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银行被调查背后 疯狂 农商行 买债 债市多空激战一周落幕

图/IC

8月9日,持续了一周的国债市场“多空对决”暂告一段落。

根据Wind数据,当天债市全天情绪谨慎,截至收盘,10年期活跃券交易量萎缩至630笔左右。

此前两天,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连续两天发布公告,剑指中小金融机构违规行为,并对4家农村商业银行启动自律调查。市场人士认为,这两则公告无异于对市场的多头起到了震慑作用,因此8月9日行情趋向于谨慎。

在市场人士看来,此次公告源于本周债券市场上演的“多空对决”。自本周一(8月5日)央行介入卖出国债传闻开始,债券市场就呈现出了较大程度的震荡。

值得注意的是,债券利率走向将对银行理财、债券基金产生较大影响。8月9日晚,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度提示,投资者应适度关注长债利率走势,谨防高位接盘。

涉嫌 利益输送 被点名 中小金融机构 有何暗箱操作?

债券市场与股市不同,由于鲜有个人投资者参与且稳定性较强,波动往往未引发关注。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两度公告,让4家农商行和国债违规交易联系起来的同时,也进入公众视野。

8月7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点名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熟银行”)、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农银行”)在国债二级市场交易中涉嫌操纵市场价格、利益输送。

8月8日,该协会再度发文称,近期在交易商协会查处的案件中,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在国债交易中存在出借债券账户和利益输送等违规情形,交易商协会已将部分严重违规机构移送中国人民银行实施行政处罚,对于其他此类案件线索交易商协会正在加紧调查处理。

有银行债券交易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国债市场相对透明,因此很少出现出借债券账户、利益输送的情况。而让交易商协会连续两天发公告直指这两类违规操作,更为罕见。

当前,机构具体违规行为并不明晰,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出借账户,能够形成利益输送的,主要是信托户和期货资管户,因为这两类账户开户门槛不算高,交易与结息都比较灵活。而所谓利益输送,一般是指债券交易员或者投资经理,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通过出借账户的形式,将一些非正常利润转移到这个账户上。

“这背后可能潜藏着市场价格信号失真、扭曲市场价格等市场风险。”有分析人士表示,甚至可能面临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金融监管专家周毅钦表示,央行层面对国债市场利率的变动高度关注,近期通过媒体亦有所表态。国股大行在维护国债市场金融秩序和交易公平性方面做得较好,但不排除一些中小银行由于监管力度相对较弱,仍然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存在出借账户和利益输送等国债交易违规行为。

债券市场 上演 多空对决 农商 行成 多头代表

对于4家农商行的自律调查,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与近期国债多空对决不无关系。在本周债券市场多空激战中,农商行大概率是多头的代表。

8月5日,堪称全球金融行业的“黑色星期一”。日本东京证券市场开盘大跌后,其他国家股市也开始纷纷跟随下跌。随着全球股市大跌,资金避险情绪高涨,作为传统风险较弱的债券市场便是投资者资金避险的重要选择之一,中国债市亦是如此。8月5日当日,中国10年期活跃券利率下行6个基点。

“国债利率的6个基点已经算得上是大幅波动了。”有银行债券分析师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上午猛烈的跌势却在下午3点左右转向,10年期活跃券利率开始恢复涨势,至收盘时已与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相差不多。

数据显示,8月5日,10年国债活跃券利率从最低的2.08%左右快速上行至2.15%左右,日内形成V形。从市场成交量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总成交超3000笔,10年国开活跃券总成交也超过3000笔,30年国债活跃券达近2000笔。

这样的活跃度持续到了第二天。8月6日,多空双方在10年国债活跃券、10年国开活跃券上反复争夺,前者在2.15%上下成交近3000笔,后者则在2.2%上下成交近3000笔。

“从目前机构内部掌握的信息来看,卖出方主要是国有银行,而买入方则以农商行为主。”有机构分析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市场形成了国有银行空头、农商行多头的局面,国有银行卖出的债券基本上让农商行“照单全收”,因此引发了10年期国债的争夺。

