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为何计划在旧康斯坦丁诺夫机场部署F

乌克兰离获得梦寐以求的F-16战斗机越来越近。俄罗斯退役陆军上校、军事分析师维克托·利托夫金认为,苏联时代的旧康斯坦丁诺夫设施已经为接收F-16做好了充分准备。莫斯科高层清楚乌克兰的意图,并密切关注这些机场。

俄罗斯一直警告西方不要继续向乌克兰运送武器,称这只会延长冲突。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此前表示,包括F-16在内的新武器供应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当地局势。

利托夫金在评论有关这些战机可能驻扎在那里的报道时告诉卫星通讯社,乌克兰西部城市旧康斯坦丁诺夫附近军用机场显然拥有可容纳乌克兰即将收到的西方F-16战斗机的相关基础设施。

利托夫金说:“看来苏联时代的旧康斯坦丁诺夫设施已经为接收F-16做好了充分准备,这通常需要一个先进的机场,不仅要配备跑道,还要配备指挥塔、雷达站以及用于生产高压空气和净化航空煤油的小型工厂。”

此外,据俄罗斯分析师称,还应拥有机库或仓库来储存弹药、空对空导弹和空对地导弹,以及用于战机的混凝土机库,以便在遭遇敌人袭击时不会在地面上被摧毁。

专家表示,所有这些基础设施目前可能都在旧康斯坦丁诺夫机场。

分析师解释说,俄罗斯航空不断袭击旧康斯坦丁诺夫机场以及其他机场,这意味着莫斯科高层清楚乌克兰的意图,并密切关注这些机场。

利托夫金指出,空袭的主要目标是摧毁设施,防止F-16部署在乌克兰领土上。他补充说,俄罗斯军队很可能在空袭中使用威力强大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对乌克兰军用机场(包括旧康斯坦丁诺夫设施)造成最大破坏。

荷兰和丹麦是首批同意向乌克兰供应F-16的国家之一。白宫后来证实,一旦乌克兰飞行员完成驾驶训练,基辅将从第三国接收美国制造的战机。

俄罗斯外交部在5月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俄罗斯将把乌克兰运营的F-16多用途战斗机视为核资产。

俄罗斯外交部强调:“我们不能忽视这些飞机是双重用途平台,既可用于核任务,也可用于非核任务……无论向乌克兰提供何种改进的飞机,我们都将其视为具有核能力的飞机,我们将把美国和北约的这一举措视为蓄意挑衅。”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则强调,即使西方最终将F-16交付给基辅政权,“这也不会改变战场局势。”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小程序上线啦,欢迎使用!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这次战争与16~17世纪遭到波兰镇压的数次起义不同,它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宏大、行动坚决的特点。 这次反波兰封建主的解放斗争是由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天才的军事首领赫梅尔尼茨基领导的,他认为乌克兰人民只有同俄罗斯人民联合起来,才能拯救自己。

1647年底,赫梅尔尼茨基率领一支哥萨克部队在第聂伯河下游集结。 1648年1月,这支部队袭击并击败了扎波罗日斯卡亚谢奇的波兰驻防军。 哥萨克人推举赫梅尔尼茨基为黑特曼。 赫梅尔尼茨基在扎波罗日斯卡亚谢奇招募了一支约为8000人的队伍,并与答应派出5000部队的克里木汗伊斯兰·吉列伊结为盟友。 同克里木汗的结盟保证了哥萨克后方不受鞑靼人的侵袭。

1648年春,赫梅尔尼茨基所部前去迎击波军的几支先头部队,当时,波军主力正在切尔卡瑟和科尔孙集结。 同年5月15~16日,乌克兰哥萨克于热尔特耶沃德击败波军。 对波兰人的首次大捷,在精神和政治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次胜利使乌克兰人民的解放斗争活跃起来了。

赫梅尔尼茨基对下一步行动作了几天准备后,便派本部军队和别伊的鞑靼部队前去抗击波军主力。 5月25~26日,科尔孙会战展开。 此战以波托茨基和卡利诺夫斯基两位黑特曼的被俘及其部队全军覆灭而告终。 在乌克兰人民战争初期所取得的胜利的影响下,农民起义席卷了整个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直达喀尔巴阡山脉。

