三方企业和个体的监督,提高商家的信用等。 6.外资零售企业的加入加剧了零售业态的竞争外资进入国内零售市场的步伐加快。 普查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外商投资零售业法人单位在中国已发展到1669家,占全部零售业法人企业的0.5%。 在外资零售企业中,港澳台商投资零售企业占40.4%,外商投资企业占59.6%。 外资产业活动单位6312个,其中港澳台商投资零售企业占42.3%,外商投资企业占57.7%。 据统计,2004年底沃尔玛在我国已建立大型连锁店40多家,还在深圳建立了亚洲国际配送中心;家乐福在我国已建立50多家连锁店,目前正向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扩张。 世界零售50强中的麦德龙、伊藤洋华堂、欧尚、百安居、大荣、马莎等十数家零售巨头已进入中国,且多数进入者已度过了公认5年左右的磨合期,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国际零售巨头首创并发展了超市、购物广场、仓储商店、折扣店、便利店及邻里店等业态,不断依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已有业态进行改良创新。 由此可见,我国零售业态已呈现主力业态显凸,多业态并存,相互渗透与融合的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表明,2004年末,我国零售业共有法人企业35.3万个,其中内资企业占99.5%,外资企业占0.5%。 从经营业态看,在综合零售中,百货商店占39.3%,超级市场占14.8%,其他综合零售占45.9%,彻底改变了过去经营模式比较单一的状况,形成了多层次、开放式的业态竞争发展新格局。 主要原因在于:(1)零售企业的经营活动均受有限的商圈内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使是再有竞争力的业态也难于排除其他业态的存在,这是由于非主流业态或多或少的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所决定的。 (2)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消费习惯差异很大,消费群体的分层化,偏好的多样性、消费行为的多元化特征也决定了我国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将长期存在。 (3)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零售业态种类逐渐丰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新的零售业态还将不断出现。 随着零售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各种零售业态的竞争将会加剧,零售企业如何在竞争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与良好的效益,选择适合于各零售企业发展的策略是关键。 二、我国零售业态未来的发展策略分析1.零售企业应以战略的眼光选择业态当今的零售业在市场中面对的是最终消费者,以提供高质的商品和满意的服务获取消费者的忠诚。 面对众多的消费者,其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如人们对各业态购物选择的要求,如购物重要的物品选择大百货、购物中心、大卖场,一般的物品关注购物的便利性。 零售商全线出击已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成功的零售企业应是选择有效的突破方向,即某一目标消费群作为服务对象,以相应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其需求。 即零售企业应做好市场调研(零售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状况、竞争状况、市场机会、消费者购买需求、文化习俗等的分析)、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的战略营销工作,在市场中确定自己的位置。 选择哪些目标顾客群及经营的定位,将决定了零售企业业态及如何经营。 围绕这一战略方能进行其它要素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地理定位、商品组织筹划、价格策略、服务方针以及技术保障等。 2.零售企业发展应由城市商业中心向城市社区或郊区转移,由大城市一级市场向中小城市二、三级市场的转移随着大城市商业中心零售业态竞争剧烈化和饱和化,市场机会已逐步减少,而城市社区或郊区及中小城市仍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机会。 为获取更合理的利润,零售企业应加快新市场的开拓,选择不同业态由城市商业中心向社区转移,由大城市一级市场向中小城市二、三级市场的转移。 3.零售企业应加大对商品零售方式创新为了更准确地满足企业目标市场的需要,零售企业应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相应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重点与特色,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加大对零售方式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1)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特色,确立主营商品,将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如超市经营重点已发生变化,诸如“生鲜加强型”超市、“食品加强型”超市等出现。 (2)现代零售业应具有高科技的特征,以提高自身素质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应采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改善了其内部资源的配置状况和外部的联系,便于管理的各项指标的计算,敏感发现市场变化,提高了零售业的市场适应和拓展能力。 4.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变零售企业要积极转变赢利模式,由先前的“向厂家要利润”转变为“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品牌赚取溢价”。 随着零售企业由一级市场向二、三级市场扩张,由区域向全国的发展,全球化的采购,建立完善的高水平、高效率的配送体系,物流成本的控制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零售企业应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系统和配送模式,如自建、采用与供应链上游企业或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建设配送中心、租用第三方的物流配送设施,或干脆将企业所有配送业务外包给战略性合作伙伴等,在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之间优化库存在时间、空间、品种结构上的分布,加快和迅速抢占物流环节的制高点,将是零售企业能否持续发展、转换赢利模式的关键。 同时零售企业应具有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信誉,以创商业企业品牌带动商品销售,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增强对目标顾客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我国零售业态的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各零售业态的健康和谐发展,将有赖于零售企业的战略意识及正确的竞争策略的选择。 欢迎给我留言

