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会举行

国家投资

为持续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不断拓宽水利项目投资渠道,近日,2024年甘肃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会暨“政银企”协商座谈会在兰州召开。

会上,甘肃省水利厅介绍了全省水网规划建设推进情况,酒泉市、白银市等市、县水务部门结合当地重点水利项目作了项目推介。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甘肃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等3家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了交流发言。酒泉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玉门碧禹泓盛水务有限公司、白银城投鸿业水务有限公司等5家项目单位分别与相关金融机构签订贷款意向协议,甘肃省水利厅与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签订“政银企”常态化协商对接多方合作框架协议。

甘肃省将进一步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持续深化“政银企”协调对接机制,持续细化“政银企”重点任务分工,推进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对照国家投资政策支持范围,不断加大国家投资争取力度,提高水利建设政府投资补助比例,发挥政府投资撬动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水经济,拓展水利工程经营功能和生态增值功能,实现因水利形成的生态溢价及其他资源溢价反哺水利,以多形态、多业态组合,建立利益联结共赢机制。(张燕茹 刘振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如何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的有效策略

甘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会举行

一、明确招商目标与定位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确保招商项目与地区产业规划相契合。 通过市场调研,确定目标产业、目标企业,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招商策略。

二、优化投资环境

1. 政策环境:制定并优化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租赁优惠等,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甘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会举行

2.服务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效率,简化审批流程,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3.硬件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区域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确保项目落地后的顺利运营。

三、加强宣传与推介

甘肃省

1. 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广泛宣传地区优势、产业优势。

银企

2. 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与目标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增强其对地区的了解与信任。

3. 利用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力量,扩大招商引资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建立招商团队与平台

1. 成立专业的招商团队,进行系统的招商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

2. 建立招商信息平台,实现项目信息、政策信息等的共享,提高招商工作的效率。

3. 与目标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深化合作层次,形成招商引资的良性循环。

五、注重后续服务与跟进

对已引进的企业项目,要提供持续的服务与跟进,确保项目顺利落地、运营。 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增强企业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通过上述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大大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甘肃兰州七里河区:项目建设为转型发展增动能

近年来,兰州市七里河区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坚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两真四有”,紧紧围绕“六大板块”空间布局和“八区建设”战略目标,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加快发展的主动力,作为推进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项目总量稳中有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项目落地逐渐提速的良好态势。

项目招商成果显著

第23届兰洽会七里河区引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22项,总投资178.47亿元,已开工项目19项,开工率86.36%,引进到位资金148.67亿元,资金到位率83.3%。 引进了华润·誉澜山、兰州国际 旅游 港、恒大国际足球特色小镇、中广宜景湾·郡城等产业带动性强的招商引资项目。 目前,兰州中心总部经济招商、双创云城、苏宁物流二期、兰州蔬菜大厦综合楼等9个项目已建成运营。

第24届兰洽会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115.39亿元,已开工项目11项,开工率78.57%,引进到位资金45.63亿元,资金到位率39.54%。 引进了兰石CBD地下管廊、鲁商彬彧、天佑苑、碧禾家商业连锁、中海·铂悦府等符合区产业发展规划的招商引资项目。

目前,云化工信息平台、中国铁塔甘肃信息大厦、兰州首个24小时生活艺术街区(中天健广场)等5个项目已建成运营。

创新方式抓招商

搭平台招商。 该区把兰州高新区七里河园区作为吸引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全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征地拆迁步伐,园区路网建设加速推进,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平台。 先后引进了恒大翡翠华庭、留学生创业园、华润·誉澜山、都市文化休闲公园、银滩金茂广场、兰州老街、三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厦、鸿森商业广场、中广宜景湾郡城城市综合体和雅戈尔集团西北总部等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

