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靠什么穿越低利率时代 债牛下半场

细数过去二十多年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一个明显趋势是希望更多的资金离开间接融资市场到直接融资市场配置。以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为起点,一批大约十万亿级别的资金从银行间配置市场转移至股票市场[1]。一度,公募基金作为最大的的资金承接方站在了聚光灯下,明星基金经理叙事将其推向高潮并最终被证伪。

浪潮之下,当下如何充分发挥资管行业的财富管理能力,使居民财富更好的实现保值增值,依然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雄关。

作为国内最大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代销机构,招商银行近期的一系列举动让另外一种解题思路浮出水面。8月28日,招商银行App正式上线了整合了多支多策略理财产品的优+专区,而在8月早些时候发布的月度五星策略中,招行的重点推荐也转向了主打资产配置的公募FOF产品。

事实上,在此之前多元资产配置的风已经在国内资管行业吹了很久。

从历史上看,银行理财子和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最大的两类资管机构,一直都有着各自鲜明的标签。其中,理财子更倾向于投资固收类资产,而基金管理公司则更擅长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资产。

但是随着近两年权益市场的持续低迷和票息收益空间的不断收窄,两类机构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尤其是在公募基金中,越来越多基金公司开始意识到多元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固收团队越来越受重视,跨境基金以及商品类基金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例如一直以股混基金销售为主线的天天基金,也根据市场行情在首页进行了相应调整,增设了“热门固收”列表,以适应当下产品推广的市场行情。

不过,由于公募持仓有诸多局限,加上追求相对收益的底层驱动限制,更有潜力将多元资产配置理念发扬光大的或许还是银行理财子。

穿越低利率时代的“窄门”

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刚性兑付被打破,预期收益型产品也开始向净值化转型,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了新的纪元。而与之同步进行的,却是国内宏观经济进入了转型期,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无论是实体、股票还是各类资产都没有太好的回报。

银行理财子作为预期收益型产品的主力军,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面临严峻挑战。

负债端,人们对银行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安全稳定的形象上,即使产品已经净值化,银行理财客户“保本保收益”的思想钢印却难以在短时间内磨灭,毫不夸张地说,部分投资人可以接受基金20%的波动,却很难容忍理财产品1%的回撤。

而在资产端,传统的哑铃模式也逐渐失效。作为哑铃模式“低波动、高收益”一侧的房地产信托,在房企融资阀门收紧之后,规模迅速萎缩,而“高波动、高收益”一侧的权益资产,也无法再稳定贡献超额收益。

监管机构十分体谅理财子的处境,因此赋予了理财子“投顾”级别的投资权限。不同于公募基金只能在股票、债券以及少量的商品ETF之间进行有限的组合构建,银行理财子的投资范围要宽泛得多,除了公募基金能投的以外,公募基金不能投的大宗商品、量化对冲、期权衍生品等等,也都在理财子的工具箱中。

只是行业内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寄希望于探索平滑机制实现类“摊余成本法”的效果,而忽略了工具箱的运用。但现实时不我待。一方面,监管“净值化”转型的决心不可逆;另外一方面,伴随着债券收益率的持续收敛,债券价格的上行空间被严重透支,未来随着债券收益中的资本利得部分快速衰竭,仅仅依靠固收投资的理财产品将举步维艰。

从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元资产配置将是理财子穿越低利率时代的“窄门”。通过科学的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可以降低单一资产类别的特定风险,从而在减少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性的情况下,维持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所以,无论是投资大师格雷厄姆,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科维茨,都曾称资产配置是投资中唯一的“免费的午餐”。

而这也是招银理财一直坚定探索的方向。

作为招商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招银理财继承了母行对风险极度厌恶的基因。市场上主流的一些高收益债,因为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招银理财都会主动进行规避。虽然保证了长期正确,但也导致招银理财在纯固收方面的票息收益相较同行略显不足。

恰如《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如何寻找更多收益来源”这个问题倒逼招银理财早早踏上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探索通过多资产、多策略配置实现稳健收益的银行理财商业模式,并一往无前,逐步建成了涵盖多资产投资、量化衍生品投资、FOF投资、股票投资、另类投资等多个不同类型的资产与策略。