我国便利店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近年来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增速在整个零售行业萎靡的时候仍保持10%以上的增速,但随着行业的发展,扩张压力变大,销售额增速逐年下降。

调改!零售业上市公司寻求新增长点

通过便利店龙头品牌(便利蜂、美宜佳和罗森)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采用数字化能够帮助店铺优化管理体系并做出决策,同时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从而提高品牌自身的扩张潜力。

便利店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百联股份()、友阿股份()、友好集团()、中商()、永辉超市()等。

本文核心数据:便利店销售额、便利店销售额增速、数字化便利店案例

1、便利店相较于其他零售业态发展更快

便利店这一零售业态相对于中国其他传统业态发展时间较短,但扩张速度较快。 2013-2019年,中国零售销售额增速整体呈下行趋势,从2013年的9%下降到2019年的-2%,但是在整个零售行业逐渐不景气的背景下,便利店的销售额仍能保持10%以上的高水平增速。

2、销售规模渐增的同时,增速放缓

2015-2020年,我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销售额从2015年的1181亿元逐年上升到2020年的2716亿元,增速却从31%逐年下降到6.3%,可见便利店行业在迅速发展后迎来扩张压力,增速下降明显。

3、便利店商户线上渠道扩张意愿较强

据了解,便利店扩张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对店效与成本的把控,对于这一压力很好的缓解办法便是重视线上业务的开拓,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20年有85.2%的门店计划开展线上订单业务,有67.4%的门店尝试开展送货到家业务,有88.6%的门店计划为店内开展线上引流服务。

4、数字化赋能便利店

便利店厂商积极拓展线上业务是主动拥抱数字化的表现,数字化能够帮助便利店形成一个完整的经营闭环。 在市场扩张方面,数字化可以帮助便利店科学选址、管理加盟模式以及O2O模式;在门店运营方面,数字化可以帮助便利店商品采购、库存管理、销售预测、商品品类创新以及推广无人零售;在营销方面数字化有助于便利店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在供应链方面,数字化对即时配送以及智能物流体系的建设有较大帮助。

5、数字化赋能便利店案例

零售业

国内率先采取数字化经营的便利店典型有便利蜂、美宜佳与罗森等,他们的共同点是利用数字化完善自身体系,从供应链到顾客行为分析均借助数字化结果进行决策。

以国内门店最多的便利店品牌美宜佳为例,美宜佳凭借其便利店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不断迭代和进化以及业务体系、运营能力、组织关系、可持续经营能力迅速扩张,从最初PC阶段到互联网阶段,到移动互联网阶段,再到现在的云+中台阶段,每个阶段的改变与调整都是紧跟随根据公司的发展步伐。 在未来,美宜佳还将采用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管理系统。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增长点

零售多元化融合有哪些

面对疫情带来的市场变革,传统零售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首先,我们分析背景,探讨转型的必要性。 疫情加速了线下市场的空缺,新兴品牌和DTC势力纷纷抢占线下份额,同时线上增长触达瓶颈,呼唤新的增长点。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张详细描绘的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揭示全渠道融合的关键步骤。 传统零售企业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SAP和ERP系统的迭代缓慢,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数字化需求。 我们需要打破这些壁垒,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参考《飞骥中台:业务中台设计-从ERP升级说起》这篇文章,逐步改造企业信息化体系。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全渠道演进的三个阶段:多渠道阶段,线上线下并行,构建多元触点;跨渠道阶段,通过订单通和商品通打破物理界限,实现无缝用户体验;融合渠道阶段,智能运营驱动会员、流量和运营的深度融合,形成完整的零售生命周期闭环。 然而,全渠道融合并非易事,需要解决的关键业务架构问题包括:业务中台的建立,实现数据共享和流通;统一会员体系,线上线下权益无缝对接;全渠道营销,精准触达消费者;全局库存可视化,优化补货策略;以及全渠道运营,无缝协作,提升订单处理效率。 具体实施方案中,会员闭环的设计,通过统一通行证实现全渠道会员管理,精准营销;订单闭环的构建,智能分配物流资源,灵活应对全渠道订单;业绩结算闭环,确保货权转移的透明和顺畅;以及渠道商品结算闭环,精细化库存管理。 从现状到未来,我们逐步调整业务架构,每一步都指向了无缝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这种全面的融合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内控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 尽管本文仅仅是一个起点,但新的业务架构图示预示着零售行业的未来,将会员、订单、商品和渠道紧密连接,开启全新的商业可能。 在这个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零售商们应紧抓机遇,携手创新,迎接新零售模式的全新时代。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703.html
00后小夫妻很会住 我被这灰调53㎡惊艳到了!
第一集 火之迷恋 小水惊艳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