监管 提中小银行长债风险 农商行为何买债 上瘾

农商行“疯狂”买债,并非监管愿意看到的情形。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提醒中小银行的长债风险。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部分地区监管部门要求辖内农商行关注长债持仓风险,在国有大行卖出长债期间,不要大规模增加债券仓位,控制好持仓风险。

央行则在7月1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的基础上,央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从市场交易来看,此前一段时间农商行确实卖出了债券,但或许是因为看到市场仍有机会,本周再度成为了多头主力。”一位银行分析人士表示。

农商行为何偏爱购买国债?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出现“资产荒”,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信贷难以有效投放。另一方面,市场信用风险有所上升,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下降压力较大。

实际上,农商行似乎已从买债中尝到甜头。此次被点名的苏农银行,2024年一季度的投资收益占非利息收入比例80.89%,而常熟银行一季度投资收益占非利息净收入比例高达137.89%。

“农商行过度买债不仅会让资金空转,也会积累不小的风险。”有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农商行的资金并没有支持实体经济,而是兜转一圈再度流回财政手中,形成空转。与此同时,农商行此前投资国债经验较少,一旦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也将增加银行投资和经营风险。

债券 吃香 暗藏风险 个人投资者谨防高位接盘

债券市场虽然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但由于银行理财和部分基金均投向了债券资产,因此也与个人投资者密切相关。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类资产余额为16.9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55.56%。另据Wind统计,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债券型基金资产净值合计为10.6万亿元,行业占比34.53%,在非货币基金范畴内资产净值占比最大。相较一季度末的9.33万亿元,增长1.27万亿元。

今年以来,债市持续火热,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和年化收益率走高,吸引了不少公众投资者。7月末,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3%,相比之下,银行3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不到2%,部分投资者因此将银行存款转换成这类理财产品。

展望后市,市场对于债券市场走势观点不一。有研究机构人士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复苏依然不足,同时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这对债券持续牛市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有机构人士认为,债牛驱动力源自地方财政收敛导致的资产稀缺等原因。

不过,光大证券固收研究分析师张旭则认为,本周部分银行卖出了些许持仓债券,有效阻断了收益率快速下行的趋势,也使得投资者对市场走势的预期有了明显转变。

“当前央行可以使用的调控工具并非只有卖出债券,而且除央行的主动调控外,还有不少可能引发债券收益率变化的催化剂。”张旭认为,如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在政府债券加快发行阶段,银行体系流动性有可能出现波动,并带动中期、长期、超长期债券收益率的上行。

此外,央行在8月9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亦指出,资管产品投资者也应适度关注长债利率走势。

“近几个月长债收益率持续、快速下行,既反映市场对长期增长预期偏弱,也有短期供求扰动的影响。”有权威人士指出,从我国2035年要实现人均GDP翻番目标和长期经济基本面看,市场预期与经济长期增长情况是存在偏差的,当前长债收益率不可持续。未来利率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投向债市的资管产品净值也会随之回撤,现在入场的投资者高位接盘的风险很大。净值化机制下,资管产品没有刚性兑付,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与股市、债市投资的逻辑本质上类似。

董希淼指出,投资者应基于对经济基本面的合理预期,结合自身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投资决策,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工商银行目前五年定期存款利率是多少?