1648年9月,解放军已达7万人左右。 还有一些游击队活动在尚未解放的乌克兰领土上,其中最大的是克里沃诺斯、甘日和莫罗津科的几支游击队。 在白俄罗斯,农民起义也扩展起来。 克利沃沙普卡、涅巴巴和加尔库沙等人率领的起义队伍与波兰地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俄罗斯农民和顿河哥萨克也积极地参加了武装斗争。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各起义队伍的行动都有助于乌克兰解放军夺取新的胜利。 同时,受贵族残酷剥削的波兰农民的反封建运动也日益强大。

这一时期,规模宏大的波兰农民起义在克拉科夫和卢布林两地区爆发。 事态的发展使波兰和乌克兰大地主胆战心惊,他们纠集起一支12万人的部队,集结于兹巴拉日和旧康斯坦丁诺夫地区。 赫梅尔尼茨基获得这一情报后,决定对敌实施急遽突击,在9月13日的皮利亚夫齐城下之战中,取得了辉煌胜利,从而为其部队打开了直取华沙的道路。

乌克兰解放军对敌实施追击,首先逼近利沃夫,随后兵临扎莫希奇城下。 起义席卷了整个东加里西亚。 白俄罗斯的起义队伍相继攻占莫济里、戈梅利和平斯克。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的斗争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

1649年2月,波兰政府同赫梅尔尼茨基进行谈判,企图赢得时间,为继续作战作准备。 赫梅尔尼茨基也进行了新的作战准备。 伊斯兰·吉利伊汗三世率克里木鞑靼人前来援助哥萨克人。 1649年春,波军又一次侵入乌克兰境内,但却被困于兹巴拉日城下达3个月之久。 波兰国王卡吉米尔二世亲率一支波军大部队,从卢布林前来增援被困部队。 赫梅尔尼茨基留下一支小部队继续围攻兹巴拉日,而将主力部署在波军开进途中,以阻止波军前来解围。 8月15~16日,兹波罗夫战役展开,波兰贵族部队被击溃。 但是,由于波兰国王贿买的伊斯兰—吉列伊的叛变,贵族部队才免遭全军覆灭。 波兰贵族失败后,同赫梅尔尼茨基缔结了兹博罗夫条约。

1651年2月,波兰地主部队再度侵入乌克兰境内。 别列斯捷奇科城下一役,乌克兰部队战败。 赫梅尔尼茨基被迫同波兰签订了条件极为苛刻的白教堂条约,双方间的关系由此愈加恶化。 1652年,赫梅尔尼茨基开始进军摩尔达维亚,以防摩尔达维亚公与波兰贵族共同对其采取行动。 赫梅尔尼茨基部队在进军途中与波军遭遇。 巴托格附近一战,乌克兰部队围歼卡利诺夫斯基黑特曼指挥的波军主力。 此后,乌克兰人民屡获大胜,其中有1652年11月在卡梅涅茨地区歼灭波军4万人和1653年在日瓦涅茨城下围困波军重兵集团的胜利。

在抗击波兰的同时,赫梅尔尼茨基就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合并为一个国家的问题同莫斯科政府进行了谈判。 这一谈判符合乌克兰和俄罗斯人民的愿望。

1653年10月1日,全俄缙绅会议在莫斯科通过决议,将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并对波宣战。 缙绅会议的决定受到乌克兰人民的普遍赞同。 1654年1月18日,在佩列亚斯拉夫召开了人民大会。 会上,乌克兰各阶层的许多代表都一致赞同乌克兰与俄罗斯的重新合并。 佩列亚斯拉夫大会成为乌克兰人民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 大会的决定表达了乌克兰人民多年来的要求和愿望。 不久,俄波战争爆发,结果是双方缔结安德鲁索沃条约。 波兰承认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与俄罗斯的重新合并。 基辅也归属于俄罗斯。

乌克兰与俄罗斯两民族的重新合并,对乌克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巩固了为争取民族和社会解放而共同抵抗外来敌人的两兄弟民族间的联盟和友谊。