面对当下正在徐徐展开的低利率时代,这却也成为了最可靠的道路。对于在这个领域已经深耕多年的招银理财来说,资产配置的意义绝不是“大锅炖”,在国内做资产配置需要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和完整的资产配置团队支撑。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从马科维茨首次提出资产配置理论,到大卫·史文森的耶鲁模式将其发扬光大,资产配置模型发展至今经历了多次迭代,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框架都可以概括为: 战略资产配置(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 SAA)+战术资产配置 (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TAA)+匹配客户需求。

其中,对于不同的资管机构而言,因为管理规模和负债久期存在差异,所以对于SAA和TAA的选择也会千差万别。

以上世纪80年代大卫•史文森刚刚接手的耶鲁捐赠基金为例,当基金规模在两三百亿美金这个体量的时候,很容易通过高配另类资产来显著提升收益,而不用顾虑资产的可获得性问题,并相应解放了对流动性资产的要求,所以在大卫•史文森跳过信用债而直接配置了国债。

但对于更大体量的资金而言,同样的配置方式显然无法适用。比如万亿美元级别的挪威主权基金,另类资产的整体规模完全无法满足其战略资产配置要求,所以只能以标品为主,在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之间进行均衡配置。

他们的共性是,对SAA的重视程度都显著高于TAA。毕竟投资组合90%的表现都由SAA决定,TAA的重要程度只有10%。

不过,对于理财子而言,这却是一个伪命题。原因无他,不同风险评级的理财产品在发行时,各类资产所占比例就已经在合同中规定好了,债券应该配置多少、股票或者其他资产又应该配置多少都是固定的,所以,SAA其实是理财子必须接受的,TAA才是管理人真正能够有所作为的部分。

为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先尽可能地拓宽研究覆盖范围,并丰富每个大类资产中的子类别,之后再去粗取精找到最优解。这个过程可以用道德经中的另外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来概括。

以招银理财的策略库为例,最早的可追溯到自其前身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时期,不是单纯依赖外部投资开始,而是坚持自研策略的开发,尤其这几年有了“喷涌”的效果,在持续的投资实践中积累了众多长期超越基准的卓越策略,包括但不限于股票红利、指数增强、偏债混合型公募基金优选组合、风格型公募基金优选组合、美股科技股投资、全球消费品投资、美股大盘股投资、可转债投资、量化中性策略、长短期纯债投资、黄金投资以及商品CTA策略等。

除此以外,丰富每个大类资产中的子类别,优化颗粒度也尤为重要。

以黄金为例,作为一种特殊的大类资产,可投资的子品类包括黄金ETF、黄金期货以及黄金期权等等。虽然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黄金价格上涨的确定性很高,但是由于降息节奏和幅度的不确定性,短期黄金仍然可能出现震荡行情。

那么现阶段,像挂钩黄金的雪球期权,只要黄金不出现大幅下跌,就可以获得波动率带来的稳定票息,在震荡市中也可获得较好收益,或者配置黄金看涨期权,通过支付少量期权费达到下跌保护的目的,在平滑掉波动的情况下,更稳健地参与黄金投资。这些都是比较适合理财子的投资品种。

至于去粗取精找到适合理财产品定位的资产类别,也绝不意味着采纳现在主流的市场分类方法,或者追逐市场热点。以股票为例,市场可能喜欢从价值或者成长的角度进行分类,然后阶段性的会有特点风格或者板块独占鳌头,而招银理财做的是穿越中短周期的市场迷雾,寻找长期能够提供超额收益并且波动率不高的资产。

这在以追求相对收益为目标的公募基金固然可以实现,但是对于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理财子来说,其实是一种非常自洽的选择,并且时常有“意外收获”。

比如今年以来,红利板块受到市场追捧,以长江电力为代表的一众高分红股票纷纷创出新高,吸引了大量资金追高买入。但实际上早在2021、2022年红利板块尚且无人问津时,招银理财便已经成立了一系列以红利股票作为核心策略的理财产品,成功享受到了今年这轮红利板块爆发的贝塔。

正是类似这样不期而至的成功,点缀了资产配置这趟注定需要厚积薄发的旅程,也激励着一批像招银理财一样的资管机构在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而一套如此丰富且庞杂的体系,自然也离不开一个完整的投资团队紧密而有效的配合。

像造车一样做配置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引入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装配线,在大幅降低了成本的同时还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大获成功。此后一百多年时间,造车工业在模块化方向上狂奔,通过提升部件和模块的通用化程度,大幅缩短了研发周期,汽车制造商得以基于一个高通用度基础构架来研发和制造不同级别、不同种类乃至不同品牌的车型。