工商银行目前五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75%。 工商银行自己在网银上操作定期存款,利率是根据存款金额浮动的,本金达到一定的额度,存款利率上浮到顶。 工商银行活期存款0.3%整存整取(3个月)1.35%整存整取(6个月)1.55%整存整取(1年)1.75%整存整取(2年)2.25%整存整取(3年)2.75%整存整取(5年)2.75%。 工商银行的存款方式有三种:1.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35%,20万存一年,也只有700元。 2.定期存款利,一年期的利率也只有2%,20万存一年也有4000元,这要比存活期的利息要高出近6倍。 3大额存单,大额存单的利率要比存定期存款要稍高一些。 而在存定期存款当中,通常是存的时间越长,利率也越高,往往是存三年期的,肯定要比二年期的要高一些。 如果你有20万存二年定期,利率能达到2.6%,平均每年的利息就可达到5200元;如果存的是三年定存,那利率可以达到3.25%,平均每年的利息就能达到6500元。 这个利息水平已经是工商银行的定期存款的最高水准了。 现在除了定期存款之外,还有大额存单,工行的大额存单的存款金额起码要20万以上,而且大额存单是可以作为抵押物,也可以转让出去。 目前工商三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是最高的,年利率能达到3.35%。 而我们也千万别小看这0.1%的差距,在20万存款面前,每年也能多了200元的利息收入。 拓展资料:工商银行从1984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37个年头了。 在工农中建交,外加邮储的六大行当中,排名第一,并且工行被冠以“宇宙第一大行”的称号。 这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家老牌银行,把钱存在这样的老资格银行里十分放心,也不用担心它会破产倒闭。

为什么有些银行员工自己从不把钱存银行?

银行员工的钱不存在自家银行的真正原因有以下三大原因:

(1)自家银行存款利率太低

银行内部工作人员是最清楚存款利率的,银行工作人员的存款也是想要获取更高的利息,而自家银行的利息又太低,只能把存款存其他银行了。

比如国有四大行的银行员工,虽然在国有银行上班,但是国有银行存款利率太低了,很多银行员工的钱都是存在那些民营银行,农商银行之类的,能获取更高的利息。

(2)避免员工资金监管带来的麻烦

银行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的,对于员工的账户全面监管,避免员工做出一些违规的举动,还会出现不定期的抽查,写一些个人报告。 银行员工严禁这个,严禁哪个的,要求特别严格。 所以银行员工为了避免自己所在行的一些麻烦,宁愿把钱存其他银行也不愿意存自家银行。

(3)银行员工没有存钱习惯

有些银行员工虽然工作都是跟钱打交道,但都是帮助别人数钱,自己根本就没有钱存,都是月光族,想把钱存自家银行重点是没有钱,想存都没办法。 也或者有些银行员工比较懂理财,自己的钱从不存银行,而是只要有闲钱就投资理财,购买其他理财产品。 所以这类银行员工也是不会把钱存自家银行的,就是其他银行也不存,要么没钱存要么把钱投资其他。

所以以上三大原因就是银行员工的钱都不存自己银行的真正原因。

经常遇到这一类的问题,即银行的员工为什么从来不把钱存放在银行里,实际上这里面的含义是非常模糊的,到底是银行员工不把钱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里?还是从来就不把钱存放在所有的银行里?

实际上,说银行员工不把钱存放在银行里,背后反映了四大原因:

第一,银行的大部分员工会把钱存在银行里的,而且会把钱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里。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实际上根本不了解银行员工

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实际上根本不了解银行员工,凭着多年银行工作的经验和了解,实际上银行的大部分员工还是将钱存放在银行里,特别是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里。

一是因为每个员工都有存款任务,自己的钱虽然不多但毕竟也可以帮助增加一些存款;

二是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里,自己存款取款都比较方便,不用去其他银行还要出去办理存款取款业务,特别是大额取现可以不用提前预约。 因此存放在自己的银行里更便利。

三是将钱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里,可以选择一些高利率的存款产品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虽然没有人们传说的内部理财产品,但毕竟可以先获得理财产品信息,可以优先购买。

因此,那些说银行的员工不在银行存钱的说法是以讹传讹了,是不了解银行员工的现状和存钱的真实情况。

第二,当然银行员工也不会把自己的钱全部存放在自己的银行里,主要是因为两点原因

虽然说大部分银行的员工会将钱存放在自己的银行里,但是并不会将所有的钱都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里,原因有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