基辅战役的基辅战役

德意志国防军在巴巴洛萨行动开始后,在北部及中部战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只是在南方留下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在这里有一支庞大的红军,包括几乎整个西南方面军,在乌曼战役中虽然取得很重大的胜利,但大部份红军在谢苗·布琼尼 的指挥下仍然留在基辅一带,由于大部份装甲力量已在乌曼战役中被消灭,他们因此缺乏装甲及机动力量,他们不可能再威胁德军的进攻及在当时是红军在东线的最大一支部队。 1941年8月底,德意志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面临抉择,向莫斯科继续进攻或消灭南面的苏联红军,由于南方集团军没有足够力量包围及消灭敌军,中央集团军需要提供支持以完成任务,经过争论后,第2装甲集群及第2军团从中央集团军转属南方集团军及向南推进,在基辅以东与南方集团军进攻部队会合。 装甲部队快速进攻以完成包围,这令布琼尼措手不及,他因此在1941年9月13日被斯大林撤去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 没有人继任指挥,各军及师的指挥官各自为战,1941年9月16日晚上6点20分,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与海因茨·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的先遣部队在基辅以东200公里的洛赫维察会师以完成包围。 根据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的统计,共有532,000名苏联红军士兵被包围。 在边境地区一系列战斗和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坦克交战失利后,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西南方向是德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因而把苏联红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乌克兰,有西南方面军(第5,第6、第26、第12集团军)、南方面军(第18、第9集团军)计6个集团军,69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和28个装甲旅,由西南方向总司令苏联元帅布琼尼指挥。 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遵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号令,于1941年6月30日开始从西乌克兰退却。 方面军的任务是在1941年7月9日前以野战军队占领构筑于旧国界的科罗斯坚、沃伦斯基新城、舍佩托夫卡、旧康斯坦丁诺夫、普罗斯库罗夫等筑垒地域,并在这一线组织坚固防御。 预定在基辅方向行动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坦克第1集群—司令为克莱斯特上将,第6、第17集团军—司令分别为赖歇瑙上将、施普拉格上将)基本兵力的目的,是突破苏联红军在旧筑垒地域一线的正面,前出至基辅地域,夺取第聂伯河的登陆场。 然后突击集团转向东南进攻,以阻止西南方面军主力向第聂伯河对岸退却,并从后方实施突击将其消灭。 西南方面军有44个也已在战斗中严重削弱的师与德军40个师(内有1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对峙。 德军步兵、火炮和迫击炮比苏联红军多1倍多,飞机多50%。 1941年7月5日,德军开始进攻,在主要突击方向,德军在该方面军完成退却和在筑垒地域一线展开前即已到达。 早在1941年7月7日,德军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了苏联红军在新米罗波尔以北的防御,傍晚夺占了别尔季切夫。 次日。 又在沃伦斯基新城以南实施突破,1941年7月9日,夺占了日托米尔。 1941年7月11日,坦克第1集群先遣部队在两昼夜内前进110公里,进抵基辅以西15—20公里的伊尔片河。 在此,坦克和摩托化步兵被苏联红军阻于基辅筑垒地域的外层围郭。 德军从行进间夺取基辅的企图被打破。 此时,苏联红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避免被德军合围,然后全力保卫莫斯科。 但被斯大林断然拒绝,朱可夫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1941年7月16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攻占了斯摩棱斯克,扣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 正当古德里安等德军官兵踌躇满志地准备杀向莫斯科时,希特勒却决定暂时放弃莫斯科方向的作战,而以乌克兰和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他始终认为这两个目标要比莫斯科具有更大的重要性。 他不顾他的将军们的再三劝说,发布了第与南方集团军群合作,对基辅附近的苏军进行一个大包围战。 自对苏开战以来,伦斯德的德南方集团军群进展不如中央集团军群那样顺利,虽然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兵团一路向东南挺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左翼第6集团军却在基辅前方的第聂伯河西岸被阻。 担任包围作战任务的是德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两个增援部队。 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军从图比齐夫斯克以西渡过杰斯纳河向南挺进,直插基辅后方的罗姆尼;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集团军从戈梅尔向南运动,掩护古德里安的右翼。 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兵团则从第聂伯河河湾上的克里门巧格向北进攻,与古德里安在罗姆尼附近会合;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7集团军则负责把苏军牵制在切尔卡赛以北第聂伯河河湾,同时掩护克莱斯特的左翼。 