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上新 新华全媒 路线图 长三角一体化

新华社上海7月25日电(记者胡洁菲)囊括“硬联通”“软联通”、覆盖项目协同和制度创新,共计9方面、165项重点任务……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7月25日在上海发布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长三角地区未来三年工作重点明确路线图和任务书。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顾军介绍,9方面内容主要包括: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协同建设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高层次协同开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积极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力拓展城市合作广度和深度、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 胡洁菲 摄

打造“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理念贯穿本轮行动计划中。比如,沪苏浙皖将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发展通用航空,探索设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加快建设G60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探索建立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通报和归集制度等。

本轮行动计划坚持全球视野、战略思维,注重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比如,长三角将深入实施长三角—新加坡、长三角—芬兰产业创新合作项目。

民生感受度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根据本轮行动计划,长三角将开发推出互联互通的红色旅游线路,如“跟着考古去旅游”“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同时打造区域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介绍,滚动编制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是三省一市协同落实国家战略,持续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从评估情况来看,前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完成率均在90%以上,达到了预期目标,让区域发展从“独奏”变成了“交响”。


坚持“三个导向” 着力稳中求进

在接受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专访时,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侃桢强调,2019年发展改革工作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三个导向”,科学把握调稳平衡的辩证法,正确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主体责任与协同联动“四个关系”,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记者问及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增多,稳中承压、进中有忧的情况下,省发改委如何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李侃桢回答,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指出,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变中求稳要有“进”的信心,优化结构要有“稳”的定力,走在前列要有“新”的作为,解放思想要有“深”的拓展。 今年一季度,全省GDP增长6.7%,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4月22日,省委常委会在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时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调稳平衡,把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稳健、更坚实。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既在辩证思维中增强信心决心,又在变化变局中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发改系统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工作牢牢把握三点:正确认识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征,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 我省作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和对外开放大省,今年在外资、外贸和经济平稳运行等方面都可能面临一定波动,发改部门必须以高度自觉的责任感,及早开展研究、拿出务实举措。 深刻领会“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论断,更加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 发改部门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顺应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变化,在应对危机中创造机遇、赢得更大的发展主动。 充分用好我省国家战略叠加和多年来形成的发展优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各种发展难题。 液丛当前我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长期积累和短期变化带来的问题,如工业、投资增长势头放缓、企业经营面临困难较多、新动能支撑还不够强等,这些发展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同时,江苏产业体系完备,各方面比较协调,经济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较高。 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在我省叠加,为江苏提供了更高平台和广阔空间。 发改部门必须责无旁贷、用好机遇、推动落实,有效解决产业、区域、城乡“三个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施策、精准发力,促进“稳”与“调”动态平衡、良性互动,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把高质量发展的步子走得既稳又实。 记者提问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2019年发展改革工作聚焦哪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李侃桢回答,重点抓好“稳、进、优、硬、活、实”六个方面:做好“稳”的工作。 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今年安排实施220个省级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300多亿元。 加快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方案,充分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着力强化预期管理。 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解读机制和舆情应对处置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夯实“进”的基础。 以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为重点,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积极创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实施一批重大专项,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打造一批世界级新兴产业集聚区、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链。 研究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意见,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 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链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和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深化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枢纽经济。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实施钢铁、化工等重点产业优化布局工作方案,加大沿长江、环太湖、沿大运河产业布局调整力度。 研究起草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政策意见,引导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和重点领域集聚,重点打造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塑造“优”的格局。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积极参与编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示范区建设规划,谋划共建一体化示范区。 加快编制我省《实施规划》,认真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提请国家印发实施宁杭生态经济带规划。 深入实施重点功能区战略。 研究起草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推进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与平台。 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意见精神,注重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扎实助推交通强省建设。 落实“硬”的任务。 加强协调、担当作为、分类推进,扎实有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牵头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抢抓国家支持优质主体发债和鼓励自主探索债券创新契机,拓宽企业合法融资渠道。 精准脱贫方面,认真抓好渠北片区、睢宁县挂钩帮扶工作,强化产业扶贫、社保兜底脱贫等重点举措,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重点,坚决打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精准务实抓好沿江环境问题整改,解决“重化围江”问题。 牢牢抓住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这一根本,统筹施策、柔性治江,制定负面清单,设立发展基金,打造标志工程,把长江江苏段建成高质量发展典范。 激发“活”的潜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定不移化解钢铁、煤电、煤炭过剩产能,牵头落实企业降杠杆各项任务,扩大市场化债转股落地规模,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 更大力度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聚焦企业关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3698”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加快推进“不再审批”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 持续深化“双创”工作,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高质量推进实施“五大计划”,着力打造连云港战略支点,牵头落实“国际产能合作深化计划”专项方案,完善省“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库,建好中阿(联酋)等境外合作园区。 推进“实”的举措。 统筹实施好更具普惠性和更可持续的社会政策,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重点是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强化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民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长三角(南京)国际旅游装备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召开