走出去招商。 充分发挥区领导高位推动作用,坚持“一把手”招商、专业招商“双轨并行”,积极开展多批次、大频率、高密度的招商引资活动。 近两年来,区党政主要领导分别带队,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香港、广州、深圳、厦门、杭州、宁波、成都、西安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先后与万达集团、华侨城集团、雅戈尔集团、月星集团、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温商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对接。 成功签订了总投资200亿元的华润未来城、总投资25亿元的兰州国际 旅游 港、总投资100亿元的华侨城大型文化 旅游 综合项目等,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请进来招商。 认真组织参加津洽会、西洽会、西博会、厦洽会、中国绿公司年会等省外重要节会和省、市赴外重大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参与民企陇上行、浙商陇上行、陇商回家乡等重要招商活动,邀请有投资意向的中国建筑集团、恒大集团、平安集团、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投资集团、世茂集团、苏宁集团、泰康保险集团等20余个投资考察团来区实地考察、洽谈投资,成功签订了总投资300亿元的万达城、总投资20亿元的雅戈尔西北总部等项目。

依托节会招商。 借助兰洽会、百合文化 旅游 节等重大活动机遇,邀请万达集团、华润置地、华侨城集团、保利集团、恒大集团、雅戈尔集团、月星集团、中海地产等“三个500强”企业代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辖区重大项目投资商、外地驻兰机构代表、商会代表参加全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及观摩活动,对外广泛宣传七里河、推介七里河、展示七里河,提升了投资商在当地投资兴业的激情和信心。

以商招商。 突出“产业建链、产业补链、产业强链”,依托兰州西站北广场、兰州中心、兰州老街、兰石·豪布斯卡、中天健广场、银滩金茂广场、三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厦、三维电子商务大厦等已建成和在建项目,推进楼宇二次招商。 引进了总投资30亿元的月星环球港、总投资25亿元的黄河财险总部、总投资3亿元的加拿大枫叶小熊国际双语幼儿园甘肃总部、总投资3.2亿元的云化工信息平台、总投资10亿元的东立奥特莱斯国际商业广场等项目。

多措并举促落地

水利建设

为确保签约项目落得下、建得快、早运营,七里河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生命线”。 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一个签约项目、一个县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跟踪人员,一套推进计划”的工作方法,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定措施、定责任,靠实责任抓落地。

实行代办服务制,为项目从立项、开工、投产全过程所涉及的手续审批以及供电、供气、供水等公共服务事项由项目牵头责任单位协调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实行定期通报制,坚持问题导向为抓手,实行“周分析、旬研判、月通报”制度,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通报反馈,研判分析,动态管理保进度。