与此同时,南方集团军群的第6集团军向东运动,渡过第聂伯河,进攻基辅。 德军深远的正面突击和随后的翼侧突击,把方面军割裂成几个孤立集团。 基辅西北该方面军右翼的第5集团军,在科罗斯坚筑垒地域阵地战斗约一个半月,以其行动牵制德军共约10个师。 该集团军对直接进攻基辅的德军集团翼侧实施的反突击,大大改善了守城苏联红军的处境。 遵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指示,集团军在1941年8月下旬退守基辅以北新的防御地区。 第6、第12集团军及第18集团军一部共20个师在基辅西南、方面军左翼进行苦战。 1941年8月3日,德军以两翼突击在乌曼地域合围了该集团。 1941年8月8日,“乌曼口袋”被消除,德军俘虏了名苏联红军,内有第6集团军司令穆济琴科中将和第12集团军司令波涅杰林少将,德军缴获317辆坦克、858门火炮。 战斗行动在这里延续到1941年8月13日。 这些行动的失利,使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第6、第12集团军自1941年7月25日起改隶南方面军,成为其右翼)接合部的情况极端复杂化。 在中央防守的是第37、第26集团军(前者以基辅筑垒地域为基础组建,后者基本上由在基辅以南行动的各预备兵团组建)。 1941年7月19—29日,第26集团军企图进行一个战役来破坏德军坦克第1集群的包围机动,但仅阻住该集群数天,随后在德军突击下亦被迫退却。 德军突至基辅近郊彼罗戈夫、茹利亚内、梅舍洛夫卡、霍罗斯伊夫森林,以及林业工程学院和农业学院。 但是,苏联红军实施的反突击使沿筑垒地域外层围郭的战线在1941年8月15日前几乎完全恢复。 其中的主要反击有,驻守在茹利亚内机场的第5空降旅(由亚历山大·罗季姆采夫率领)在夜间对德军的突袭,将德军战线击退了2至3公里;以及新组建的第37集团军在1941年8月上半月成功地击退了德军重兵集团为攻占乌克兰首都而从西南实施的强大突击。 基辅市民及附近居民积极参加保卫城市。 根据乌克兰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人民委员会的决定,成立了城防司令部。 短期内,有20万基辅人志愿参加了苏联红军。 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南”集团军群左翼的进攻受到长时间的迟滞,迫使德军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中央”集团军群的一大部分兵力——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和坦克第2集群(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来对付西南方面军。 德军的计划是,坦克第2集群从图比齐夫斯克以西渡过杰斯纳河向南挺进,直插基辅后方的罗姆内;第2集团军从戈梅尔向南运动,掩护坦克第2集群的右翼;坦克第1集群则从第聂伯河河湾上的克列缅丘格向北进攻,与坦克第2集群在罗姆内和洛赫维察地区会合,把第聂伯河西岸的苏联红军切断在大河曲一带;第17集团军负责把苏联红军牵制在切尔卡瑟以北第聂伯河河湾,同时掩护坦克第1集群的左翼;第6集团军向东,渡过第聂伯河,进入基辅,并开始围歼这批苏联红军重兵集团。 1941年7月21日,德军统帅部下令加强苏德战场南北两翼的攻势,并从北、南两面沿第聂伯河东岸对方面军进行深远迂回。 1941年8月8日,德军坦克第2集群和第2集团军开始向斯塔罗杜布、科诺托普方向和戈梅利、切尔尼戈夫方向发展进攻。 此时,苏联红军识破了德军企图,于1941年8月19日命令将西南方面军各集团军撤至第聂伯河对岸,沿东岸组织防御。 在西岸,苏联红军仅应坚守基辅地域的阵地。 为了掩护方面军右翼,由其他地段撤下来的兵团重新组建的第40集团军,在科诺托普以北沿杰斯纳河展开。 大本营责成布良斯克方面军防止德军从北面突向西南方面军后方。 但该方面军未能完成所受领的任务和阻止德军的翼侧运动。 1941年9月初,德军进抵杰斯纳河,并在绍斯特卡、科罗普、维布利等地域进行了强渡。 1941年9月10日,坦克第2集群先遣部队在西南方面军后方夺取了罗姆内市(该市距离克列缅丘格据点足有180公里)。 1941年9月11日,苏联红军西南方向总司令苏联元帅布琼尼察觉到处境危险,向斯大林请求东撤,同样遭到斯大林拒绝,斯大林命令死守基辅(后来证明这是个传言,斯大林并没有固执己见,明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基辅,他只是对撤退提出了要求,他们必须沿第聂伯河一线保持防御,并对前进中的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发起反击。 而且未经最高统帅部批准,不得放弃基辅,也不得放弃任何桥梁)。 13日,斯大林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 在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南翼,德军于1941年8月30日晚强渡了第聂伯河,并在克列缅丘格地域夺取了一个登陆场(后来被称作是克列缅丘格据点)。 在此地行动的第38集团军(由大本营预备队转隶该方面军)未能清除这个登陆场。 1941年9月12日,坦克第1集群从该登陆场向卢布内总方向发起进攻。 苏联红军此时面临被合围的危险,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为保存苏联红军有生力量,不顾被送上军事法庭的危险,自行下令部队全线后撤,但这一命令却很快被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给撤销了,苏联红军最高统帅反而要求西南方面军要实施更加积极的战术,对德军发起反攻。 苏联红军错过了最后时机。 1941年9月16日,由于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叶廖缅科未能实现他向斯大林作出的“粉碎古德里安”的保证,古德里安与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在洛赫维察会师,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合围。 于是,西南方面军4个集团军,即第21(1941年9月6日由布良斯克方面军转隶西南方面军)、第5、第37、第26集团军,陷入了合围。 