6月6日,2023长三角(南京)国际旅游装备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谢戎彬,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汽车报社社长辛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会长梁洁,中国摩托车商会常务副会长李彬,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监事长、自驾游与露营分会秘书长刘汉奇,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唐建国,江苏省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徐士刚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包括人民网、环球网、新华社等百余家中央和地方媒体以及行业垂类媒体到场报道。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谢戎彬

谢戎彬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重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 为积极学习并落实高层精神,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研,策划举办“2023长三角(南京)国际旅游装备博览会”。 展会期间,将举办首届江苏汽车消费节及五个产业会议,汇聚国家媒体、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地方政府等领导和专家及业内精英,共同探讨并积极倡导高品质旅游出行,为旅游出行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将整合全集团的宣传力量和社会资源,全力筹备和保障博览会的顺利举办。

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唐建国

唐建国在致辞中谈到,借助南京博览会平台,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协会将与其他主办单位通力合作,推出2023长三角自驾游产业发展大会、2023长三角旅游装备与商品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长三角旅游装备与商品创新设计大赛启动仪式等多项主题活动,将组织长三角地区文旅企业、装备企业及旅游商品企业参展,打造长三角旅游装备展区,力求提升“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和旅游服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助力江苏文旅市场加快复苏、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贡献旅游行业的力量。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会长 梁洁

作为南京市会展产业主管部门,梁洁会长对博览会落户南京表示欢迎。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中心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文旅资源相当丰富。 众所周知,会展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本届展会以“引领旅游高品质出行,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规模大、覆盖面广、参展采购商多,对于推动长三角地区文旅装备技术与商品产教融合,促进文旅装备制造业高速发展,意义重大。 通过各方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经过两到三年时间的培育,长三角国际旅游装备博览会能够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南京标志性品牌展会,为推动南京乃至长三角地区文旅产业的发展,以及南京会展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东方艾狄尔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君善

博览会承办方北京东方艾狄尔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君善发布了本届展会的主要情况。 据介绍,博览会将于2023年7月27日-30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涵盖产品展示、产业会议、车主大会等活动内容,将启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5-9号馆,预计展出面积㎡,展品覆盖乘用车、房车、皮卡、摩托车、木屋与集装箱酒店、路亚钓鱼装备、户外露营装备、景区装备、旅游装备及旅游商品等,力争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跨界融合旅游装备博览会。 展会同期还将举办2023长三角(南京)国际旅游装备博览会开幕式、2023长三角自驾游产业发展大会、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换届大会、2023长三角旅游装备与商品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长三角旅游装备与商品创新设计大赛启动仪式、江苏省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换届大会、2023中国路亚钓鱼产业大会等多项特色活动。

北京东方艾狄尔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君善(右)、南京河西会议展览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陆文伟(左)

发布会上,北京东方艾狄尔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君善、南京河西会议展览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陆文伟分别代表长三角(南京)国际旅游装备博览会与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签署五年战略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后,在各位领导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汽车报社社长辛宁与参展企业代表新吉奥控股集团董事长缪雪中、宇通房车总经理王华三、江苏卫航汽车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达、山东齐王府产业控股集团董事长袁鲁泰、森风集团南京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李兴勇、水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坤、金城摩托副总经理李京、RA摩托车中国市场部总监杨峥、宁波海伯集团总监贺磊君共同推动了启动杆,宣布2023长三角(南京)国际旅游装备博览会正式启动。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7月盛夏的南京,与各位相约,与同仁们聚首,共创汽车旅游装备大生态。