并实行挂牌督办制,对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梳理,建立责任清单,实行挂牌督办、限期销号推进,强化督查问责,切实解决项目进度“慢”、手续办理“拖”、征地拆迁“难”、招商项目“悬”等影响项目建设的“堵点”问题。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区位于甘肃东南部,秦岭北麓,黄河中游,是甘肃省天水市的东大门,地处陕、甘、川之要冲。 全区总面积3452平方公里,57.52万人口,分布着11个民族。 全区设11镇、6乡、3个街道办事处,有476个行政村。 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38.55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01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49亿元。 辖3个街道、11个镇、6个乡:道北街道、道南街道、桥南街道、社棠镇、马跑泉镇、甘泉镇、渭南镇、东岔镇、花牛镇、中滩镇、新阳镇、元龙镇、伯阳镇、麦积镇、石佛乡、五龙乡、琥珀乡、党川乡、利桥乡、三岔乡。 历史沿革麦积区之名,取“麦积山”前二字而成,因境内有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而得名。 麦积作为县级建置,历史十分悠久。 远古的不说,就清朝说起,清初,沿袭明制。 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甘肃省(康熙年间分陕西设甘肃布政使司)直隶州,隶甘肃承宣布政使司(治今兰州市)。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秦州辖域内分设三岔厅,厅治初设三岔(今利桥乡散岔村),不久正式建吴砦(今三岔乡三岔镇),辖境内东南部73村,境内其余地方仍直属秦州。 民国2年(1913年)2月,秦州直辖地改为天水县,治今天水市,隶属甘肃省陇南道(不久改称渭川道);三岔厅建置保留,撤州判署,设警察分厅。 民国16年(1927年),改渭川道为渭川区行政公署。 民国24年(1935年),又改为甘肃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天水县(今天水市)。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放权,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天水县人民政府,县治设今天水市,隶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9月初,成立了天水市人民政府,管辖原县城及近郊区,县城以外农村为天水县。 境内属天水县。 1950年月日2月,西北军政委负会正式行文批准设立天水市(县级建置),治今天水市,天水县移治天水井(今秦州区天水郡村),天水市,天水县俱隶甘肃省天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改称天水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天水专区专员公署,1969年改称天水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又改为天水地区行政公署)。 1958年12月,天水县并入天水市。 1961年12月,县、市分设,恢复天水县建制,县治设今秦州区天水郡,1962年7月迁北道埠(今麦积区)。 1984年9月,天水市由原县级市升为副地级市,划原天水市5个乡,7个办事处设置秦城区,划原天水县马跑泉,甘泉,麦积,二十里铺,社棠和北道镇设置北道区(二区均为县级建置,时称区公署,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余乡仍组成天水县,县、区均隶天水市。 1985年4月,北道区撤销,属地仍归天水县。 同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和天水县,天水市升为地级市,设北道,秦城两个县级区。 天水县西南部17乡划归秦城区(今秦州区),其余22乡,镇组建北道区,治地仍设北道埠,隶甘肃省天水市。 2005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仍隶甘肃省天水市。 自然条件天水市麦积区位于甘肃省及天水市的东南部,东接陕西省宝鸡市,南邻秦城区、两当县、徽县,西靠甘谷县,北连清水县、秦安县。 地处东经105°25′~106°43′,北纬34°06′~34°48′之间,东西长123公里,南北最宽处50公里,最窄处不足5公里,全区总面积3452平方公里。 麦积属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从南向北依次减少。 年均日照2090小时,每天平均5.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日照地域间差别大,北部山区较多,东南部林区较少。 太阳辐射总量在2395~2703MJ/M2,全年无霜期170多天。 麦积地跨长江、黄河流域,以秦岭为分水岭,岭北为黄河支流渭河水系,流域面积218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2.6%。 渭河在境内长181公里,较大支流有藉河、葫芦河、牛头河、东柯河、东岔河等。 岭南为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37.4%。 嘉陵江水系在境内主要支流有红崖河、花庙河和白家河。 农林产品农林土特产品质优品繁。 麦积区土壤气候条件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粮食、经济作物尤其以林果和蔬菜生产优势最为显著。 花牛牌苹果、麦积牌葡萄、元龙花椒、立远板栗、伯阳鲜桃、新阳杏子、甘泉大樱桃以及猕猴桃、核桃、木耳、生漆、食用菌等优质干鲜土特产品和蒜苔等蔬菜畅销全国。 特别是花牛牌苹果醇香宜人,曾获曼谷国际博览会金奖,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麦积牌葡萄被中国农产品保鲜工程协会,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评为第一届全国保鲜葡萄优质产品奖,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被市政府命名为天水名牌农产品。 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有林业用地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2.6%,林种共28科,224属,675种,其中白皮松、粗榧、玉兰、杜仲、白檀、铁橡、银杏、金钱槭等珍稀树种分布较多。 珍稀动物牛羚、大鲵、猕猴、金猫、水獭、林麝、鬣羚、红腹锦鸡、鸳鸯等常出没于山谷丛林间。 有中药材247种,主要有党参、当归、川芎、天麻、大黄、茴香等。 麦积区矿产资源丰富,现有矿产地98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6种,主要有铅、锌、金、钼、粘土、石灰石、钾长石、矿泉水、地热水等,尤以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最大。 加工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麦积是老工业基地,区内有部省市属企业95家,区属企业76家,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市级工业示范小区3个,现已形成机械制造、轻工食品、建材化工三大行业为主导、10多个门类的地方工业体系,奔马香烟、风动工具、长城果汁、东风农机、汉唐陶艺等一批名优产品,在国内外、省内外享有盛誉,风动、星火、锻压的机床制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高新技术工业园、天水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二十铺工业示范区等一批园区的创办,为麦积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工业项目的引进建设,使麦积的工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工业经济总量逐年增大。 旅游资源麦积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已发现和挖掘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以及寺院多达84处,自然风景点12处。 其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文始祖伏羲画八卦、肇启古老东方文明的圣地卦台山享誉海内外,天水历史上的“秦州八景”中,有六处在北道。 观光旅游景点集秀峰、密林、溪水、珍禽、异兽、奇葩于一体,麦积烟雨、仙人送灯、净土松涛、石门夜月、香积积雪、曲溪燕舞、玉兰花香、东柯积翠等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还有本地区的凤凰山景色优美,可称天下第一经济发展劳动力资源充足。 麦积区总人口为57.52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为36.1万人,占总人口的62.76%,城乡剩余劳动力多,这为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展劳务输出提供了可靠保证。 