1941年9月16日,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战开始了。 自9月16日起,德军以第2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为主,对被围之苏军第5、第21、第38、第26等5个集团军发起围歼作战。 困守在袋形阵地的苏军拼死抵抗,阵地上高音喇叭发出的斯大林那激动人心的讲话,传遍了整个战场。 苏军在无燃料又无弹药的情况下,端起刺刀整营整营地向德军的坦克、大炮和机枪发起多次勇猛攻势,企图突破包围向东撤退。 然而血肉之躯终究不敌钢铁,苏军在德军坦克的炮击、扫射和碾压下,成千成万地死伤,除少数部队得以逃脱外,其主力仍处于围困中。 1941年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 同日,德军第46装甲军赶到,并作为生力军投入战斗。 与此同时,苏军也不断地投入生力军,企图协助被困苏军突围,但均被德军击退。 西南方面军的部队迅速被德军分割包围,陷入了一片混乱。 1941年9月17日,斯大林让苏联红军总参谋长苏联元帅沙波什尼科夫下令同意西南方面军突围,但为时已晚。 1941年9月19日,基辅陷落,第37集团军被迫向亚戈京地区转移。 西南方面军在被合围中继续战斗。 为其解围的尝试由于兵力不足而无结果。 1941年9月16日至20日,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分割成六股防御力量:驻守在佐洛托诺沙镇以北20到30公里处的第26集团军在奥尔日察地区坚守到1941年9月24日;驻守在基辅东南方40到50公里处的第37和第26集团军坚守到1941年9月23日;驻守在彼利亚金东南部的第21集团军坚守到1941年9月23日;驻守在彼利亚金东部的第5集团军坚守到1941年9月23日;驻守在基辅东北方10到15公里处的第37集团军坚守到1941年9月21日;驻守在亚戈京地区的第37集团军坚守到1941年9月26日。 仅部分军队得以分成小群向东突围,共有2万官兵最后得以突出德军重围。 1941年9月20日,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1941年9月26日,西南方面军基本被歼。 1941年9月27日,由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指挥的西南方面军(第40、第21、第38、第6集团军),受领了在别洛波利耶、希沙基、克拉斯诺格勒一线组织坚固防御的任务。 此战,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 德军于1941年9月19日进入了基辅市区。 1941年9月24日,苏联内卫军炸毁了赫列夏季克大街上的几幢建筑物,那里有占领区事务局的部分代表。 爆炸和火灾在接下来几天持续不断,基辅市民一直往自家屋顶不断浇水,以免被火灾殃及。 没有人去扑灭这场大火,它持续了四天四夜。 德军以这些事件作为借口,开始对基辅市内的犹太人进行残酷清洗。 1941年9月28日,基辅市区张贴出2000张布告,要求当地的犹太人于1941年9月29日在梅尔尼科夫大街和杰格佳廖夫斯卡娅大街的交叉路口集中,以便德军实施“迁移计划”。 第二天,数万人到达指定地点集中。 他们被要求从梅尔尼科夫大街一直走到基辅市郊,由德军把守的巴比亚尔峡谷。 临近峡谷时,所有男女及儿童都被要求脱下衣服叠好,并将身上的贵重物品分类摆放,然后,他们被分为几队进入峡谷。 德军用机枪将他们屠杀。 仅1941年9月29日和30日两天,就有人犹太人惨遭杀戮。 至1941年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苏军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65万人被俘。 苏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在突围中牺牲,苏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在战斗中被俘。 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余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 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人被俘,德军击毁或缴获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车辆,可谓战果辉煌。 德军亦损失10万余人。 1941年9月16日前后60多万苏联红军被合围,被包围红军的命运已被注定,对俄国人来说,包围圈的范围难以置信,由于没有摩托化兵力或军事天才的领导,他们不可能突破包围,南方集团军的德国第17军团及第6军团与中央集团军的第2军团在装甲部队的支持下不断缩小包围圈,被包围的苏联红军没有轻易放弃基辅,在一场残酷的战役中苏联红军士兵被德军火炮、坦克及飞机消灭,最后,10日后的1941年9月26日,最后一支苏联红军在基辅以东投降,德军宣称俘获600,000红军士兵,阿道夫·希特勒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役。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解放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解放战争指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为反对波兰贵族的民族压迫,争取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合并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波兰大地主和天主教会残酷地实行社会、民族和宗教压迫。 参加这一斗争的有农民、扎波罗热哥萨克、城市贫民、乌克兰小贵族和东正教僧侣。 农民是战争的主要动力。 只有乌克兰大地主、高级僧侣和部分哥萨克长老寻求同波兰封建主结盟。 这次战争与16~17世纪遭到波兰镇压的数次起义不同,它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宏大、行动坚决的特点。 这次反波兰封建主的解放斗争是由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天才的军事首领赫梅尔尼茨基领导的,他认为乌克兰人民只有同俄罗斯人民联合起来,才能拯救自己。