参考造车的思路,招银理财内部也早已对各类资产进行了模块化分类。在多年的持续投入之后,招银理财在权益投资方面已经形成了多资产投资、量化衍生、FOF投资、股票投资四大部门,并建立起具备稳定性、一致性、持续性的策略库。

在对大部分资产都有了足以超越市场的认知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产品层面将这些“模块”进行有机整合,而非单兵作战,招银理财的答案是建立一个专业分工且共享的投研机制。

首先是要保证投研文化的统一,确保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同频交流。招银理财的权益投资团队成员除了以管培生方式培养的校招生以外,在社招方面,会尤其注重投研人才的绝对收益倾向,确保能够与招银理财的文化兼容。

这也使得招银理财内部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人员架构。目前的权益投资团队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都在招商银行体系工作了5年以上,一半以上在招商银行体系已经工作了10年以上。

而相比于人员配置,更重要的是建设一个开放共享的组织形式,以实现思考与观点的有效碰撞与链接。在这方面,招银理财探索了很长时间。

最开始主要是通过开会,由每个人直接表达自己所覆盖大类资产或投资策略的研究观点,之后还尝试每周遴选策略进行分享,但效果都不理想。原因很简单,观点往往来源于长期深度研究之后的转化,其他人了解不深的情况下,只听观点几乎不可能吸收背后的逻辑,所以效果无疑要打一个折扣。

通过不断摸索,目前招银理财采用了一种新的投研模式。每一个子类资产或者策略都由资深的投资经理直接牵头进行研究,研究员则辅助投资经理做一些基础工作,从而实现投资与研究的深度结合,解决投研转化的难题。

除此以外,身为银行理财子还有一个极大优势,那就是研究资源丰富,视野非常广阔。市场上的主流资管机构,无论是券商、公募基金还是保险,理论上都属于理财子的合作方,所以可以获得它们技术和资源支持。就像造车时难免需要外采零件,招银理财也会积极博采外部筛选优质投资策略,补充自身的策略库,以便更可靠地为大众提供不同层次的理财服务。

尾声

在基金领域,投资者教育已经持续多年且深入人心。一些主流的基金代销 App 如天天基金都有设置投教专区、基金学堂等模块。而银行理财客户对于理财产品认知,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层面,对于无论是净值化,还是权益资产的理解都有所不足,同时也无法接受波动。在此背景下,推广多元资产配置理念以及多策略理财产品,无疑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但招银理财却相信这是一件长期正确的事情,不仅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投资者教育,比如开展直播栏目,漫画解读策略等,同时还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售前和售后团队,确保客户“看得懂、敢于投、拿得住”。

而本次优+专区在招商银行App正式上线,也算是多策略理财视野的一次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投资者在固收理财之外有了更多选择可能,与此同时,充分的策略解析与投资陪伴也有利于投资者真正从“买历史收益”向“买投资策略”转型。

虽然相比于目前主流的银行理财产品,推广多策略理财要困难得多,但就像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裸子植物的前期生长很慢,需要先把根扎得很深,但之后会出现爆发式的成长,而且寿命特别长。 被子植物前期的成长速度很快,但根基不牢固,很容易枯萎。

多元资产配置的理念在华尔街早已深入人心,招银理财相信其未来也会像裸子植物一样在国内茁壮成长。

参考资料

[1] 宏观特估论,丁昶

编辑:沈晖

视觉设计:疏睿


低利率时代持有什么资产能够减少财富缩水?

低利率时代什么资产能够减少财富缩水?这个问题有意思,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低利率时代,其实现在的低利率时代仅存在于发达经济体当中,比如日本、欧洲国家,当然这次美国因为疫情的关系也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水平,英国就牛逼了,前段时间发行了国债,利率竟然是负的,以前买国债是国家给你利息,你有收益,现在是你反过来要给钱给国家,用了你的钱你还要给对方钱,这个就非常有意思了。

为什么低利率常见于发达经济体,因为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比较低,比如说我们熟悉的日本吧,在30年前,日本的GDP就高达5万亿美元,现在30年过去了,依然是5万亿美元,这当中虽然有汇率的缘故,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日本经济确实是不怎么增长了,日本过去二十多年GDP增速非常低,甚至还经常负增长,所以日本才说自己失去了20年,那么为什么日本现在还是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都是因为当年太发达了,然后就等着其他国家赶超,等了30年也只有中国赶超了。 所以,日本是有嚣张的资本的。