一是银行对自己员工的资金往来监管严格,特别是大额资金的进出非常不方便。 毕竟银行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银行的员工在一定程度具有接触私密信息的便利,同时又有可能做出侵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同时银行员工要遵守监管部门的反洗钱规定等,2018年银监会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其中明确要求银行对银行员工异常行为进行排查。 近两年来,监管部门多次针对不同内容开展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行为排查工作,排查内容不仅仅包括查个人征信和银行流水,还针对银行员工参与高消费、高风险投资、高杠杆投资、个人账户异动、参与民间借贷、非法集资、资金中介、飞单私售以及违规参与经商办企业,甚至对银行员工是否乱交友、频繁出境、参与赌博等行为都进行排查。 因此,所有的银行都对自己员工的资金往来特别是自己工作银行的个人银行账号资金往来进行监测,如果在自己工作的银行有大额进出,都要进行说明或者进行调查。 为了避免频繁地说明情况,银行的员工一般会在其他银行进行部分存款,以便于一些经济活动的资金往来。 这也是客观事实。

二是一些银行员工出于各种目的会有小金库,这似乎已经成为所有行业群体都可能发生的现象,并不仅仅是银行员工才有小金库。 而在本银行的存款家属非常方便查询,在其他银行存款就没有那么好查询了。 这也是一个家庭的原因。

第三,一些银行员工可以将自己的资金用于收益更高的地方,如其他银行的高息存款和高收益理财

存款的逐利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无论是存款还是理财,相比较于自己工作的银行,其他银行都有可能会有更高利率的存款产品和更高收益的产品,银行员工的存款也有提高收益的需要。

因此,如果其他银行的存款利率比自己工作的银行存款利率要高,银行员工自然不会为了体现忠诚于自己工作的银行而放弃获得更高收益的机会,会把一部分存款存放在更高收益的其他银行的存款产品上。

同样的道理,如果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本银行,银行员工也会将一部分资金购买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从而实现更高的理财收益。

第四,很多银行的员工都进行投资如投资股市、债市、基金和外汇等,还有一部分人投资了房产,因此肯定不会将全部的存款都存放在自己工作的银行

银行员工由于大部分学习的金融专业,对股市、债券市场、基金和外汇等都是比较早接触和进行投资的人,相对来说,投资的经验会比一般的大众存款人要多一些,将一部分资金投放于股市、债券市场、基金和外汇甚至黄金投资都是必然的。

银行员工由于工作便利,投资房地产也比较便利,因此,一些员工会加大自己的房产投资,这样的话因为要还贷,所以存款就比较少。 这一部分没有存款的原因是没钱。

银行的员工不在银行存款是一种误传,现实并不真实如此。 但上面的四大原因都会影响银行员工在自己工作的银行存款甚至影响在整个银行系统的存款。 你在银行存款吗?(麒鉴)

谁说银行员工不在自家银行存款了?这个问题就有一点以偏概全的意思了。

具体银行员工会不会在自己的银行存款是要看不同的银行规定来看吧。

有的银行查得比较严,本行的员工确实不愿意把钱存在自家银行上。

银行员工是跟客户直接打交道的一些群体,稍有精神松懈,就有可能挪用客户的资金或参与非法集资给银行带来风险,所以银行为了防范这种风险,会对本行的员工有一些明令禁止的规定。

比如严禁挪用盗取银行或客户资金,严禁空存空取,空缴空拨,严禁以个人账户过渡银行或客户资金,有的银行甚至严禁本行员工经商办企业。 而为了防范银行员工出现违规行为,很多银行都会定期对本行员工的个人账户进行监察,特别是那些直接跟钱打交道的岗位更容易被监察部门给盯上。

一旦银行发现本行员工个人账户出现一些异常行为,比如突然有大额交易,比如频繁的有一些账户往来等等,这时候银行内部的监察部门就会找到这个员工进行谈话,询问资金的来龙去脉。

这种监察措施让银行员工个人账户相当于暴露在银行内部,个人账户有几分钱,拿了多少钱都被一清二楚的的监管。 所以很多人为了安全起见,一般都不会把钱放在自己的银行里面,这样一点都不自由,他们更愿意把钱放在其他银行上,这样本行就检查不到。