广州建设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大湾区123快速轨道交通圈

广州如何推进大湾区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全面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2月2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系列发布之广州市推进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情况发布会上,广州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活动现场。 白云机场枢纽功能不断提升,2020年旅客量登顶全球第一;广州港2020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四,南沙港铁路预计今年底正式运营;广州跨境电商业务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空港首位;广州市都市圈城际铁路近三年重点建设15个项目;计划年内建成开通三条地铁新线……围绕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广州加快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全球城市网络联通性,拓展城市影响空间和国际交往格局,积极投入、扎实开展建设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各项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规划:广州建设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莉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为落实《规划纲要》,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从战略层面系统谋划大湾区交通一体化格局。 活动现场。 《广州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广州建设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总目标。 在航空方面,强化白云机场大湾区核心枢纽机场定位,与湾区城市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强化空铁联运,打造白云机场空铁联运综合枢纽;提升广州与全球城市的连通度,形成广州全球“12小时航空交通圈”。 在铁路方面,对内构建分散布局、多点到发、“一心五向”的枢纽群;对外构建面向区域、国内、国际三个层次的铁路通道,立足广州,服务湾区、辐射全国、连接东南亚、衔接全球。 在公路方面,规划建设连接全国、辐射华南、通达省域、直连湾区、覆盖都市圈的华南公路枢纽中心,加密对外辐射通道,提升走廊能级,打造高效可靠的高速公路网。 着力打造湾区“”交通圈30分钟广州可以到达佛山、东莞、深圳中心城区姜莉表示,“”交通圈也就是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可以到达佛山、东莞、深圳中心城区,60分钟可以到达湾区其他城市中心城区,90分钟可以到达省内其他城市中心区。 着力打造“”交通圈,具体来说,规划广深第二高铁和地铁22号线延伸到深圳,同时,加快推动莲花山通道、狮子洋通道等项目实施,加密珠江口过江通道,打造广深30分钟交通圈,与深圳“双城”联动,实现“双城”生活“说走就走”。 规划广州地铁25号线和28号线等快速通道串联广州与佛山中心城区,打造广佛30分钟通勤圈,推动广佛交通设施深度融合,支撑两地全域同城化。 规划广中珠澳高铁和广深港高铁广州南站至广州站联络线,以及广佛江珠城际和地铁18号线南延至中山珠海等高快速轨道,实现广州与湾区东西两岸城市60分钟直达,支撑湾区科技创新轴发展,强化广佛极点带动作用。 规划广汕高铁、广湛高铁、京广高铁联络线,贯通广州与汕头、湛江、清远等粤东西北城市的高速轨道,打造90分钟交通圈。 着力实现广州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互通广州着力实现广州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互通,与国家级城市群主要城市5-8小时互达。 其中,规划广河高铁连接双龙(龙川至龙岩)、杭广高铁,规划广汕高铁连接汕(头)汕(尾)、沿海高铁大通道,3小时高速衔接上海、宁波、杭州等长三角地区。 以及厦门、泉州等地区,强化广州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带的联动。 规划贵广铁路广宁至广州北站联络线和广清永高铁,衔接沪昆、渝黔、呼兰等高铁骨干通道,实现5小时高速直连成渝、云贵、兰新等西部内陆地区,强化广州对西部内陆腹地的辐射带动。 城际铁路:构建大湾区“123”快速轨道交通圈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周青峰介绍,为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的重大部署,广州加快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构建广州与大湾区其他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至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活动现场。 为强化广州与港澳地区快速联系。 规划广深港高铁广州南至广州站联络线,实现广州与香港中心城区1小时快速通达。 规划广中珠澳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强化广州与澳门的快速通达,推动澳门、珠海接入全国高铁网。 为提升枢纽能级,加快建设世界级铁路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铁路交通中心,广州规划“多点到发、多站布局,客内货外、互联互通”的铁路枢纽格局,新建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广州至广州东三四线,拓宽广州枢纽东西通道能力;升级改造广州东站、广州站,实现高铁、城际进城,提升中心城区交通活力。 广州市都市圈城际铁路近三年重点建设15个项目周青峰介绍,广州市都市圈城际铁路近三年重点建设15个项目,里程707公里、总投资3983亿,包括:广佛环城际佛山西至广州北段、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中南虎城际、广佛江珠城、肇顺南城际、广清城际清远至省职教城段、广清城际广州至广州北段等10个线路项目以及广州站改造等5个枢纽工程项目。 除广清城际清远至省职教城段、广清城际广州至广州北段2个项目由省继续负责外,其余13个项目由广州市牵头推动相关前期研究、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周青峰透露,1月26日,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在广州召开七市市长会议,共同商定城际铁路项目建设计划和工作机制。 目前,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等8个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力争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 地铁:计划年内建成开通三条地铁新线轨道交通为大湾区发展提速,广州地铁集团党委委员、新闻发言人钟学军介绍,目前,广州建成地铁线路14条,运营里程531公里;有轨电车两条,运营里程20.5公里;接管了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两条城际铁路,运营里程达60.8公里。 活动现场。 