1647年底,赫梅尔尼茨基率领一支哥萨克部队在第聂伯河下游集结。 1648年1月,这支部队袭击并击败了扎波罗日斯卡亚谢奇的波兰驻防军。 哥萨克人推举赫梅尔尼茨基为黑特曼。 赫梅尔尼茨基在扎波罗日斯卡亚谢奇招募了一支约为8000人的队伍,并与答应派出5000部队的克里木汗伊斯兰?吉列伊结为盟友。 同克里木汗的结盟保证了哥萨克后方不受鞑靼人的侵袭。

1648年春,赫梅尔尼茨基所部前去迎击波军的几支先头部队,当时,波军主力正在切尔卡瑟和科尔孙集结。 同年5月15~16日,乌克兰哥萨克于热尔特耶沃德击败波军。 对波兰人的首次大捷,在精神和政治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次胜利使乌克兰人民的解放斗争活跃起来了。

赫梅尔尼茨基对下一步行动作了几天准备后,便派本部军队和别伊的鞑靼部队前去抗击波军主力。 5月25~26日,科尔孙会战展开。 此战以波托茨基和卡利诺夫斯基两位黑特曼的被俘及其部队全军覆灭而告终。 在乌克兰人民战争初期所取得的胜利的影响下,农民起义席卷了整个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直达喀尔巴阡山脉。