2005年,我们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全力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商贸兴埠、旅游拉动、城市带动”五大战略,圆满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与2004年相比,生产总值增长13.7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07%,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0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 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实现农业总产值6.1亿元,完成计划的103.4 %,增长8.5 %;粮食总产量为 11.94万吨,完成计划的111.4 %,增长11.5%;鲜果总产量达到8257.8万公斤,产值万元;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68.03万头(只),肉、蛋、奶、鲜鱼产量分别达到9300吨、1900吨、830吨和80吨;新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2个,面积6500亩;发展省、部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6个,区级龙头企业7个;退耕还林6.5万亩,新修梯田1.135万亩,完成人饮工程1处,解决了680户3124人、667头家畜的饮水问题;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9.23亿元,完成计划的101.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0元。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改制,对改制不彻底、效果不明显的泰正建材、宝荣橡塑等企业进行了二次改制。 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完成了天森制药投资600万元的中药饮片生产线技术改造,天水风动机械、天水星火机床、甘泉耐火材料等技改项目进展顺利。 中医药保健研究所研制的渗透液产品和长城电工、天盼门业等开发研制的新产品已投产和投放市场。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46亿元,较上年增长23.5 %。 项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省委“发展抓项目”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国家在农业、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体系、危房改造、农村“六小”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司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争项目,全区共争取到各类项目188项,到位资金3.93亿元,占年计划的102%;不断加大项目宣传和推介力度,今年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21个,总投资22.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3亿元,占年计划的103%;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9亿元,完成计划的142.5%,增长72.07%。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组织实施科学研究、科技试验、示范及攻关项目51项。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危改项目156项,已竣工80个;整合教育资源,完成了市七中、道北小学及铁一中、铁一小、铁三小等学校的撤并和移交工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资助中小学生6.9万人、资金257.9万元,受助面达69.8%;城市、农村入学率和小学升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8%。 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体质明显增强。 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石佛、花牛等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完成,市二院住院大楼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全面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计划生育率达到90.03% ,人口出生率为11.02‰。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938人,其中28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商贸旅游业持续发展。 不断加强公共财政建设,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0122亿元,完成计划的103.2 %,较上年增长12.34 %。 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5.918亿元,贷款余额为 17.1689亿元。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15亿元,增长1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36元,增长10.07 %。 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总收入达到3.8亿元。 非公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2%。 社会事业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科技工作得到加强,去年共组织实施科学研究、试验、示范及攻关项目66项,其中省列市列科技项目8项,区列58项;取得科技成果17项,荣获市科技进步奖10项;启动了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面推行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校内结构工资制,实施了新课程改革;校舍建设、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市二中省级示范校创建工作进展良好。 加快了文化大区建设步伐,坚持以文为媒,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去年成功举办了“麦积情韵”明星演唱会、“羲皇故里”赴京风情艺术展和全国甲B男子篮球赛;加强了仙人崖文物安全保护工作,仙人崖申报国家文保单位前期工作就绪。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疾病预防救治体系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增强。 广播电视硬件建设得到加强,电视节目传输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开展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跨入了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行列。 经济普查有序进行,统计、审计基础工作逐步加强,老年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权益得到保障,民族、宗教、人防、地震、气象、物价、档案、史志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 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38元,增长10.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0元,净增112元。 在减收和增支因素较多、资金调度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兑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第十三个月奖励工资。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区有8.7万多人(次)参加了五项社会保障,254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738人,是近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 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安置了2004年本科毕业生、2003年非师范类大专以上和师范类毕业生及省、市按政策招考的公务员、人民警察等必须安置的人员549人。 输转城乡劳务人员9.4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7亿元。 区属企业2340名离退休人员年发放养老金1400多万元,9000多名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为1.3万多名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发放门诊费108万元,为750名医保住院病人支付医疗费170多万元。 