经济增速低和低利率有什么关系?因为经济增速低了,那么国家就会想办法去刺激经济,但是牵涉到利益难以调和,所以政府往往很难做出真正的改革,而选择更容易走的事情,比如货币政策,这个时候国家往往会制定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让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充裕,利率也非常低,但问题是这些钱就是不进入实体经济去进行投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风险大,不赚钱,所以,所以,尽管资金成本低,企业也不愿意投资,而这些钱大多是流入了那些财团等大型企业当中,对他们来说,反正利息低。 所以我们会看到日本知名的企业都是我们小时候就知名的企业,我们都长大了,日本也没有新的企业诞生。

我们往往吹捧日本的工匠精神,说一个人一辈子就在一家企业,干一件事情,所以干得比别人都好,说我们中国人太浮躁了,沉不下心,其实日本人自己也很痛苦,因为没有新的企业诞生啊,就只能窝在一家企业孤独终老,论资排辈,受了委屈不敢有半点反抗,过得就非常压抑,年轻人就更失落了,因为都是老人在当权,没有上升的通道,只能在基层慢慢熬资历,但是这些企业已经非常成熟了,企业规模没有扩大,你要想升职,只能等到最上面的人退休或者挂掉,然后就一级一级空出位置,而中国因为发展速度快,每年GDP都是两位数增长(最近这些年降低到个位数了),那么就经常会诞生新的企业,然后没有几年就成为巨无霸了,那么这个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以及供应链的企业员工都是受益群体,比如2010年成立的小米,现在销售额都超过了成立几十年的格力电器了,那么小米自然就带领一批人致富了。

比如美团也是才成立美团,现在是中国上市互联网企业当中市值排名第三的企业,仅次于阿里和腾讯,那么美团自然是带火了一批人,拼多多是2015年才成立的企业,成立时间才五年,市值也超过了成立20年的网络和京东,拼多多自然也是要带一人富裕,这些都说明我们是有增量的,只有社会整体有增量,那么我们普通人就会有上升的通道,阶层就是流动的,人生就是充满希望的。 所以,在中国才会有那么多的企业愿意去投资,外资也是全球第一,吸引那么多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特斯拉将工厂建立在上海。

回到文章开头,低利率时代往往是GDP低增速时代,宏观上,企业是不太原因去投资的,因为很难赚到钱,而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就放水,日本这些年放了很多水,但是经济就是没有起色,我们普通人的钱要想投资,其实最后都是要进入实体的,实体不赚钱,我们的钱就没有地方去,就没有收益,无论我们的钱是投资什么渠道,最后都是要去追逐利润,如果社会本身就没有什么利润可言,那么我们的钱自然也是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的。

在这种时候,钱反而是比较好的“资产”,也就是现金反而是比较好的“资产”,只有在经济高增速或者是高通胀时代,现金是在不断贬值的,资产是在不断升值的,所以我们要将现金换成资产,然后享受资产升值带来的收益,但是在经济发展低速甚至负增长的低利率时代,那么现金资产、货币资产才是最好的归属。

中国股市牛市熊市有几次都有什么特点?

中国股市20年间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

行情特点: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而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因为没人愿意抛出。 这使得沪指从90年12月开始计点,一路上扬,造就了第一次牛市。 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记录至今未破。

第二次

行情特点: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坎上,资本市场既有5 21的暴涨又有8 10暴动,但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最重要的是“坚决地试”这四个字。 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币股票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第二轮牛市启动。 三个月内快速上涨,301%的涨幅至今为股民津津乐道。

第三次

行情特点:1993年至1994年间,我国宏观经济偏热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同时A股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容,使得大盘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证券市场一片萧条,94年7月29日大盘创下325.89的最低点。 7月30日(周六)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沪指跳空高开,第三次牛市启动。 井喷行情随即展开,市场在不到30个交易日的时间上涨至1052.94点。

第四次

行情特点:1993-1995年,我国为了推进与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开设了国债期货市场,立即吸引了几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 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在期货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资金短线大规模杀入股票市场,掀起了一次短线暴涨。 第四次牛市仅3个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却从582.89涨到926.41。

第五次

行情特点: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新股再次发行困难,管理层被迫停发了新股,而政策也开始偏暖,券商资金面开始宽裕,各路资金也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 第五次牛市启动,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 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税由3‰上调至5‰。