1648年9月,解放军已达7万人左右。 还有一些游击队活动在尚未解放的乌克兰领土上,其中最大的是克里沃诺斯、甘日和莫罗津科的几支游击队。 在白俄罗斯,农民起义也扩展起来。 克利沃沙普卡、涅巴巴和加尔库沙等人率领的起义队伍与波兰地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俄罗斯农民和顿河哥萨克也积极地参加了武装斗争。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各起义队伍的行动都有助于乌克兰解放军夺取新的胜利。 同时,受贵族残酷剥削的波兰农民的反封建运动也日益强大。

这一时期,规模宏大的波兰农民起义在克拉科夫和卢布林两地区爆发。 事态的发展使波兰和乌克兰大地主胆战心惊,他们纠集起一支12万人的部队,集结于兹巴拉日和旧康斯坦丁诺夫地区。 赫梅尔尼茨基获得这一情报后,决定对敌实施急遽突击,在9月13日的皮利亚夫齐城下之战中,取得了辉煌胜利,从而为其部队打开了直取华沙的道路。

乌克兰解放军对敌实施追击,首先逼近利沃夫,随后兵临扎莫希奇城下。 起义席卷了整个东加里西亚。 白俄罗斯的起义队伍相继攻占莫济里、戈梅利和平斯克。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民的斗争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

1649年2月,波兰政府同赫梅尔尼茨基进行谈判,企图赢得时间,为继续作战作准备。 赫梅尔尼茨基也进行了新的作战准备。 伊斯兰?吉利伊汗三世率克里木鞑靼人前来援助哥萨克人。 1649年春,波军又一次侵入乌克兰境内,但却被困于兹巴拉日城下达3个月之久。 波兰国王卡吉米尔二世亲率一支波军大部队,从卢布林前来增援被困部队。 赫梅尔尼茨基留下一支小部队继续围攻兹巴拉日,而将主力部署在波军开进途中,以阻止波军前来解围。 8月15~16日,兹波罗夫战役展开,波兰贵族部队被击溃。 但是,由于波兰国王贿买的伊斯兰—吉列伊的叛变,贵族部队才免遭全军覆灭。 波兰贵族失败后,同赫梅尔尼茨基缔结了兹博罗夫条约。

1651年2月,波兰地主部队再度侵入乌克兰境内。 别列斯捷奇科城下一役,乌克兰部队战败。 赫梅尔尼茨基被迫同波兰签订了条件极为苛刻的白教堂条约,双方间的关系由此愈加恶化。 1652年,赫梅尔尼茨基开始进军摩尔达维亚,以防摩尔达维亚公与波兰贵族共同对其采取行动。 赫梅尔尼茨基部队在进军途中与波军遭遇。 巴托格附近一战,乌克兰部队围歼卡利诺夫斯基黑特曼指挥的波军主力。 此后,乌克兰人民屡获大胜,其中有1652年11月在卡梅涅茨地区歼灭波军4万人和1653年在日瓦涅茨城下围困波军重兵集团的胜利。

在抗击波兰的同时,赫梅尔尼茨基就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合并为一个国家的问题同莫斯科政府进行了谈判。 这一谈判符合乌克兰和俄罗斯人民的愿望。

1653年10月1日,全俄缙绅会议在莫斯科通过决议,将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并对波宣战。 缙绅会议的决定受到乌克兰人民的普遍赞同。 1654年1月18日,在佩列亚斯拉夫召开了人民大会。 会上,乌克兰各阶层的许多代表都一致赞同乌克兰与俄罗斯的重新合并。 佩列亚斯拉夫大会成为乌克兰人民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 大会的决定表达了乌克兰人民多年来的要求和愿望。 不久,俄波战争爆发,结果是双方缔结安德鲁索沃条约。 波兰承认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与俄罗斯的重新合并。 基辅也归属于俄罗斯。

乌克兰与俄罗斯两民族的重新合并,对乌克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巩固了为争取民族和社会解放而共同抵抗外来敌人的两兄弟民族间的联盟和友谊。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4170.html
董宇辉离职是双输的局面 俞敏洪要负全部责任 罗永浩
可能会影响孩子健康 爸妈别不重视 这些食物不适合给孩子经常吃