目前,广州正按照“内通外联”的思路,全力推进11条、292公里地铁新线建设,计划年内建成开通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首通段,七号线西延段三条地铁新线,到2023年,实现广州本地800公里地铁线网。 广州地铁还积极统筹推进27项国铁、城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市政道路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包括南沙港铁路、广佛东环城际、白云(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等项目。 通过地铁线网的持续延伸和不断加密,广州将形成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系统。 同时,广州地铁将“地铁+城际”一体思考,一体推进,在地铁新线规划和建设中主动对接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清远、惠州等周边城市,谋划构建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的都市圈快线网络,构筑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轨道经济、生活通勤服务圈,努力形成“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大湾区轨道交通新格局。 机场:枢纽功能不断提升2020年白云机场旅客量登顶全球第一2020年,在极其特殊和艰难的情况下,白云机场旅客量达到4376.8万人次,登顶全球第一位。 据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晓勇介绍,“十三五”期间,白云机场围绕国际航空枢纽战略定位以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发展要求,枢纽功能不断提升。 活动现场。 2016年至2019年,白云机场运输生产业务量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速为7.1%。 2016年至2019年,白云机场国际旅客量从1352万人次提升至1871万人次,年均增速11.5%,占比超过25%;中转旅客量从691万人次提升至913万人次,占比超过12%;国际通航点从85个增加至95个,连通“一带一路”34个国家的61个城市,通达性进一步增强,成为全球主要的国际航空枢纽。 白云机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机场,白云机场湾区经济“引擎”作用凸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表明,白云机场对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白云机场业务发展对广州市产业经济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9.7。 每增加1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动广州市GDP30亿元,可为广州市新增2800个间接就业机会。 面对湾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白云机场正加快推进三号航站楼和第四、第五跑道建设,三期扩建工程已于去年下半年正式开工。 建成后,白云机场将拥有3座航站楼、5条跑道,远期可达到服务1.4亿人次旅客的规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的出行愿望,更好地配合广州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未来,白云机场将成为全球重要的航空综合枢纽之一,为旅客出行和货邮运输提供更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服务。 广州空港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广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冯志坚向媒体介绍,2020年,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顺利开工,机场旅客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一,临空经济“广州经验”的示范效应逐渐增强。 活动现场。 目前,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广州北站至白云机场段)建成运营,花莞高速和机场第二高速北段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花都大道、飞粤大道等快速路完成升级改造,花联路、龙港路等市政道路实现贯通,空港经济区内部循环路网基本成形;集机场、高铁、城际、地铁为一体的的空铁联运骨架网络正加快构建,同步推进“六横七纵”高快速路建设,以机场为核心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日趋完善。 以客流、货流带动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等集聚辐射,加速推动实现空港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互通。 冯志坚透露,目前,广州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已纳入广州市“十四五”规划,正加快推进规划建设;广州空港中央商务区建设已动工,计划于2022年基本建成并部分投入使用。 跨境电商业务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空港首位目前,广州空港已形成飞机维修制造、跨境电商、航空物流、航空总部商务、通用航空、飞机租赁六大临空产业为支撑,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创新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2019年,广州空港高质量发展协调性指数居全国临空经济示范区首位。 2020年,飞机维修及客改货营收30.23亿元;机场综保区进出口总额223.74亿元,同比增长29.1%;跨境电商业务量累计验放电子清单约1.3亿票、货值约3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和119.8%,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空港首位。 展望“十四五”时期,广州将进一步加大空港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推动构建大交通格局,着力提升广州国际航空枢纽能级。 到2025年,国际先进、功能完善、绿色生态、产业高端的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基本建成,航空核心产业和紧密关联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整个临空经济商业圈产值有望达到数千亿元。 港口:202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全球第四广州市港务局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副局长袁越表示,“十三五”时期,广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约30.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8亿标准箱,较“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25.8%和36.7%,货物吞吐量先后超越天津港、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先后超越釜山港、香港港。 