但大部分银行的员工为了应付存款任务,一般都会把钱存在自家银行上。

目前各大银行的存款压力都非常大,存款是每个支行的头等大事,而为了完成存款任务,各大银行都会把存款任务分配到个人身上,不管是客户经理还是内勤,都有可能分配到存款任务。 而且这些存款任务往往跟个人的绩效挂钩,如果存款任务完不成,那就有可能扣奖金甚至不发奖金。

而为了完成存款任务,银行内部的员工不仅会把自己的钱放在自己本行上,有时还会把身边的亲戚朋友的存款拉过来。

很多员工不把钱存在这家银行,我认为更多的原因是没钱。

银行表面看起来是一个高大上的工作,但是银行也是一个贫富差距非常大的地方。 不同的银行,同一个银行在不同的城市,甚至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岗位,或者同一个岗位不同的性质,工资差距都非常大。

比如目前有一些股份制银行或者城商行,人均年薪酬达到了四五十万,但一些国有银行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普通基层员工一个月拿到手的钱估计也就四五千左右,这个钱估计勉强够自己开支,如果有房贷车贷的话,说不定还不够花费,所以哪里有钱存了?

因此很多银行员工之所以没有把钱放在自己家银行里面,更多的是因为穷!

我想说至于为什么银行有些员工自己从不把钱存在银行,我理解有几个问题:

其一,按理说银行职工应当把钱存在银行,做为基层员工来说,一个月才挣几个钱,只能够生活的,那还有闲钱存款?

其二,作为银行高层年薪几十万几百万来说,从各方面考虑,投资也好,怕露富也好,避免监管也好,不可能把大量金钱 存在银行。

其三,银行当前业务不仅仅是存款,还有理财,保险,外汇,黄金等等业务,银行员工本身都有很重的任务指标,许多人都把存款投到任务指标上来了。

其四,从国家监管部门,银行自身,大数据来讲,都监管很严,银行员工存款随时都受到监管,稍有不慎,就会问责,所以,员工尽量不在本行存款,避免受到监管和问责。

其五,最为银行员工,由于长期从事金融工作,接触客户比较多,都有理财和投资意识,所以,都把有限的钱投资了,不可能长期存在银行

其六,银行存款当前利率低,回报率太少,作为年轻的客户,都很少存定期,只是为方便流动,而存在银行。 定期存款,都是年龄大的客户才存的,更何况银行员工哪。

不存在自家的银行有点过了,现实中大部分人银行员工都是把钱存在自己所在的银行里的,甚至把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喊来一起开户,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业绩,毕竟业绩涉及到工资职等,涉及到绩效,所以银行员工基本都还是把钱存在自己的银行里的。

银行的规章制度是极其严厉的,比如严禁出借员工个人账户,严禁替客户进行过桥融资,严禁涉及黄赌毒; 严禁、经商、办企业;严禁兼职、挂职等等,另外每个季度都必须要上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

虽然银行对于自身员工的账户有监控,但小额资金的汇入汇出一般都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对于大额资金如果提前在重大事项有报告,只要说明合理匹配,正常也不会在单独约谈写报告说明。

你附注之中所说的:“排查太严了,我妈给我转笔钱都要让说明情况”,如果不出意外,你这笔资金金额不会大小,三两千的资金,银行不会太过于专注,我转过几次三两万的都还没被排查过。 目前银行排查最严厉的应该是与信贷客户有资金往来以及信用卡有大额套现的情况,特别是第一种,已经发现加重处罚。

基本上只要你是正常的资金往来,没有任何违规行为,那么你自己所在的银行不可能无缘无故天天闲着去排查你的,毕竟人力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呢、大部分员工还是存在自己银行的,比如我及身边的几个好同事目前的资金基本存在自己的银行里。