第六次

行情特点:第六次牛市俗称5 19行情。 由于管理层容许三类企业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筹码已经相当多了,市场对今后将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报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 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决定试行向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空前增加,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推动沪指创下2245的历史最高点。

第七次

行情特点:第七次牛市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 而之后伴随着基金的疯狂发行和市场乐观情绪,在5 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 此轮牛市曾被媒体称为全民炒股的时代。

第八次

行情特点:伴随着四万亿投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A股市场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股价从1664点涨至3478点,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股价大涨109%。 3月3日后的逼空上涨性质能与06年和07年的超级疯牛相媲美。 即使IPO重启这样特大利空也未能改变牛市的前进。 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只大盘股上市和紧缩的宏观政策才阶段性结束了第八轮牛市。

熊市:

第一次

行情特点: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 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 为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 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

行情特点: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 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进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来临。 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55亿元,明显要比1993年的195亿元低得多,但沪指在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第三次

行情特点:第三次熊市时,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沪指1个半月涨幅达200%。 但政策刺激是短暂的,随后A股进入第三次熊市。 而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 但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

第四次

行情特点: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 为抑制投机,1995年6月15日,管理层下达55亿的95年额度,同时20家历史遗留问题股票也被开始安排上市,沪指再下一城。 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 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地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

行情特点: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 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 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

行情特点:2001年上半年,沪指突破2000点,这让当时的中国股民为之欢呼雀跃。 1个千点似乎预示着一个千年,点数的攀升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然而在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消息冲击下,2000点很快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险峰,从此之后,我们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调整,指数拦腰一半最低打到2005年的998点。 第六次熊市是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

第七次

行情特点:随着市场的亢奋,监管部门不断提示风险,07年10月16日见到6124的历史高点后,在中国的通胀持续升温、基金暂停发行、美国次贷危机、中国石油上市后大幅下和大小非的减持等利空影响下,引发了第七轮熊市,在下跌过程中一个个整数关口被轻易攻破,直到1664点止跌,后迎来四万亿投资政策,才结束了第七次跌幅惊人的超级大熊市。

如何看待持有余额宝超1亿元的牛人仅剩1位?

1、安全稳健

近几年,“爆雷”事件不断,

P2P清盘,国企债违约,包商银行破产,恒大财富违约,华夏幸福陷入债务危机……

这为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投资要安全稳健。

而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这类储蓄保险,未来每年的现金价值从投保开始起,都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了。

所见即所得,锁定未来的终身收益,不用担心利率下行和市场波动的风险。

并且,由于它们都是人寿保险合同,安全性比较高。

根据保险法第92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即使破产,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也会有其他家接手,即“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2、锁定利率

在当下这个低息环境里,各渠道的“无风险”利率都在不断下降。

除了我们常见的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从最高点的10.98%一路降到2%左右。

至于余额宝,想当年,收益率一度接近7%,一夜之间募集了超过5000亿的资金。

之后,一路下滑到现在不足2%,以至于有了这个提问。

在当下的历史节点,保险的预定利率反而在近20年更高的水平,达到3.5%。

可以说,锁定终身3.5%左右复利收益的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逐渐受到追捧,“同行衬托”也是主要原因。

3、复利增值

不同于国债、银行存款的单利计算,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的收益还是复利,也就是“利滚利”。

如果说按照增额终身寿险顶格的复利3.5%来看,30年后的收益相当于每年单利6.02%,50年后相当于每年单利9.17%。

所以说拉长时间看,3.5%的复利收益并不低。

不过这个时间窗口可能是短暂的。

就像台湾省,人身险的预定利率曾经是3.5%,而如今只有1.5%。

前年10月份的时候,前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就警告说:

人身保险行业风险化解难度不断加大。 经济下行压力下,主要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长期看也会引导我国利率下行,行业利差损风险加大。

保险低利率的时代终将到来,在监管再一次下调保单预定利率之前,我们尽量提前做好配置准备。

当然了,我并不鼓吹大家去买储蓄保险,因为它是长期稳健的投资。

银行存款、国债、货基适合5年以内的储蓄;而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则适合5-10年以上的长期储蓄。

最后,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下目前有什么值得买的储蓄险产品,或者想定制专属的储蓄方案,欢迎点击下方预约规划咨询,会有专业的人员为你解答。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19660.html
半年亏损44亿后 金地的短期资金缺口仍超百亿
面对固态电池商业化时间表 各路神仙在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