202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6.36亿吨,全球第四,其中内贸4.9亿吨,全国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350.5万标准箱,全球第五,其中内贸1445万标箱,全国第一。 广州与香港水上集装箱运输量超过300万标箱。 广州港国际大港地位稳步提升,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由2015年的全球第2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3位。 广州港。 今年1月,广州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672万吨,同比增长19.29%,货物吞吐量创单月历史新高;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5.9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9.60%;其中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9.01%。 广州港进出船舶4832艘次,创近5年同期最多,广州港引航站引领中外籍船舶1695艘次,同比增长15.31%。 商品车外贸出口创单月出口历史新高;南沙粮通码头单月接卸量创全港单一码头单月历史新高。 目前,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已全线完工,结束了广州港出海航道单向通航历史,实现了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通航。 南沙邮轮码头、南沙三期、海嘉汽车码头等建成启用。 全球首个采用北斗导航的自动化码头南沙港四期启动建设,为智能码头建设提供了“广州方案”。 广州港开通集装箱航线226条,新增76条;开通集装箱驳船航线近200条,新增50多条,是国内最大内贸集装箱港和联通非洲、地中海和亚洲地区的重要枢纽港。 广州港。 南沙港铁路预计今年底正式运营今年,广州港将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港航发展,继续拓展优化内外贸班轮航线,实施减税降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完善港航规划布局,实施新一轮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 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 南沙港铁路预计今年底正式运营;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力争3月开工建设;南沙港区四期工程、近洋码头工程、新沙港区11-12号通用泊位工程主体力争年内完工。 “十四五”期间,广州港争取实现广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6.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00万标准箱,集装箱班轮航线260条,其中外贸航线150条。 其中,2021年,广州港计划完成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48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410万标准箱;新增集装箱班轮航线8条。 高快速路:近年新增高速公路运营里程123公里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邹小江表示,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谋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高等级道路交通网络互联互通,为广州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主阵地建设、着力提升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做好交通支撑保障。 活动现场。 近年来,广州已新建成南沙大桥、汕湛高速惠清段、花莞高速、广中江、广佛肇广州段、机场第二高速北段工程等项目,新增高速公路运营里程123公里。 目前,广州正加快推进从埔高速、街北高速扩建、广连高速花都至从化段、南中高速等高快速路项目施工,推进增天高速、惠肇高速白云至三水段、番禺至南沙东部高速、莲花山通道、狮子洋通道、沉香大桥、广佛大桥(一期已于2020年12月底开工)、玉兰路—港口路过江隧道等项目前期并争取尽快开工,全力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及穗莞联动融合发展格局,增强广州辐射带动能力。 在谋划广深交通一体化发展方面,加快推进高铁通道建设和广深高速改扩建,增强广深间高速直连,同时加密珠江口过江通道,强化珠江两岸交通联系。 近期,市交通运输部门还将通过规划建设化龙-开发区西区隧道、南大干线、玉兰路-港口路隧道等项目,构建连接穗莞佛新的大通道,支撑区域联动发展。 围绕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对接中新知识城、科学城、天河智慧城、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含国际金融城、鱼珠、琶洲、大学城等片区)、南沙科学城这一轴线的产业合作,重点推动从埔高速、东部高速、广汕路快捷化改造、火炉山隧道、鱼珠隧道等项目。 “至2020年底,广州高快速路总里程超1100公里,建设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以广州为中心2小时通达珠三角各市和港澳的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广州交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庆强介绍,“十三五”期间,广州交投集团共实现6个高快速路项目建成通车、10个交通道路项目开工建设,新建成146公里,累计建成近770公里。 在2020年,广州交投集团年内实现花莞高速、广佛肇高速广州段、机场第二高速北段以及福山立交的“四通车”,南中高速、海珠湾隧道、琶洲环岛路支线、兴丰连接线、国道106快捷化改造、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起步区的“六开工”。 杨庆强表示,展望十四五,广州交投集团将大力实施“综合交通+”战略,积极推进近20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大湾区高速公路网络,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城际客运公交化:开行粤港澳大湾区线路共12条广州进一步优化提升大湾区城际出行服务品质。 邹小江表示,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加强与广州周边佛山、东莞、清远和中山等市的公交互通,现有互联互通线路105条;引导50公里以下短途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加快推进城际客运公交化模式运营,进一步完善大湾区城际及市内接驳公交线路网络,指导相关企业规划设置了一批道路客运招呼站。 截至目前,广州已开行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线路共12条(广佛11条,穗莞1条),报备招呼站共25个,已投入运营20个,累计发班6.4万班次,发送旅客42.41万人次。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653.html
国际观察 劣迹斑斑 监控帝国 巴西总统遭美监视
与六岁小儿子嘴对嘴亲吻 侯佩岑带俩娃悉尼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