作为金融民工,我来谈谈为什么银行员工都不愿意把钱存入自家银行。 银行内部各种规章制度:比如严禁用个人账户过渡、归集客户资金; 严禁赌博、经商、办企业等。 这些规章制度本身来说是要规避员工照成的风险,但是现在银行会成立专门的部门,也有专业的系统对员工资金进行严密甚至过头的监管。

举几个栗子吧,1.由于我所在的城市所在的银行不算一线城市,对于我这种金融民工来说,扣除五险一金拿到手最多4k-5k,肯定想着要做点其他的小生意,所以呢,跟国外的闺蜜一起搞了个代购,常常会在微信支付宝提现在我们银行的卡上,断断续续一个月之后,专门负责员工资金的监察部门人员,打电话来问我这些提现资金的来源,本来我们就不许经商,结果问得我哑口无言,差点给我了一个处分;2.由于闺蜜要在国外需要用外币,我当时在我们银行做了次外西联汇款(就是外币汇款),结果提交上去分分钟就给我查下来问我汇款原因,与收款人关系,然后把我这笔业务拒绝了。 3.结婚生子上班后,是我母上在帮着我带娃,所以每个月我觉得也应该给母上转一点幸苦费,这样转几个月之后,又被系统提出来了,然后被我们行监察部门人员询问,我跟我母上啥关系,为什么每个月固定时间金额转钱。 然后跟我说以后转钱可以,不要固定时间,不要金额一样。 4.这个是我们同事的栗子,我同事当时才入行,小男生,比较贪玩,喜欢去网吧刷夜,结果有次半夜没现金了需要打车回家(当时微信支付宝付款还没有现在普及),就去就近的atm取钱,结果因为这个事情也是被点名批评了。 每次去给行领导谈话就问,现在还在网吧打 游戏 没。

这种过份的监管下,你觉得还敢把钱存入自己银行吗。 所以同事全部都开了其他银行的卡,一发工资就全部转出去了。

我觉得这也不一定吧,银行员工选择把钱存在银行还是别的地方是人数占比的问题,和是不是银行员工没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银行员工也分柜员,理 财经 理,大堂经理,网点主任,行长以及更高级别的领导层,收入不一样选择存款的方式也不一样。 而且存款的方式也是根据每个人对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不同来决定的。

其次,银行员工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了解的金融知识比普通人要多很多,银行员工对自己银行的产品也非常熟悉,不排除有的员工为了高的收益选择其他的金融产品。 更有对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会投资基金,股票等, 自然也有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或者差的员工会选择自己银行的理财或者存款。

最后,银行员工也是普通人群,也是靠着工资养家糊口的,只不过理财的意识相比其他人要强一些。 一般的员工在存款选择上肯定要有稳定的收益为主了,如果自己银行存款既安全收益又有保障,何乐不为呢。

(晴溪)

这句话反映了部分实情,确有此事。 但要纠正一下,不是从不把钱存银行,而是绝对只是短时间停留,不会长时间存银行。 即使存银行,也都是选优质产品,绝不存一般存款,否则就是死存钱,存死钱。

毫无疑问,作为银行职员,在金融知识和信息方面与普通人相比,绝对存在不对称优势,包括理财理论基础,工具运用和产品的熟悉和掌握。 以本人为例,日常工资奖金收入自然留在本行工资卡中,有时还短时间还处于活期状态,但是当积累到一定金额时,必然要做出安排。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刮起一阵股市热潮,在一次偶然机会接触了一位炒股朋友,懵懵懂懂加入了炒股大军,结果一不小心本金打了几个滚,算是人生第一桶金。 2000年果断减仓买房,在当年很轻松全款拿下超100平米大房,都还有部分结余。 2005年左右,股票型基金灼手可热,火得不行。 最初我们银行为完成任务,自己不敢买,用尽千方百计让一位客户买了2万,结果3个月后变成4万!机会来了,我们的感觉不约而同。 于是,满仓进入,也就两年时间,资金再次翻倍,08年果断买了一部10多万的车,在弟兄姊妹中我最小,但是第一个买车的,尽管他们都是公务员。