全年下拨救灾救济款273.9万元,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70多万元。 集中开展清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活动,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47.3万元。 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较为稳妥地解决了一些苗头性、突发性群体事件。 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664件(次),结案率达96%。 集中精力对62件重点矛盾开展了排查调处,依法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 广泛开展了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有效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稳步进行,“双拥”共建取得新的进步,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加快依法治区步伐,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和民主党派及老干部通报政情,促进了政府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认真开展“两案”办理,全面完成了市、区201件“两案”办理任务,办复率100%。 广泛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秩序平稳。 组织对重点行业和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共检查各类经营户2万余户(次),查处伪劣商品十二大类,总价值3000多万元。 重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区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工程,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优惠政策,营造了公平、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 按照建设“勤政、廉政、优政、高效、创新、务实、人民满意和信赖的政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集中精力抓大事、议大事,行政质量和效率有了新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 全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一心,奋发进取,克服重重困难和挫折的结晶,使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麦积发生了历史巨变,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呈现出一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喜人局面。 随着改善开放、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商贸兴埠、旅游拉动、城市带动”战略的实施,区委、区政府与时俱进,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将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必将创造我区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机遇,重点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游览道路、服务设施、景区景点的开发,旅游产品、旅游市场、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开发,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优化旅游业的软硬环境,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使资源丰富的旅游业真正成为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9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3.86倍,为建区以来投资最多的时期。 交通“瓶颈”制约极大缓解,配合完成了宝兰铁路二线、310国道过境段建设任务,新建和拓宽改造了羲皇大道、泉湖路、天河南路、埠南路、商埠路步行街、陇昌路、东环道、渭滨北路东延段等一批城区道路,打通了麦(积)甘(谷)公路,建成了北(道埠)贾(家河)高等级公路和渭河二号大桥,完成农村通达道路266条1438公里。 经营城市实现了新的突破,公开拍卖了红旗旅社、轻工局、东环道三个片区35.05亩土地,盘活了存量资产,促进了城市开发建设。 粮食大厦、民政大厦、文化中心综合楼等建设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教育大厦即将建成,桥北集中供热工程运行良好。 以11个建制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开发建设全面启动,移民搬迁成效明显,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实施了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广播电视、移动电信网络构架基本形成,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科技工作不断加强,组织实施星火、攻关计划项目78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9项,科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九五”末的38.8%增长到44.55%。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市九中、市二中跨入省级示范性高中行列;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撤并布局不合理学校90所。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先后举办了“麦积情韵”明星演唱会、“羲皇故里”赴京风情艺术展等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和全民健身活动,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 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疾病预防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断增强。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跨入省级优质服务县区行列。 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出版发行了《北道区志》。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五年共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200万元,救灾救济资金960多万元。 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开展就业,新增就业岗位2.6万个,1.3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累计输转城乡劳务人员43.44万人次,创劳务收入8.53亿元,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21.34%和48.9%。 扶贫开发取得新的成效,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世行贷款等项目,全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九五”末的2.44万人减少到1.74万人。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0元,分别比“九五”末净增2548元和415元。 2021年4月,麦积区上榜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第83名。 2020年11月,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麦积区榜上有名。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麦积区在列。 2018年8月,麦积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8年2月,麦积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1642.html
就是为了告诉他西沙群岛是我们的 拿中国钱学中文 越南女留学生
奇妙夜 安徽黟县 古村邂逅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