以后的几年,大家也知道股市、基金涨涨跌跌,不瘟不火,一不小心还有套牢的可能,离场的决心慢慢形成于胸。 13年拿下一间100平米商铺,再按揭一套住房后,所剩闲置资金也不多了。 但是,商铺每月8000的租金足以支付月供,毫无压力还有结余。 在以后的5年里,由于股市不确定因素太多也就再未介入,基金只做定投,其余全部都是理财产品,而且必须靠近5%收益率,为什么呢?因为我了解它熟悉它,故而可以信任它。 这笔资金放在银行里,因为量不够,也因为暂时没有适合的项目,所以暂存银行。 说实话,如果有适合的项目,我也会毫不犹豫的介入。 当然,我也不是超人,处处皆赢,期间也曾经做过实体,但是亏了,所以至今也心有余悸。 我想,我的投资理 财经 历应该和很多同行相似吧。

说到此,也许大家也明白了。 作为一个银行职员更加深深懂得理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钱放在银行里只是暂时的积累,以及等待机遇,我们的理财视野不仅仅局限于平台理财,包括银行理财,还有更多其他投资理财方式。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财热点,不同人有不同的投资理财偏好,以及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 当你悟出这些道理后,任何人包括银行职员,其实你会发现真的没有太多的钱放在银行。 如果仅仅是放在银行理财,我不知道财富自由该如何实现!

首先,不知道题主这个结论从何而来,是否准确。 我本身作为银行的一名理 财经 理,我自己包括我身边同事,大多数都是购买自己银行产品,因为更熟知自己银行产品,能更好打理自己资产。

至于说有些银行员工不把钱存银行,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银行都会对自己员工账户进行监控,以防止银行员工与客户发生非正常交易,防止资金的异常交易。 这部分银行员工为了逃避这些,或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就把自己分一部分到其他行了。

第二,为了理财,取得更高收益。 银行员工,相比较其他行业的人来说,更侧重自身的资金和财富规划,因为他们是内行,他们更懂金融,更懂得投资,因此绝对不会让钱闲着。 放其他银行,或者不存银行定期,是为了更好的理财。 比如最近黄金和白银火热,我们自己银行贵金属交易不是很好,我可能选其他银行做这部分交易。 尤其是信用社或者一部分小的城商行,只有存款和一些贷款业务,理财,基金,贵金属等业务都没有。 为了取得更好收益,更好理财,这部分员工会选择其他银行了。

这个问题外人都不能理解,只有银行人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无奈!主要就是两大原因:监管排查太严、揽储业务需要。

监管排查太严

外人不会懂得,每个银行员工的每个账户都被系统自动监控着,每一笔动账,不论金额大小都被监控,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尤其是 贷款客户 之间 发生资金关系 ,系统都会跳出风险预警,需要内控部门派人进行核实,写报告说明情况。

严到什么程度呢,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懂了。

1. 同行亲属之间转账,查!

比如你和你爸都在同一家银行,可能彼此转个几百块生活费,几千块购置费,几万几十万买房的钱,都会被查查查!就算全世界都懂你们的血缘关系,但是系统不理的,反正风险预警自动弹出的,说明报告必须得写。

2. 员工与客户之间转账,查!

这个客户就是广义上的客户,只要不是员工,那么就是客户。 所以你爸如果不是员工,那他就是你的客户了。 如果你爸不是贷款客户,那么你们彼此转点几百几千的小钱,那还没事。 但要是转账的金额大了,次数频繁了,风险预警就来了。

3. 员工与信贷客户之间转账,严查!!!

员工与信贷客户之间最容易产生利益输送,所以这是特别严查的一个方面!

比如说你爸在银行工作,你买了个房子或者车子,需要办贷款,为了给老爸贡献点业绩,你就在老爸的银行办了贷款。 突然有一天,你临时需要点钱周转,叫老爸先给你打点钱,他只要一从本行账户转给你,完蛋了,这就是员工与信贷客户发生资金关系!继续写说明吧。

再比如,你在银行工作,突然有一天一个朋友临时问你借点钱想要周转,或者有别的事情他先帮你出了钱你要还钱给人家,结果人家正好在你的银行办有贷款,而你刚好又不知道,你直接从本行账户把钱转过去,又挨了吧,又与信贷客户发生资金关系了吧!

4. 同事之间转账,严查!!!

同事之间,有时候问你借个几百块应急用,你又没现金,自家银行账户转一个,“员工之间发生资金关系”的帽子又扣下来了,写不完的说明有没有!!!

所以,各种系统严查的“资金关系”是不是太容易中招!你还敢用本行账户???

揽储业务需要

有的员工自身或者是家里真的是有矿的,至于矿从哪里来,可能是祖上积累,可能是个人卖命,可能是捞偏门,总之上至领导下至员工,但凡有钱的,基本不敢直接存在自家银行,一是不想给别人知道家底,二是上述第一大点,用点钱也太难了,分分钟中招。

通常会选择在别家银行购买收益高的理财产品,或者跟别家的领导谈好了月均存款的费用。 自家银行的钱要赚在刀刃上。

比如月末、季末、年末,自己需要时点业绩的时候,就会把钱从别家银行转回到自家银行,当然不是转入自己的账户,一般也都是转入家属的账户,并且可以说这个人就是我的大客户,你看我一下子就可以拉回多少存款。 既能完成自己的揽储业务,还能以别人的名义去要时点费用,这才是聪明人的玩法。

山西40多家农商行成为东旭集团的提款机背后真相是什么?

前段时间,一则关于东旭集团和山西40多家农商行之间关系密切的消息刷爆了股票圈。 跟据东旭集团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末,东旭集团负债总额高达1291.2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51.8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18.64亿元、长期借款151.27亿元、应付债券254.06亿元,单单是这4项金融负债就高达800多亿元。

作为上市公司东旭光电和东旭蓝天第一大股东的东旭集团,在2019年7月,以东旭投资作为出质人、以东旭集团股权作为标的,不但向山西孝义农村商业银行申请了质押贷款,还以东旭集团作为出质人,向多家山西省的农村商业银行申请了质押贷款,包括山西柳林农村商业银行(出质股权数额.45万元)、山西兴县农村商业银行(出质股权数额.6万元)以及多家山西各地农村信用联社。

不少人非常的好奇,也对便东旭集团的偿付能力产生了质疑。 毕竟早在019年1月,东旭投资就以东旭集团股权作为标的,向多家山西省的农村商业银行集中申请了质押贷款,这包括山西寿阳农商银行(出质股权数额.36万元)、山西平遥农商银行(出质股权数额.11万元)、山西昔阳农商银行(出质股权数额3303.32万元)、山西左权农商银行(出质股权数额万元)、山西介休农商银行(出质股权数额.97万元)等等。 特别是在现在风控审核如此严格之下,那些农商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是如何顶住压力、扛下风控为东旭提供大量贷款资源。 更不用说2018年11月的那些银行贷款。

如今这个存贷均达数百亿、陷入债务违约的东旭集团,被很多人视为继康美药业之后,资本市场的又一经典案例。 特别是在19年的年报中,东旭集团通过会计处理对暴增至660亿的其他应收款计提了1/5的坏账,这些其他应收项目方的北京几家公司,不是注销,就是早已搬离此地,销声匿迹。

以12亿应收款无法收回的北京华信智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这是家2017年才成立的公司,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已经注销了。 东旭集团最大的一笔坏账就是向德御系旗下的龙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出借的128亿资金。 光是19年就计准备提坏账38亿元,在这提记的38亿巨额坏账背后,是一层层的股权质押,涉及到四十余家农商行,怪不等不少人都说山西40多家农商行是东旭集团的提款机。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10485.html
正式进入司法预重整 高合汽车发布致车主朋友书
也算一种鼓励吧!姆巴佩ins关注皇马重伤小将马丁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